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态是健康的良药
27012700000005

第5章 心理不健康的征兆(3)

以上所说的这些倾向,都是焦虑情绪状态的表现。为了远离这种情绪,拥有一个比较正常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应该从灵魂深处进行一番斗争,下决心克服自己的心理弱点,做一个健康的人。

要征服焦虑,就必须记住:让自己沉浸在工作里,让焦虑无处藏身!我们经常听说“无事生非”这句话,如果整天都有忙不完的正事,你还会“生非”、你还会忧虑吗?

美国人马利安·道格拉斯,曾遭受过两次巨大的不幸,他却挺过来了,那么他是如何战胜焦虑的呢?他这样谈起自己的经历:

第一次,我们失去了五岁的女儿,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我和妻子简直被击倒了。然而,更不幸的是,十个月后,我们有了另外一个女儿——但她仅仅活了五天。精神受到这两次打击,使我睡不着,吃不下,无法休息或放松,信心丧失殆尽,吃安眠药和旅行都没有用。我的身体好像被夹在一把大钳子里,而这把钳子愈夹愈紧。

不过,感谢上帝,我还有一个四岁的儿子,他教给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天下午,我呆坐在那里为自己难过时,他问我:“爸爸,你能不能给我做一条船?”

我实在没兴趣,可这个小家伙很缠人,我只得依着他。

造那条玩具船大约花费了我三个小时,等做好时我才发现,这三个小时是我许多天来第一次感到放松的时刻。

这一发现,使我如梦初醒,几个月来我第一次有精神去思考,我明白了,如果你忙于工作,你就很难再去忧虑了。对我来说,造船的事情就把我的忧虑整个冲走了,所以我决定使自己不断地忙碌。

第二天晚上,我巡视了每个房间,把所有该做的事情列成一张单子。有好些小东西需要修理,比如书架、楼梯、窗帘、门把手、门锁、漏水的龙头等等。两个星期内,我列出了242件需要做的事情,

从此,我使我的生活中充满了启发性的活动:每星期两个晚上,我到纽约市参加成人教育班,并参加了小镇上的一些活动,现在任校董事会主席。还协助红十字会和其他机构开展募捐活动,我现在忙得简直没有时间去忧虑。

“没有时间忧虑”,这正是丘吉尔在战事紧张到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时说的。当别人问他是不是在为那么重的责任而忧虑时,他说:“我太忙了,我没有时间忧虑。”无所事事的人,常会给自己留下忧虑的时间;忙碌的人,尤其是忙于帮助别人的人,就没有时间沉湎于忧虑中。

佛烈德·富勒·须德有一种天分,就是把古老的真理用又新又吸引人的方法说出来,有一次在大学毕业班讲演时,他问道:“有谁锯过木头,请举手。”

大部分学生都举了手,他又问:“有谁锯过木屑?”

没有一个人举手,须德接着说:“当然,你们不可能锯木屑。过去的事就像木屑一样,当你开始为那些过去的事忧虑的时候,你就是在锯一些木屑。”

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们没有必要挽留,也不能挽回,为此而忧虑,于事无补,不要试图去锯那些早已锯碎的木屑了!文学大家萧伯纳曾说:“一个人忧虑的根源,就是有空闲的时间考虑自己是不是快乐。如果你整天都在忙你感兴趣的事情,哪里还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这些无聊的东西呢?”

5.愤怒:束缚健康的铁网

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耐,克制和忍耐,不是压抑愤怒,而是让自己在冷静的状态下,也许就在你承受忍耐的煎熬时,幸运和健康也就悄悄地降临了。

《内经》早就指出,“肝气气实则怒”、“怒则气上”、“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中医学认为,怒生于肝,肝气旺盛的人容易发怒。发怒会导致人体的气血运行紊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中风、头痛、昏厥、吐血等疾病,严重者还可因暴怒而断送性命。《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因生气吐血而亡,就是愤怒致死的一个典型案例。

怒则气上,气盛伤身。“愤怒”是一个人的意愿和活动遭到挫折而产生的一种勃发粗暴的情绪,对身心健康危害极大。《黄帝内经》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馁,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怒伤肝,悲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消极情绪有损健康,疾病不仅源于身体的故障,往往还源于心理障碍。

