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人不明就里,直夸老板变得果断英明。一日,企业庆功,这个企业家酒后吐真言:英明的其实是那台“决策机”而已。手下非常高兴,心想既然如此,我们怎么不把这个“英明的”钢铁家伙拆开来研究透了,仿制之后进行出售?
说干就干,切割机开始工作,切开一层又一层,厚厚的彩色钢板终于被切开,核心部件露出真面目———硬币一枚,一面写着“YES”(行),另一面写着“NO”(不行)。
做人与做企业同理,有60%到100%把握的事情,谁都知道该不该做,显然不需费思量,而需要决策的事情,很多时候,必是“行”与“不行”两可的,即约51%和49%,也就是说,成与败的概率都约等于50%。
这时候,多想无益,重要的是决策,从而积极行动,而不是思来想去。积极行动能赢得时机、金钱与生命,足以将49%扩大为60%甚至100%。
金融大鳄索罗斯说:“判断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正确时获取了多大利润,错误时亏损了多少。当有机会获利时,千万不要畏缩不前。当你对一笔交易有把握时,给对方致命一击,即做对还不够,要尽可能多地获取。
决策,无疑是在考量管理者的“操盘能力”。决策过程的品质是否优秀,与决策的结果同等重要。
林肯杰出的领导艺术表现在他的决策往往能恰到好处。
1862年7月爆发南北战争,林肯准备马上发表《解放宣言》。当时,政府军刚刚受挫,如果马上发布连北方都认为十分激进的《解放宣言》,舆论会认为这是总统孤注一掷的表现。当时就何时发表《解放宣言》争论十分激烈,但是,林肯还是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决定推迟公布。
同年9月,在北方军取得优势时推出《解放宣言》,便立即赢得一片支持,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林肯总统是决策天才,他知道把握做决定的时机和决定本身同等重要;控制“拍板”的节奏,确保决策过程万无一失。
判断力法则5
只有目标清晰、意志坚定的领导人才能成为一流的决策家。
不要低估周遭的鼓励对决断力的影响:领导人也需要他人的肯定。正确的决断加上不轻易更改的决心,是事业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如果容易受旁人意见的左右,就会丧失自己。除了智囊团的建议外,不要受任何第三者的影响而动摇决心(当然,对自己选定的智囊团要有信心)。
下决断所要运用的,是你自己的心和脑。或许当你感觉彷徨迷惑时,会想从外界求取情报,这时只需要静静地听,细细地想,把所有需要的资料汇集完整即可。
如果你想培养迅速的决断力,请记住,张开你的眼和耳,闭紧你的嘴,多言者往往是没本事的。如果你说的比听的多,将使你的目的暴露在那些虎视眈眈欲致你于失败者之前,不可不慎。
此外,在博学者面前,更应该言行谨慎,以免被人轻视。聪明的人要懂得沉默、谦逊。
另外一点要注意的是,和你同事者也同样在寻求致富的机会,如果过于渲染自己的计划,可能会被这些人先拿去实行而使你错失良机,届时后悔莫及。
“最重要的不是言语,而是行动”,在你达成愿望前,切忌到处宣传,以招致不必要的困扰。了解需要,进而求取。通常一个知道自己的方向而往之迈进的人,可以掌握,甚至创造机会。优柔寡断是成功的大敌。
下决断需要勇气。除了决断外,没有任何条件可向命运挑战。并非任何人都能够获得经济独立、富庶、事业繁荣,必须先有欲望、计划,然后才可期待。
斯隆创造GM公司,说明他也是一位决策天才。
最好的决策是能体现公众意愿的决定。因此,斯隆十分在乎决策过程。往往在他主持的会议上,当讨论越来越接近一致时,他会突然宣布休会,声称“这个问题延期到我们能听到不同的意见时再开会决策。”
由此可见他对决策把握的非凡能力。作为现代公司制度的创始人,斯隆关注决策过程成功的管理是让别人跟你一道去完成你所设定的战略目标。那就是“双赢”的三个基点:信赖、沟通、合作。
把握住决策步骤方能把握决策结果。以下是我们总结的科学决策八大步骤:
(1)首先,你得知道你要解决什么问题。
(2)问问自己需要达到什么目标。
(3)想想可否有其他的选择,其他的选择代表了不同的行动方式,如果你没有不同的选择,那就没什么决定可言。
(4)预测结果。如果选择不同,最终会达到怎样的目标?
