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姥姥的遗产
27014300000032

第32章 守望相助外孙(3)

父亲宽厚、耿直、木讷寡言,能忍则忍,这一点是爷爷性格的克隆;而他火山喷发之烈性和拼命干活之急性,爷爷说这是奶奶性格的翻版。这次即便是爷爷不大发雷霆,他也忍无可忍准备杀杀她们的威风。

爷爷怒视站在面前的大娘和她身后的几个闺女,直言正色地质问:

“你们是怎么看的孩子?发生这么危险的事情,性命攸关的大事,你们想过后果吗?”

这几个人像几根被烈日曝晒失水的草,蔫蔫地低着头。爷爷说着把两条腿盘到炕上,心头火起,怒气不可抑制:

“有些过去的事,是不想说的,可你们欺人太甚,以为不说的事我们不知道,今天我就跟你们算总账!”他连珠炮似地数落出:

“我的那个小孙子,是你们给喝清水和米汤饿死的。你敢对天发誓,给孩子吃了几次奶水?我的那个小孙女,是你们故意伤害她的腿脚,差点残废,你们敢对祖宗发誓说不是?”

他停下来,但他的疑问声音仍在回响,他的眼神逼得她们缩成个团。空气在燃烧,火山岩浆还在喷发:

“这两个孩子的妈,是你们生生给折磨死的,你们以为天地鬼魂能放过你们!

对我这个孙子,你们还想斩草除根吗?你们平日对孩子使那些小伎俩,以为我们眼瞎看不出吗?你们做了这么多孽事,不怕老天有眼报应?”

大娘的脸色煞白,手也在抖,连说怪自己没看好孩子,避重就轻想蒙混过关。爷爷提起了手杖,敲打着炕沿,发出响声。那几个大闺女缩在大娘身后,如同丧家犬一样狼狈不堪。

爷爷一不做二不休,继续训斥:

“你们拍拍自己的良心,若是有谁把你的孩子打成这样子,你们得像疯狗一样咬人。这个孩子躺在地上流血,你们身不动膀不摇,连这点善心都没有,是人还是畜牲!搅家不良,陈家这股就败在你们这堆女人手里。做贼还心虚呢,你们做了这么孽事,难道不怕老天收拾你们!”

爷爷越说越来气,本是一张朱砂面孔,这回成了白脸包公。最后他用手杖杵着地发誓:

“你们谁再敢动这个孙子一根毫毛,我就要你们的命!我豁出自己的老命,替天行道。”

说着他把手杖狠狠往炕沿上一杠,咔嚓一下折成两节,吓得那母女几人后退好几步,以为要打她们。

父亲劝爷爷,气大伤身,让她们自己反省。

可爷爷又大吼:

“想想你们的恶德,还不改,就都滚出陈家大院!”

这话一出口,大娘拉着几个闺女,扑通一下跪在爷爷面前求饶,表示今后一定好好看孩子。

爷爷拿着半截手杖,指指天又指指地:

“做人若不知天恩地德,就不仁不义。不仁不义的人,带不出好孩子!”

爷爷抬腿走出屋,回头指着炕上躺着的弟弟,对父亲说:“把孩子抱我那屋去。”

他的潜台词是“我不放心”,他知道这些人本性难移。从此,弟弟白天跟爷爷一块,夜里与父亲一起。直到伤痊愈,再也没去她们那屋里。大人谁也没不让他去,有时还让他找小弟玩,可他摇头。大概那里使他伤得太重,有太多抹不去的痛苦记忆,大概那天亲眼看到爷爷对她们发怒,他也终于有了勇气和机会离开她们。

我们步入老年,每次见面只要遇到雨天,我都开玩笑地问:“老弟,伤疤痒吗?雨都下一天了。”

他总是很严肃地回我:

“不痒,但有点痛!”然后笑笑说,“有头发掩护,别人看不到这痛,自己可知道。”

