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1951—2011
27053700000033

第33章 恢复与振兴发展时期(1977—1999年4月)(3)

1月3日王震副总理召集国防工业各部开会,余秋里、方毅、谷牧副总理和外贸部部长李强出席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为补充国家分配给国防工业引进先进技术外汇的不足,国防工业各部门应积极出口创汇,所创外汇原则上由各部自己使用。

1月18日三机部成立外事领导小组,段子俊任组长,陈少中负责日常工作。

1月21日经******副总理王震批准,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简称中航技)成立。三机部外事局与中航技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魏祖冶任局长(对外称经理),赵光琛任党委书记,后调孙肇卿任经理。中航技是国防工业最早成立的进出口经营机构,它以3000万元贷款起步,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外贸公司之一。

1月南昌飞机厂第一设计所成立,陆孝彭任所长。该所是由南昌飞机厂强击机设计所与512厂设计所合并而成的。

1月歼7Ⅰ飞机在13200米高空成功完成空中停车试验,试飞员余明文。

2月4—23日航空工业企业领导干部会议在北京召开。******副总理王震、国防工办主任洪学智到会讲话。这次会议是粉粹“******”以后新调整的部领导班子主持召开的第一次领导干部会议。会议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如何搞好工作着重点转移,加速航空工业现代化建设。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科研先行、洋为中用、重视人才、重视辅机、军民结合、质量第一和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工作方针。

2月13—24日国防工办在北京召开国防工业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国防工业工作重点的转移,就是要研制和生产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加快实现国防现代化。

2月24—27日运8飞机在海拉尔地区成功完成高寒试验。试验在地面温度为-21℃的情况下进行,小涡轮自身起动共59次,起动发电机88台次,时间共4小时。运8飞机高寒试飞工作是由西安飞行试验研究所、空军13师、汉中航空工业基地、西安航空发动机厂及部、院机关等单位共同完成。

2月埃及总统萨达特派副总理图哈密为特使访问中国,要求中国提供埃及几种飞机、发动机及其备件。******表示可以卖给对方。

3月12日三机部通知沈阳航空发动机厂研制涡喷15。沈阳航空发动机厂、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等单位200人参加工作。10月完成全套设计资料,并开展了工艺、材料分析和工装准备。1980年10月,国防工办和总参谋部明确该发动机作为歼13新歼击机的动力装置。1985年又确定涡喷15只作为新歼击机过渡性的动力装置。后来由于歼13飞机停止研制,以及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涡喷15没有投入试制。

3月15—16日改装加拿大PT6T-6涡轴发动机的直5直升机初次进行地面滑行,各系统工作正常。随后转南京、西宁等地进行高温、高原试飞。直5改与直5相比,提高了功率储备,地面最大连续功率提高300马力,空机重量减少600千克,性能和安全性都有所提高。但是改成不久,国家准备引进“海豚”直升机生产专利,致使其半途而废。

3月15日—4月15日航空工业首次参加第45届春季广州交易会,方致远带队。几十个航空企事业单位参展,共展出120多种航空产品和民用产品。其中有哈尔滨飞机厂的运11农林机和南昌飞机厂的初教6飞机,以及摩托车、降落伞、液压泵、工量具、橡皮囊液压机等产品,受到客商关注。这是中国航空工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公开亮相。

3月16日沈阳航空发动机厂与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合并组成沈阳航空发动机公司,对外名称为国营黎明机械公司。公司按照科研先行和按经济办法管理企业的方针,承担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任务。

3月17日航空工业决定测绘设计加拿大PT6T-6涡轴发动机(定名为涡轴7),总设计师单位株洲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单位株洲航空发动机厂和岳阳动力机械厂。4月开始测绘设计任务,当年完成。后因研制涡轴8发动机,涡轴7没有投入试制。

3月19日******副主席作关于调整装备规划的讲话,总的精神是缩小规模。他指出:“不能各部齐头并进,样样都搞。两年调整,不管过去做过什么决定,反正不能搞那么多。以民养军是可以的。将来民用飞机也可以出口。……飞机也是如此,规模要缩小,要求不要太多,不要项项都搞。把歼8搞起来就放心了。”

