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为什么是毛泽东
27071300000013

第13章 只有中专学历也能成为最高领袖(6)

“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这就是智慧。单靠某种形式的变化,不成,就是靠着军事、教育、实业等具体的做法也不成,需要的是全面的革命和牺牲。这恰恰是最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好在此时的毛泽东已经意识到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玩的多是花活,都是支流末节,虽然这时候的他尚未找到本原,但他已经知道别人的错了,这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这种否定就是真理的分量。所有指责毛泽东的人要注意了,就你知道的那些个理论和道理,能高过古今中外的哲人们吗?如果不能,那就谦虚一点,好好想想自己的那一点悟性是不是细枝末节呢?中国社会是经历过真正的大的动荡的,中国社会是处于一盘散沙的,中国是给过各类主张的人们以机会的,各式各样的想法导致各式各样的做法,都试过了,都不成。这就是结论,这个结论可能叫人不好受,不愉快,但情况是越来越糟,再没有太多的空间和时间容许中国人悠哉游哉地变革。这就是中国的实情,不承认这一点谁拿你也没有办法,只是后人如果轻易否定先辈的血汗,实在是不肖子孙啊!

上面这些能了解早年毛泽东的思想的珍贵资料出自毛泽东给他的师友黎锦熙的信中。黎锦熙先生离开湖南一师后长期在北京教书,生活较为安定,所以为我们保存了这样一些重要的历史资料。

毛泽东此时游走于“宇宙乃一大我”的膨胀和卑微的社会地位的压迫之间。“宇宙乃一大我”,这种表述是毛泽东的读书心得,既然宇宙是一大我,那地球呢?地球就是一个小小寰球,有时候它就像兵乓球那么大,小小寰球出现在毛泽东后来的诗句里,兵乓球出现在半个世纪后中美外交史上。卑微的社会地位,表现在毛泽东没有钱又要买书,只能从伙食和衣着上抠,不在乎物质享受是由于志向远大,被燃烧的信念和理想所支撑,对物质没感觉,那不是憨豆吗?压力不可怕,怕的是不能将它转化为动力。家境贫寒的学子要注意,要么直接放弃读书去获得财富,读书并不是获取财富的最佳通道;要么静下心来苦读,获得社会的认可,切忌三心二意,在校园里面与富家子弟攀比物质享受,这样的攀比是毁灭性的,有百害而无一利。

毛泽东没有这些问题,读书期间他的心灵在哲学、伦理学的王国里寻觅着、遨游着,他从中外文化里汲取了营养。

这期间,他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作文,深受杨昌济的赞赏,得了满分一百分,并加五分。据后来同学写的回忆录说,毛泽东十分得意,广为宣讲,可想他的性格何等张扬。我们知道,在学校最常见的就是低调,其实在读书期间低调是有害的,不要认为机会永远有,实际上,上位的位置是非常有限的,你不争自然会有别人来坐。所以要主动些才好。

但毛泽东这时的思想并没有定型,还在探索过程中,在读书人的思想历程中,这类状况是常见的,但毛泽东积极的人生态度已占据上风,有没有积极的态度可能是人生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那么这个重要的积极态度是个什么心态呢?我们将两首诗词比照着看看,也许就能有所体会。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因坚决主张抗金,受到投降派打击,也得不到皇帝信任,他陷于孤立,在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婚姻爱情不幸的双重挤压下写下了《咏梅》名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很有名气,因为它描述了有才华的知识分子常有的心态:寂寞,遭妒,愁风苦雨,压迫,悲凉,清高。很容易引发读书人的共鸣。

作为诗词来讲,这首诗词是极高明的,但作为心态来讲它却不是积极的,而是充满了无奈。我们看看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的《咏梅》词: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就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佳注解。同样是慈悲为怀,要消除苦难,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佛教徒躲避今世苦难以待来世,而毛泽东却认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人总是要活一辈子的,最终差距颇大影响因素很多,但有没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显然很关键。热情是翅膀,冷漠是龟壳,积极和消极差异巨大,人生最低的台阶可以通过爬慢慢站上去,但最高的台阶一定是飞上去的。

毛泽东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

军事、办学、交友、社团:完美的毕业答卷

1917年4月1日,毛泽东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新青年》上刊载了一篇《体育之研究》,全文约7000字,署名二十八画生,这个“二十八画生”就是毛泽东,是杨昌济把他的文章推荐给陈独秀的。毛泽东在文章里开宗明义,把体育和国力联系起来,他认为:身体是知识和道德的载体,在中学和中学以上,应该实行德、智、体“三育并重”,针对重文轻武的颓风,他提出一个口号:“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我们熟悉的“三好生”,就是来自这时候的毛泽东的见识,毛泽东学生时期的感悟最终变成了中国全体青少年的行为指南。

