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虽然不是做软件的,对软件的了解不是他的强项,但他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整个软件业的敏感把握。微软从 1981年就开始开发后来称之为 Windows的操作系统,欲以此与 IBM的 OS/2一决高下。但直至 80年代中期,微软的 Windows项目仍迟迟无法完成,而 IBM的 OS/2声望日上,盖茨虽然着急但也无能为力。鲍尔默意识到,这是一场机会稍纵即逝的资讯革命,晚一步就会错过整整一个时代。而领先一步就能领先一个世纪!于是,鲍尔默挺身而出,自觉承担起开发的责任,全力监督,他高薪聘用优秀人才,对有突出贡献的人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终于在 1985年成功地把 Windows3.0推向市场,微软再次走在市场的前列。
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能够一马当先,抓住机遇,哪怕只比别人早那么一小步,你也会最终大获全胜。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因为发现了别人未发现的商机或比别人早一步看到了商机,他们才在瞬息万变的商业潮流中掌住那一个坚固的舵,乘风破浪,稳住一船财富。
投资新科技,开创新势力
任何一个商家,要想始终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关注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准确判断当前形势,充分掌握市场环境。正如李嘉诚所说:“最重要的是事前要吸取经营行业最新、最准确的技术、知识和一切与行业有关的市场动态及信息,才有深思熟虑的计划。你掌握了消息,机会来的时候,你就可以马上有动作。”身为和记黄埔的首席执行官,公司运筹帷幄的大权牢牢掌握在李嘉诚手中,他作为一个位高权重的领导者,必须要有未雨绸缪的能力,他的每一个决策对于公司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无论何时,他都始终用最先进的科技知识充实自己的大脑,他知道新科技也将会是他在商场驰骋、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这使得他总能看到每一个新技术的潜在价值,开创公司新的发展方向。
70年代初,李嘉诚就开始投资海外。发展至今,其麾下拥有多元化全球性移动电话业务、一家在加拿大的大型能源公司、遍布世界的港口、分布在亚洲各地的超市,以及各种其他业务。李嘉诚很注重将科技应用于自己的公司建设中,所以他的资产可以横跨基建、电讯、能源等科技性比较强的业务。他还在国家互联网Internet Ⅱ的发展计划,在清华大学建设国家未来互联网技术研究中心等战略性项目中发挥重大作用。
1990年,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 Orange电讯公司,总投资 84亿港元,并开展欧洲 3G业务。虽然当时在英国的 3G业务表现不如预期,但意大利 3G业务仍表现理想,李嘉诚十分看好日后 3G的表现。到了 2000年 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多于四成的股份售出,作价 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纪录。
李嘉诚虽然不是技术出身,但他始终用新科技武装自己,而且对公司业务的各个细节都了如指掌,甚至连 2G与 3G移动电话不同的传输速度也了解得一清二楚,比专业人才还了解技术的细节,更能看出这项技术的发展潜力。他全面了解市场动态,不至于一叶障目,看准新形势就主动出手,将科技的力量发挥到最大,总能使他赚得盆满钵满。
有一位美国作家,曾经这样总结过那些企业巨人所共有的特性:“他们独具慧眼,能在别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看到挑战的机会。有些企业家反应迅速,能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发现机会;有些企业家则干脆主动创造机会。无论是谁,他们都能不顾一切地坚持新的想法,然后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用尽自己的储蓄,有时甘冒生命危险去追求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他们冒着风险,可是他们常常可以找到创造性的方法来化险为夷。”
陈永德,作为香港新世界基建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已代表公司投资了数百个项目。早年,网络热潮刚刚兴起,他决定开拓中国远程教育市场。他认为,教育对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是很重要的,很多地方普及不到,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拿来共享,所以远程教育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在投资之初,他接触到的人都对他说没可能,但他已在北京轰轰烈烈地搞起了试播。他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技术,目前还没什么可以取代,而且点播将是个大趋势。陈永德牢牢紧跟科技的进程,带领新世界公司在高科技领域大规模运作,成为中国内地最大的外资投资商之一。
投资新科技也是需要勇气的,并不是说所有新科技的诞生都必然带来财富上的变革,而且由于没有人做过,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风险也相应较大。投资新科技,可以开创一股新势力,但我们往往没有看到更多时候投资者在这上面折戟。所以投资新科技时,一定要头脑冷静,该出手时再出手,才不至于使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财富王国轰然坍塌。
