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珍藏版大全集
27081900000360

第360章 李斯的仓鼠哲学(2)

所谓帝王之术,学成后自然是卖给帝王家。从荀况那里毕业之后,李斯考虑到楚国已经衰落,不值得他效忠,而其他各国也在走下坡路,只有秦国是他理想中的粮仓,便西入函谷关,来到咸阳,投奔到吕不韦门下。

这是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刚刚去世的时候发生的事。

吕不韦阅人无数,通过一下午的交谈,便认识到了李斯的价值,推荐他当了郎官。

所谓郎官,就是国君的侍从,一般由博学多才的青年才俊担任。这是一个级别不高,但是可以经常接触到国君的职务。

在众多郎官中,李斯很快脱颖而出,赢得了嬴政的青睐。他曾经对嬴政说过这样的话:“但凡干大事业的人,应该因时而动。过去秦穆公虽然强大,却没有想过要吞并天下,这是因为周朝没有彻底衰落,还必须尊重周天子的权威。自从秦孝公以来,周王室越发卑微,诸侯混战不休,秦国乘势而起,一跃成为天下第一强国,凌驾于诸侯之上,已经有六世之久了。现在山东六国都屈服于秦国,如同郡县。以秦国之强,大王之贤,统一天下有如扫除灶上的灰尘一般容易。如果不抓住这么好的机会,坐等各国恢复元气,又合纵起来对付秦国,就算是黄帝再世,也拿他们没办法了!”

嬴政听了,深受鼓舞,不久就拜李斯为长史。而吕不韦也采用李斯的计谋,派出大量间谍前往各国,以重金收买各国的名士,使他们暗地里为秦国服务。对于那些不愿意被收买的,则“利剑刺之”。

又过了一段时间,嬴政又拜李斯为客卿,也就是享受卿的待遇,但仍以客礼待之。毫无疑问,吕不韦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他对李斯一直是关照有加的。

正当李斯春风得意的时候,一道逐客令打破了他的粮仓美梦。

一开始他感到很惊慌,就像小吏宿舍里的老鼠听到有人走近一般,将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但是,在喝完三大碗白开水之后,他就完全冷静下来了。

这么重大的事情,吕不韦为什么会毫无表示呢?逆来顺受可不是他的性格啊!

目前在秦国当官的外国人,十有八九曾经在吕不韦府上当过门客,甚至参加过《吕氏春秋》的编写组。将这些人统统赶走的话,吕不韦颜面何存?更重要的是,日后还怎么开展工作?

李斯决定到吕不韦府上去问个究竟。

吕不韦显然料到李斯会来。他像往常一样接待了李斯,耐心地听李斯把话说完,然后问了一个问题:“你打算怎么办?”

李斯愣了:“我还能怎么办?大王已经下了逐客令,我总不能赖着不走吧?”

吕不韦脸上露出一丝不耐烦的神色,但很快掩饰过去。他轻描淡抹地说道:“你难道就没想过,写封信给大王说说道理?”

李斯更迷惑了:“这,有用吗?”

吕不韦说:“当然有用。你是荀老先生的高徒啊,写篇漂亮的文章,说说咱们这些外籍人士对秦国的贡献,让大王明白秦国的发展离不开咱们,岂不是小菜一碟?”

吕不韦迟疑了片刻,又说道:“你要相信,大王是个明白事理的人。”

李斯恍然大悟,告辞回家,用了一个通宵的时间,写了一封《谏逐客书》,于第二天上朝的时候交给了嬴政。

文章开门见山地写道:“下臣听说有人劝大王逐客,私下以为不妥。当年秦穆公招贤纳士,从西戎部落得到由余,从楚国得到百里奚,从宋国得到蹇叔,从晋国得到丕豹和公孙枝。这五位都不是秦国人,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了二十个国家,称霸西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富国强,辟地千里,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秦惠王用张仪之计,击破六国合纵,迫使它们西面事秦,至今都有深远的影响。秦昭王得到范雎,废除穰侯,驱逐华阳君,削弱私人的政治势力,一切权力归于公室,成就了秦国的帝业。这四位先君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大胆使用客卿,让天下的人才为秦国服务。而这些客卿也没有辜负秦国,如果没有他们,您认为秦国会有今天的富强吗?

