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公文拟稿
27054500000012

第12章 决策拟稿方法(1)

领导决策是企事业单位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的先导,直接关系着企事业单位的兴衰。企事业单位的所有管理活动,首先始于决策,最后都需要通过拟稿才能把决策变为有效的实施方案。

没有决策,就没有行动;没有拟稿,就没有行动的准则,经营管理也就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在管理实践中,管理决策直接导致拟稿行为。事实上,大量的公文活动都是伴随着决策的产物。

把握管理决策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是拟稿人不可缺少的基本功;把握决策的实质,准确表达决策内容,是拟稿人的首要职能。

第一节 管理决策拟稿概述

一、决策拟稿的涵义

在管理学中,管理学家对管理决策有许多不尽相同的理解和表述,从基本内涵上看却大致相同,区别主要在于对管理决策概念是作狭义的理解还是广义的理解。

狭义的理解认为,管理决策就是“作决定”,是一种“拍板”行为,是在已经拟订好的几种方案中进行选择。

广义的理解认为,管理决策不仅仅是指选择方案,也绝对不是“作决定”,更不是“拍板”,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包括在做出最后选择之前和之后必须进行的相关活动,例如,确定目标,针对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客观条件进行分析以及对风险的预测等。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认为: “决策是管理活动的核心”。

从管理活动的意义上看,管理决策就是针对特定的目标,做出确定性的对策。就是说,管理决策是对未来的行动确定目标,根据目标制定若干行动方案,在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并确保选择的方案取得预期的效果。

根据以上理解,管理决策拟稿就是为了达到或实现一定目标,在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条件,采用科学的理论方法,系统地分析各种相关因素,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在事物发生之前,为决策者提供尽量多的信息并拟制出若干个可行性方案草稿。

决策方案是企事业单位全部管理活动最终优选出的最合理的方案,但是,并不是最好的方案,只是满意方案。所以,方案的选定并不是拟稿的结束,而是不断优化的开始,需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确保实现目标。

二、决策拟稿的特点和作用

(一)决策拟稿的主要特点

1.目标性

管理决策是企事业单位为了达到一定目标的思维活动。任何决策都有明确的目标。通常情况下,一项决策,只能有一个目标。多个并列的目标必然产生内耗,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决策的目标性决定了拟稿必须以目标为依据和准则,没有目标,就无从拟写决策事项。

目标不明确或者错误,必然会导致决策拟稿失误。拟稿是实现决策目标的重要手段。拟稿的全部思维活动都是服务于目标,又以目标的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系统性

整体效应是系统决策的主要思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系统分析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建立合理的结构,通过结构取得最佳结果。系统思想是管理决策的灵魂,任何决策都是系统综合分析的结果。

管理决策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过程,是通过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四个基本结构形式,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决策拟稿具有显著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尤其是涉及面广、影响大的重大决策拟稿,必须要有系统的思维,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方案。

3.层次性

任何管理都是有层次的,决策也是有层次的。

管理决策通常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全局性、战略性的决策,如重大投资、结构调整等重大决策;二是一般性经营管理决策;三是日常性、常规性业务决策。决策处于那个层面,拟稿就解决哪个层面的问题,这是决策拟稿的显著特点。

4.动态性

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这就决定了管理决策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尤其在市场环境下,信息瞬息万变,管理决策对象复杂多变,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所以决策方案的拟制必然也是动态的。

拟稿要紧紧围绕决策目标,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系列动态情况,对决策的前因后果进行跟踪了解,把握管理对象的运动变化规律,密切结合实际,在不断补充完善信息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概貌和趋势。

5.周密性

管理决策存在着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任何决策都是决策者考虑众多因素后产生的结果。从实践中看,即使高明的决策者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信息,而决策又是一种超前的预知未来的判断,而有判断就会有失误,所以,决策者根本无法做到“绝对正确”。实际上,任何方案一般都很难保证准确性和正确性,因而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拟稿草案是决策者的第一手资料,应尽可能地为领导提供周密而详细的方案。