6

弟弟的伤快痊愈时,姥姥才知道,急着过来看。

弟弟趴在爷爷的炕上,手边放着一大盒玻璃球,爷爷一个个往外拿,正教他加加减减数数。姥姥进来了,弟弟一跃站起来,扑到姥姥怀里,小脑袋贴在她脸上蹭来蹭去。她看到头上和脖子上缠着刺眼的药布,顿生难耐的感伤,不禁潸然泪下。祖孙俩面面相觑谁都不说什么,谁都懂对方想说什么,有相通的心,语言就多余了。他抱着玻璃球盒,反身坐在她的怀里,这是他独享的宝座,它能弥补缺失的母亲的温暖。姥姥盯着明晃晃的纱布绷带,眼神燃烧着愤怒,脸上的冷色明显地在疑问,逼得爷爷不得不迅速“迎战”。

爷爷领教过姥姥的厉害,更知她对外孙刻骨铭心地疼爱。没等她开口,爷爷主动告诉姥姥孙子受伤和治疗的详细情况,特别显摆自己如何大发雷霆,灭她们威风的情形,奶奶在一旁还帮腔补充,说人家官升脾气长,而他越老越威风。其实在这之前,父亲已把爷爷大怒一事跟姥姥说了,认为有生以来从没见爷爷发这么大的火,姥姥听后憋的气已消了大半,她早就希望爷爷这么做,所以她半开玩笑地调侃:

“让你这菩萨显灵发威,可实在不容易。若是早点这样,孩子们准会少受罪。你那小孙子说不定还活着。”

姥姥后一句话触动了爷爷敏感的神经,令他沉默不语。她觉得该刺激就得刺激,有钱人过享受日子,就忘了别人的疼痛,所以,她又惋惜地加了一句:“好饭不怕晚哪。”

爷爷哈哈大笑,知道是在挖苦自己,批评是实,表扬是虚,便自我调谑地说:“晚了点。”

她确信爷爷这回管了,就不会轻易放手。但她知道,爷爷这大当家的,不可能天天带孙子。续弦的奶奶,吃粮不管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不可能天天看孙子,她既没有同孙子的血缘关系,也没有菩萨心肠。

一言以蔽之,他们都不能“越俎代庖”,弟弟最后还要回到她们手下。所以,必须找个切实可行的办法,离她们远点,才是安全的上策。

弟弟受伤,如同我几年前受伤一样,都给大人敲了警钟。姥姥认为爷爷的大怒难使她们痛改前非。

所以,姥姥坦诚地直接问:

“孙子的伤好了,你还带吗?”

爷爷苦笑,不置可否,因为他没有想那么远,或许他对她们还抱有希望,认为她们能有慈悲心肠。

“不能落到她们手里!”这是姥姥对母亲的应诺,作了多次努力都受阻,这回机会来了,决不放过。

在去陈家大院的路上,她不停地问自己:

“怎么办?”

她不寒而栗地想到她们对母亲、对我、对小弟的心狠手毒,再想到弟弟这次受伤,所以“既不惹你,还能躲你”,成了姥姥的既定方针,“离她们远点”,在狼眼下的小羊,终有一天会被吃掉或咬伤的。

“往哪里‘躲’呢?”

一筹莫展时,眼前的场景,使她计上心来。于是她离开小路,顺地界埂,拐向“草场”。她早就认识这个羊倌,是她远房亲戚的儿子,当年为了去陈家放羊,还找过姥姥说情。

她拐过去,同羊倌搭讪,聊了好一会,觉得这人很厚道,也很实在。良好的印象,使她眼前一亮,觉得刚才心中朦胧的想法,渐渐清晰,给了她某种可能性的启示。

所以,她想对爷爷说自己刚才在路上萌生的念头,商量可行性,便开门见山问:

“你家羊倌的为人怎么样?”

“干活很靠谱,从不惹事,在这干五六年了。你怎么想起问这个人?”

