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娱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娱乐方式不断的增加和更新,人们都在纷纷选择属于自己的娱乐生活方式。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休闲娱乐方式,陶冶情操,修养身心,给自己的身体和心灵放次假,让你的生活更加健康、亮丽和多彩。
1.放风筝,放飞压抑
在近几年,国外一些医学研究机构在临床中发现,放风筝对于治疗精神抑郁、神经衰弱、视力减退等病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清代诗人高鼎曾在《村居》一诗中写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快趁东风放纸鸢。”诗人描绘了一幅很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春风,阳光明媚,万物复苏,青草幽幽,河柳飘飘,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帮放学的孩子手拉着手,趁着风起的时候,放飞手中的风筝。在蓝天白云之间,扶摇直上的风筝各色各样,色彩斑斓,如同飞鸟,飘摇回旋,迎风飞舞。大家肯定知道,这首诗的主题就是放风筝。诗中“纸鸢”一词就是指风筝。
放风筝是民间广为流行的一项娱乐休闲活动,它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风筝也被称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可以说风筝这项发明也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据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就制造出了木鸢。木鸢飞上天空后,盘旋了很长时间,这也成为风筝的最早源头。后来,人们逐渐用更加轻巧的纸鸢代替了木鸢。那时候风筝大多用于军事方面,是传递消息或者测量高度的工具。到五代时期,人们在纸鸢上系着竹哨,放飞之后,风吹人造的竹哨,就像是风筝在鸣叫一样,因此纸鸢又被人称为“风筝”。到了宋代以后,放风筝就广为流传,逐渐成为一种民间常见的娱乐游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
一般来说,风筝的制作包括扎、糊、绘、放四个环节。其实,风筝的制作过程不难,用细竹扎成骨架,再用纸或绢糊好,系上长线就可以了。“扎”要求对称,左右吃风面积相当,这样可以保证风筝在空中的平衡;“糊”则要求全体平整,干净利落,不要有碍眼的枝枝蔓蔓;“绘”要做到近看真实,远观清楚,色彩鲜明;“放”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
风筝的分类有很多钟,但风筝的种类通常分为“软翅”和“硬膀”两类,所谓“软翅”风筝的翅膀柔软,飞不高,但能飞得远;“硬膀”就是指风筝的翅膀坚硬,吃风大,能够飞得高。在式样上,传统的风筝多以虫、鱼、鸟、兽为样本,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近代又创造出更多的风筝新样式,为喜欢放风筝的人提供了多种选择。
放风筝作为一项传统的娱乐休闲活动,对身体有很多好处,具体益处有以下几项:
1、够愉悦心情,增加生活情趣
正如《村居》这首诗中描绘的那样,在空旷的郊外,空气清新,田野上到处都是鲜花绿草,跟大自然来一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定会让人的心情开朗、轻松。当风筝起飞时,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很容易消除人的内心杂念。看着风筝在天空上下飞舞、左右摇摆,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生活中的烦闷、工作上的压力都会随着放飞风筝遗忘。
2、益智健脑
放风筝不仅需要一点技术,更需要开动脑筋,因为各种类型的风筝所需要的技巧都不一样,如果仅仅是把风筝放上天,那并不特别有趣,而把那些造型各异的风筝放出特色来,才是一种功夫。例如,根据风小风大,很好的把握风筝的平衡;人物类的风筝怎么样才可以让它在天上做出各种动作,一些动物风筝怎么样让它活灵活现等等。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手脑之间如何配合协调,做到动静有致,这都是对大脑的一种考验。
古人认为放风筝的诀窍应该是:一线相连,放中有牵。没有放的时候如同卧槽之马,一动也不动;放飞之后如同骏马奔腾,人拉着的风筝线就如同马缰绳,两眼看着天空,并且留意脚下的道路,随着风筝的飘移而前后左右奔走,拉放自如。而现代人放风筝,讲究会更多,更动静结合、高低变幻,再辅以色彩声音,就更需要动脑筋了,不动脑筋的人恐怕都放不起来。
3、强身健体
宋代李石在《续博物志》一书中说,放风筝“张口而视,可泄内热”。清代富察敦崇也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放之(风筝)空中,最能清目。”这并非虚言,故意夸大之词。
春天是放风筝的最好时期,因为冬天长期呆在室内,气血瘀积,内热增加,容易引起疾病。在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去郊外或者空旷的地方放风筝,不但能够欣赏到大自然的秀丽风光,更可以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再加上放风筝需要来回奔跑,故能舒筋活骨,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起到祛病健身的效果。
另外,放风筝的时候,由于风筝的姿态不一,就需要人们两眼望天,所以放风筝也可以消除眼疲劳,调节和改善视力。在近几年,国外一些医学研究机构在临床中发现,放风筝对于治疗精神抑郁、神经衰弱、视力减退等病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放风筝不仅只是民间的一种休闲活动,而是在逐渐的变成人们追赶的一种时尚,近几年很多地方都举行了大型的放风筝活动。这种娱乐不仅在中国大地上广泛流行,而且开始走向世界各地。在欧美国家以及东南亚地区,放风筝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娱乐活动之一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放风筝能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益处,所以,这项活动才会漂洋过海,广泛流传。
