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写给青少年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写给青少年的书)
27004600000076

第76章 明朝(5)

第二天,海瑞命仆人抬着棺材,跟随自己入宫。百官见到这种奇特行为,非常惊异。再说嘉靖皇帝,看完海瑞的奏章,气得掷于地上,大声喊道:“海瑞此人甚是可恶,快把他抓起来,不要让他逃了!”

宦官黄锦说道:“不必派人缉拿,海瑞这个人是不会逃的。听说他已经买好棺材,甘心送死。他的棺材就在宫门外,他本人则在朝房待罪。陛下不信,可以派人去查。”嘉靖想了想,说道:“既如此,将他打入大牢,由锦衣卫审讯!”

一连几天,嘉靖想起海瑞的事情就摔杯打碗、责打宫女。他说道:“海瑞真是不怕死的直臣!他想学商朝比干死谏,获取名声。但是,朕不是商纣王,绝不会让他痛快地死去!我的确很久没上朝,那是因为身体有病,海瑞怎可如此曲解朕呢?”

海瑞在狱中受尽酷刑,正直之士无不痛惜。户部司务何以尚给皇帝上书,要求释放海瑞。嘉靖非常恼怒,将他责打一百大棍,又命锦衣卫对他昼夜用刑。锦衣卫揣摩皇上的用意,给海瑞定了死罪。

不久,嘉靖驾崩,其子隆庆帝即位,终于释放海瑞,官复原职。可是,在海瑞坐牢期间,他的两个儿子却因瘟疫而死。

戚继光抗倭

明朝中期,有一批日本海盗在中国沿海地区进犯。他们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人们把他们称为“倭寇”。在抗倭前线上,大将戚继光智勇双全,御敌有功,受到百姓的敬重。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今蓬莱)人。他出身于一个富贵之家,父亲是一位令敌军丧胆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从小就对倭寇切齿痛恨,立下消灭倭寇、保卫边疆的远大志向。他十七岁时,承袭父职,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公元1553年,戚继光被封为山东都指挥佥事,管理整个山东沿海的军队。那一年,戚继光才二十五岁。戚继光到任以后,非常重视军纪,并且以身作则,要求自己极严。他的部队作战勇敢,严整有序,出色地完成了很多任务。

这时,在奸商汪直、徐海的指引下,倭寇进犯东南沿海。他们乘坐几百艘海船,在浙江、江苏一带烧杀抢掠。东南一带的官兵非常懦弱,一见倭寇就跑,老百姓死伤无数。

此时正是嘉靖、严嵩当权,严嵩的义子赵文华出了个主意,说如果向海神祈祷,倭寇定会被神仙赶走。嘉靖对神仙之事非常着迷,就派赵文华到浙江祈祷。赵文华到了浙江,虽然卖力地祈祷,倭寇之祸却越来越厉害。

1555年,浙江总督胡宗宪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将戚继光调到浙江,以参将的身份抗击倭寇。嘉靖对前线的战事束手无策,看到奏章立即批准。戚继光接到调令后,前往浙江的宁波、绍兴、台州三府驻守。

戚继光上任后不久,一支倭寇部队侵犯浙江龙山所(今属镇海)。胡宗宪调动几千军队抵抗,被杀得大败。戚继光带领军队去救,他连发三箭,射死三名敌将。倭寇陷入混乱之中,终被戚继光击退。

可是通过这次战斗,戚继光发现浙江军队纪律极差,战斗力极弱,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他取得胡宗宪的支持后,决定重新招募军队。在戚继光的动员下,许多矿工、农民前来投军,一些地主武装也加入了他的队伍。这支军队很快扩大为四千人,被称为“戚家军”。

公元1561年,倭寇向浙江台州进犯。此时戚继光正在宁海驻防,他得到消息后立即上马,对将士们说:“敌军侵犯咱们的领地。咱们立刻出发,前往台州迎敌。遇敌后退者定斩不赦!”

