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伏跗室书藏记
27070200000003

第3章 冯贞群与四明丛书

冯贞群先生是编刊《四明丛书》的积极支持者和自始至终的参与者,对丛书子目的选题、编辑、考校、序跋诸方面均作出过重要贡献。

早在民国初年,“张蹇叟谋刻先哲遗书”,冯先生即于民国三年(1914)冬撰《宁波先哲未刻书目》,提供参考。此次谋刻,虽因募资未果作罢,而冯先生仍不断搜集地方文献为丛书的编纂作准备。十多年后,又“为张蹇叟答咏霓”作《四明丛书拟目》。

咏霓,即张寿镛先生,号伯颂,别署约园,较冯贞群先生年长十岁,两位都是著名学者和藏书家。冯贞群《编辑四明丛书记闻》忆及:“民国二十年(1931),二月寒食,张约园为谒祖墓返乡,迂道过访,招贞群至其家,出所刻《先圣大训》、《慈湖遗书》红样本数种相视,多有宋理学诸子之作。贞群促其扩大范围,经史子集四部兼采,乃为丛书。约园以可刻之书不足为言。贞群愿出所蓄孤本百十种,以供选刻。约园大喜,属为协助编辑。厥后邮筒往还,络绎不绝。”张寿镛《编辑四明丛书记》亦云:“寿镛自庚午(民国十九年)秋始编《四明丛书》。天公厚我,良友匡予……而往返讨论,书牍盈尺,则冯君孟颛助我尤多。”

一、供书

冯贞群先生寓居郡城,乡贤遗著时有访获,丛书始编,即出所藏。在《伏跗室借书目录》中留有张寿镛多次向伏跗室借书的记录,如民国二十年(1931)借《李杲堂内集》、《宁波府简要志》等四十四种,民国二十三年(1934)四月三日借《管村诗稿》、《唐诗叩虚》等七种,二十六年(1937)借《历代史表》、《四明文征》等二十四种。

冯先生除提供伏跗室藏书外,还在朋友帮助下,寻找流散在外的地方文献,以充实丛书内容。我们读张寿镛先生序跋,就可略知其情形。如民国二十年(1931)秋《现成话》跋云:“徐柳泉先生手编《四明丛集》,冯君孟颛记其目于策。今春北平图书馆编纂赵万里,字斐云,寓书于孟颛,谓此集已归日本东方文化图书馆矣,尚可假录。寿镛爰出百金,先就未刻者抄之,因得罗孝子岩《现成话》,亟校刻焉,其他犹未遑也。”又如民国二十四年(1935)二月《夷困文编》序云:“余既刻偶翁所撰《管天笔记外编》矣,乃者冯君孟颛邮寄《夷困文编》见视,则抄自孙君翔熊蜗寄庐者。”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月《会稽典录》序云:“谈会稽掌故者莫古于典录,顾其书不传。孟颛忽于浙江图书馆书目见有辑本《会稽典录》二卷,即驰书录副以示寿镛,且曰体例极善,胜于其自编者实多。因刻周君所辑《会稽典录》二卷,周君树人,字豫才,世称鲁迅先生云。”

伏跗室藏本被《四明丛书》采用作为底本或校本而见于丛书目录者有二十三种:即明钱肃乐《钱忠介公集》,明魏畊《雪翁诗集》,明宗谊《愚囊汇稿》,明高宇泰《雪交亭正气录》,清万言《管村文抄内编》,清万承勋《千之草堂编年文》,明黄润玉《宁波府简要志》、《海涵万象录》,宋袁燮《袁正献公遗文抄》,明陈沂《拘虚集》,明陈朿《陈后岡诗文集》,明周齐曾《囊云文集》,清陈撰《玉几山房吟卷》,清董秉纯《春雨楼初删稿》,清孙家谷《襄陵诗词草》,明杨守陈《杨文懿集》,明杨守阯《碧川文选》,清万斯同《补历代史表》,清朱绪曾《昌国典詠》,清张翊《见山楼诗集》,明沈明臣《白岳游稿》,清李邺嗣《杲堂文续抄》,清袁钧《四明文征》。

据张寿镛先生序跋,所采用的伏跗室藏本尚有数种被丛书目录所漏载。如《符台外集》二卷,序云:“鄞艺文志著录《符台外集》五卷,今伏跗室冯氏所藏者为旧抄本上下二卷,与志目不合。今五卷本既不可得,即仅存者考之,已得大凡,爰付诸梓,他著述俟续访焉。”又如《深省堂诗集》一卷,序云:“更借伏跗室徐氏烟屿楼抄本校之。”再如《管天笔记外编》二卷,跋云:“《管天笔记外编》抄本二卷,廖君淦亭之所藏也,余得之十年矣。付梓方竣,复于冯君孟颛斋中见徐柳泉先生旧藏抄本,借以互校”。更有《夏小正求是》四卷,“其稿藏于冯氏伏跗室,吾喜其言之粹也,爰取而刻之。”此外,冯先生本人为丛书作校勘而采用伏跗室藏书,就不细说了。