体育和国力相关这是多数身处高位的大人物不注重的细节,但中国的历史却明明白白地用血书写着。一般人只知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却忽略了终结楚国的雄霸之气,最终被秦国所灭的关键是楚国男人也束腰。南宋将女人的脚裹起来,结果残废的女子不可能生出强壮的儿女。年复一年地沉沦,即使汉民族手握火药,最终也难免成为蒙古人的猎物,清军入关后,为了防止汉人抵抗,不光将火枪火炮雪藏起来,还十分热衷于鼓励汉人女子的裹脚。当粮食也不能保障的时候,中国人就成了东亚病夫。现如今很多人诟病毛泽东时代女人没有女人味,却不知“不爱红装爱武装”正是清除千年颓废风气的大革命。

毛泽东在建国后十分重视体育运动,开展全民体育运动也是毛泽东改造中国的一个重要内容。“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成了国策,中国人体质弱,需要在营养上长时间地集聚,特别是建国初由于长期实行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的政策,导致中国人为了活下去而全体营养不良,以至于长时间找不到能踢足球的壮汉,要么跑不快,要么跑得快可没有刹车,骨子里没有力道,换了无数教练也不成,让无数足球爱好者郁闷了几十年,但中国人的精神上的改造却是在毛泽东时代就成功实施并基本上完成了。

在一师学习的后期,毛泽东把中国人讲究的天、地、人三才,化入他的名言中:“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最令人感慨万分的是,这三个其乐无穷竟然成了他一生事业的完整写照,天包含了中国上层的统治者和外来的帝国主义;地包含了土改、大自然和中国所有制改造;人指的是人性改造。这一切都在他的奋斗之中,而且是其乐无穷。

毛泽东在锻炼的时候十分注重天地人的感应。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作“人定胜天”,原意大概是指不要过分关注所谓的天意,人的心定下来是可以改变天意的,是人定则胜天的意思。但到了建国后大造梯田的时候,往往也能看到“人定胜天”四个大字做标语,这时候就有了与天奋斗的意味了。在毛泽东主导的那半个世纪,中国经历了由一个人的思想传播到多数人的思想,最终转化成亿万人行动的时空。那是一个感天动地的时代。有时候天地人的感应又带有某些神秘的色彩,例如毛泽东去世前中国就经历了天降陨石和地陷大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异的巧合。

游泳这个爱好,毛泽东一直保持到晚年,此项运动优势源自天赋,不完全是锻炼的结果,他的肺活量很大,能立于水中不动而不沉,后来他在中南海的游泳池中接待套着救生圈的赫鲁晓夫的时候,心理优势高下立判。毛泽东与强势的斯大林打了一个平手,带着这样的孤独寂寞与遗憾,他在赫鲁晓夫那里找回来许多。斯大林的继承者和斯大林不是同一个数量级,你能想象斯大林会帮助中国人造原子弹吗?赫鲁晓夫虽然后来撤走专家,但毕竟帮了一些忙,原因不是他喜欢中国人,而是他有求于毛泽东。

游泳,不单是强健了体魄,更增强了他的自信,磨砺了他的意志。

毛泽东在60多岁的时候横渡长江,在全中国掀起游泳锻炼的热潮,而他70多岁时再次横渡长江,则震惊中国与世界,不同时期的游泳传达了不同的信号,共同的一点就是毛泽东身体好得很,这对他的信众来讲就是福音,对他的敌人和对手来讲就是灾难。

毛泽东常对同学说,丈夫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个奇男子。同学们用谐音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毛奇”。

这样的人不论在哪里都是会显露锋芒的,毛泽东的努力、他的意志、他的才华得到了同学老师的认可。1917年6月,一师开展了一次人物互选活动,毛泽东得票最高。在德、智、体三个方面都有项目得票者,只有他一人,而“胆识”一项,则为他所独有。

这时候萧瑜、蔡和森已经毕业了。毛泽东成了一师最优秀的学生。人在读书期间当没当过第一很重要,特别是在人类社会的竞争中,很需要这种经历。这种成绩将会给人带来优势心理,而我们说过多次了,优势心理真的很重要。对出身平民家庭的人来讲,是最可靠也是最大的资产。

毛泽东的一师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除了他将迈出的关键一步组团之外,还有三件事情值得特别地表述一下:一个是军事行动,一个是办学校,再有就是交友。为什么要表述这三件事情呢?因为它们是未来的毛泽东所拥有的主要力量的开端和萌芽。

