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专家篇
27053300000020

第20章 宋文骢 飞机总体设计专家

宋文骢(1930.3—),云南昆明人,飞机总体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4年8月,宋文骢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空军工程系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1961年8月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1970年5月调到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型号总设计师、自然科学研究员。1980年国防科工委任命宋文骢为国家“六五”重点项目歼7Ⅲ飞机型号总设计师;1986年国防科工委再次任命宋文骢为国家重点型号歼10飞机总设计师。几十年来,宋文骢先后荣立歼10飞机研制特等功1次、一等功1次;1988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1992年被航空航天工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6年被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中国国防工业工会授予航空工业劳动模范称号;1999年荣立国家人事部一等功;2000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7年由他担任总设计师的歼10飞机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宋文骢中学时代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949年,他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的一名侦察员。当抗美援朝的战斗打响时,年仅21岁的宋文骢从空军航校毕业,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1954年8月,宋文骢跨进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大门,成为空军工程系飞机、发动机专业的一名学员,从此与飞机设计结下不解之缘。在毕业设计阶段,宋文骢来到了沈阳飞机厂第二设计室,参与“东风”113的起落架和机身第五框的设计,并担任总体设计组组长。1961年8月,完成了学业的宋文骢来到了当时的六院一所(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担任气动布局组组长。

1962—1964年间,宋文骢带领战术、布局专业组,在大量综合参数研究基础上,进行了20多种不同平面形状和参数组合的新机方案设计研究,最后集中到两种正常式布局方案——单发动机和双发动机。结合当时我国的实际情况,宋文骢强烈主张采用双发方案。这一方案在1964年的决策会议上一锤定音,决定采用双发方案。

1980年宋文骢临危受命,担任我国“六五”第一个重点项目歼7Ⅲ飞机的总设计师。他带领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全体设计人员,按照“全过程按自行设计进行”的要求,走过了第二代歼击机——歼7Ⅲ自行设计到定型装备部队的全过程。歼7Ⅲ飞机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空高速全天候轻型歼击机,它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轻小型全天候飞机的空白,并使我国跨入能完全独立自主研制第二代歼击机的国际行列,赶上了当时苏联大量装备的二代机水平。

由于宋文骢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新歼飞机方案论证会提出了新型鸭式气动布局方案,引起了在场专家和部队领导的浓厚兴趣。几个月后,宋文骢带着花了两天两夜时间和团队成员共同制作的新式布局的飞机模型和研究汇报材料,参加了第二次的新歼方案论证会。在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经过多次论证、研究和评审,国家明确了我国第三代战斗机正式采用宋文骢提出的鸭式气动布局方案,歼10工程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时年56岁的宋文骢被国家任命为重点型号工程——歼10飞机总设计师。

歼10飞机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技术新、要求高、难度大、周期长,涉及十几个部委、上百个参研单位。歼10飞机的研制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风险很大,困难很多。作为这样一个国家重点工程的总设计师,宋文骢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在各种困难、问题和舆论迎面而来时,在缺技术、缺设备、缺经费的情况下,宋文骢带领着他的研制团队,攻关排难,创建新专业,建立新体系,默默地一点一滴地积蓄着力量,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目标迈进——国内从来没有设计过的腹部进气道;国内独一无二的水泡式座舱;我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铁鸟试验台;国内第一个高度综合化航电武器系统动态模拟综合试验台等。

在“十号工程”管理程序上,宋文骢始终坚持的3点思想对推动研制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全机各系统都要自上而下进行设计,自下而上进行综合;第二,所有的大系统都要由总体设计单位进行综合;第三,必须全过程分阶段经过科学验证后优化迭代。歼10样机出来后,宋文骢请了很多空军飞行员、地勤人员到现场,让他们到机上亲自体验、感受,并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和设计思想。面对歼10飞机这样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几十年来,宋文骢北上南下,深入试制、试验、试飞第一线,组织主、辅机厂所,组织设计、生产、成品部门联合攻关,使一大批学科交叉的新技术取得了技术突破,为最终攻克关键技术,确保歼10飞机研制工作的圆满完成做出了杰出贡献。

为了加强组织管理,宋文骢充分发挥设计师系统、质量师系统的统领作用,制定了一系列跨行业、跨部门的设计师系统管理文件和程序,明确了责任、研制步骤、主要试验项目、工作内容和十大试验设施组建负责人。他亲自主持对组建技术方案进行评审,并带领科研管理人员深入第一线组织协调,做好条件保障工作。针对歼10飞机工程参研单位多、研制周期长的特点,宋文骢对飞机各阶段技术状态进行严格把关,打样前、发图前、试制前、首飞前、定型前,每一重大阶段他都亲自主持,认真清理技术状态,解决技术问题,保证各阶段工作按计划进行。面对新成品多、关键技术问题多的情况,宋文骢狠抓新成品质量控制,首次将飞机的可靠性设计纳入飞机设计专业,规定了新成品研制的工作任务、进度和评审要求。他要求总体设计单位动态跟踪新成品研制技术状态,把发现的问题通过试验逐一解决,将成品和各个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对保证飞机研制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飞机重量控制是研制成败的关键之一。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宋文骢在总体设计单位建立了重量控制委员会,他亲自担任主任,并以主管副总师、科研部和重量专业为委托方,以各专业研究室为执行方,首次采用了重量承包制,在国内飞机研制史上开创了重量承包的先例。这些措施的落实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从歼7Ⅲ到歼10,飞机的重量均低于目标重量20多千克,这在国际上也很少见。1998年歼10飞机成功实现首飞。

1988年,宋文骢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宋文骢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7年,由他担任总设计师的歼10飞机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宋文骢历经歼10飞机的研制过程,在他的培养和带领下,一支具有先进理念、敢于创新、掌握着先进战机研发技术和经验的优秀人才队伍很快成长起来,他们是站在航空科技前沿的航电专家、飞控专家和机械、软件开发的优秀人才,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栋梁。

现在,歼10飞机已经装备部队,后续的系列化发展工作也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在2008年的珠海航展上,歼10飞机的精彩演出让世界为之惊叹。200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歼10飞机作为参阅装之一盛装亮相国庆阅兵式,宋文骢作为总设计师受邀进京,在观礼台上亲眼观看了气势恢宏的阅兵式,目睹了歼10飞机英姿飒爽地从天安门广场上空飞过。作为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当选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现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80多岁高龄的宋文骢,每天依然准时来到办公室处理事务。大家遇到技术上或管理上的问题,都喜欢跑来请教他,倾听他的意见。同时,宋文骢还特别关心研究所的发展和青年人的成长,多次应邀参加研究所举办的青年成长之路座谈会,和年轻的航空人们畅谈理想、感悟人生、交流心得,让年轻的同志们带着问题来,满载收获归。

宋文骢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