二、辑佚

采辑佚书是使散亡古书再现的一种文献整理工作。虽然限于主客观条件,不能求备,但是,吉光片羽,久佚之籍可表。《四明丛书》采清四库馆臣辑《永乐大典》本及各家辑本共三十一种。其中冯贞群辑本有明周容《春酒堂遗书》、明冯京第《冯侍郎遗书》、明王翊《王侍郎遗著》,又冯贞群与张寿镛合辑唐贺知章《贺秘监遗书》,计四种。

春酒堂遗书十一卷外纪一卷

(明)周容撰。周容,字茂三,号山,鄞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卒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得年六十一。明亡后弃诸生,于青雷山剃发为僧,其父涕泣劝阻,未几返服,遂放于酒。康熙己未,总督李之芳荐举博学鸿词,以母老辞不就。生平足迹几遍天下,晚居东郊春酒堂。自撰《春酒堂记》:“春酒堂者,容于丁酉(顺治十四年)秋所卜以养老亲而名之者也,堂在郡治东七里……楼东西贮经史庄骚以下千余卷,唐宋石刻百余种,墨迹山水花竹数十轴。”所著《春酒堂诗文》乾隆间列入禁书目录。冯贞群先生搜求累年,于民国七年前后,辑得文存四卷,诗存六卷、诗话一卷,又别采传记、酬赠诗文为外纪一卷。《春酒堂遗书》刻入《四明丛书》第一集。卷首列《春酒堂遗书编校所据旧本》,详记辑本所依据的书目。

冯侍郎遗书八卷附录三卷

(明)冯京第撰。冯京第,字跻仲,号簟溪,慈溪人,诸生,博学宏览,好谈经济。清兵南下,入闽,上中兴十二论。隆武帝召见,大奇之,授职方主事,后改监察御史,视师浙东。尝乞师日本。入四明山,依王翊,依山为城,立老寨于杜岙。鲁王监国在舟山,授副都御史,升兵部右侍郎。清兵破四明山寨,被捕。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十四日遇害。冯贞群先生自署“九世族孙”,尝考冯京第著作“都凡十有六种:存六种,残一种,佚四种,未见五种”,辑得其所撰四种,所辑一种,所校一种,共八卷。又别采传记、酬赠诗文,作《簟溪府君著作存佚考》,为附录三卷。《冯侍郎遗书》刻入《四明丛书》第二集。

王侍郎遗著一卷附录一卷

(明)王翊撰。王翊,字完勋,号笃庵,慈溪人,后居余姚,诸生,有智略。鲁王监国,翊与慈溪诸生王江同起兵海滨,与江上师为声援,授兵部职方主事。入四明山,结寨于大兰。顺治五年(1648)三月破上虞,与冯京第合军杜岙。兵败,翊以四百人走天台,又自天台至四明,复至万余人,次年再破上虞。于四明八百里之内设五营五司。拜右金都御史。顺治七年(1650)进兵部右侍郎。次年春,清兵破山寨,为团练兵所执,八月十四日被杀,年三十六。冯贞群先生辑得王翊被捕后所作诗四首,文两篇,合为一卷,又别采传记、遗闻,赠言为附录一卷。《王侍郎遗著》刻入《四明丛书》第二集。

贺秘监遗书四卷

(唐)贺知章撰。贺知章,字季真,会稽永兴人,自号四明狂客。少以文词知名。证圣初,举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后转太常少卿。开元十三年(725),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又充皇太子侍读,后迁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天宝三年(744),因病请还乡里,至乡,无几寿终,年八十六。冯贞群、张寿镛合辑其诗文为《贺秘监集》一卷,又别录制、像、赞、传、逸事、著述、酬赠诗、法书、诗话、遗迹、祠庙、辨异为外纪三卷。《贺秘监遗书》刻入《四明丛书》第一集。卷末冯贞群跋云:“约园欲辑贺秘监遗书,余因广之,以类相从。两人互相参证,诗文而外,更得外纪三卷。”张寿镛跋云:“余既辑秘监遗书,遗闻逸事犹多未备,因函商孟颛,请其增编。穷一月之力屏弃百事,从事手辑,而体例亦较余初稿为精。余得之大喜,遂付诸梓。”

其实,冯贞群先生辑录乡贤遗著早于《四明丛书》编刊之前。民国元年,他始搜辑《钱忠介公遗集》,其自序云:“凡得文二卷,诗六卷,词一卷,葬录一卷,骑箕集崇祀录合一卷,原编续编附录各二卷,而以遗像、墨迹、本传、碑铭、世系及余所编年谱弁之卷首。”后来《四明丛书》采用新访得全祖望辑本,“凡二十卷,其年谱、附录散佚无存,取校箧衍所蓄,适可合并,遂成完书”。

