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写给青少年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写给青少年的书)
27004600000048

第48章 唐朝(6)

可是,唐肃宗还想封李泌官职。一日,他对李泌说:“你虽不担任职务,但只穿白衣,会遭人轻视。”说着,他命人取出一领紫色官服,让李泌穿上。李泌穿上后,肃宗说道:“李泌!朕封你为银青光禄大夫、元帅府长史,即日上任,不得有误!”

李泌惊慌失措,只得点头应允。唐肃宗笑道:“爱卿虽然足智多谋,但在这件事上,终究没有算计过朕。”

肃宗的长子广平王李俶(音chu)、三子建宁王李倓(音tan)均有才干。唐肃宗想立李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李泌说道:“陛下莫非有立建宁王为太子之意?”唐肃宗说:“太子是太子,元帅是元帅,这是两码事。”

李泌劝道:“陛下此言差矣!太宗爷和当今太上皇都不是长子,因为立有战功,终于登上帝位。如果建宁王建立功业,您却不想立他为太子,他会听从您的旨意吗?”肃宗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于是改变主意,立广平王为兵马大元帅。

757年春天,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将安禄山杀死,即位称帝。此时唐肃宗已进驻凤翔,他高兴地说道:“叛军自乱阵脚,这是收复长安、洛阳的好机会啊。”李泌劝道:“敌军实力尚存,陛下不要过于乐观。不如派人夺取范阳,切断敌人的后路。”肃宗听不进李泌的意见,李泌便不再进言。

没过多久,叛军安守忠进抵扶风,离凤翔仅有五十里。唐肃宗非常惊慌,就封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让他从河曲前线撤退,保卫凤翔。郭子仪退到长安附近的清渠,被安守忠杀得大败,损失惨重。

唐肃宗变得谨慎起来,他不再轻易言战,而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过了几个月,他把全部人马交给郭子仪统帅,又请回纥太子叶护带兵相助,共集合了十五万人马。虽然回纥人军纪很坏,参战的目的是为了劫掠财物。但为了夺回两京,肃宗也只好听之任之。

9月,郭子仪攻破长安。10月,安庆绪逃往邺城(今河南安阳),唐军收复洛阳。但回纥军队在洛阳烧杀抢劫,其凶残、暴虐远胜安史叛军。郭子仪万般无奈,只得令百姓将财物主动献上,回纥军队才满意地撤退。

唐肃宗来到长安,终日享乐。宦官李辅国嫉妒李泌,欲除之而后快。一天,肃宗请李泌饮酒,李泌说道:“现在唐室转危为安,臣不宜贪恋富贵,应该回转山林。”唐肃宗说道:“咱们共事以来,那么多艰苦的日子都熬过来了,为什么不能共享太平之福呢?”

李泌叹道:“我有五个原因不能留下:臣与陛下相识太早,陛下待臣太厚,宠臣太深,臣的功劳太高,形迹太奇特。臣如果继续留在朝中,只怕会有性命之忧。”唐肃宗听罢,急得哭了一场。不久,李泌离开长安,在湖南衡山建造房舍,再次过起隐居生活。

李光弼大战河阳

安庆绪逃到邺城后,史思明在范阳扩充实力,不服安庆绪的管辖。757年末,安庆绪派部将阿史那承庆去范阳,请史思明到邺城朝见。史思明将阿史那承庆逮捕,向唐朝投降。

唐肃宗封史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并命乌承恩为范阳节度副使,让他伺机除掉史思明。乌承恩到范阳上任后,因图谋泄露,被史思明所杀。759年6月,史思明自称“大圣燕王”,再次反叛唐朝。

这时,唐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攻打邺城,封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统领九节度。由于鱼朝恩缺乏指挥才能,各路将领进退无度,不能形成合击的力量。759年3月,史思明对唐军发动总攻。由于狂风大作,唐军溃败,退往黄河北边的河阳(今河南孟州市西)。

鱼朝恩回朝之后,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诬陷郭子仪指挥失当。唐肃宗听信了他的谎言。7月,肃宗召郭子仪入京,削其兵权,封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兼任太尉、中书令,让他驻守洛阳。