2.音乐可以涤荡心灵
如果想让自己活得轻松愉快,生活更有品位,那就在闲暇的时间里多听一些动人的音乐,在高雅的音乐中寻找自己的灵魂。
音乐在中国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崇高的地位。当年孔夫子就曾对上好的音乐称赞不绝,用“余音绕耳,三日不绝”来描绘音乐的动人和美妙。经过研究发现,唱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休闲娱乐。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发现,大自然中很多声音能够带给人欢乐和喜悦,能够怡人天性,比如竹林声、松涛声、海浪声、流水声,还有各种虫鸣鸟叫声等,人类慢慢地领悟,进过不断的尝试,音乐也就应运而生了。
随着社会的和发展和进步,音乐也在一步步地向前发展,曲调、节奏也有了更多种变化,再加上各种乐器的使用,最后就逐渐发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美好的音乐,不但能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而且能促进健康长寿。
那么,音乐究竟是怎样促进人的健康呢?据史料记载,我国医学很早就利用音乐治疗多种疾病。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就享有高寿,他在谈到音乐时说:“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闭居,不能治。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则乐之愉然,不知疾在体矣。”其实早在汉朝时,刘向的《说苑》就记载:我国上古时有个叫苗父的人用音乐给人治病,“以管(乐器)为席……扶诸而来者,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宋金时代著名医学家张子和在《儒门事亲·卷三》中也指出:“好药者,与之笙笛不辍。”意思是用笙笛一类乐器给人演奏,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药。
《乐记》说:“乐者心之动。”就说明音乐与人的精神活动有着极为密切关系,精神作用影响内脏功能,所以,音乐对人体器官的机能活动亦有影响。
此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唱歌或者听音乐的人健康状况要比一般人好。美国的一位医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次统计:在30多个已经去世的著名歌唱指挥家中,他们的平均年龄比美国男子的人均寿命要高,同时根据欧洲一些国家的调查发现,经常听音乐的人比不喜欢听音乐的人寿命要多出5到10年。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此外医学家还通过临床试验得到一个结论:音乐对放松身心、振作精神、诱导睡眠等有着很好的效果。所以,可以肯定地说,音乐对于人体健康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具体作用有以下几点:
1、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养。以前为了鼓励孩子们学琴,曾经有这么一句广告语:“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虽然这么说没有多少科学依据,但是音乐在人的生活中不仅仅是一种休闲,它更是感官上的享受。长时间沉浸在高雅的音乐中,不知不觉中就会受到影响,起到修养身心的效果。
2、提高睡眠质量
在人失眠的时候听听轻松舒缓的音乐能够帮助入睡。因为,舒缓的音乐能够让人心情平静、心跳减缓,有助于提高人的睡眠质量。很多轻音乐都是很好的催眠曲,而哄宝宝入睡的摇篮曲正是在这基础上的发现。有些专家在调查中还发现,无论是哪个地方的摇篮曲,虽然民族、文化各有差异,但是节奏和韵律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3、音乐使人放松心情
现代人面临着太大的生活压力,心情常常处在紧张的状态。但是,音乐能放松人紧张的心情,使人们的压力在好听的音乐中得到缓解,心情变得愉快,从而更好地休息和睡眠,养精蓄锐准备接下来的工作,避免因为身体上的疲劳以及精神上的紧张而导致一些心理或者精神疾病的产生。如果心情抑郁,对着麦克风大吼上几声也能够宣泄一下心中的郁闷,这对于人身健康来说,都有积极的意义。
4、音乐能延缓衰老
经过医学研究发现,音乐对人大脑的刺激是非常明显的,通过音乐能够活跃脑细胞,甚至延缓衰老。除此之外,长时间听音乐能够让人变得更加聪明,如果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培养,效果会更加明显,现代家长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胎教”的流行也是音乐这一功能的体现。
5、音乐可以治疗心理疾病
对于心情压抑、情绪低落的人来说,轻快激昂的音乐也能够让他们重新看到生活和人生的希望,不再绝望颓废。音乐往往能够打开个性孤僻自闭者紧闭的心灵大门,使得他们开始与周围的人交流和沟通,释放自己。
6、促进人体神经传导速率,平衡身心
长时间听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能够促进人身心的适度发展,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
7、音乐还是一种交流的方式
音乐其实也是一种语言,能够沟通彼此,在沉默之中,音乐的交流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母亲对着咿呀学语的孩子轻轻哼着小曲,孩子的脸上总会乐开花;一些少数民族青年男女通过情歌对唱的方式表达对意中人的情意。
8、音乐是感情的寄托
