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公文拟稿
27054500000022

第22章 拟稿思维方式(3)

事实上,拟稿思维常常会从问题的一个方面转移到另一个方面,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拟稿在思考某个问题时,关键要对问题能够作出回答。开始时,可能答案是含糊的,也可能仅仅只是个大概。出现思维混乱的时候,这时应当清理自己的思路,然后把问题弄清楚。在拟稿思维中,拟稿人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不同方面,每一刻都应该知道自己正在思考什么,运用自我提问,如主题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拟稿人考虑与主题不同的问题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注意力分散,必须知道你在阐述什么问题,而且能有效地控制思路的方向。

拟稿思维在形成思路前有一个“阵痛”过程,在缺乏对所有材料全面分析和综合的情况下,往往会犯以偏概全的毛病,文稿的内容也只能是事实的堆砌和现象的罗列。例如,企事业单位有些职工缺乏工作责任心,这是事实,但如果由此而得出全部职工都缺乏工作责任心的结论,这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在拟稿中要认真研究每一个具体事实,从领导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自己所掌握的具体事实材料中,寻找事物一般本质或规律,并能合理地抽取这类事物共同的属性或本质,从个别的、特殊的事实出发,得出有关事物的一般性结论,从而形成文稿的中心思想。

(二)概括法

概括法就是对客观事物作概括反映的一种推演方法。通过概括,拟稿可以认识事物已有本质或关系,揭示具体事物所具有的性质或意义,深化中心思想。

在拟稿实践中常犯的错误有两种:一种是不能将具体事实纳入所属的一类,不能从更高层次上去认识具体事实的性质或意义,就事论事,使中心思想缺乏深刻性;另一种则与此相反,即对具体事实无限度概括而造成结论的夸大性,不顾客观事实对主题任意“拔高”。比如,把加班加点工作现象说成是无私奉献的报国精神;把偶然一次迟到说成是缺乏工作责任感,这都不是对具体事实的合理概括。公文中常常出现说大话的情况,正是拟稿任意拔高主题的具体表现。

文稿貌似思想深刻,实际上见解浅陋,这样的文稿一旦形成公文对企事业单位发展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拟稿既要注意能够从更高的层次上去概括具体事实的性质或意义,加强中心思想的明确性和深刻性,也要注意概括适当,防止由于无限度地概括而拔高主题。

(三)分析法

使用分析思维方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始分析,就是寻找事物的真实情况;一种是感知分析,即认识事物方式的反映。例如,员工培训需求计划,真实组成情况是计划的课程、组织和学时;感知情况可以是计划的目的、要求和应用。

在拟稿思维过程中,拟稿人很自然地先考虑事物真实情况的一面,然后再考虑事物方式的一面。通常思维是一个毫无目标随意漂流的过程,结果造成了对有些地方特别注意,而有些地方却忽视了。拟稿如果能够分析出真正的因素,而且是正确的思路,就会提出符合领导意图要求的政策或措施。

在分析过程中,可以把分析的对象分成几个部分,这样更有利于对事物的理解,还可以对每个部分分别进行思考,一个完整的分析必须考虑到所有相关部分。以员工培训计划为例,首先将整个培训任务分解成若干关键的部分;其次从这些关键的部分找出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然后确认并列出工作中有问题的关键部分;列出这些关键部分的工作标准;找出完成这些工作对员工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上的要求。通过分析就可以得出员工需求什么知识、什么技能,需要转变什么态度,从而顺利完成培训计划稿。

(四)对比法

对比法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的相似或相同点,得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结论的思维方法。当分析没有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足够信息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思维方式,以开拓思路。

对比是在两件事物相似的情况下找出它们不同之处,如果两件事物相差很大时,就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对比思维是拟稿思考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对比思维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要有一个参照物与已知的事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思考的问题可能与已经熟知的事物存在多个方面或一个方面的相似性。比如,总结年度工作,今年工作形势与去年有哪些相似?工作任务有哪些不同?