爷爷随口回答,但不解,正说看孙子的事,与羊倌有啥关系。可他对羊倌的好印象,促使她立刻有勇气试探地问:

“让孩子白天同羊倌一起上山。这样分开,就少碰车了。天气不好就在家,同你们一块混,这是不是个办法?”

爷爷先是吃惊,但并不忤然,最后迟疑地表示:

“了解了解,也许是条路。眼看开春了,孩子五岁多了,到野外跑跑,是件快乐的事。”

看来爷爷难与姥姥同步思维。他对孙子的关爱还停留在眼前,或许他认为孙子伤痊愈后自然应恢复从前的状态。可姥姥想的这个权宜之计,决不是敷衍,是安全第一,又实际又长远,她立刻又追加了一句:

“人若可靠,考虑给加点月工钱。这对他是个美差。”她见爷爷若有所思,没有马上表态,又很刺激地扔出几句话:

“若不,就让孩子到我那里,两个小姐姐也能带他。反正不能回到她们手下!两年前我说带走,你们不同意,孩子差点没丢了命,这回我不会放弃……”

爷爷最怕把他孙子带走,一是他想孩子,二是陈家大家大业,保护不好一个孙子,于情于理于颜面都过不去。看来她的刺激话很起作用,爷爷立即表示跟儿子商量,仔细了解羊倌,再定夺。

7

春节前,弟弟头上的绷带都拆下了,还长出头发茬,但两条很深的伤疤一清二楚,是缝合的技术不佳,还是伤口深缝合得不及时,说不清。头发长长点,后脑勺上的疤痕会被掩盖上,右太阳穴上那块,靠梳分头的大半将来也会盖上的。

肉体上的疤瘌永存,心里上的疤瘌更是抹不掉。随着年龄的增大,经历了人生的沧桑,虽更多是淡忘,不免也有剧痛。

立春后,阳气往上升,陈家大院的“龙子龙孙”,就要沦为小小的“羊倌”了。用诗意的语言称为“牧童”。其实,弟弟比画中倒坐在牛背上快乐地吹笛子的牧童小多了,才五岁,也许你说这更有诗意,但也可以说这多么无奈和凄怆,陈家大院的长孙被“流放”到羊群里了,不是件怪事吗!

弟弟知道同羊倌一起牧羊,高兴得跳起来。小孩子有鲜明的选择性,宁愿同羊群在一起,也不愿同常欺负自己的伙伴在一起;宁愿同不熟悉的羊倌在一起,也不愿同所谓的“家人”在一起。姥姥说这虽是无奈的办法,可却是下策中的良策。远离危险,获得一份平安;远离枷锁,获得一份自由。孩子虽不懂牧羊是大人的良苦用心,但他感到快活,就是精神上的解放。

为了稳妥,她几次去羊倌家中,同他父亲攀谈,希望他嘱咐儿子,用心看好外孙,陈家是绝对不会亏待他的。果真月酬增加了两倍,三十多岁的羊倌,像待自己孩子似的,几乎成了弟弟全天候的大朋友。羊倌还跟姥姥表示:

“我是放羊的,但看好孩子是头等大事。人家信得着咱,就要以德报德。”

春暖时节,羊倌领着“牧羊娃”出飞了。像雏鸟第一次出飞,快乐而胆怯,爷爷一直跟到草场上。百十只羊自由自在地觅食,只是要留心狼的出现,此外,大小羊倌便可放心地玩耍。大羊倌给“小羊倌”备了厚厚的垫子,怕他着凉。还备了个小鞭子,鞭鞘系上皮条,教他如何甩出响声,教他如何吆喝羊群上路;让他帮着数羊羔和大羊的数目;指给他看领头羊的模样,哪只公羊厉害别惹它;哪支母羊快下崽了。如果有狼混入羊群不用怕,拼命把鞭子甩出响声,或者用衣袋里的火柴,点着身旁的树枝干草,狼害怕就走了。