音乐中也有人们感情的寄托,思想的凝结。不管是流行歌曲还是民歌散调,也不管是乡村音乐还是城市摇滚,其中往往蕴含着一个时代的追求和思想,通过对音乐的了解,有助于人更深的了解一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生活在继续,音乐也在继续,有人的地方就能听到动人心弦的音乐,婉转悠扬的歌声。在人的生命历程中,音乐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想让自己活得轻松愉快,生活更有品位,那就在闲暇的时间里多听一些动人的音乐,在高雅的音乐中寻找自己的灵魂。
3.绘画书法为健康添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开始在全社会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只要喜欢,就可以“信手涂沫”,抒发自己的感情与个性,表达自己的喜怒与哀乐。
在古代的时候,看一个人是不是有才能,总是以“琴棋书画”四个字去衡量。的确,琴棋书画都是很高眼的艺术,不仅可以陶冶让人的情操,还能修身养性,有益健康。其中,书法和绘画就好像大都市中的世外桃源,让人一经走入,就会情不自禁,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感觉是那么的自然、质朴、宁静,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书法是一种艺术,是靠灵活多变的毛笔运动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墨迹,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无穷的的黑白世界。但是,书法不是单纯的写字,经常练习书法,能够培养人刻苦顽强的意志和高雅乐观的情趣。
现在由于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练书法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仍有很多人继续坚持着。书法家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脑和手的协调,能够同时练脑、练手,一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能够通过书法折射出来,所以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然而,练习书法具体的益处有哪些呢?
1、抒发个人情绪
书法能够转移人的注意力,是抒发个人情绪的好方法,心情好时自能乐在其中,心情不好时也能去忧解闷、忘却烦恼。
2、增加文学修养
书法与文学是分不开的,练写书法的人,肯定会阅读很多古典书籍和文学诗词,文学素养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如果多选择一些名言警句等有益自身及社会教化的文字内容进行练习,就更能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3、忙闲皆宜
练习书法对于时间要求不高,忙人能练,闲人更能练。闲暇的人,多用点时间练习书法,不但能增加情趣,还能充实生活;而工作忙碌的人,哪怕只有十来分钟的闲暇时间,也可以提笔挥毫,自得其乐。
4、有益身心
书法是一种柔性的休闲活动,长期练习书法的人,不仅可以陶冶情操、练气养气,还能够修心养性、改变气质,更可以稳定情绪、平和心境,使人身心清爽愉快,对于锻炼体能和心智也有好处。另外,学习书法可以使人变得细心、集中注意力。
5、自我激励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运用适当有效的方法练习书法,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发现自己不但字写得漂亮了许多,而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创作和书写能力,这种进步无疑能够激励自己,从而对事业和人生更有信心。
书法是一种艺术,各种字体都具有审美价值,在结构的疏密、运笔的轻重中蕴含着很多东西。所以,古人常说书法中蕴含着大千世界,神秘的哲学。书法可以说是一种休闲方式,但它更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个性,需要创新,所以,在欣赏和接纳别人的美的同时,还要发展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性和创新在书法这里无疑有着足够大的发挥空间。
练完书法,不妨再学学绘画,古代画家常说“外师造化勤动脑”,所以闲来无事,即兴画上几笔,自娱自乐,不仅有益身心,无疑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绘画之人,要深人生活,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看看走走,边走边写,以静观景,对记忆的印象进行创作,画其所见、所悟、所感,以期达到“迁想妙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地。
中国有着悠久的绘画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考古人员挖掘的器皿中不难发现,其渊源可能要追溯到石器时代那些刻在陶器上的山水鸟兽花纹,或许更早一些。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在绘画历史的长廊里,神话传说、圣人名士、日月星辰、风景名胜、农林牧渔、山水花木都是描绘对象,画中的情景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又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可以说,画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
画可分为很多种,如贴画、人物画、风景画、宣传画以及年画等等,漫画、连环画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画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立身书画之外,存心书画之中,泼墨挥毫都是一种情趣,就像文章,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以,创作或欣赏书画的过程又会使身心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