对比思维在拟稿中具有启发思路、提供线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对比思维方法实际上就是有意识地选出事物异同点的思考方法,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五)演绎法

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是拟稿人用已知的一般原理考察个别事物的推演方法。

演绎能从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事实中找到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并将其推广到同类事物或现象中去。例如,提到“企业文化建设”一般我们首先会想到:企业文化决定企业行为的方向,规定着企业行为的目标,只有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企业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这个思考过程,就是运用演绎方法形成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这个基本观点就是文稿中心思想的核心内容。

运用演绎的方法形成中心思想,首先所依据的理论前提必须正确;其次要懂得演绎的规则,只有不违背这些规则,演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六)框架法

在拟稿中,拟稿人的思路常常会不自觉地偏离主题。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为思维方式设定了一个思维框架,运用这个框架,拟稿人的思维就不会偏离主题。

框架法就是根据文稿中心思想人为地建立一些思路框架,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逐一填满这些思路框架,从而完成整体文稿构思。

在实际拟稿思维过程中,拟稿人通常至少有两种思维模式在起作用。一种是经验模式,由经验和知识的路径与联想构成;一种是主观愿望构成“自我”模式。人们常常在这两个模式之间徘徊彷徨。例如,在确定观点时,“自我”模式可能会导致思维做出脱离实际的判断,这种行为,并不是对问题本身的认识,而是由于拟稿人某种已经习惯了的“自我”模式作用于思维的结果。

爱德华的CORT思维框架模型 [1]这个框架由一系列“盒子”组成。每个“盒子”就是一种思路,每一个“盒子”的内容分别是我们按照盒子的要求对相关问题或者内容进行思考的思路。如思路盒子包括:目的(终点,你期望的结果,目标、对象等);投入(背景,场所,原料成份,需要考虑的因素,可获得的信息等);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可供选择的方案或者建议);选择(决定阶段的选择);操作(行动步骤,通过行动将解决方案付诸实践)。“盒子”就是一个特定范围的思维任务。这种方法将我们的思路引导到各个不同的“盒子”,而不是一次性覆盖所有的思维领域。

在公文拟稿中,一个“盒子”就是拟稿人要注意的问题,另一个“盒子”就是拟稿人要重视的材料选择。拟稿思维可能简单也可能复杂,“盒子”不会帮助我们降低任务的难度,它们只是帮助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部分,保证拟稿能够展开某种特定的思维活动,防止思维混乱。

上述六种思维技能,仅仅是涉及引导拟稿思路的一种方法,其作用在于理清思维过程,是操作性的工具。实际上,任何一种思维都会改进整个拟稿思路,使文思泉涌。

第三节 拟稿思维方式运用

运用思维方式不仅仅是应用逻辑法则避免文稿逻辑错误,而是对知识以及经验的恰当运用,涉及到对于自我、领导意图以及客观事物的把握。拟稿思维中的技能与感知注意力取向等因素,都是对经验和知识的探究与运用,是一个把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公文拟稿,不论拟写什么样的文种,都是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的结果。

一、领会意图中的思维运用

领导意图具有模糊性。领导在交拟时常常只有一个不确定的想法,多数情况下领导只是说个大概,或者只给个题目。对多数拟稿人来说,领会领导意图是一个相当痛苦和尴尬的过程,只有领会了意图之后拟稿才逐渐得心应手。

领会领导意图就是琢磨领导的真实想法和要求。只有掌握和理解了领导的真实想法,拟稿才会做到和领导意图不谋而合。如果理解领导意图有偏差或者有误,就会使拟稿一开始就步入歧途,出现与领导真实意图南辕北辙的错误,失去稿件的利用价值。

领会领导意图主要是对领导交拟的内容、题目、观点、对象以及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和限制条件进行深入理解。明确拟稿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规定的内容范围和文体限制及其他要求。

