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东线序曲
27048900000008

第8章 “太行”三记(2)

快速开发,抢占市场

市场信息千变万化,一步没跟上,就可能被淘汰。太行人注重捕捉市场信息,快速开发,打破常规。过去我国缺乏钨钼丝加工设备,原料生产厂家眼看着外国人挣我们的大钱。20世纪90年初,很多厂家瞄准这个项目,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能力开发钨钼丝加工设备。六分厂是个只有100多人的机修分厂,1990年,他们抓住这个信息后,快速出击,分流出60来人专门开发和生产钨钼丝加工设备,当年出产品,第二年就形成批量,第三年销售额就超过1000万元。有一个万人机床厂开发这个项目比他们早,力量比他们雄厚,但就是迟迟拿不出产品,结果钨钼行业协会把年会从大厂改到太行厂来开,而且将太行厂作为钼行业加工机床的定点厂。1996年10月1日,铁路系统需要一种能和计算机联网,集识别、检票、统计功能的自动检票机,要求他们一个月出原理图。太行人说,那太慢了,我们一个月给你们出样机。11月18日,一台样机就摆到了由铁路系统在北京召开的现场会上。去年山西省经委要求他们开发一种分层节煤装置,他们一个月拿出了产品。

快速,不仅赢得了国内市场,也赢得了国外市场,他们生产的一种仪表,出口到美国,美商订单一来,40天内就要交货。从研制、生产到交付,每年出口1万块,他们没误一小时。

从实际情况出发,走符合自己厂情的开发路子。太行厂针对自己资金少、家底薄的弱势,没有片面追求大投入上规模,而是开发一个产品,就抓住一个产品,成立以产品为龙头的专业化分厂,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电子秤从最初的两间房起家,通过自我积累,连年翻番增长,如今建起了一座大楼,建起了一条年产5万台的生产线,1996年销售额超过了3000万元。产品专业化,花钱少,收效快,开发一个产品,就形成一个新经济增长点。到1996年底,太行厂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分厂已经达到了7个,走出了一条小投入、多品种、多产出,滚动发展、稳步前进的路子。

一流产品,一流服务

尚久荣厂长在每年的职代会报告中,都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开发是龙头,质量是根本。产品开发是第一步,能不能在市场上站稳,并且打胜仗,一要靠产品质量,二要靠服务质量。于是“太行产品全国一流”作为一个治厂方针、一个奋斗目标、一条质量纪律和一种职业规范提到了全厂职工的面前。

根本问题要从根本上抓,太行厂狠抓质量体系建设,严格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监督和质量审核,实行质量否决权,在质量问题上丝毫不讲情面,出了质量问题,领导带头自罚。他们在全厂开展质量QC小组活动,军民品质量都得到全面提高。1995年11月,他们一次性通过了ISO9000质量认证。

一流的产品质量,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全国数百家生产电子秤的企业中,太行厂的电子秤坐上了质量第一、国优产品的头把交椅。在北京,十几个厂家角逐邮政市场,结果北京市邮政局明文规定:1994年以后全部使用太行厂的电子秤,独家占领了北京市场。“全国一流”的高质量产品还赢得了外商的认可,按国际标准生产的电子秤已出口到俄罗斯、澳大利亚。质量流量计是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食品、化工行业的一种新的流量计,国内不能生产,市场全被美国产品占领,买一台美国产品要10万多元,如果要引进专利,则要500万美元。太行厂不信邪,自己动手研制出来了,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只有5万多元,替代了美国产品。今年,石化总公司、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太行厂召开现场推广会,第一次订货额就达300多万元。

一流的产品,加上一流的服务,是市场竞争中战无不胜的根本保证。太行厂真正把用户当作上帝,竭尽全力为用户服务。他们多次组织人员到部队进行外访和售后技术服务,主动给用户讲解产品的操作和维护方法;还定期到全国各大销售中心和用户走访民品的使用情况,只要是用户提出的问题,都本着“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的原则,想尽一切办法给予解决。1996年春节前夕,南京一用户来电话反映拉丝机设备出现故障,他们马上派人乘飞机前往解决,保证了用户的正常生产。在上门服务中,遇到用户购买的是别的厂家生产的产品发现问题时,他们也同样热心地为其维修;对新的客户,他们都免费为其咨询,进行技术服务。用户称赞说:“太行的服务是第一流的,买太行的产品放心。”

“三产”是个大市场

三产,是太行厂近几年投入最少、收效最大的一个经济增长支柱产业。1996年,三产营业收入已突破1800万元,利润突破400万元。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三产是一个大市场,大有文章可做。

