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罗尔斯·罗伊斯的传奇(发动机家族)
27078800000038

第38章 这个品牌是“最好”一词的同义词(2)

一款漂亮且驾乘舒适的自动控制汽车诞生了,它从静止加速到时速60英里只需6.5秒,瞬间将“捷豹”XJRS(JaguarXJRS)甩在身后。售价16万英镑,它确实比“捷豹”价高,甚至高于售价为11.万英镑的法拉利泰迪罗莎(Ferrari Testarossa)和售价12.995万英镑的阿斯顿·马丁维纳奇(Aston Martin Virage)。营销总监马尔科姆·哈特(Malcolm Hart)说:

当你在12.5万英镑到25万英镑之间徘徊时,价格已不是重要因素。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宾利欧陆R还处于开发阶段,现有的车型得到改进。1987年,“银灵”进行了几处改进。自从它于1980年投放市场开始,燃油喷射已成为出口到美国和日本的汽车标准。澳大利亚于1986年采用了该标准,1987年燃油喷射成为所有市场的标准。1987年生产的发动机全部遵循了欧洲排放控制标准。同时,发动机零部件数量减少了40%,但发动机功率更大,燃油消耗量降低。除美国以外,防抱死(ABS)刹车系统适合所有市场。车内的配置也进行了改进。

重要变化进一步体现在1989年生产的劳斯莱斯和宾利车型上,最明显的改变是宾利的前部外观。所有的豪华宾利轿车——8系、慕尚S和涡轮增压型都安装了两个7英寸大小的圆形前灯。这是主要变化之一,此外还有一些小的变化。所有这些设计变化都赋予了宾利与“银灵”明显不同的外观。所有车系都进行了改进,包括“银灵”、“银刺”、“盘山”Ⅱ和宾利欧陆敞篷车。“银灵”Ⅱ和“银刺”Ⅱ在1989年10月举行的法兰克福车展(Frankfurt Motor Show)上面世。

马丁·班尼特(Martin Bennett)这样写到:

这些Ⅱ型系列汽车为驾乘舒适建立了新的标准,甚至是针对劳斯莱斯车。它们配备了由计算机激活的驾乘舒适性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历经4年多时间由克鲁工厂试验部开发而成。

股东的价值

维克斯集团(Vickers Group)下属的劳斯莱斯汽车有限公司不断增长的财富招来了臆想:它可能吸引掠夺者产生将世界上最有名望的汽车品牌纳入他们自己旗下的想法。第一位采取行动的便是新西兰企业家罗恩·布赖尔利爵士(Sir Ron Brierley),他在20世纪80年代长期的牛市期间通过成功买卖那些警惕性不高的公司而发迹。

布赖尔利于1937年出生于新西兰的惠灵顿(Wellington),他的第一份职业是太阳保险公司(Sun Insurance)的一名办公室勤杂工。在阅读了一期《赛车内情通报》后,他对投资产生了兴趣。1961年,24岁的他成立了布赖尔利投资有限公司(Brierley InvestmentsLtd.)。1967年,他第一次购买了英国公司的股份,但他在英国的第一次大手笔投资发生在1985年,他购买了汽车销售商TKM公司50%的股份。此外,他还购买了布金斯超市(Budgens Supermarkets)、造纸商威廉·萨默维尔公司(William Somerville)、啤酒制造商苏格兰·纽卡斯尔公司(Scottish&;Newcastle)的股份。到1990年,布赖尔利投资有限公司的资本估价为32亿英镑,其中41%在英国或美国。布赖尔利是单身,性格沉静,他的投资方式与众不同,但他所进行的任何一笔投资都是精心研究的结果。

布赖尔利认为维克斯公司是拥有一颗珠宝(劳斯莱斯公司)的普通公司的混杂体。1990年1月维克斯公司支付910万英镑购买了意大利豪华游艇制造商堪蒂利·丽娃公司(Cantieri Riva Spa),这引起人们费力地想弄明白其中的逻辑。1998年7月,丽娃公司最终以谣传的40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了斯泰利肯公司(Stellican)——一家伦敦投资公司。仅劳斯莱斯公司就占据维克斯公司市价总值的50%,布赖尔利想让它独立上市。他深信这一点将成现实或可以对维克斯公司进行分散投标,所以1989—1990年初他通过自己的工业企业股票太平洋公司(Industrial Equity Pacific,IEP)出资8000万英镑购买了17.25%的股权。其他人认为投标不可能,他们指出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维克斯公司与国防相关的业务不稳定,而且其他公司能否使用劳斯莱斯品牌也不确定,该商标由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授权维克斯公司使用。