领会领导意图时的思维,主要包括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理解。抽象思维理解就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理性地分析领会领导意图。例如,领导常会用抽象概念来表示意图。“拟制一份改革意见”,或者“起草一份经验材料”这样一些抽象的意图,如果去问领导什么改革?具体有何意见?如何起草?领导很可能正在思考,无法给你一个明确的思路。多数领导可能会说“你先拿出一个初稿来”,在这种情况下,拟稿人就会陷入茫然和被动。

抽象思维就是将丰富的、模糊的直觉意图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理解,通过辨证分析的方法揭示领导意图所表示的事物内在本质,对领导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理解意图,形成基本概念和思路。

著名作家张贤亮在《写小说的辨证法》中指出:“只有通过抽象——逻辑思维才会使大千世界通过我的视听器官传到我脑子里的种种形象信息更为清晰和生动。”。形象思维领会就是运用联想和想象对领导意图具体的可感的内容进行理解。例如,理解《航空研究院所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考》、《实施对领导干部有效监督的探讨》等研究性质的意图,就要选取并凭借具体的有感性特征的事物,通过想象并伴随强烈的感情和鲜明的态度,舍弃非本质的东西,来认识和把握领导意图,通过运用具体可感的形象,经过发散联想比较、选择,才能提出研究院所科技体制改革和监督领导干部廉洁执政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关于思维科学》中说:“实际上人的每一个思维过程都不会是单纯的一种思维在起作用,往往是两种、甚至三种先后交错在起作用”。在领会领导意图思维过程中,抽象思维理解和形象思维理解互相渗透,理性理解分析常常需要联想和想象的帮助,联想和想象也需要理性分析的参与和支持。

二、拟标题中的思维运用

拟标题,就是给文稿确立标题。标题包括正标题和副标题,也包括文稿的各部分确立的分标题(关于公文标题将在第9章详细阐述,这里主要讨论拟标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

拟标题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先拟定好标题,再构思拟稿;二是拟好稿后,再给文稿加上标题;三是拟稿过程中重新修改标题。无论哪种情况,最后所定的标题都必须切题、简明、醒目、得体、新颖。标题应充分揭示主题,涵盖文稿的整体内容。

文稿的中心思想是拟标题的重要依据。如果先写好了文稿再拟标题,或者是由领导或机关提供文稿的内容要求拟标题,都需要先看文稿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再概括出文稿的标题。

拟定标题时,一般都要经历发散、比较、符合、选择的思维过程。拟稿人为表达中心思想而引起拟写欲望时,为了表现心中的意念,展开了积极的联想和想象,调动了记忆中丰富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并十分活跃地在脑海中寻找各种足以表现拟稿主旨的标题。思维的领域越开阔,思维的触角越灵活,可供比较和选择标题的机会也就越多。

思维要善于依据中心思想和内容及思路的变化灵活地迁移,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从一种方法想到另一种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探求。思考的终结并非只求唯一标题,而是产生多种可能性的标题,百里挑一,最终得到一个满意的标题。

标题实际上就是对文稿内容、范围的高度归纳、判断和概括。标题形式大体有三种,一是直接揭示文稿主旨,例如,《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航空技术进步》;二是表明文稿的内容范围,比如《在2006年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三是揭示文稿主旨,表明内容范围,比如《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航空技术进步——在2006年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标题设计不要被某种固定的意识所牵制,否则标题就会陷入拘泥、刻板的泥潭。要根据拟稿主题不断深化、变换着眼点,及时纠正误歧,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具有伸缩性,力求突出主旨,言简意赅,既要揭示主题,又要表明内容和范围。

三、主题立意中的思维运用

文稿主题立意,就是确立文稿的中心思想,也叫文稿主题。中心思想是文稿思想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想。一般在“请示”、“报告”等文种中叫做“一事一论”,在“通知”、“通报”等文种中叫做说明中心,在“决定”、“意见”等文种中叫做主题思想或主题。

中心思想是文稿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拟稿人的立场、观点,对事物认识和态度的集中体现,它是文稿的灵魂。

文贵有新意,立意的优劣关系到文稿的成败。拟稿立意鲜明、深刻、新颖,体现了拟稿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