太阳高照,野花争春,青草茸茸,羊儿快活,大小羊倌也其乐融融。羊倌爬树去掏乌鸦喜鹊蛋,寻杨剌罐儿,给他烧着吃。夏天庄稼长高了,时常在地头捉迷藏,偶尔收获到黑天天,享一次口福,吃个黑嘴巴。赶上有片好草,他们坐下来抱只小羊羔玩,或讲个稀奇古怪的故事。

羊倌早上出来,总是悄悄地给他带上干粮和水。羊倌背他、抱他,有时让他骑到脖子上,甩着鞭子,吆喝羊群上路。羊倌时时把他放在心上,拉在手下。他与羊倌也格外亲,偶尔父亲外出,他就与羊倌同吃同睡。

爷爷有时也溜达到牧场,跟他呆一会儿。偶尔早上起晚了,爷爷就给送到草场上。父亲只要在附近地里干活,总要过来看看,有时直接带回家,长工们抢着又背又扛地逗他玩。

姥姥想外孙时,找准点,直奔草场,带上好吃的。祖孙俩“吃喝玩乐”一阵子,心满意足地再见了。再不用去看大娘她们的脸色,也不担心自己走后孩子挨训。

经过伤痛的教训,父亲的变化最大。他虽然独自经营近百垧土地,很忙碌,但也常把弟弟带在身旁。教他牵马、骑马、驾车。也许是男孩子的天性,弟弟非常喜欢马。有匹脾气很温和的枣红马,竟成了他的朋友,当弟弟的小手一摸它的前腿时,马就低下头用嘴吻弟弟的脑袋,还打着响鼻,表示自己很高兴。就是这年秋末,他独自牵着枣红马,马背上驮着几斗刚磨的玉米碴子,从小路给姥姥送来。姥姥坐在炕上从玻璃窗看到外孙牵马进院,眼泪簌簌地往下流。很多年后,她还回味五岁小外孙独自牵马给姥姥送米,是多么“英雄”和“孝顺”的真实童话,每一次幸福的回忆,她都掉下泪花,享受那天伦之乐。

长工们知道弟弟这次经历的危险,都格外怜爱和关照他,晚上收工后,常去羊倌那里找他玩。离开那几个女人,弟弟进入了底层男人的天地,在纯朴勤劳的人中,受到了异样的熏陶。贫民阶层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在那冰冷无情的陈家大院的背景上,像是一个始终召唤着弟弟的温情之岛,磁场般吸引他不想离开。

与善良纯朴的人为伴,与可爱的羊羔嬉戏,在阳光、草地和野味的自然怀抱中,那纯粹的人格和纯美的环境,对纯洁无瑕的孩童的熏陶,才是真正自然乐园的教育,是今日人为的乐园无法代替的。至今他还向往去草地上撒欢打滚,甩鞭子,吹草叶的口哨,还想去烧鸟蛋和玉米棒及黄豆荚,还想去捉几个蝈蝈放在窗前笼子里晚上听它歌唱,还想迎着朝阳吆喝着羊群奔向草场再听羊倌讲鬼怪的故事……

8

土改时斗地主,陈家大院虾荒蟹乱。没收土地和财物,她们失去了大院和坐享其成的生活,更失去了昔日的威风。一夜之间一无所有,住进了马厩。昔日不可一世的地主小姐,只能人托人,到外府去找“门当户对”的地主小伙,才勉强嫁出去。

羊倌走了。弟弟不得不回到她们中间。阴差阳错,昔日互不喜欢的两个“小冤家”,今日又成了真正的“难兄难弟”。

她们自顾不暇,没有胆量和心情恣意妄为,也不敢对弟弟吆三喝四了。

想吃人的人,最终一定被道义良知吃掉,这是天经地义的。就是不遇上土改,她们的日子也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