IEP公司的总经理斯图尔特·米切尔(Stuart Mitchell)与戴维·普拉斯托进行了会谈。他说普拉斯托并没有排除对维克斯公司进行“分类交易”的可能性。他引用普拉斯托的话:

我们想过(企业分解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认为它能提高股东价值,我们会那样做。

1990年1月16日,普拉斯托被迫写信给股东们,他写到:当英国政府必须对替代英国陆军的“酋长”(Chieftain)坦克做出决定时,“一大笔不稳定的海外股份”的出现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对维克斯公司不利。当被问及这封信时,普拉斯托说:

我们所说的并不是那个词的传统意义。但是我们不打算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渐渐被控制。我们试图告诉股东们当前的形势。我不是兰博·普拉斯托。

普拉斯托会见过布赖尔利3次。1988年11月的第一次会面非常友好,他们的谈话以讨论板球结束。1989年末的第二次会面不再那么友好,布赖尔利批判维克斯公司以1.08亿英镑“昂贵的”价格收购合金制造商罗斯卡瑟拉尔集团(Ross Catherall)。他还建议卖掉劳斯莱斯汽车有限公司来“实现股东价值”,这引起了普拉斯托的尖锐回击:

不要告诉我怎样分拆一家公司。

普拉斯托告诉布赖尔利他很乐意抛弃不适合的公司,但是劳斯莱斯公司的销量每年以5%~7%的速度增长,它不属于那个范畴。他举例说:维克斯公司的平板印刷板臂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但它卖给了杜邦公司(DuPont),原因是它已经“到达顶峰”。他还认为900万英镑收购意大利豪华游艇制造商堪蒂利·丽娃公司是一桩妙举。而其他人认为把这些钱投资开发新型劳斯莱斯或宾利可能更合适。

与布赖尔利会谈时,普拉斯托指出维克斯公司没有劳斯莱斯的商标权,而且新主人只有得到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许可后才能将该品牌使用于汽车。与布赖尔利谈判时,普拉斯托还会见了拉尔夫·罗宾斯并建议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购买维克斯公司的股权。罗宾斯与董事长图姆斯讨论了这项建议,但图姆斯不赞成这种关系。

两个月后,1990年3月维克斯公司以1.635亿英镑收购科斯沃斯工程公司(Cosworth Engineering)——一家高性能发动机专业制造商。科斯沃斯公司原属于迈克尔·格林(Michael Green)的卡尔特通信公司(Carlton Communications)。卡尔特通信公司收购数字处理和工程公司——世界电气公司(UEI)时得到了它。

科斯沃斯公司大约70%的产品卖给了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mpany),它为福特塞拉科斯沃斯汽车(Sierra Cosworth)提供发动机。它也为几家F1(Formula One)团队提供发动机。普拉斯托声称科斯沃斯公司会为劳斯莱斯公司的燃烧技术做出贡献,他考虑将来把科斯沃斯发动机配置到劳斯莱斯和宾利汽车上。

这场交易成功与否将取决于股东对布赖尔利提议的态度。布赖尔利曾提议劳斯莱斯公司应该作为一家独立公司上市。

1990年4月26日,维克斯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布赖尔利的提议最终以67%反对、33%赞成而落败;而收购科斯沃斯公司的提议却获得了64%的赞成。

送走了布赖尔利,普拉斯托必须想办法应对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公司合并时他做出的预测“我们将与经济周期和经济低谷隔绝开来”,能被证明是正确的吗?