6.果断性

果断决策就是“拍板”决定,是至关重要的一瞬间,也是极其复杂的一瞬间。果断决策是拟稿人从调查分析问题到制定各种可行性方案等一系列前期活动的逻辑结果,拟制的方案越扎实,决策越果断。实际上,拟稿人拟制方案时,往往带有很强的非理性,想好一个方案就乐观自满,找不到好的办法则悲观自责。因此,在复杂情况下,拟稿人要有敏锐的判断力,把握事物发展时机,审时度势,应时果断地拟制优良的备选方案。

(二)决策拟稿的主要作用

1.事实依据的作用

管理决策的最终目的在于执行和实施。任何决策都是事实要素引导的结果,没有事实要素,就无法进行判断;脱离事实因素,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决策方案客观反映了事物本来面目的真实信息,是拟稿人通过调查,对未来做出的基本判断,并在拟制过程中又通过事实对方案稿进行验证后提出的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措施,从而为决策提供了事实依据。

2.科学预测的作用

管理决策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规划未来的思维活动,决策的对象是未来的事物,是在事物发生之前的一种预先分析和决断。科学预测是准确决策的依据,如果缺乏信息或者对事物变化缺乏足够的把握,就很难做出正确而富有远见的决策。

科学预测,必须以信息作为必要条件,信息是超前认识事物的基础。决策方案是拟稿人深入调查研究的结果,承载了大量的经过去粗存精、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为决策者预测企业的未来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预测的结果是否正确,一方面取决于事物本身发展进程和人们自觉控制事物发展趋向的把握程度,以及事物发展受偶然因素干扰的状况;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拟稿人提供备选方案文稿的科学性。

预测不是猜测,更不是决策者的神机妙算,而是决策者在方案文稿的基础上,根据过去和现在各方面的客观实际,运用科学方法,依据方案稿提供的信息资料,在足够多的备选方案中做出选择的科学预测。

3.提供备选的作用

拟稿人在决策拟稿时往往拟制了多个方案提供给领导决策备选,即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决策在于选择,通过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比较、优化,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决策实际上就是选择最满意的方案。

三、决策拟稿的分类

管理决策拟稿主要分决策性拟稿和文书性拟稿两大类型。

决策性拟稿,按照决策范围分为总体拟稿和局部拟稿。总体型拟稿,是指企事业单位在一个时期内总的方向和目标;局部型拟稿,是指单位内部组织为实现总体目标而确定的具体目标。

按照决策程序,决策拟稿分为常规型拟稿和非常规型拟稿。常规型拟稿,是指管理规范中经常性的程序化决策拟稿;非常规型拟稿,是指新出现的突发性的非程序化决策拟稿。

按照决策要求可分为最优拟稿和满意拟稿。最优拟稿,是指在理想的条件下作出的决策拟稿;满意拟稿,是指在现实的可能的条件下能够取得满意结果的决策拟稿。

按照决策所依据的条件分为确定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及风险型决策拟稿。

确定型拟稿,是指各种可行方案所需要的条件都是已知的,并能预先准确了解决策的必然结果,可以量化比较的决策拟稿。

不确定型拟稿,是指缺乏历史资料,也没有客观的概率,只能依据主观判断作出的决策拟稿。

风险型拟稿,是指每一种方案的执行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各种结果的预计有一定的客观概率,是在一定的风险情况下的拟稿。

文书性拟稿,按思路分为思路型和对策型拟稿。思路型拟稿,是指贯彻决策者对所要决策问题的具体想法,包括决策者的指示和要求;对策型拟稿,是指针对问题提出对策的拟稿,例如《航空院关于加快民用飞机研制的决定》。

按照时间可分为进度型和突发型拟稿。进度型拟稿,是指决策后对各级各项工作进程进行量化指标,落实责任;突发型拟稿,是指在工作进程中发生的重大突发性事件以及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的急就拟稿。