最后四个步骤进一步检测决策人的领导能力:
(5)权衡得失。因为各种目标常常是互相冲突的,需要权衡,如果你要做出决定包含一些未知数或者不断变化的因素,你还要检查最后的三个步骤。
(6)不定因素。你需要判断产生各种不同结果的可能性,估计它们可能引发的后果。
(7)承担风险。估计你在追求比较好的结果时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
(8)与决定的联系。在追求你的目标时思想超前一步,你今天的决定对你未来可能做出的其他选择有多大影响?
管理即决策,决策即创新。
1996年,神奇投资家巴菲特创建“公务飞机公司”,公司营业额以平均35%的速度递增。尽管客户需支付固定费用610万美元/年,超过100小时者,客户还需另付90万美元,而他的客户却源源不断。沃伦·巴菲特创造性地推出既能显现客户身份,又能提供优质服务的“共享时间制”。
判断力法则6
要减少失误率,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打击率。
巴菲特的持股信心来自于牛顿第四定律:运动增加,回报减少(Returns decrease as motion increases)。他认为进出太频繁会降低收益,长线持股才能获大利。这是他的操作风格,为了配合此种风格,选股的标准就比较严格。
首先高负债的公司不碰,高风险的金融商品也不碰,没有稳定收益的公司也不碰,受景气循环影响很大的公司也不碰。
经过严格筛选之后,让巴菲特看上眼的公司并不多。他宁可放弃许多中短线的强势股,而去选择长线稳定收益的个股,这就是“舍小就大”的精神。
他说了一句话:为了减少失误率,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打击率。而减少打击率就要精挑细选,并且不是选出来就马上进场,还要有耐心等待最佳的进场时机才进场,因此他是放弃很多机会来换取极少数的大机会。
一般人急于把握机会,但高手则是学习放弃机会。《道德经》说:为道日损,为学日益。一般人急于把握机会是“为学日益”,只有真正的高手才晓得“为道日损”的道理。
其实巴菲特的投资是属于一种高难度的动作,不是一般人学得来的。他把这些高难度的动作融会贯通,变成“牛顿第四定律”。大家都知道牛顿的力学三大定律,分别是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这些力学原理在股市都派得上用场,但是金融市场因为风险特别高,必须再加上第四定律才算完美。可见巴菲特对于风险的理解已达到相当特殊的境界,并且把风险事先预防,而不是事后止损。事后止损是不得已的消极策略,事先化解风险才能真正保障利润。
巴菲特的一篇文章曾提到打棒球的故事。打棒球不挥棒可能被三振,股市不挥棒不会被三振,因为本金还在,机会就还在。
棒球的打击率一般在25%左右,可见失误率是很高的,为了减少失误率就必须找到好的打击区域,而不是碰运气的盲目挥棒。
要找到好的打击区域就要先算出其几率的大小,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几率。相同的道理,有的股票几率大,有的股票几率小,其中风险大的个股,几率就变小,风险小的股票几率就变大。从几率的观点来评估风险,是一种很客观、很务实的态度。
一般人对于利润和风险,都是先评估利润,再评估风险,可是真正的高手是先评估风险,再评估利润。此两种不同的心态,会影响到长、中、短线的心态。
眼光短浅的人看到的只是眼前的短线利润,而忽略了未来的中长线风险;有眼光的人士先透视未来的风险,先立于不败之地,再来追求利润。
风险和利润是相辅相生,也是相反相成。最好做到相反相成,不要风险随着利润而出现。其中牛顿第四定律就是事先预防风险的定律,它比起一般事后的止损高明得多了,难怪巴菲特的年均报酬率高达30%。
1992年9月,世界货币市场被英国货币的挤兑风潮所震惊。在交易过程中,合伙人向著名的国际投资商乔治·索罗斯提出,如今可以放手一搏了,但他们要求他下第一注时有节制些。
索罗斯理也不理他们。“如果我们对我们所做的事情没有信心,”他说,“我们就根本不该去做。”他命令手下倾全力投入交易。这一决定赚了16亿美元。
友邦公司的经营之道在于他们过人的胆识。比如,该公司最有名的保险险种有绑架之类外来危险性强的保险。东欧解体之后,友邦在乌兹别克向外国金融企业承担政治风险的保险。也因为敢于决策创新,他们广泛的经营活动也带来了巨额收入。
上述的三个案例有一个共同点,即一流的企业家善于平衡并应用“三大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风险成本。
决策即管理;决策即创新。只有视野开阔、目标清晰、意志坚定、善于沟通的领导人才能成为一流的决策家。他们权衡得失,勇于一搏!
