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姥姥的遗产
27014300000027

第27章 她夙夜忧虑(8)

美梦成真了。托的这个亲戚是热心办事的人,他瞄上了筑路工,认为这里干活的全是下层人,牵挂少,整年在外漂泊,能吃苦的才能坚持下来。果真从中找到一个小伙,家住附近小镇上,早年失去母亲,父亲独自把他拉扯大,念两年书就外出谋生了,父亲也不在了。真是沙漠上“独枝”,如愿地填满了她们要求的“表格”。

祖孙俩进城相亲。看人长得墩实,比带子大两岁,很少说话,带子认为美中不足的是“太锈”“太囿”,就是不爽快的意思。但他能欣然接受“三原则”:招赘、到农村和养老送终。

交往这一年,他每逢休假日,便往农村奔,“流浪汉”一旦有了家,如鱼得水。每次来都给姥姥买斤蛋糕,表达孝心。到屋就帮着干活,人勤快,也很讨人喜欢。春节放假来过年,忙里忙外不闲着,放下笤帚,就是扫帚,扫完屋里又扫院子。带子终于有了“助手”,把这个勤快人支使得团团转。最初印象“锈”哇,就慢慢淡化了,便认了这门亲事,去城里照了订婚相。

带子二十二岁那年春天,丈夫入赘了,他辞去了铁路上的工作。与今日中国大地上农民工涌入城市,一心想变成城里人观念比,带子招的“倒插门”还真是百里挑一。尤其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早已涌动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浪,他倒流到农村还真很“应时”;但很多知青都有机会返城,而他这稀有金属无怨无悔地扎根农村。如果“倒插门”在小镇上有家有亲人,这桩婚事对于她们,就得三思而后行,而且也难说他家能同意下乡成家,可事情就是巧,天配良缘。

他不喜欢筑路工作,认为多吃住在工棚,居无定所。人只要不怕吃苦挨累,总能赚出糊口钱。这或许就是他甘愿做“倒插门”的动因,而且听起来也合情理。就冲这点,她们认为他是个很实在能吃苦的人。世俗观点,都认为农村苦,很奇怪,他这个小镇上的市民,难道是不了解农村艰苦,急于成家,还是有别的打算呢?他的行为让我们既赞许又怀疑,为了解除顾虑,带子采用了“法律”手段。

带子很严肃地让他写下了“照办‘三原则’到底的约法,违约则净身出户”,一式两份。把老队长请到家,当面签字画押,老队长作为证人和监督者,也在上面签名画押。带子很较劲地提醒他,“你现在反悔也不晚”,可他心甘情愿,男子汉,说话算数,看样子是铁了心啦。

这之后,她们才放心地准备办婚事。

姥姥那些天十分兴奋,偷偷地跟我说,二十年前,在十字大街上捡了个“孙女”,千辛万苦地带大了。我上中学后就知道了带子的身世,所以她才能这么无顾忌地说。二十年后,在铁路上,又捡了个“大孙子”,没出一滴汗水,成了家中的大劳力。谁说天上不能掉馅饼!这不真的“天上掉馅饼吗!”也许就是善有善报!人啊,得知足呀!

她倾尽全力,掏箱底,像送闺女出嫁,又像娶媳妇入门一样,为两个新人准备“妆奁”,从头换到脚,带子终于也有了棉皮鞋和大氅。“倒插门”看娘家这么重视,很不好意思,总是说“别破费”啦。带子又总是半开玩笑地敲边鼓:别忘恩负义就是回报了。

7

姥姥独自支撑日子的天,已经几十年,不论多么艰辛和疲惫,都咬紧牙关躬身前行。带子渐渐长大,对她尽心尽力,而结婚后更是锦上添花,三人共擎日子的天,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有了这分担,她很满足,这分担的交接转换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又不能一帆风顺。

赘婿是从小镇的市井走出来的。在铁道筑路工地磨练了五六年,那种简单而规律性的重复劳作,与农家院一年四季多变而琐碎的活计没法比。说建筑工地天天是重复性劳动,而农家院的活一年才重复一次,各种农活应季应时,有些活环环相连。这对赘婿并不是轻松的事。他只看过铁路沿线旁的庄稼,却从没自己一招一式地种过庄稼,就像他顿顿吃米粮,却对粮食如何从地里生长出一样陌生。所以“倒流”农村,就得适应生存环境需要。

很可喜的是,他决心学好庄稼活,而且手脚勤快。相比之下,他自认为筑路活又苦又累,还整年漂泊,冬季检修路轨,走在路上很枯燥,适合老年人干。带子像个“伟丈夫”,在庄稼地里摸爬滚打十多年,做丈夫的“师傅”,绰绰有余。带子十多岁时,对家中雇的月工干活,就挑三拣四。入农业互助组,对方嫌带子是个“女半拉子”,村上干部做工作,要求团结“互助”,对方才渍渍拗拗地接受了这个“女劳力”。可实践证明,她扶犁、铲地、收割,与男劳力总是完成相同量的活计,你铲一垄割一垄,她一点不少,也没被落下。相反她干活还较真。割小麦时,她不时在邻垄上拾起丢下的麦穗,大声喊:“割干净点,到手的粮食白丢了!”不论在哪家干活,她都像个监工头一样。日子久了,村里的庄稼汉们都不敢小看这个“女汉子”,甚至惧怕她三分,同她一块干活不能马虎,公认她“是把手”,确实练出一套“庄稼经”,完全不是刚上学时小孩子背的“庄稼经”了。