三、编录

《四明丛书》在刊印先贤遗著的同时,往往编录相关研究文献。其中,冯贞群先生编录的除上述四种辑佚书的外纪、附录之外,还为以下数种先贤遗著编录著作考、年谱、附录。

杲堂诗文抄十三卷

(清)李邺嗣撰。冯贞群作《杲堂著述考》于卷首,并云:“都凡十七种,刻者四种。约园主人搜罗乡献,尤崇拜杲堂,因为搜辑其著作之目,倘未刻者得次第刊行,尤所望也。”

钱忠介公集二十卷

(明)钱肃乐撰。冯贞群纂《钱忠介公年谱》附于卷末。张寿镛跋云:“冯君孟颛方竭数年心力搜罗忠介遗轶。今乃得谢山原编本,独阙年谱一本。爰请其重编年谱,慨然任之。所编至为精详,分年分月,终以葬事及立后之年,盖本谢山意也。”

雪翁诗集十五卷

(明)魏畊撰。张寿镛跋云:“余得雪翁诗集于张君冷僧,冷僧得之于魏君友枋,友枋雪翁之后裔也。附录二卷,冯君孟颛辑也。”附录上诗评,附录下文。

冯王两侍郎墓录一卷

冯贞群编。民国元年二月,冯贞群、冯幵等寻得明末冯京第、王翊两人合葬墓。于是编录墓碑文、墓石记、祭文、诗、墓图而成《墓录》一册。墓在宁波北门外五里许马公桥,明董志宁墓亦在马公桥,史称三忠墓。

舒嬾堂诗文存三卷

(宋)舒亶撰。张寿镛辑本,冯贞群据《宋文鉴》、《芦山寺志》、延祐《四明志》补录诗十一首,文一篇,为补遗一卷。

四明文征十六卷

(清)袁钧辑。冯贞群在目录后题记:“是本于丙辰(民国五年)季夏得之鄞城,为汤氏传抄巾箱本,未次卷第,分装八册,前无序目、编者姓氏。展卷详审,知为征士所辑文征,蓄之箧衍历有岁月。壬申(民国二十一年)寒食,张约园偶过寓庐,见案头此书,假写副本,拟付梓人,寓书属为编目。不揣固陋,竭七日之力,分体类次,删其伪作,区为二十一类,一十六卷,都凡文三百七十九首,邮寄约园,乞是正焉。”

四、校补

《四明丛书》校勘精细,入编之书,编者对于现存不同版本都作过认真细致的校勘。其中经冯贞群先生校补的有如下几种。

杨氏易传二十卷

(宋)杨简撰。张寿镛从文澜阁抄得,已付刻,知道冯贞群藏有明刻本,因请其复校。“孟颛既补录其序言,更为补写其目录益之,凡原书阙者补之,讹者订之,始七月朔,终八月五日,凡三十余日而竣事。余得之大喜,因命梓人一一重修,并刊其校勘语,以志孟颛雠校之勤且精焉。”

呑月子集三卷

(明)毛聚奎撰。张寿镛序云:“爰就旧钞略为编订,分为三卷,益之以《续耆旧诗》所辑诗二首,《甬东正气集》所载异兽传即孹狐传也,凡文七十五篇,诗六首。忻君绍如、冯君孟颛精为校勘,付梓以传,呑月子之文庶乎争光日月矣。”

雪交亭正气录十二卷

(明)高宇泰撰。又署县后学何树仑附注,后学冯贞群、张寿镛补注。张寿镛序云:“余既获何氏树仑写本,读而喜之,伪夺错简,触目即是,因与冯君孟颛共为雠校,补目于首,亟刊布之。”卷首有雪交亭正气录校例,谓“斯录贞群、寿镛一再校勘,又得李君续川、张君冷僧同为细斠”,“文字之伪,人名地名之误,凡可校正者,均一一纠正之,至其脱文缺简为原书不及补者均仍之,以存其真”。

宁波府简要志五卷

(明)黄润玉编纂。张寿镛序云:“综厥全书,体例简洁,开卷了然,孟颛先为细校,寿镛更加勘比,爰付诸梓。”卷首有冯贞群辑《宁波府简要志叙录》,署“十九年十一月八日校《敬止录》末卷毕补录之,伏跗记”。

海涵万象录(又名南山杂录)四卷

(明)黄润玉撰。冯贞群于目录后题记云:“约园以余所蓄鄞徐氏烟屿楼抄本《海涵万象录》付梓,写定寄校。发箧出山阴祁氏淡生堂节抄本补其脱简,凡二千六百言有奇,及陈半湖槐跋于末,复取《明儒学案》、《续说郛》所引,校正如干字。”又云:“校雠告毕,复采诸家书目为考证,冠之卷首。”