判断力法则7
商业第六感来自长期积累,而不是天生。
商业决策的基础是什么?
很多成功的商业决策往往不是建立在量化的分析和市场调查报告的结论上,即使坚定的理性主义者,其处理问题时也非常依赖经验和直觉。
SONY的盛田昭夫以其惊人的直觉力推Walkman,推出前没有经过任何市场调查,在董事会面临极大的阻力,盛田以“如果3个月卖不出3万台,我就不做董事长”的气魄暂时击退了怀疑者的挑战,最终成就了SONY的Walkman时代,在全世界累计销售2亿台以上。
但同样,在商业上仅依赖直觉可能会错得一败涂地,这样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依赖严格的分析是进行商业决策的另一条途径,但是分析的方法和可靠性严重依赖初始的假设和由直觉设定的框架。
从这个角度来看,商业直觉比分析本身更重要。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上伟大的商业领袖就几乎都应该是优秀商业直觉的实践者,而伟大的理性分析者要么去做教授,要么去做咨询。他们的意义在于研究成功的商业直觉,从而丰富这个社会商业直觉的基础。
如果说商业直觉与天赋有很大关系,那商业领袖几乎就该是天生的;如果说商业直觉是后天积累的,那么商业家就是学成的,你怎么看呢?
我们发现并总结了以下几个诀窍:
(1)量变到质变,符合人类认知规律
其实,从辩证唯物主义中我们早已学到,人类的一切认知经验,都从量变到质变,周而复始,螺旋上升。到了一定境界,自然自觉已悟先机,自觉认识符合事物的发展趋势,因此不必层层分析而事情成功。
事实上,许多新的事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统计分析的量化技术不一定能够正确反映趋势,对量化指标的解读还是需要靠人的自觉去正确完成。
但自觉并非先天而成,而是一种敏于观察和体悟的长期习惯,并不断在实践中求证与修正,从而不断向真理靠拢,就像正弦曲线一样。
(2)势
正所谓“水到渠成”。任何判断都是在知识、信息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经过分析而做出来的,但成王败寇是领袖们必须面临的选择,假如盛田昭夫失败了又怎么讲?
(3)不要过分强调天生
如果哪个伟人认为自己的成功取决于天生的话,那么在他出生的母体应该是非常理想的载体。试问一下又有谁的父母是伟人,他们的子女一定就成为了伟人了?所以,我们要求强调的是后天的培养和学习,如果他们是天生的话,那么他们为什么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同样受到挫折和失败呀?
他们的成功是依赖他们前期知识的积累,个人魅力的培养,思维方式的锻炼,伟大性格的形成和超常人的对机会、环境的把握能力,这所有的一切,其实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时间、环境、机会给他们的锻炼,造就了他们的综合素质非常杰出、优秀。
(4)眼光决定财富
一个优秀的商业家在进行商业决策时眼光很重要,其实也就是所说的“直觉”,这都建立在一个人的丰富知识加上第六感而产生的敏感和果断!
行动笔记
不必羡慕街上那些有钱人,他们只不过比你多了一点点胆量和行动而已!敢做敢为、勇往直前的人常常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财富和快乐。做别人不敢做的事,现在就开始记录下你伟大的成功笔记吧。
1.如果可以用“100分”作为满分,来给每个人的判断力的准确率打分的话,你觉得自己的准确率可以打多少分?为什么?有哪些成功的、失败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