“一个肯学,一个能教,就不愁出不来庄稼人。”姥姥很自信地期待着。

地里将要干的活,带子头些天就在家里教,可说是诲人不倦的好老师。学会犁地是种地的第一关,在自家的园子里提前犁,带子扮成拉犁的马,让丈夫在后面双手扶着犁把,她边拉边重复喊:“扶稳!压实!”

干这活得用力气,才能扶稳,犁杖就不会左右摇摆,垄自然趟得直;手压实,使犁尖入土深,才能把新土翻上来。没有深耕,后面的细作收效受影响。正经种地人必须学会扶犁翻地,只有半拉子才拿鞭子赶马拉套。播种时犁地,不需用这么大的劲。两人在小院园子里试完了,干脆套上马到屋后大园中实地练。

到了铲地季节,带子要教他,丈夫认为不必了,那就拉他到自家园子试试看。带子要求铲地时松土锄草间苗同时做好,而且不准猫腰用手帮忙,这下把他难住了。带子教他如何用锄板的两个尖角,保留要留下的苗,铲除不要的苗,还要剔走紧贴留苗的草,这就要准要快地灵巧熟练使用锄板角。与别人同样各拿一垄,还不能被落得太远。丈夫开始觉得没啥的活,还是不能放松。带子给的练习“作业”,是把家前后园子都锄一遍,她仍然当监工,边看边指点,可说苦口婆心地教,丈夫小学生一样地听着练着。

有时带子还很生气,觉得丈夫像个牛犊子似的浑身是劲,就是扑不住家雀。一着急就说些揶揄的话,什么“笨得像个熊呀”,“白长两只手呀”,“你还是个男人吗”,回到家还跟姥姥发牢骚。

姥姥背后叮嘱带子,只要他肯学,就夸奖,城里长大的孩子不容易,带子说没吃过肥猪肉还没见过肥猪走吗。姥姥认为得给他练的时间,一生二熟,熟能生巧,功夫到,手里的工具才能听使唤。

我回家时,姥姥让我劝带子不要急,可带子跟我说自己为什么急:

“你看园子里这么多杂活,全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忙里忙外,还得给我们做饭。”

“满村里也没有哪家老人这么累!人说多年的大道熬成河,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奶奶熬了两代,熬成娶孙媳妇的奶奶婆了,还没享受婆婆的待遇!你看咱村那些公公婆婆们都坐享清福了,再看奶奶一年年衰老,谁不心疼!”

我被带子这番话打动了。终于明白她着急的原因,她是真正地感受到姥姥该歇歇了。

她还心疼地跟我说:

“你看村里别家老太太,不管家里多穷,可老人就是老人,婆婆就是婆婆,盘腿大坐炕头上。看奶奶七十多岁,还有多少年熬头。不比不知道,一想就心酸,能不急得发狠骂人吗?这两年,我得把地里的活交班。”她的语气很坚定,看来是一定要说到做到,这我相信。姥姥也早就下决心,把带子从庄稼活里“解放”出来,像个女人,做女人该做的。这些年带子像个男人一样干活,姥姥实在心疼,分担不了,还担心自己生病拖累。但她确信:

“家有一男,只要不懒,不愁耕田。”

家里有了这大劳力,不愁接不下班。她得机会就不断鼓励赘婿,说人勤快,心又灵,没有学不会的农活。城里长大的孩子,能像你这样就不简单了。还告诉他村里人都夸你干活认真。劝他不要在意带子的急脾气,她是刀子嘴豆腐心。你学会庄稼活,准比别人干得还好,有文化。她把芝麻绿豆大的优点,都放大了鼓励他。

经过两轮“传帮带”,带子正式向丈夫交班了,他承担下地里的农活。

带子儿子出生,从此做母亲,做女人,做家庭主妇了,把家务活尽力接过来。

她只准姥姥坐在炕上看着重孙子。这时带子长长舒了口气,不再一心二用了,不用干着地里的活,还要想着家里的事,惦心姥姥太累,又无时间分担。出麻疹之后伤了元气,以前干活不知道累,那之后干活总觉歇不过来,也不敢跟姥姥说,怕姥姥担心分神。姥姥虽说“交了班”,可心和手还没有歇下,还尽心尽力,没像别人家老人那样坐享其成地颐养天年。

祖孙之情,浓于血,重如山,止于至善。

没有分担的爱和没有爱的分担,都不可能有相呴相濡的关爱。因为爱引导着智慧的人去寻求分担,以便找到如何为自己所爱的人造福的方法,有了带子对姥姥的这份爱的担当,我才能坚持完成学业,并在外城就业工作。每次回来看到带子的辛苦忙碌,我都很内疚,不知如何回报才能心无愧意。当我决定回乡接姥姥,她已悄悄去了天堂,我只能抱憾终天。

每当我缅怀姥姥,总能依稀看到带子的面容。带子半截眉下的细眼带着微笑,塌鼻子头上的几个小雀斑,显出乐观善良和笃实敦厚的气质,高颧骨闪出的光泽,映出她的执拗、率直和咬钉嚼铁的硬汉性格。我仿佛听到她又对我说:

“不用惦心家里的事,有我!”