投资一项新科技,往往意味着你比别人更快更早地抢占先机,而且你的动作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这项新科技的发展和流行趋势,所以你既轻松上阵又任重道远。说是轻松上阵是因为科技是新的,没有前人做过,所以你不用考虑他人的想法会束缚你的创意,你的天马行空就是科技的潮流;任重道远的是没有经验借鉴,你必须摸着石头过河,顶住风险,让更多人了解你的新事物。所以,投资新科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当别人都谨慎的时候,你要大胆地迎上去
李嘉诚说:“当一个生意有 80%的人都知道做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去做;当一个生意有 20%的人知道做的时候你可以去做,但需要努力了。当一个生意只有 5%的人知道的时候,你可以去做并且很容易获得成功,因为这就是时机,就看你怎么把握。”只要是他认准的机会,不管别的投资者是否认同,抑或观望等待,他都全部不理,大胆地迎上去,总能吃到那块最新鲜的肉。
1984年,中国内地市场对港商乃至外资都处于完全空白的阶段,李嘉诚看到了这片广博土地的非凡潜力,他毅然决定携百佳和屈臣氏进入中国内地的零售市场,成了首家登陆中国内地的外资零售商。并且到了 1989年,和黄在北京开设了内地第一家屈臣氏店。当时,绝大多数香港投资者对内地政府开放零售业市场政策心怀疑虑,都抱着谨慎观望的态度,不敢向内地市场进发,而李嘉诚眼光独到,在内地开店比红色资本背景的华润进入内地早 7年,也比家乐福在华第一家店早 11年。因此,百佳和屈臣氏入主内地,不仅首次引入“超市”、“连锁店”、“个人护理”这些前卫名词,也成为外资摸索中国零售市场的急先锋。中国加入 WTO后,内地零售业开放的大趋势更是不可逆转。李嘉诚的大胆尝试,让众多的外资零售商尝到了中国市场的甜头。
从商 70多年,李嘉诚总能在眼花缭乱的商业潮流中屡屡获胜,既有其勤奋刻苦的努力,也有对商业趋势的深刻体察和在机会面前的果决行动。“不必再有丝毫犹豫,竞争既搏命,更是斗智斗勇。倘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谈何在商场立脚?”虽然李嘉诚敢于冒险尝试,但是他并不盲目、鲁莽地行动。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成功的时候多,失败的次数少,最根本的一点是他能认真分析市场行情,正确估量相应风险。赚大钱,做大生意,风险也相应较大,但并不是让你做无谓的冒险,要能看到别人犹疑的原因,正确分析后,觉得自己可以比他人做得更好,方可大胆投资。李嘉诚敢于冒险的背后,是对风险的缜密分析和周到的应对策略。
在国内互联网热潮日见高涨的时候,电子商务这个在当时还是新生事物的领域。很多人都持谨慎的态度,但敏感的马云准确地把握住这一机会,因为他根据长期以来在互联网上为商人服务的经验和体会,明确了自己公司发展的方向是为全球商人建立一个网上商业信息和机会的交流站点。
1995年,马云平生第一次接触到键盘,上网搜索,他马上被网络深深吸引。马云回国以后,就立即组织朋友做了专门给企业做
主页的“海博网络”公司,网站取名“中国黄页”。
1999年初,马云被邀请到新加坡参加一个关于亚洲电子商务的研讨会,但马云发现 80%的演讲者来自美国,他们所用的案例中 80%都是美国的,80%的听众都来自西方国家,但是那次会议的议题却是亚洲的电子商务,马云认为美国是美国、亚洲是亚洲,中国是中国,中国应该有自己的电子商务模式。回国后,苦恼中的马云到了长城,他看到到处写着:杰克到此一游、乔伊到此一游、迈克到此一游……马云想,这可能是最原始的 BBS模式。“创办阿里巴巴,就是我从长城和新加坡的旅行中得到的灵感。”回到杭州以后,马云立即与创业伙伴磋商,并风风火火地筹划起阿里巴巴来。
“作为第一个真正由中国人自己创立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阿里巴巴的上市,将加速整个中国电子商务和全民信息化进程。”正望咨询总裁、首席分析师吕伯望等互联网评论家一致认为,马云的阿里巴巴将是对中国互联网影响最深远的企业之一。
在 1999年时,虽然互联网开始步入寻常人家,但当听到电子商务这个概念时,大都并不看好,但马云就敢于在别人都谨慎的时候,勇敢地抓住这改变了人们传统生活习惯的新理念,并使之成为现代人消费的一个流行趋势。这就说明,在商业世界内,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具有国际视野,能全景思维,有长远眼光、务实创新,并及时掌握世界最新、最准确的资料,才能在经商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事业持续长久发展。
1934年,一家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金融公司——波士顿公司在华尔街宣告成立,这是由洛克菲勒和波士顿两个财团控股的公司,米兹是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善言辞,但却有着敏锐的投资眼光,只要是他进行的投资,没有一样不获利的。
20世纪 5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出现零零星星的几家超级市场,而在当时,对投资超级市场,大多数人都是持观望态度,超级市场的投资巨大,没有几个人敢去冒这个风险。米兹却认为随着美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高档商品及快捷的购物方式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超级市场商品齐全,购物方便快捷,是一个有着光明前景的行业。米兹力排众议,大笔投资。50年代末期,超级市场在全美兴起,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各地。这样,源源不断的财富流入了米兹的腰包。
商机不是等来的,而是抢来的,这就需要一个“快速度”:早一步发现商机,早一步占有商机,早一步开拓市场,就能比“慢一拍”的人多获得更多财富。这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正确的预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