3月联邦德国航空航天研究试验院(DFVLR)院长约尔尼率17人访问中国航空工业,参观了16个单位,并草签了中国航空研究院和DFVLR在民用航空领域内科技合作议定书。9月,三机部副部长兼航空研究院院长徐昌裕率代表团一行20人,分两批回访了DFVLR所属5个研究中心的15个研究所。双方提出了在10个领域内的44个合作课题。1980年4月15日,中国航空研究院与DFVLR在北京签订在民用航空研究领域内的合作专门议定书。4月17日召开第一次联合委员会会议,并确定于1980年10月开始互派科学家。

4月4—12月,航空工业各厂所先后恢复或开办了20所技工学校。

5月2日、4日中国与埃及在开罗签订2个合同: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向埃及出口44架歼6飞机、6架歼教6飞机,220台涡喷6发动机,28台涡喷8发动机,还有备件供应和其他发动机修理项目,总成交额1.67276亿美元。这是中国第一次对外出售军用飞机,也是中国航空工业国际贸易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5月30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调整常规军工产品定型机构的通知》,决定成立******、中央军委常规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张爱萍任主任,李人俊、******、封永顺、邹家华、杜屏任副主任。

5月30日******和中央军委批准从英国引进电子设备,改装歼7飞机。改装后的飞机即歼7M。

6月4日三机部决定在全行业开展清产核资,整治“**********”造成的财产物资管理混乱、规章制度废弛的现象。先在沈阳航空发动机厂、南京航空附件厂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开。1980年全行业清产核资基本结束。

6月6日北京航空学院研制的中国第一架三角架超轻型伞翼机“蜜蜂”1号在通县机场试飞成功,总设计师胡继忠。该型机仅研制1架。

6月11日三机部第一届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科技委)成立,段子俊任主任委员,陈少中、徐昌裕任副主任委员,魏祖冶任秘书长。科技委是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咨询机构,其任务是对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针、政策及长远规划提出建议。后来科技委的性质和任务有所变化。1982年10月12日,国防科工委通知:科技委是各级领导的参谋机构,不是咨询机构。

6月21日—7月10日以王振乾副部长为团长的中国航空技术考察团一行20人,考察日本航空工业。这是日本航空工业技术代表团于1978年9月访问中国之后,应日中经济协会和日本航空宇宙工业会之邀,进行的一次回访,也是中国第一次对日本航空工业比较全面的考察。

6月26日谷牧副总理听取三机部有关中航技问题的汇报,外贸部参加。吕东部长提出航空工业军民品出口由本部负责。谷牧最后决定,三机部作为试点,自行出口创汇。

6月成都飞机公司研制的HTY-2火箭弹射座椅经航定委批准设计定型。该座椅是歼7Ⅱ飞机配套装置,于1975年3月开始针对歼7飞机带离弹射系统性能落后及安全救生性能差等情况,进行改型设计。

6月株洲航空发动机厂将涡桨6航空发动机改为地面发电动力装置,在油田试运行成功。石油工业部、三机部和湖南省组成的鉴定小组同意投入成批生产。1978年2月正式开始该装置改型设计,5月完成全面设计,秋季完成第一台发动机改型样机。1979年2月21日,在油田试烧天然气成功。最大发电量达2300千瓦。到1983年底,共交付出厂电站25套,涡桨6改型燃气轮机59台,先后安装在南阳、中原、克拉玛依、大庆、任丘等油田使用。

7月1日北京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实行设计合同制和企业化收费试点。这是国防工业系统最先进行企业化试点的单位。

7月20日三机部向国防工办、国家经委报送《关于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试点工作的报告》。确定在全面开展质量大检查的同时,选择沈阳航空发动机公司、南京航空附件厂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试点,对质量实行综合管理。

7月30日由北京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西安航空发动机厂制造安装的斯贝发动机试车台投入使用,受到******领导好评。

7月三机部将歼7Ⅲ调整为测绘设计米格-21МФ(罗马尼亚米格-21飞机),由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承担设计任务。

