书城管理李嘉诚给年轻人的财富管理课
27001500000003

第3章 财富靠奋斗,脚踏实地并仰望星空(1)

无论如何,你要先有取得财富的心

在 20世纪 90年代,曾有一位丁先生写信给李嘉诚,他是一位英国华侨,因为生意的失败而万念俱灰,他想向李嘉诚寻求帮助。

李嘉诚在给这位丁先生的回信中说了这样一句话:“人生起伏无常,尤其是从事商业,穷人易做,穷生意难做。”

李嘉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追逐财富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做一个穷人很容易,不去想这些困难,让日子得过且过就可以了,但要做一个富人就不那么容易了,你需要振作起来,击败前路上的每一个困难,迈过横亘在财富之路上的每一个坎。

对于我们年轻人而言,什么是我们财富路上的第一个困难呢?答案就是取得财富的心。对于这个答案,很多人可能会不以为然。取得财富的心谁没有?我整天就梦想着要发财!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财富之心与梦想是不同的,它是一种坚定的志向,可以催人奋进、让人进取,它会在困境中鞭策人,让人不甘于贫穷,让人勇敢地面对财富路上的困难。

而且,整天做着发财梦的人即便是梦想也无从谈起,他们的发财梦更像是一种幻想,幻想着财富却对贫穷的现状无动于衷,这样的人,他在财富之路的第一个坎儿前就已经停止脚步了。

2200年前,作为别人佣耕的陈胜说了这样一句话:“苟富贵,无相忘。”立即遭到了伙伴们的嘲笑:“若为佣耕,何来富贵?”这简单的两句话,就拉开了陈胜与伙伴的差距。

佣耕是至为贫困的人,连自己的土地都没有,然而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中,陈胜仍然有取得富贵的心,也正因为如此,在风云际会时,他才会振臂一挥,成为那个时代的豪杰,成为历史的英雄。

而那些嘲笑陈胜的伙伴们,他们连“富贵”二字都不敢谈起,那么结果自然是潦倒一生,在困穷中生、在贫穷中死了。

作为一个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我们可能什么都没有,我们的身后背负着一个巨大的标签,写着“贫穷”两个字。然而,贫穷的现在却不代表着贫穷的未来,笃定一颗追寻财富的心,努力去实现追寻财富的梦想,终有一天,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改变。

李嘉诚 14岁丧父。在父亲病危之时,李嘉诚含着热泪守在父亲的病床前,他告诉父亲,自己要学着去做生意。他自信地说自己有一种感觉,觉得靠自己的双手,一定会在生意场上拼出一番事业来。

要知道,当时的李家可谓家徒四壁,李嘉诚每天一睁眼要做的事就是打工赚钱,养家糊口。但即便如此,李嘉诚依然坚信自己会拥有自己的生意,会做出一番大事业。

李嘉诚的坚定打动了父亲,他欣慰地笑了,带着儿子的安慰离开了人世。病重之后,父亲已经有很长时间没笑了,但在这临走的一刻,父亲却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对于这件事,李嘉诚觉得既苦涩又自豪,苦涩的是父亲的早逝,自豪的是自己小小年纪,便能用志向和决心带给父亲离世前的安慰。

这个世界多的是贫穷的人,而很多穷人最终也变成了富人,李嘉诚就是最著名的一例。这些穷人变成富人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有一颗追求财富、改变命运的心。

拥有追求财富的心,人会主动寻找脱贫致富的机会,没有追求财富的心,人就会在困顿的生活中慵懒下去,最终把自己变成贫穷的代名词。爱尔兰作家萧伯纳所谓“一辈子摆弄一块地、一头猪,最后自己也变成了一块地、一头猪”,说的就是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

曾经,国外某机构做过一项研究,研究的对象是长期处于某一特定环境中的人。通过研究,专家们得出一个结论:当一个人长期处于某种环境中时,他会选择慢慢适应环境,进而对环境产生依赖,当有一天环境可以改变时,他们也会放弃改变环境的机会。即便这种环境已经糟得不能再糟了,但一旦他们被环境牢牢地控制住心灵之后,就很难再告别环境了。