管理决策的类型和情况比较复杂,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领导者对待不同的事物会作出不同的决策。如果按照不同的标准,管理决策拟稿还能分出很多类型,如按照目标数量分就有单目标型决策和双目标型决策拟稿等。决策分类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类型的管理决策拟稿可以相互转化,互相交融。

四、决策对拟稿的影响

1.决策受传统经验的影响

传统经验是处理问题的有效手段,是管理决策的基础。其实,现在的决策基本上都是过去决策的继续完善和调整,就是说,任何一项新决策都不能不受到传统经验的影响。

如果以往的决策措施是现任领导制定的,领导通常要对以前的选择及其后果负有管理上的责任,常常会更加相信自己的经验能力,以直观的判断进行经验决策。尤其是德高望重的行政“一把手”,一般不会轻易地更改或舍弃自己的决定。

如果以往的领导决策一贯正确,就容易犯经验主义,更不会对当前管理活动作出重大决策调整,而倾向于以过去的方法选择平稳的方案,以证明自己一贯正确。因而,决策方案的制定往往受到这种传统经验的制约。

2.决策受时间的影响

在决策理论中,把时间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时间敏感决策,即迅速决策;另一种是知识敏感决策,即运用专业知识作出的决策。企事业单位管理决策基本上属于知识敏感决策。

在企事业单位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时间敏感决策往往决定着它的生存命运。美国克莱斯勒公司面对石油危机,在汽车市场突变的情况下,因未能把握时机果断决策,导致公司经营惨败。

时间紧迫,刻不容缓往往预示着机会的到来。机会对单位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所谓“力挽狂澜”就是在紧急关头作出了关键性的决定。

实际上,大部分决策都是在前所未有的危急形势下,不得不作出决定。要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把握机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时间紧迫,领导者往往顾不上评价方案所必须的信息,甚至偏重消极因素,而忽视积极因素,作出仓促决策。

3.受群体行为的影响

群体行为就是单位管理活动内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内部机构,包括单位的领导、组织体系等。

群体行为容易对管理决策产生“从众现象”的影响,管理者受群体意愿和心理影响,在认知或行动上常常不由自主地趋向于和大多数人一致。美国管理学家西蒙认为,在群体中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具有“趋同”效应。决策者通过广泛与干部职工交流往往会改变初衷,对本来已经决定了的事情有时会产生动摇或改变,导致拟稿人思想茫然,举笔不定。

4.受个人能力的影响

领导者个人能力差异决定着最后选择方案的优劣,并将影响实施方案的魄力和效果。对事物反应敏感是领导者个人能力的体现。所谓敏感,就是通过感觉而形成的知觉,是对事物各个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敏感性在确定处理信息、确定目标、选定方案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学研究证明,影响人们敏感性的主要因素是知识。知识是选择更好方案的基础,知识型领导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尤其在关键的非程序化选择方案时,能做出迅速反映,做出正确选择。如果决策者知识不足,在处理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反应迟钝,或面对多个方案犹豫不决,会延误拟制方案和采取措施的有利时机。

第二节 决策拟稿的一般程序

管理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决策情况比较复杂,决策程序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美国管理学家西蒙把决策程序分为四个阶段,我国管理学家夏禹龙则把决策程序分为八个阶段。

夏禹龙认为,决策方案拟制主要包括发现问题、确定价值准则、确定目标、调查与收集资料、条件分析、拟制方案、分析评估、方案优选、实施方案、反馈调整等程序。

其实,管理决策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论决策程序有多少个阶段,其内在的共同性和通用性是一致的。一个科学的、完整的决策程序,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决策的步骤。

管理决策的步骤决定了拟稿的内在和外在形式,因此,把握决策程序步骤对拟稿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发现问题

问题是客观存在、尚未解决或弄不明白的事情。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问题的发现是决策活动的开始。决策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