7月株洲航空发动机研究所研制的涡轴5甲发动机通过50小时长期试车。该机用作直7直升机的动力装置,1970年3月开始在涡轴5发动机的基础上进行改型研制,1980年又进行加大功率的试验。后由于直7直升机研制任务撤销,涡轴5甲发动机中止研制。

8月22日航定委批准贵州航空发动机厂试制的涡喷7乙(02批)发动机设计定型。该发动机是在涡喷7乙(01批)基础上排故改进的,寿命由01批的50小时延长为100小时(配装歼7Ⅱ飞机)。1971年贵州航空发动机厂开始进行设计改进。1979年7月13日完成国家鉴定试飞。此后,又根据空军和外贸出口需要,对该机采取14项延寿改进措施。1981年7月通过技术鉴定,将寿命延长为200小时,命名为涡喷7乙B型发动机,用于外贸出口,简称涡喷7B发动机(该发动机获1989年国家优质产品银奖)。1981年9月,三机部下达任务,将涡喷7B型发动机的汽油起动改为煤油起动,1982年该机通过技术鉴定,转入成批生产,称涡喷7B(M批)发动机。

与此同时,为适应出口的歼7M飞机外挂载荷等需要,贵州航空发动机厂采取了7项措施,使发动机减重17.7千克,1982年底通过技术鉴定,转入成批生产,称涡喷7B(BM批)发动机。至此,形成了涡喷7乙发动机的改型系列。

8月26日201多普勒导航雷达与627导航计算机在上海航空电子研究所研制成功,经航定委批准设计定型。该机于1971年初为装备运10飞机而开始研制,在空军的运8和海军航空兵别6等飞机上也得到应用。

8月30日中央军委任命曹里怀为航定委主任,曾克林、叶正大、段子俊任副主任。

8月国家计委发文要求航空工业采取技贸结合的办法,引进直升机制造技术,进口少量关键设备,从购买国外零部件进行装配开始,逐步达到国产化。

9月6日成都飞机公司试制的歼7Ⅱ飞机设计定型,1980年投入成批生产。歼7Ⅱ型飞机是歼7Ⅰ型飞机的改型。歼7Ⅰ型是对歼7原型做了3项重大改进。歼7Ⅱ在歼7Ⅰ型3项改进基础上又做了4项改进设计。1984年12月29日,航定委批准歼7Ⅱ飞机生产定型。国庆35周年歼7Ⅱ飞机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全国人民检阅。

9月15—22日中国航空学会在杭州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学会在“**********”中被迫解散(1966年底),1972年经******批准复会后首次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会议恢复并新建了11个专业委员会,即: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及飞行试验,结构设计及强度,航空动力,电子,自动控制,材料,工艺,人体工程、航医及救生,航空维修工程,管理科学等专业委员会;同时成立了科普工作委员会(兼《航空知识》编委会)和《航空学报》编委会。

9月三机部审定1979年第一批科技成果授奖项目74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33项,包括斯贝发动机试车台、7086弹射救生伞、低阴翼尖、三坐标测量机、涡桨6发电设备等。

9月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从联邦德国西门子公司引进7760计算机系统。12月正式验收交付使用。该系统当时属于全国最先进。利用该系统研制的7760CAD/CAM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套具有飞机工程设计、分析、计算、制造、管理能力,以及交互式能力的集成系统。

9月******表彰一批全国先进企业和全国劳动模范。三机部受表彰的有:成都航空发动机厂,被评为全国先进企业;李临庄、阎德义、李相臣、鱼龙、周尧和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成都航空发动机厂团委,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队标兵;另有15人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8人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阎德义,沈阳航空发动机厂焊接工人,他用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先后革新攻关技术100余项,实现较大技术革新8项,被誉为“焊接大王”。建厂初期试制涡喷5发动机时,他采用一层堆焊焊接火焰筒成功,打破了苏联专家的两层堆焊法(费时费料)。1979年,当试制新发动机钛合金机匣的焊接出现氧化、裂纹、变形三大难题时,他打破常规,成功地在大气层中直接完成钛合金焊接,完善了中国的焊接工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