1986年之前,太行厂职工医院医疗条件差,大病看不了,小病没有药,每年对外营业收入只几万元,职工意见很大。1986年开始,医院大胆改革,加强管理,狠抓医德医风建设,走出去请进来,先后利用外地、外资的力量,建起了一个CT检查中心、一个“医疗检查中心”,并添置两套CT设备。医疗设备的增多,增强了医院的实力。医院又想办法在双休日把山西省和太原市的医疗专家、名医请到职工医院来坐堂门诊,使职工医院成了真正的“专家医院”。平时在省市大医院连专家号都挂不到的病人,在这里可以得到专家的亲自诊治。很快,医院的名气大了,病源多了,对外营业收入成几十倍的增长。过去工厂养不起医院,如今,医院成了工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厂招待所1996年对外创收超过300万元,以服务好、卫生好、饭菜质量好闻名太原市。省市许多会议过去在大宾馆开,而现在要来太行招待所开,仅1996年上半年就接待各种会议73个。1995年招待所人均营业收入8.3万元,人均创利2.2万元;1996年创收600万元,上交工厂利润150万元,人均创收10万元,人均创利润2.5万元。

太行厂三面临街,过去小商小贩占道摆摊,不仅影响市容又污染环境。他们成立一个房产办,对临街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1996年建起了商业一条街,公开招标出租。仅此一项,不花工厂一分钱投资,当年就创收上百万元。另外,他们还把办公大楼租出去几千米2,每年又为工厂创收100多万元。

三产的兴起,调整了太行厂的产业结构,形成了军品、民品、三产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为太行厂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立了一功。

(本文刊于1997年3月4日《中国航空报》)

手中:牢牢抓住人才

———“太行”三记之三

市场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太行仪表厂重视人才,凝聚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有口皆碑,职工医院就是因为有了个王杰光,才生机盎然;厂招待所就是因为了有个陈德才,经营才如日中天;汽车附件厂厂长、六分厂厂长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事实说明,搞活企业,先得搞活人才;盘活资产,先得盘活人;开发产品和市场,先得开发人,一句话,人才是企业之本。

“四个一百”和40套房子

在太行厂,不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有一套关心和爱护人才的措施和政策,新进厂的大学生,工资只有200来元,太行厂自己决定,基本工资提高到350元,外加60元补贴,这样除奖金外,新来的大学生最低月收入也有410元,研究生比大学生高100元。技职人员评聘高级,由于受指标限制,有一批技职人员评聘不上,他们就实行厂聘高级职称人员60人,只要不调出太行厂,一切都和部评高级职称人员一样,工厂每年评十佳标兵、十佳青年、十个高级技师,给予奖励,最引人注目的是“四个一百”和“40套房子”。

1996年3月11日,厂长尚久荣在厂十三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上提出,对有突出贡献的职工,建立工厂津贴,每年评出享受工厂津贴的共400人,即100名专业带头人(包括科研课题带头人),100名岗位成才、工作成绩突出的青年工人技术人员,100名做出成绩的管理骨干,100名年龄较大但仍坚守生产科研一线并做出显著成绩的老工人、老技术人员。从1996年开始,每人每月发给津贴100元。这项政策的出台,对全厂震动很大,不论是科技人员,还是工人;不论是老工人,还是青年职工,只要做出了大贡献,就能享受到工厂津贴。

工厂盖了80套三室一厅新房,厂长尚久荣提议并经职代会讨论通过,拿出40套新房,奖售给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40名重点型号立一等功的,获工厂科技成果一等奖的,在开发新产品、开发市场、取得经济效益的有功之臣,都住上了工厂最好的房子。33岁的青年高工赵勇,1985年8月大学毕业,近年来,在大气数据计算机、加油机电脑控制器、机载数据采集器、高精度高度表等项目的研制中,获得多项成果,荣立总公司一等功,优先拿到了三室一厅住房的钥匙。

最重要的是人才最有希望的是人才

开发人才,要重在培养和使用。这几年,太行厂除每年吸纳一部分大学生之外,还利用自己办学的条件,培训各类人才,1993年办了机电一体化大专升本科班,60名大专毕业的技术人员通过3年的学习,再回到工作岗位上,一个70多人的技工班也已毕业回到生产岗位上。

把人才放到工作岗位上,压担子,是太行厂培养、使用人才最重要的途径,他们把一批年轻的后备人才,破格提拔,委以重任,放到关键的技术岗位和领导岗位上进行锻炼。36岁的刘建斌,在分层表的研制中显示了自己的才干,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94年8月又被破格提拔为军品所的所长;33岁的赵勇,1994年被破格提拔为研究所所长,1996年又提到总工程师助理的岗位上;1982年大学毕业的殷卫宁,在电子衡器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1993年担任了电子秤分厂的厂长,1994年分厂实现产值1145万元,1995年2000万元,1996年又超过3000万元,1996年4月被提拔担任工厂的副厂长。

尚久荣厂长说,在我们太行厂,最缺的是人才,最看重的也是人才,最有希望的还是人才,事业的发展,我们的人才队伍正在不断的壮大,为今后参与市场的竞争,我们正在加倍努力地加速人才队伍的建设。

(本文刊于1997年3月《中国航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