戚家军以极快的速度赶到台州,在花街与敌军遭遇。此地距离台州城仅有二里之遥,戚家军若迟来一步,台州就有城破的危险!戚继光率领军队努力作战,连续九次取得胜利。倭寇共损失五千四百多人,余众在惊惶之下向海上撤退。这场战斗被称为“台州大捷”。

戚继光大破敌寇,使得倭寇胆战心惊,不敢进犯浙江。1562年,他们转而南下,侵犯福建,占领宁德与牛田。福州守将非常害怕,急忙向朝廷告急。朝廷立即给戚继光加封三级,让他担任福建副总兵,抵抗倭寇。

戚继光到达福建后,四处悬赏,打听倭寇的巢穴。没过多久,有人将倭寇的屯军之处密报与明军。原来,倭寇的老巢就是宁德城外的横屿岛。

戚继光对众将说:“我们消灭一处倭寇,他们又去祸害别处百姓。现在我的主意就是直捣贼巢,消灭敌人的主要力量!”戚继光仔细地观察横屿岛的地形,说道:“横屿岛虽在海中,但退潮之时就有一条淤泥道与陆地相连。到了那时,我们用稻草铺路,垫上木板,一定可以顺利通过!”

一天晚上,戚家军抓住海水退潮的机会,铺了一条草路,向敌军发动进攻。倭兵正在岛上睡觉,毫无准备,被杀得溃不成军。岛上的两千名倭贼都被官军所杀。戚继光率得胜之军,又向牛田杀来。

戚继光带军来到牛田附近时,又对将士们说:“我考虑得不周全,咱们太劳累了,应该好好休息!”牛田的倭寇听到这个消息,放松了戒备。戚继光连夜用兵,将敌人杀得大败。敌军逃到林墩,戚家军乘胜追来,攻下敌军六十多个营寨。

倭寇连遭三场大败,对戚继光非常害怕,都称他为“戚老虎”。从调驻浙江以来,戚继光用了十四年时间,在东南各地转战,击溃倭寇。到嘉靖末年,倭寇之乱终于平定。

李时珍采药

嘉靖年间,医学家李时珍深受百姓爱戴。李时珍是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人,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医生,父亲还著有《医学八脉法》、《四诊发明》等医学著作。李时珍年幼时身体多病,吃了很多药也不见好。他推己及人,同情所有患者,希望自己能精通医术,为天下病人解除痛苦。

可是,李时珍的父亲认为医生身份低微,希望儿子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李时珍从小就喜欢读书,他除了阅读儒家典籍外,还喜欢看小说、诗词。丰富的阅读量既使他掌握了纯熟的语言技巧,又使他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李时珍十四岁考中秀才,后来三次参加举人考试都名落孙山。他认为自己不是研究儒学的料,从此攻读医书,准备子承父业。他阅读了先秦时医人所著的《神农本草》、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证类本草》等,掌握了一些医学知识和医疗方法。

李时珍对父亲说:“历代的医书虽然论述精辟,但其中错误之处甚多。刚入门的医生若盲目轻信,会施治失当,误人性命。我学医之后,一定要写一部著作,对药物的用法、药方的剂量重新修正。”

他的父亲正为李时珍放弃科举而惋惜,听了他的话非常高兴,说道:“你既有此大志,就要认真学习医术,积累治疗经验。你虽读了医学前贤的书,但只粗通些药理,待我把我平生所学悉数相授,一定让你当个好医生!”

于是,李时珍背起药箱,跟随父亲到各处行医。他观察父亲的治疗经过,从中学到不少学问。过了几年,他在父亲的辅导下行医,由于他乐于钻研,对知识又能活学活用,所以治愈了很多疑难病症,名气越来越大。

公元1552年,楚王的儿子得了气厥病,虽经医生用药,总不见好。楚王是个信神之人,认为一粒金丹入腹,百病全消。他请来一位道士,道士说:“公子这点儿小病,不难施治。待小道调理宝炉,炼成九转金丹,定能祛邪固本,使公子康复。”

可是楚王之子服用金丹后,非但没有康复,病反而更加严重。楚王一怒之下赶走道士,命人四处延请名医。不久,李时珍被请进楚王府,他施展高超的医术,很快将楚王之子治愈。楚王大喜,封李时珍为奉祠正,留在身边。