第一件事是最早的军事行动。

1917年11月18日,护法战争中失败的北洋军队有一支3000多人的溃军因为不知长沙的虚实,在一师以南一带徘徊。

这时候毛泽东展现出他的胆识和判断的天才,他根据溃军并不发动进攻判断出这股溃军群龙无首,毛泽东居然敢带着几百个学生自愿军,拿着木枪,虚张声势,在警察的帮助下,把溃军全部缴了枪,由商会出钱遣散,长沙免去了一场兵灾。

对毛泽东来说,这件事是他平生搞的第一次军事行动,事后,师生们称毛泽东“浑身是胆”,他的大胆不是盲目蛮干,而是基于对情况的明了和事先的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

这就是一个最伟大的军事家的第一次军事行动,很多人熟悉作为军事统帅的毛泽东的军事传奇,却鲜有人关注这第一次。第一次恰恰代表了胆气,行动的关键在于毛泽东准确判断出溃军无首,没有主张,没有行动目标,所以毛泽东完成了一次不可思议的行动,此时的毛泽东尚没有意识到他在未来将主要从事军事领域的斗争。

毕业前的第二件大事是办学校。毛泽东在1917年10月学友会改选时,担任了总务(相当于后来的学生会主席)。

毛泽东认为应当继续办工人夜校。毛泽东写了一则《夜校招生广告》,用语是一般工人能懂得的大白话。广告先托警察贴到街头,并没收到预期效果,只有九个工人来报名。这样的好事情居然没有人搭理,可见做事情之难了,做事情不能仅凭自己的热情和想象。毛泽东并没有一蹶不振,就此放弃。他遇到难题总是先从弄清情况着手,他召集同学们分析原因,最后弄明白了:上学不要钱,工人觉得不会有这样的好事;不识字的人本来就不会去看街上的广告;让警察去贴广告,人们有惧怕心理。找到原因后,毛泽东和同学们又带着印好的广告,分头到工人宿舍区和贫民区,边分发边宣传,细细解释,大受欢迎。五天后,就有一百多人报名。

这使毛泽东体会到,做下层群众的工作,非做得周密细致不可。这也是毛泽东最早办的学校,就是从这时候起,毛泽东走上了教师之路,也就是说毛泽东尚未出一师校门,已经成功举办了短期学校,开始了他的大教育家的生涯,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如果我们明白办学在毛泽东成功过程中起的作用就会知道,这一事件多么重要了。

枪杆子代表实力,作为一位世俗领袖,毛泽东总会找到它的,下一步就是要找到完整的成功的方法,这需要天才的醒悟,需要某一天灵感闪现,两者一旦同时存在于头脑里,剩下的就是落实了,落实这一切,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办学了,这些能够成就伟业的条件只有毛泽东完全具备。我们曾请教过历史学家,除了毛泽东,中国其他的领袖们有没有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就是说,我们想知道中国近代史的轨迹是历史的必然呢,还是某一个特殊人物出现后的特例呢,有没有可以替代毛泽东的大人物?专家们沉默良久,最后结论是估计可能是没有。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了毛泽东这样的一个核心,一师一批追求进步、志同道合的青年,逐渐聚集在毛泽东周围。

毛泽东显然有着更大的胸怀,他已经是一师学生中的第一了,他将眼光转向了外面社会,他试图寻求更多的志同道合者,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张贴求友告示。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广告词有两个版本,不过《诗经》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则是共同之句。

显然此时毛泽东寻找的是平等的朋友,而不仅仅是追随者。一封署名“纵宇一郎”的回信,引起毛泽东的注意,毛泽东立即复书约晤,称“空谷足音,跫然色喜”,“空谷”反映出响应求友告示者寥寥,这是必然的,在学生中不可能有太多人具有和毛泽东一样的学识和心志,见到回应,毛泽东确实大喜。这位“纵宇一郎”可不是日本人,而是当时已经颇有名气的中学生罗章龙,毛泽东后来曾有诗赠他,第一次见面分手时,毛泽东脱口而出:“愿结管鲍之谊。”可见两个人结交层面之高。

“管鲍之交”,是指春秋时管仲与鲍叔牙两人的友谊。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其历史地位被尊孔后的历代帝王人为地降低了,倒是孔夫子对管仲的评价很高,子曾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汉族可能早就被少数民族剃发易服奴役了。管仲的主要贡献是在周朝中央权力削弱的情况下,联合并集中中原力量抗击游牧民族的侵扰,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立有大功,同时管仲在治国方略上也有相当建树。你能想象这么个大人物被中国历史忽视了吗?后代将管仲作为祖师爷祭祀的居然是红灯区的某种行业,岂不是中华之悲哀?鲍叔牙则是管仲最重要的政治盟友,两个人相约互为扶持,鲍叔牙最先获得权位,但鲍叔牙将自己的权位让与管仲实现其治国理想,是相辅相成相知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