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保义(1927.10—2003.7),河北卢龙人,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2000年7月与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合并为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简称中航工业气动院)首任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43年8月参加工作,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2月在河北省迁安县莱园村入伍。1947年在热东军区12分区支队任副指导员。1950年四野第46军政干部学校学习,任指导员。1952年志愿军46军政治部任政治协理员。1954年解放军82文化建成中学5队任指导员。1961年国防部航空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现中航工业沈阳所)四室任政治委员,第一研究所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76年2月任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87年10月离休,2003年7月去世。
1976年1月,第三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成立,同年2月陆保义任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作为研究所第一任党委书记,按照上级组织的总体安排,1977年1月成功召开了研究所首届党员大会,经过大会选举及哈尔滨市委批准,陆保义当选为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党委书记。首届党委会提出了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两年内把研究所建成大庆式研究所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研究所建所初期,在以陆保义为党委书记的首届党委会的领导下,规划了研究发展蓝图,建立健全了行政管理机构和各种规章制度,开始了以实现风洞自动化为目标的技术改造,逐步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中解放出来,依靠知识分子取得技术发展的思想逐步树立,进行了一些基本建设,改善了所区环境和职工的居住条件。
陆保义和所领导班子,紧紧围绕研究所5年规划,随着风洞设备改造与科研项目的增加,研究所由单纯的生产试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开展的课题与试验技术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76年进行的歼6、歼教6和歼教5飞机的大迎角试验,为空军改出螺旋的试飞和螺旋气动特性研究做出贡献。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指导思想,陆保义组织领导班子统一思想,把研究所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科研生产上来。1978年开展研制FL-8及FL-7风洞试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1980年此课题荣获三机部科研成果二等奖。1979年成立了气动理论研究室、天平与设备研究室和情报档案室,为科技发展做好组织上的准备。1979年,研究所实现了风洞试验数据采集与处理自动化,并开始了新的试验技术和空气动力应用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此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全国形势的发展,研究所的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技术发展规划逐步在实施,风洞进行了系列技术改造,实现了试验数据处理和控制自动化。研制的试验新技术、新设备用于风洞试验,扩大了风洞试验项目。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4项科研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陆保义带领全所领导干部加强制度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自研究所首届党代会以来,加强党委的自身建设,建立了一批规章制度。每周坚持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党委每年开门整风一次,每季度召开一次交心会,每年对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进行一次培训,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从而提高全所领导干部员工的理论知识水平。为加强对职工教育工作,1976年以来,研究所陆续开展了教育培训工作,成立了以技术科负责的全所职工教育与技术培训部。1979年,研究所开展了第一届中央电大专业技术班,参加学习的学员注重学习质量,受到黑龙江省电视大学的表彰,并被评为优秀办学单位。除了所办各种学习班外,每年还有部分同志去参加所外学习,各研究室也举办了许多专业技术培训班。同时派人员到国外去学习交流,考察风洞与试验技术,并与国外开展交流合作计划。进一步推动了研究所空气动力试验技术的发展。
陆保义于1987年10月离休,2003年7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