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前炮制的东西一样,紧赶慢赶杀青之后,又觉得一无是处了。不同的是,这次冒险包含更多离经叛道的异端邪说,也就增添了更多期待反响的焦虑。初中的时候,一位老师教我:“话一说出口,就不是自己的了”。既然如此,我还是像阿Q他老人家缩紧肌肉,等候假洋鬼子的哭丧棒掉下来一样,做好挨打的准备吧。
在孕育本课题的几年中,我不时从刁承俊教授、戴衍彬教授、邓平教授、罗兹柏教授、韩渝辉教授、杨政教授、周鸣鸣教授、吕屏教授那里汲取学术营养,得到启示和帮助。
付梓之前,还有幸得到美学家张法先生的点拨。所以,如果说书中有些亮点,那不少是集体智慧的产物。至于错讹和疏漏,自然是我驽钝的后果。
我和内子傅晓微的研究成果,早就分不清你我。因为在厨房里、微机旁、书架前、马路上……我们的话题从来就没有学科界限。我们之间,有切磋砥砺,有相互质疑,也有言语刻毒的挖苦和攻讦,所幸多数时候,总有底气不足的一方极不情愿地说句“可能你是对的吧……”。总之,这本书尽管署的是我的名字,但她对本书的观点和内容之贡献和熟悉程度,未必在我之下。
在本书送到出版社之后到写这纸《后记》之前,重庆市政府主持的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已经举行。会议启用了重庆城市形象口号“奇迹之城”(Cityof Wonders)。虽说与“奇迹之乡”还有不小的距离,但总算和我们的研究结论正在走近。
从这个意义上说,“结果”虽不尽人意,但足以让跋涉者看到前行的方向和效果。正由于这一点,我在得知这个信息后,还是很欣慰的。
探索地域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既不入学问家的法眼,又找不到主顾来买单。在发现的兴奋和激动之后,总有更多的无奈接踵而至。如果不是在左思先生那里找到一条借鉴阿Q的路,那心累的虚脱,随时会让人躺倒不干。
是发现也罢,是垃圾也罢,几年的劳作和思索总算有了收获。在这个时候,我不能不向为本书付出汗水和辛劳而无法一一致谢的朋友说一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