愤怒是一种很不好的的情绪,对人有害,于已无利。愤怒对身体有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在愤怒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跳明显加快,每分钟可达180~220次,有的甚至更快,同时,血压急剧上升,所以,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的人,发怒时常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发怒时的呼吸也比平时快,一般人每分钟16~18次,而愤怒时增快到每分钟23次左右。这样,肺从血液中吸取的二氧化碳,就会超过身体所制造的二氧化碳量,于是,常常会出现手指麻木的现象。

研究证明,人在发怒的时候,唾液的成分会发生化学变化,胃出口处的肌肉骤然收缩,整个消化道处于痉挛状态,因此,进食时感到味道变异,饮酒时,觉得有酸味,还会有腹部疼痛不舒服的感觉。

愤怒有损他人,因为人在愤怒状态下,往往容易失去理智,而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常见的有揭别人的伤疤、戳别人的痛处等。这种行为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容易伤害到对方的自尊,进而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

如果一次次地压抑愤怒情绪,久而久之会形成抑郁情绪,一旦愤怒积累超过极限而突然暴发,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北京大学男生安某杀死同班同学崔某一案轰动京城,这正是愤怒情绪积累超过极限而爆发的结果。

美国斯坦福大学曾经进行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一根管子一头插到鼻子里,一头放在冰水里,观察10分钟后看结果。如果心平气和,冰水的颜色就不会变;如果内心感到惭愧,冰水的颜色就会变成白色;如果恼怒,冰水的颜色就会变成紫色。把这种紫色的水注射到小老鼠的身上,小老鼠很快开始口吐白沫,不到2~3分钟就死了。

如果愤怒的情绪受到压抑,不能适时地发泄出来(有人称之为慢性愤怒),情绪上的紧张就得不到松弛,血压也就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所以说任何情绪都需要疏导、宣泄,不要积累压抑,长时间的压抑,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要为很多事操心,这些琐碎的事在心里渐渐沉积,成了挥之不去的压力,有时候就免不了要动怒。从心理学角度看,愤怒是一种情绪,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些人易激动,遇到不顺心的事一触即发,有的人会把愤怒压在心底,也有的人此处受气,别处发泄,还有的人自己错了却冲他人发火。专家认为,这些都不是处理愤怒的好方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另外一个渠道去努力排解愤怒。

愤怒就像是压力锅中的蒸汽,不发散出来就会不停地郁积,直至爆炸。因此,为了身心健康,应该及时消除愤怒、缓解压抑情绪。一般情况下,让愤怒情绪发泄出来较为有效的方法,是“降温法”。例如,可以做一些消耗体力的运动,如:登山、游泳、武术或拳击等,通过运动使一时的不快得以宣泄。

人生在世,岂能会事事顺心呢?所以,生气总是难免的。研究证明,偶尔生回气,消气后很快恢复常态,对健康并没有大的妨碍。当然,一个人如果经常生闲气、闷气或怨气,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就大下。对于具有恶意的人和事一定要冷静思考,切勿让愤怒冲昏了你的头脑,否则后悔也来不及。

其实,人们的愤怒情绪大多数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同学之间、同事之间、夫妻之间都应尽量创造机会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也给对方表达意见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双方更好地彼此了解。当自己要愤怒的时候,应尽量控制自己,不跟自己的情绪走,当然也不跟着对方的情绪走,最好是暂时离开,让自己冷静冷静,冷静后再处理问题,就会更理智。

生活中那些精神愉快的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富有幽默感。幽默是语言的调味品,它可以让人觉得生活醇香扑鼻。幽默会使你和其他人都得到生活中最珍贵的礼物——笑,笑声会使你的生活充满阳光。要学会幽默,让别人开怀大笑,在笑声中品味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是消除愤怒的最佳方法。

清人傅山说过:愤怒正到沸腾时,就很难克制住,如果不是“天下大勇者”,就很难克制自己。“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双方都勃然大怒,必定会损害彼此的身心健康甚至利益,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地约束自己。

人有七情六欲,遇到不良刺激,难免情绪激动,于是就发火甚至愤怒,这是正常自我保护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虽然如此,这种情绪不可放纵,因为愤怒可能使你失去冷静,丧失理智,乃至不计后果。因此,在处理事情时,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耐,克制和忍耐,不是压抑愤怒,而是让自己在冷静的状态下,有效地化解愤怒。也许就在你承受忍耐的煎熬时,幸运和健康也就悄悄地降临了。