与此同时,史思明请安庆绪出城叙旧,将他杀死。史思明改范阳为燕京,自立为帝。9月,叛军向南移动,攻击唐军。李光弼放弃洛阳,退守河阳。双方在河阳打了一仗,李光弼取得胜利。

一日,李光弼正在城头了望敌情,看到叛军将一千匹战马放牧到河边。李光弼立即命人聚集五百匹母马和小马,等到史思明再次放马之际,就把母马从城中赶出。母马思念小马,不断嘶鸣。叛军的战马听到母马的叫声,便浮水游到对岸,与母马一起进入河阳。

史思明眼见上千匹好马归了唐军,非常气愤,立即出动几百条战船,最前面安排一条火船领路。他的用意,是想烧毁唐军浮桥,以泄失马之愤。李光弼命人收集一些长长的竹竿,用铁甲包裹竿头,发给军队使用。

等到叛军的火船离浮桥稍近时,唐朝将士们用几百条竹竿将火船死死顶住。火船不能前进,在河面上烧沉了。浮桥上的唐军非常兴奋,向敌船发射礌石。叛军被打得头破血流,死者无数,只得狼狈逃回。

史思明调集军队,命部将周挚攻打河阳的北城,自己带领一支部队向河阳南城进攻。李光弼率军出北城应战,唐军与敌人从上午杀到正午,不分胜负。李光弼发现敌军西北角和东南角的兵力最强,就命郝廷玉率三百名骑兵向西北角进攻,另一名将领率二百名骑兵攻打敌军的东北角。

李光弼对留下的将士们说:“你们向前进攻,看我的旗帜行动。如果我缓慢挥动旗帜,你们可以自由行动;如果我的旗帜三次急速倒地,你们就向前拼杀,不可后退。”说着,他将一把刀插在靴子里,说道:“如果你们都失败了,我就自尽,决不落到敌人手里!”

在李光弼的指挥下,士兵们向前奋力冲杀。这时,李光弼看到郝廷玉往回奔跑,立即说道:“来人,用剑把郝廷玉的人头砍下来!”郝廷玉急得叫了起来:“元帅,我的战马受了箭伤,我回来换马,并非怯懦!”他换了战马,继续投入战斗。

仆固怀恩父子英勇作战,遇到敌人更强的反击,拨转马头败走。李光弼在高处看到,提刀向前,欲结果二人性命。二人不敢后退,又指挥军队向前。将士们拼命杀敌,士气旺盛。

李光弼发现最佳战机已到,就将帅旗三次掷在地上。将士们一齐向前冲杀,呐喊声此起彼伏,惊天动地。叛军失利,向后奔逃。唐军斩杀一千士兵,俘虏两员大将、五百士兵,由于叛军慌不择路,有一千人落水而死。史思明听说周挚败退,只得带兵撤走。

760年,唐肃宗命李光弼进攻洛阳。李光弼明知必败,但不敢违抗圣命,结果在北邙山吃了败仗,被削去副元帅职务。但叛军的实力已然削弱。

762年2月,唐肃宗病危,封郭子仪为汾阳王、天下兵马副元帅,统帅三军。4月,肃宗逝世,太子李豫(即广平王李俶)即位,就是唐代宗。此时,史思明已被其子史朝义所杀。763年,史朝义兵败自尽,安史之乱终于平定。

杜甫写“诗史”

安史之乱爆发后,很多官员、百姓流离失所,成了难民。诗人杜甫是长安的一个小官,长安失陷后,他带着一家人到处逃难,在一个小乡村居住下来。唐肃宗即位后,杜甫与妻子分别,直奔灵武。但是,他在路上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囚禁起来。

第二年,杜甫眼见安史叛将的霸道行为,对他们非常痛恨。他思念亲人,写下了著名诗歌《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他的祖父杜审言在武则天手下做官,是著名的诗人。杜甫的父亲杜闲,在奉先县任县令,政绩斐然。杜甫从小寄居在姑姑家里,他七岁的时候就能写诗,曾经到大江南北旅游,增长见闻。744年,他与诗人李白在洛阳相遇,二人惺惺相惜,结为挚友。