有一个富商很有社会责任感,他通过做生意发了大财,便想要做一些造福穷人的事情。他来到西部一个落后的山村,打算在当地建一个工厂,帮助当地人脱贫致富。

建什么工厂呢?富商发现这个山村到处长满了绿油油的竹子,这些竹子刚好可以用来制造竹椅、竹床这样的家具,于是富商打定

主意,要在村里盖一个竹制品加工厂。

谈好了投资的意向,村里人自然要招待一下这个富商,然而没想到在饭桌上,富商却改变了主意。因为他发现整个村子的人几乎都是用手抓饭的。

为什么不用筷子呢?富商问,村民们回答说买不起。可是,在门外几米远的地方,不是就有可以做成筷子的竹子吗?富商最终收回了投资的意向,因为他明白,这些村民并不是没有致富的可能,而是没有取得财富的心。

贫穷的人喜欢抱怨环境,但我们必须要说,贫穷并不是环境的错,而是贫穷者心理出了问题。当面对困顿的环境时,我们应该做的是寻求脱困的道路并努力改变现状,这才有可能让环境为我们改变。在困顿中只抱怨而没有行动,只做梦而没有志向,这样的人财富是终归不会垂青于他的。

雄心壮志是你奋斗的动力

在物欲横流的世风下,作为年轻人的我们,很容易忘记人生的意义与生存价值,忘记信仰和独立精神,忘记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

所以我们迷茫着,漂浮着,失望着,也失去着。

“力争上游,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机会。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有一番雄心壮志,立下远大的目标,用热忱激发自己干事业的动力。 ”李嘉诚这番话深刻点醒了我们,使我们沉静下来思考。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想要做成任何一件事都是辛苦的,也正是这种辛苦才使得我们超越他人成为可能;二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有热情,怀揣满腔雄心壮志直面可能遇到的困难,这样才有不竭动力去努力奋斗。

当年李嘉诚一家生活在战乱、父亲病故、贫穷三重合奏的悲歌中。李嘉诚作为家中长子,对母亲非常孝顺,他不能不帮助母亲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所以到处找事情做。一位茶楼老板看他们可怜,答应收留小嘉诚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16岁的小嘉诚,从此踏进纷繁复杂的社会,开始了顽强拼搏的人生旅程。李嘉诚在茶楼里一泡就是两年,他对这段生活从来没有后悔过,反而感激这段经历对他今后的成功起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来往茶楼的客人里,最让李嘉诚羡慕的是实业家。他们的高谈阔论,他们的见博识广,他们的意气风发,无不在李嘉诚幼小的心灵里烙下深深印记。他发奋向上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也就在那时,他立下雄心壮志——做一个像他们那样的实业家。可是,像他这样没有后台、没有本钱也没有经验的人,该怎样才能投身实业呢?李嘉诚 17岁那年,大胆地迈出了新的一步。他辞掉了茶楼里的活,找到一份为塑胶厂当推销员的工作。也就是当初萌生的对于成功的热切渴望,给予他为之不断努力奋斗的源源动力,每当遇到困难时,

想想心中那个伟大的目标,他都会甘之如饴。

如果他不是李嘉诚,也许我们会嘲笑他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嘲笑他对现实和未来认识的稚嫩。一个穷小子要出人头地谈何容易!然而也正是因为我们自觉渐渐成熟,对于很多事情已看清,认为有些事根本是不可能的,也就不去努力。所以我们从起点就放弃了,没有开始就注定失败。

我们年轻人最该有的就是对梦想的满腔热情并为之努力奋斗的决心,最不怕的就是失败,因为我们还年轻,大不了从头再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成功,除非你自己选择放弃。如果我们只是徘徊于抉择中,坐等空想,那么我们只能越想越迷茫,有这时间我们不如选择一条路满怀信心地前行,哪怕最终会失败,我们也因此看到了失败的模样,总好过自己陷入思维的怪圈不能自拔。

想当年,叔父问年幼的宗悫长大后有什么志向时,宗悫脱口而出:“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小小年纪即有此等雄心壮志,令其叔父为之震撼,说道:“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宗悫确实没有白说这句话,在其后的生涯中,他一直以此为标杆,为南宋朝廷屡建战功,为自己的豪情壮志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如果当初宗悫也如寻常小孩儿沉浸于嬉戏玩耍中,想来他长大也不过是个贪图享乐、碌碌无为之人,最终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李嘉诚日后回忆道。因为他心中有梦想,所以他可以时刻提醒自己不断进步,表面上谦虚谨慎,内心却燃烧着奋进的斗志。胸怀雄心壮志的人,任周围环境如何枯燥,如何恶劣,即使身处黑暗,也会感觉前方有颗启明星一直指明方向,因此他会内心坚定且不急不躁地走完人生的漫漫长路。但雄心壮志绝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你毫无作为时向别人夸夸其谈的资本,它应该是你脚踏实地干事情的动力,是你遇到困难时催生出的永不言败的斗志。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这是李嘉诚 1999年在汕头大学校友会成立典礼上的致辞。同时,也是他送给莘莘学子的创业箴言。