不痛则无用

长期的经济回升在1990年戛然而止。其实这种情况在1987年秋季便初露端倪,当时世界股票市场经历了严重的调整,结束了1982年以来的一轮牛市。

早在1975年,这轮牛市的基础就已建立。当时华尔街经历了一场金融革命,不再向经纪人收取固定佣金率。其他控制纽约金融市场的限制条款也被取消。限制条款的取消扼杀了很多小型经纪公司,但却导致大型经纪公司的发展,它们掌管着从股票买卖到为收购公司提供资金的一切事情。10年以后,伦敦金融中心开始效仿这种做法。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解决了工会的限制性做法后,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伦敦金融中心。世界金融市场正开拓24小时市场,伦敦面临着错失良机的危险(到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最大的制造商——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的股票在纽约的交易量要比在伦敦的交易量多,原因是纽约的收费更低)。当贸易与工业大臣塞西尔·帕金森(Cecil Parkinson)说服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尼古拉斯·古迪逊爵士(Sir Nicholas Goodison)进行改革时,公平交易办公室主管戈登·波尔瑞(Gordon Borrie,现已是勋爵)威胁说要将证券交易所告上法庭。伦敦正在进行跟纽约一样的革命,但被称为“大爆炸”。当这一切正在进行时,世界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中第一次石油危机的休克中得以崛起,但在1979—1980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再次衰退,然后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前行又一次得到强劲的发展。得益于这次发展,同时也为它煽风点火的是世界主要股票市场急剧、持续的上涨。例如在伦敦,可怕的熊市曾将《金融时报》30种股价指数从1972年5月高峰的532点降到1975年1月6日最低点的146点,但在伯马石油公司(Burmah Oil Company)于圣诞节前夕崩溃后,这轮熊市做了最后的挣扎。FT30指数(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已由更具广泛基础的被称为“秘密交易”的《金融时报》100种股价指数所取代)在1975年剩余的时间内急剧上涨,然后大部分时间处于横盘状态,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再一次起飞。1986—1987年,股票市场已长期脱离经济现实。《商业》(Business)(一本《金融时报》与康迪纳仕集团(Conde Nast)合资的杂志)指出股票市场已达到这样一个点,“不再相信理智和基于历史事实及经济活动周期的经验,奇怪的乐观主义心理占领了市场。它一旦立足,许多玩家相信市场必然会继续上涨。”这种幻想似乎存在于每一轮牛市中,正如我们在—2000年刚刚看到的一样。

但是不仅仅是伦敦金融中心和华尔街的人在赚钱。美国有许多私人股东,虽然英国没那么多,但英伦三岛上购买信托公司股票的许多人感觉良好,他们深受政府将英国电信公司(British Telecom)、英国航空公司、英国天然气公司(British Gas)等私有化的鼓舞。他们还期待股票繁荣带来更丰厚的退休金。而且,他们的一项重大投资——房子的价格也在不断飞涨。国有垄断公司的私有化更是锦上添花,这些公司40年前被国有化,并造福了每一个人:伦敦金融中心收取了丰厚的费用,获得了良好的即时利润;民众得到了一系列的免费午餐;政府居功自傲。

然而,1987年秋,乌云出现了。世界经济明显开始过热,德国和美国财政当局公开讨论合理的银行利率。正如1929年一样,世界股价越涨越高之后便是受到重创!一切都停止了。首先是纽约,之后是东京和香港,然后是伦敦,随后又是纽约,然后是香港、东京和悉尼,随后又是伦敦、巴黎和法兰克福。当股市在24小时之内损失了一年的收益时,所有这些地区都成了歇斯底里般尖叫和哭号的海洋。3天前发生在英国的飓风恶化了这一形势,它夺去了许多交易商的生命,使他们没能看到这一幕。

12年或3000个交易日之前,FT30指数站在了147点。现在,仅仅一天它就损失了183.7点。有人认为这难以应对,而道琼斯指数(Dow Jones)一日下降了500多点,该指数大约600点也只是5年或1250个交易日之前的事。当然这只是部分原因。指数已经上升了很长时间,一旦玩家想把他们的利润变现,后果只有一个。1987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一,它是以1929年10月华尔街的黑色星期一而命名。而华尔街的黑色星期一又是以1869年9月24日的黑色星期五而得名,当时一群玩家试图垄断黄金市场,结果引起恐慌导致了崩盘和大萧条。

这个黑色星期一打破了多项纪录——最大单日跌幅、最大成交量,那一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数量超过了1950年的全年交易数等。身处核时代,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费兰(John Phelan)将它形容成“最接近于我想弄明白的核反应堆核心熔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