746年,杜甫到长安求官。747年,唐玄宗举行考试,选拔人才,杜甫高兴地应试。可是,主考官、宰相李林甫为了造成“野无遗贤”的假象,使应试者全部落选。此时,杜甫的父亲又不幸逝世。杜甫受到极大打击。

到了755年,杜甫终于走上仕途,当了一个小官。但是,到了756年又被安史叛军所拘。757年4月,杜甫从长安城中逃走,来到凤翔。唐肃宗得知杜甫的艰苦经历,对他颇有好感,就封他为左拾遗。可是到了758年夏天,杜甫因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陕西华县),担任司功参军。

759年,杜甫从洛阳到华州,经过新安、石壕、潼关等地。他看到唐朝官吏不顾百姓死活,强行征兵、敛财的恶劣行径,以及百姓对时局的哀怨、对国家的忠诚。杜甫同情劳动人民,创作了著名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吏”、“三别”的成就非常高,它们不但在我国广泛流传,在国际上也深有影响。由于杜甫用诗歌表现了一个时代的悲欢,所以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也被尊称为“诗圣”。也有人称他为“老杜”。

这年冬天,杜甫看到唐肃宗不再信任他,就辞去官职,带领全家人到成都隐居。760年,杜甫来到成都西面的浣花溪,建造起一座草堂,在那里定居。他每日在草堂外开荒种地、养鸡养鸭,进行艰苦的劳动。

杜甫见浣花溪一带风景优美,就在这里广栽翠竹,用来涵养精神。他从不摆士大夫的臭架子,与当地农民结为朋友,在一起谈天说地,心情格外愉快。

八月的一个晚上,狂风大作,将杜宅房顶上的茅草掀走了一部分。杜甫眼见房屋受损,叫苦不迭。狂风过后,又是一场大雨。草堂里到处漏雨,地面弄得湿漉漉的。杜甫眼见此情此景,由自己推想到多灾多难的广大人民。

他提起笔来,写下了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的意思是:怎样才能盖起无数大厦,将穷苦百姓都安置在那里,让他们个个展露笑脸,不怕风吹雨打。唉!这种愿望过于远大,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如果真能实现,就算把我置于破屋之中,把我活活冻死,我也是心甘情愿的呀!

后来,杜甫曾入蜀中将领严武幕下,担任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可是,没过多久,他又回到了草堂。

765年5月,杜甫在成都住不下去,只带领全家人东奔西走。768年,他买了一只船,一家人都在船上生活。这艘船整日在湘江上漂泊,来往于江陵、公安、岳阳各地。杜氏全家只能靠野菜填饱肚子,身上的衣服有很多补丁。杜甫还染上了疾病。

770年冬,杜甫在岳阳遇到洪水,只得把船停到馆驿。几天之后,杜甫在船上贫病而死。可怜一代诗圣,竟落得如此结局!

颜真卿就义

经过安史之乱的打击,唐朝中央的力量由强变弱,各地节度使势力雄厚,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代宗死后,唐德宗继位。唐德宗想削弱各路节度使的兵权,藩镇将领不服,公开挑战中央的权威。

782年,五个节度使发动叛乱,各自称王,其中以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的势力最大。他自称建兴王、天下都元帅,带兵打到洛阳附近。

783年,唐德宗与宰相卢杞商议,卢杞说:“李希烈不过是个武夫。如果派一员老臣去劝导,他或许会改恶从善,不进犯洛阳。”唐德宗大喜,说道:“朝堂之中,有谁能劝服李希烈呢?”卢杞说:“太子太师颜真卿德高望重,可派他前往。”唐德宗听从了他的意见。

颜真卿当年在平原牵制安禄山,立下奇功。肃宗即位后,他去灵武见驾,被封为殿中侍御史。唐代宗时,他得到了鲁郡公的爵位,因此被称为颜鲁公。到了德宗之时,颜真卿受卢杞等小人排挤,只担任有职无权的太子太师。

卢杞是个奸相,他见颜真卿不肯和他同流合污,就对颜鲁公心怀忌恨。此次举荐颜真卿劝导叛军,是想公报私仇,除掉这位老臣。

颜真卿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仍然前往。到了许州(治所在今河南许昌市),他向李希烈宣读诏书。颜真卿还没把诏书读完,李希烈的部将就污言秽语地骂他,另有亲兵一千多人拔刀向前,企图使他畏惧。颜真卿身处险境,仍然面不改色。