石园文集八卷

(清)万斯同撰。民国二十二年,冯贞群从鄞县文献会得先生遗稿两册,不分卷第,“乃发箧出《群书疑辨》校读,采入过半,未刻者唯卦变考、书、序、记、传十六篇耳。复以《续甬上耆旧诗》校之,未著录者仅诗五章,而其为此本遗者凡六章,爰为写入目、注补字,以资区别”。为分卷八。

会稽典录二卷

(晋)虞预撰,周树人辑。冯贞群作《周辑会稽典录校勘记》于卷末,又题记云:周辑本搜集广博,编次精审,唯其所据书本颇有讹夺,即以元大德本《三国志》、宋本《太平御览》及唐宋类书略校一过,“计补文四十有八,校正文三十有五,删文十二,为补其目,志传于首”。

白岳游稿一卷

(明)沈明臣撰。冯贞群跋云:“约园既得余所藏《白岳游稿》刻之,嘱余雠校,余适得林氏活字本,因与原本对勘,稍有出入。约园既已刻成,凡可改者,均已修正。”

西汉节义传论二卷

(清)李邺嗣撰。冯贞群序云:“清光绪间,郭传璞访得《传论》,刻入《金峨山馆丛书》。贞群于李翼鹏茂才处得杲堂未刻稿《传论》二首,为刻本所遗,复取《续甬上耆旧诗》所录,校其异同,始成完璧。”

杲堂文续抄四卷附录一卷

(清)李邺嗣撰。冯贞群序云:“辛亥八月,贞群访得王斗瞻手写杲堂未刻稿一册。甲寅六月,复从杲堂族孙彭年茂才翼鹏所假录其祖勤甫举人厚建写本未刻诗文稿。于是合校两本,删其酬酢之作,补其未收者四六殿之卷末,家传别为附录,总凡五卷,得文一百一十一首。”

五、序跋

《四明丛书》录编的每种书“卷首或题以序,简末或附以跋,或既序又跋,以阐作者立论之大凡,与夫昔贤订证之苦心,并志友朋赠遗之雅意”。其中冯贞群先生撰写序跋和目录之后的题记多篇。

第一集

《贺秘监遗书》跋两篇,其一作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六月,述辑佚缘起,“编次卒业,为题数语”。其二作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三月,记待访书目四种,“他日访获,再为续编”。

《杨氏易传》目录后题记,作于民国二十年(1931)九月,据明万历刻本校文澜阁本,“校讫题记”。

《春酒堂遗书》目录后题记,作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述此书编辑及刊刻经过,前后十四年。

第二集

《钱忠介公年谱》跋,作于民国二十年(1931)五月,记民国元年春始辑《钱忠介公遗集》事,因“重次年谱终卷,其书缘起”。

《冯王两侍郎墓录》后记,作于民国二十年(1931)六月,述冯王两侍郎墓左有李虎山墓,疑即当时“葬公遗骸者”,待访其行状。

第三集

《海涵万象录》目录后题记,作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述校补鄞徐氏烟屿楼抄本《海涵万象录》事。

第四集

《石园文集》目录后题记,作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述此书稿本之发现,校补、整理分卷事。

第七集

《会稽典录》目录后题记,作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一月,记早年搜辑此书遗文及后来校补周树人辑本事。

《昌国典詠》目录后题记,作于民国二年(1913)十月,记是书成书经过,“引一书必合诸书以详始末,持一说必兼众说以决异同,事迹既明,又系以诗”。

《见山楼诗集》跋,作于民国八年(1919)四月,述此书抄本来源。

第八集

《白岳游稿》跋,作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清明后二日,以林氏大酉山房活字本校徐氏烟屿楼抄本,“校竟因志之”。

《西汉节义传论》序,作于己丑年(1949)十二月,表作者“草节义传之微意”,述此书传刻缘由。

《杲堂文续抄》序跋。序作于庚寅(1950)清明节,叙杲堂流离国难,肆力于文字,述是书之校刊。跋作于民国三年(1914),述是书据以编录各本之异同。

《四明文征》目录后题记,作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端午后一日,述是书之发现、审定、整理、付刊之事。

《容膝轩文集》跋,作于己丑年(1949)人日,记本书作者王荣商除《容膝轩诗文集》之外的十四种著作目录,“以备访焉”。

张寿镛先生《编辑四明丛书记》云:“若夫一集必有总序后序,一书必有一序,所以著书之渊源也。”因第八集刻未及半而先生捐馆,故此集总序和后序均由冯贞群先生“依前例”补写。《四明丛书》第八集总序,作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二月,“集古语以弁诸篇首”,引用前人语录,成本集各书提要,颇具特色。后序作于同年十一月,为作者对集中书与人的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