在致辞中,李嘉诚借用曾国藩的话鼓励汕大学子:“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那么,何为志、识、恒呢?志就是志向,也就是目标,树立切实可行又不乏发展空间的目标,才有可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识就是知识,目标确立了,努力充实自己,利用每一分钟汲取文字的营养,不松懈,不放弃。恒就是恒心,坚持不懈,水滴石穿。人生世间,要有大智慧,需读圣贤书,行康庄之路。人生没有志向,岂不是荒野漫步?人生没有知识,岂不是眯眼走路?人生没有恒心,岂不是半途而废?欲成大事者当思之、慎之。君子若要有所作为,立远志,知深识,意恒久,九字箴言,无一可免。这一点对于从少年时期就到香港打拼的李嘉诚来说,感悟最深。

1940年初,11岁的李嘉诚随家人逃难到香港。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立即意识到,在香港要想有一番成就,首先要能够适应环境,要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李云经要求李嘉诚学习粤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一是为了立足于香港社会;二是可以直接与国际交流。

李嘉诚遵从父亲的教导,勤学苦练。他拜表妹、表弟为师,跟着他们学习粤语。李嘉诚学英语几乎达到走火入魔的程度。刚开始他坐在教室里什么也听不懂,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英语学好。于是,每天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他边走边背单词;夜深人静时,他怕影响大家睡觉,就独自跑到户外的路灯下练习口语;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一骨碌爬起来,大声朗读会话;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也在抱着英语书看。后来他辍学到茶楼当跑堂、到钟表公司当学徒,一直在抽空学习英语。

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李嘉诚决心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只有如此,才对得起自己经历的苦难,对得起父亲殷切的期望。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李嘉诚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英语给李嘉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财富。在长江塑料厂创业的过程中,李嘉诚就凭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外商直接接洽,为长江塑料厂的起步赢得了宝贵的订单。至于后来在生意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开拓的新业务以及大规模的跨国经营,更是离不开对英语的熟练掌握。

李嘉诚的故事打动了无数人,也让我们知道了“有志者,事竟成”并不是空口无凭。鸿鹄之志,持之以恒,有这两面大帆,还有什么惊涛骇浪能挡住人生前进的脚步?热血沸腾的少年只管去乘风破浪,彼岸的蔷薇都竞相为你绽放。

当然,人生这幅丹青上,除了有志、有恒的点缀,同时也少不了知识的晕染。知识不仅是指课本的内容,还包括社会经验、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这样才更有竞争力。知识是新时代的资本,几十年前靠勤劳可以成事;而当今的社会要抢知识,要以知识取胜。

在香港公开大学的捐款仪式上,李嘉诚曾这样说过:“在这创新年代,财富源自知识。知识才是个人最宝贵的资产,我们应积极争取,它不仅是发展专业的工具,更是以教育年轻新一代和透析新的经济结构,知识已渗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层次。”李嘉诚认为,知识并不意味着财富,但是有了知识可以创造更多获得财富的机会。学习知识是一个永不停歇、永无止境的过程。

李嘉诚年轻时在公司打工的时候,同事们闲下来就聚在一起打麻将,李嘉诚却捧着一本厚厚的《辞海》啃,天天如此,把一本《辞海》都翻得发黑了。李嘉诚形容自己“不是求学问,而是抢学问”。正是靠这种“抢学问”的精神,才为幸运之神的降临创造了条件。假如没有勤奋努力,肯定一事无成。

李嘉诚说:“年轻的时候,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呢?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我的学问日渐提高。”

每一步踏实的攀登都有丰富的经验知识做垫脚石,储备的知识越多,爬得才能越高,看到的风景才能更辽阔。李嘉诚凭借着强大的知识储备和常人无法匹敌的毅力与恒心,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少年,你还在踟蹰不前吗?别让属于你的风景等得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