1554年,嘉靖皇帝身体欠佳,要各地官员举荐良医。楚王接到命令后,派人将李时珍送入宫中。嘉靖接见众良医时,李时珍高谈阔论,详述药理。皇帝听得津津有味,遂封他为太医院医官。

李时珍在太医院工作期间,阅读了皇家珍藏的许多医书,见识了一些珍贵药材和异域药物,丰富了自己的医学知识。可是,嘉靖皇帝整天在宫里研究炼丹,不重视科学。一些医生为了邀宠,竟然也研制金丹进献。李时珍在太医院待了一年,受不了那里的污浊空气,终于以养病为由辞官。

李时珍回乡之后,决定写一部纠正前贤缺失的医书,完成自己年轻时的志向。他到许多山川游览,采集各种草药,研究它们的功效。

一天,他来到武当山(在湖北境内),听说山上有一种药物叫“榔梅”,人吃了能长生不老。官府每年都耗费财力,采“榔梅”向宫中进贡。李时珍登上悬崖峭壁,摘下一支榔梅。他经过仔细研究,叹道:“这不过是一种止渴的水果,并无延年之效。官府每年枉费财力、民力,真是不值!”

李时珍徒步远行,足迹遍及两湖、安徽、江西、江苏、河北、两广之地,白天采药,晚上修书。他的医书经过不断修改,渐渐完备。这本书就是中国医学界的重要典籍——《本草纲目》。

李时珍七十三岁时,将《本草纲目》的文稿给书商胡承龙看了。胡承龙看完后说道:“这是一部奇书啊,我一定将此书刊印出来,流传后世。”1593年,李时珍不幸去世。三年之后,《本草纲目》终于出版。

这部医学名著有一百九十万字,共收入中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方一万多个。书中涉及到的药理、剂量极为准确,堪称经典之作。《本草纲目》出版后,被译成日、英、法、德、俄、拉丁等多种文字,成为世界医学宝库的珍品。

张居正理政

公元1572年5月,隆庆帝去世,其子万历帝即位。这位新皇帝只有十岁,由宰相高拱、内阁大臣张居正辅佐。

高拱为人过于强硬,和秉笔太监冯保发生了矛盾。冯保让皇帝下诏,将自己升为掌印太监,并掌管东厂。这样一来,诏书的起草权由高拱负责,盖章则由冯保负责。高拱非常生气,让大臣弹劾冯保。冯保则在皇帝生母李太后面前搬弄是非,说高拱恣意妄为。

张居正此时想夺取更大的权力,就与李太后、冯保联合起来,筹划罢相之事。1573年6月,万历在神极门接见群臣。冯保高声宣读太后和皇帝的诏书,历数高拱罪过,将他免职。

罢免高拱后,张居正当上了宰相。他进行改革,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所谓一条鞭,是将各种赋税项目简化为一条,合并起来征取。

这项法令的具体措施是:

徭役合并征收;

合并各种劳役,以雇役形式代替;

除皇粮须征收实物外,其余所有赋税项目都收取白银。

一条鞭法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它一方面取消了地主显宦逃避赋税的特权,另一方面发展了商品经济,使新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得到促进。

张居正对贪官横行的情况深恶痛绝,于是又制定“考成法”约束官员。根据这条法令,官员每隔一段时期,就要进行考核,不符合标准的就要降职或免职。这条法令使官员感到惧怕,不敢大量收受贿赂,唯恐被主考官员降罪。

可是,一些清正廉明、才能突出的官员却很高兴。他们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工作,为百姓着想,一定能在考核中有所体现。这样一来,他们的提升速度会加快,所作的付出会得到相应回报。

李太后不仅让张居正放手治理国家,还让他教皇帝读书。张居正倾平生所学,尽心教导皇帝,希望他长大后成为改革事业的有力支持者。他编了一本历史故事书《帝鉴图说》,给皇帝讲解。万历越听越有兴趣,对这本书非常喜爱。

一天,张居正讲到汉文帝视察细柳营时,说道:“汉文帝注意武备,对周亚夫奖励有加,这有多么好啊!陛下一定要关心军队建设,只有军队训练有素,才能有效遏制边疆的变乱。”万历点头道:“张先生,您说得太好了。我非常同意。”

另一天,张居正又讲道:“宋仁宗即位之后,不喜欢用珠宝、玉器做装饰品,他的做法何等正确!”万历高兴地说:“珠宝、玉器不能算宝贝,真正的宝贝是贤能的臣子!”