李希烈惺惺作态地斥责亲兵:“颜鲁公乃四朝老臣,功高盖世,你们怎能这样对待他?还不给我退下?”他得意扬扬地把颜真卿送进驿馆,想迫使颜真卿屈服。

过了几日,其他四镇派使者来许州,请李希烈称帝。李希烈设宴款待他们,并请颜真卿赴宴。四镇使者都对李希烈说:“我们王爷正要拥立您为天子,颜太师就到了。如果你当了皇帝,太师正好做宰相。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颜真卿勃然大怒,斥责道:“我哥哥颜杲卿当年骂贼而死,为我作出了榜样。我难道会受你们的诱惑,为你们撑门面吗?”众人听了,吓得说不出话来。

784年初,李希烈攻入汴州(治今河南开封市),自称楚帝。这时候,颜真卿被叛军押到蔡州(治今河南汝南),软禁起来。辛景臻、安华奉李希烈的命令,劝颜真卿归顺。

他们在院子里堆上柴草,点起火来,对颜真卿说:“现在新朝建立,正是用人之际。你如果归顺我朝,可以饶你一命,否则的话,就活活烧死你。”颜真卿大怒,向火堆扑去。辛景臻急忙将他拦住。

785年,李希烈派宦官杀害颜真卿。宦官到了蔡州,将颜真卿带到龙兴寺,说道:“有圣旨到来。”颜真卿以为唐德宗击败叛军,跪拜接旨。宦官宣旨道:“赐颜真卿一死。”颜真卿说道:“我虽有死罪,但不知圣旨从哪里而来?”

宦官答道:“从汴州来的。”颜真卿终于明白,大骂道:“你们是叛贼啊,手中拿的哪里是圣旨!”叛军用绳子把颜真卿勒死。

颜真卿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雄浑方正,成就极高。颜真卿的楷书有“蚕头燕尾”之称,即笔画起笔时非常圆润,有如“蚕头”;捺笔结束时先用力顿挫,然后将笔尖轻轻挑出,使捺的末端出现分叉,与“燕尾”相似。这样用笔,能使字体呈现出刚硬的气势。

人们喜爱颜真卿的书法,更敬重他的人品,把他的字体称为“颜体”。千百年来,人们竞相学习颜体,几乎成了进入书学殿堂的津筏。

永贞革新

唐德宗对宦官非常信任,对他们不加约束,任凭他们胡作非为。他让宦官们到市场上购物,宦官则设立宫市,牟取利益。所谓宫市,就是宦官们选中所需的物品后,只给商贩十分之一的价钱,强行带走货物。宫市交易害得很多商贩倾家荡产,令正直之人切齿。

后来,宦官们索性直接到大街上察看,发现满意之物,不给钱就拿走。这种交易方式,被称做“白望”。

宦官们为了讨皇帝高兴,还在长安建立“五坊”。五坊是专为皇帝养鹰、养狗的地方,管理者被称为“五坊小儿”。他们是一群地痞、流氓,时常对百姓敲诈勒索。

有时,“五坊小儿”会把一张网布于巷口、门口、井口。人们想出门办事、取水饮用,就得向五坊交纳费用。有时,“五坊小儿”去酒店吃饭,不但不交饭钱,还留下一袋蛇,要店主好好喂养。店主交纳钱财,他们才肯把蛇带走。

太子李诵为人正直,曾对东宫属官说道:“宦官们闹得太不像话了。我一定劝谏皇帝,取缔宫市交易。”大家听了,对太子赞不绝口,只有王叔文一言不发。后来,李诵特地向王叔文问道:“你来到东宫已经很久,为什么对我谏君之举毫无意见?”

王叔文本是陪太子下棋的待诏,他不慌不忙地说道:“我听说历代皇帝都怕太子夺权,因此格外提防。您要想顺利继位,只宜关心皇帝的饮食起居。如果极力劝谏,皇帝会认为您在收买人心。倘若如此,您的地位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