6.自卑:悲剧产生的根源

静下心来,仔细的综合的看一下自己,你对自己的看法是不是客观的、正确的。摘掉有色眼镜,变得成熟起来,像周围的人一样去承担自己的责任。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自卑,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做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因而丧失信心,做什么事情都怕这怕那。现实就是这样,当一个人产生连自己都无法相信的情绪时,便已预告了一种不幸即将到来。因为自信的奖品才是赢得成功。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吟道:“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何等豪迈的气势!心理学家读到此句的时候,肯定还会再加上一句:这是何等的自信!现代人周围充满竞争,眼前常有机遇,尝试成了现代人相当时髦的人生信条。每当人们走向新的挑战之前,总是向挑战者或竞争者显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次胜利非我莫属!

但是,世事难料,在人生舞台上,有些人却低低哀叹:天生我材……没用。这种情绪的人的“自白”与自信者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自信者相信自己的力量,竭力去做人生舞台上的主角;自卑情绪的人则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只适合当观众。

有自卑情绪的人在认识自己时,通常都是建立在不正确的比较上,他们习惯于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或者是与某方面的“显要”人物去比,这样比当然是越比越觉得不如别人,越比越泄气,从而形成自卑心理。自卑者在活动中对自己的期望也过低,在任何活动之前,由于认识不足,他们常有一种“我很难成功”的消极自我暗示,因此对自己的期望不高。这种自我损害的倾向会使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抑制了能力的正常发挥,结果造成活动的失败。而活动的失败又恰恰验证了他们的自我认识和期望,从而强化了他们的自我认识,使他们的自卑情绪加强。

一个人由于缺乏成功的经验,缺乏客观的期望和评价,同时消极的自我暗示又抑制了自信心,加上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恶劣的生活境遇等等原因导致了自卑情绪的产生。这种情绪常表现为抑郁、悲观、孤僻。如果任其发展,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难以改变,抑制人的能力发展。自卑情绪是影响交往的严重的心理障碍,它直接阻碍了一个人走向群体,去与其他人交往。

那么,交往中的有自卑情绪的人是不是都存在着某种缺陷呢?很显然,除了极少数人有些生理缺陷外,绝大多数人与常人毫无两样。但是,他们却有着比有缺陷者还要严重的自卑情绪,这又从何谈起呢?也许下面一句话可以对其做出很好的解释:人自认为是怎样一个人比他真正是怎样一个人更为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按他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而行动的自卑的人正是自认为自己能力差,从而表现出更多的自卑心理,产生自卑情绪的。

把自己的能力看得过低,这在生活中并不罕见。有一个男孩,觉得自己万事不如人,觉得自己配不上幸福的爱情,为此感到很自卑。有很多优秀的女孩都很喜欢他,他却置之不理。本来他有良好的品格,受人尊重,应该拥有美满的婚姻,但结果却把事情给弄得一塌糊涂,人们对他的看法也大变了。

生活中类似的事例比比皆是:商人认为自己注定要失败,不敢抓住机会去扩大经营规模;专业人员总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思想比同事稍逊一筹;成绩优秀的学生为大学里的考试惴惴不安;年轻女子迷人可爱,但与邻居的女孩相比后,又对自己的社交能力颇感失望。这些人本来极为优秀,但在内心里却憎恶自己。他们内心焦虑不安,没有自己的主见,用别人的判断标准扼杀了自己的信心。

此外,期望不高,还使得他们一直将自己的交往局限在旧有的交往范围内,不敢涉足新的交往情境,从而他们的交往水平很难提高,这又使他们降低了对自己交往能力的评价,自卑情绪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这些模糊不清的自卑和对自己的错误看法,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以下这个例子便证明这一点:

一个小孩死了父亲,但这个孩子却不能正确地对待父亲的死亡,心存疑惑,最后他认为是他的父亲抛弃了他。这个男孩长大后,一辈子都怀有一种无意识的恐惧,害怕被朋友、老板和社会抛弃。这个男孩不明白,他的父亲是不愿意离开他的;但他的潜意识中却始终很幼稚地认为父亲不再爱他了,抛弃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