张居正笑道:“陛下这几日进步真快!天下的宝贝除了贤臣以外,还有粮食。老百姓吃不饱饭,就生活不下去,甚至会起来造反!请您想一想,珠宝、玉器既不能吃,又不能穿,能有什么用呢?”

张居正对皇帝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次万历在宴会上读《论语》时,读错了一个字。张居正大为不悦,当着众大臣的面批评万历。有时万历不认真读书,李太后就说:“你这样荒废学业,让张先生知道了可怎么得了?”于是,万历对张居正渐渐产生惧怕之心。

可是,万历成年之后,在宦官的影响下学会了浪费钱财。一次,他从内府中支取十万两白银,供自己挥霍。张居正听说此事,将户部收支数据写入表章,对皇帝说道:“自正德以来,为了平息倭寇及各处边患,已经花费了大量资金。虽然现在国家财政有所好转,但国库每年仍是入不敷出。您身为皇帝,不能带头浪费。从现在起,皇上要把微臣这道表章放在座位旁边,时时提醒自己!”万历受到训斥,心中颇为不平。

公元1582年6月,张居正去世。万历失去了老师的控制,心情格外愉悦。1584年,万历派宦官张诚赶往江陵,查抄张居正的家产。江陵官员得到消息后,立即关闭张府大门,导致张家十余人饿死。

张诚抵达江陵后立即查抄张府,共得黄金一万两、白银十余万两。但张居正出身盐商家庭,有这些财产不足为奇。张诚怕回去不好交差,于是对张氏全家动用大刑,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被活活逼死。万历接到奏报后,将张氏全家发配充军。从此,张居正的法令再也无法贯彻。

巾帼英雄三娘子

在蒙古民族的历史上,除成吉思汗、忽必烈等顶天立地、威震四方的英雄外,还有一位文武兼备、运筹帷幄、称雄蒙古草原三十余年的巾帼英雄。她,就是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女首领三娘子。

三娘子,原名也儿克兔哈屯,三娘子是她的号。蒙古西部卫拉特奇喇古特部首领之女,俺答汗出征瓦剌时,与奇喇古特部联姻,遂嫁与俺答汗为妻。

俺答汗是明代后期蒙古土默特部首领,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使土默特部称雄于全蒙古,成为当时蒙古的政治中心和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由于三娘子聪明貌美,能歌善舞,尤善骑射,为人豪爽不羁,很快赢得了俺答汗的爱慕和敬重。俺答汗遇事总要和三娘子商量,三娘子成为他最好的贤内助。

公元1571年,三娘子力促俺答汗与明朝达成通贡互市协议。她带领蒙古各部酋长,向明朝政府进贡了500匹马。明朝政府赏赐她大量的金银、绸缎和生活用品以示表彰。

马市重开后,三娘子经常来马市贸易。有一次,她到宣府张家口(今属河北)马市贸易,宣府巡抚吴兑赠送给她八宝冠、百风云衣等礼物。与明朝地方官保持良好关系的三娘子更加积极地维护马市贸易,有时听说有部落要进关掳掠,就会事先告诉吴兑,让他防备。

俺答汗的大儿子黄台吉总想带兵抢劫口内,俺答汗一再告诫他不要破坏与明朝贸易的市场。俺答汗知道黄台吉与三娘子不合,一旦自己死后,黄台吉肯定会加害她,所以拨给三娘子很多骑兵。

1578年,三娘子随俺答汗赴青海仰华寺谒见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皈依藏传佛教,被称为“多罗菩萨之化身阿利雅达喇”。后来,她又协助俺答汗扩建库库河屯(今呼和浩特)。因此,该城又称“三娘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