“有我”,就是担当,就是关爱。我童年最好的玩伴,在成长中,时时保护体贴我,有时像母亲,有时像姥姥,更多是厮敬厮爱的姐妹。

8

带子结婚第二年,大儿子已出生,家中出了个意外“插曲”,平静生活起了波澜。

三伏天午后,太阳火辣辣的,人都猫在屋里纳凉。一个五十多岁老者,突然闯进大门,说是来看儿子。带子迎上去问你儿子是谁,老者脱口说出丈夫的大名,并径直走入屋里。

面对这种尴尬情景,带子丈夫满脸通红,如芒刺背,手足无措。带子捺着性子不语,且看丈夫如何动作,但已气得七窍生烟,终于还是爆发了。

带子先请老者进屋坐下,然后拉着丈夫进里屋,脱口而出:“你跪在奶奶面前,对天发誓,说真话。”

姥姥正在懵懂时,听到赘婿说:

“当年怕父亲不同意我辞职下乡,又怕你们不信我上门入赘是真心,我就两头瞒了。这两年没回家,怕父亲担心,就写信说了实情。”

他声音沙哑说出这番话,姥姥才明白出了什么事。带子听了,又怒不可遏地冲丈夫吼:

“走!回你家去!”

老者还坐在外屋沉思着。带子惘然片刻,压了压心中的火气走到外屋对老者说:

“我让你儿子走,不是因为你来了,是因为他撒弥天大谎。连爹都不要的人,谁还能信他有良心!谁还能信他对外姓人诚实!”

老者听带子言之有理,只是点头,无话可答。

然后带子转回里屋,对跪着的丈夫表白:

“我得对奶奶尽忠尽孝,不能跟你走。我不会像你这样丧良心。”

带子说的“丧良心”是一语双关,说他对父亲对姥姥都不孝,对妻子也不忠。但“不能跟你走”这话,表明她并不是与丈夫从此各奔东西的意思。

面对这一幕,姥姥先是诧异,然后心乱如麻,惘然若失。在这种情况下,能说什么呢!所以她坐在炕上始终沉默不语,冷静地琢磨化解矛盾的法子。

正在骑虎难下时,老者如醉方醒突然走进里屋,也冲着姥姥跪下了,求姥姥放过自己的儿子,还让儿子磕头认错,但儿子表示不离不弃这个家。

“快都起来!既来之则安之!从长计议!”

面对尴尬场面,姥姥说了这唯一的话,而且吩咐带子快去做饭。趁带子出去,姥姥同老者细细地叙谈:

“我孙女从小脾气暴,是我给惯的。你不要想得太多,这是两个孩子之间的事,他们自己知道轻重,消消气会想明白的。你想儿子来看,这是天经地义的,谁都不该挡,住在儿子家养老也是情理之中。带子发火,是因为他瞒了她。”

老者听了不时点头。她又对赘婿说:

“你不该瞒。瞒一时,不能瞒一世。当初是你自己说没有亲人,我们信了,当然也没再追问。带子生气是你瞒了她,事后还瞒着。人哪,撒一回谎,要十个百个诚实守信才能补上。”

晚饭后,趁他们父子到院子里,她又跟带子悄声说:

“人人都有爹娘,都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认吧!他当时可能怕咱们嫌弃,这么做有难言之隐。再说他瞒着不对,他爹有啥错呀?你这样急,丈夫就受夹板气。他爹背后还得骂他。放他一马,他不会恩将仇报,得饶人处且饶人,你敬他一尺,他会敬你一丈。”

她的这种急脉缓受,又个个疏导,使带子剑拔弩张的夫妻关系渐渐恢复平静,带子当晚就向公公道歉。知趣的老者见儿子成家有了孙子,日子过得兴旺,本该高兴祝福,还能埋怨儿子什么呢?自己在铁工厂上班能自食其力,儿子的婚事早给张罗过几次,都因儿子在外地务工过“游击”日子,女方不肯答应。所以儿子毅然辞掉工作,自主选择不是没有道理。老者住了十多日回去上班。之后常来小住,说想孙子又嫌孙子闹,也忍受不了农村冬日的寒冷,只好当候鸟了。

此后,赘婿像得罪了“皇帝”一样,更加谦卑。带子时不时敲边鼓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