“大王冠上挂的明珠,腰上配的宝剑,出门骑乘的骏马,都不是秦国的产品,但是大王十分喜爱它们,这是为什么?如果非秦不用的话,很多好东西您就没机会享受了。现在您听了人家的谗言,不分青红皂白,无论曲直是非,非秦者去,为客者逐,这又说明什么?说明您喜爱器玩之物胜过尊重人才。

“下臣听说,地大物博,国大人多,兵强士勇。泰山不挑剔土壤,所以有那么高大;河海不拒绝细流,所以有那么渊深;王者不排斥外人,所以能够弘扬美好的品德。地不分东南西北,民不分中国异族,兼容并包,共同进退,这就是三皇五帝无敌于天下的根本原因。如今您却把宾客都拒之门外,让他们去为诸侯服务,使天下人才畏缩却步,不敢入秦,难道不是所谓的‘借兵给敌人,送粮给盗贼’吗?”

文章最后指出:“器物不产于秦国,而可宝贵者有很多;士人不产于秦国,而能够为秦国作贡献的也不少。现在您下令逐客,是自剪羽翼,损己利人。这样下去,秦国就危险了!”

李斯的这篇《谏逐客书》,洋洋洒洒七八百字,在当时已经是长文了。嬴政看完,出了一身冷汗,当即下了两道命令:一、收回逐客令;二、晋升李斯为廷尉。

廷尉是秦国的九卿之一,主管司法。这样一来,李斯因祸得福,正式成为了秦国中央政治局的一员。

当年上蔡小吏宿舍中的老鼠,终于在天下最大的粮仓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最后一次反秦联盟

公元前246年郑国渠的动工,无疑让秦国放缓了对山东六国的进攻。让人无语的是,秦国的压力稍有减退,六国之间的内斗马上开始。

魏国动作最快,派兵攻占了韩国的管城(今河南省郑州)。管城在荥泽(亦在郑州,当时为一片湖泊)东南,如果秦军占领管城,则可以引荥泽之水灌大梁,所以魏国攻占管城,也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楚国则趁魏国进攻管城之机,出兵淮北,企图将原来宋国的土地抢到手。魏国发兵相抗,先后在商丘、上蔡和召陵与楚军发生大规模战争,最终将楚军击退。

到了公元前245年,秦国已经调整过来了。郑国渠的工程仍在继续,但是工期被延长,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大大减少。秦国的战争机器再度发动,向魏国发动了进攻,攻占卷城(今河南省原阳),取得斩首三万的战绩。

同年,赵孝成王去世,太子赵偃即位,也就是历史上的赵悼襄王。

赵孝成王去世之前,重新起用老将廉颇攻魏,取繁城。赵悼襄王即位后,命令乐乘取代廉颇。廉颇这老家伙一冲动,公然抗命,把乐乘赶回了邯郸。当然,这么一来,廉颇在赵国也就待不下去了,只能出逃大梁,投降了魏国。

公元前244年,秦国继续东进,又攻取了韩国的十三城,以及魏国的畅和有诡两城。

公元前243年,赵悼襄王命大将李牧攻燕,取武遂、方城。同年,魏安僖王和信陵君相继去世,太子魏增即位,即历史上的魏景闵王。

公元前242年,燕国派剧辛率军反攻赵国,遭到赵将庞煖(nuǎn)的迎头痛击,剧辛战死。

同年,秦国以蒙骜为统帅,兵分两路进攻魏国,先后攻取了酸枣、燕、虚(均在今河南省延津境内)、桃人(今河南省长垣)等二十城。次年,蒙骜又攻占了魏国的朝歌,便在上述地区设立了东郡。

东郡建立后,秦国的领土便与齐国接壤了,对韩、魏两国都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山东各国一下子又紧张起来,于是由赵国牵头,组织了战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合纵,庞煖被任命为合纵联军的统帅。

关于庞煖,有必要说明一下,他其实也是一位老将,年龄甚至比廉颇还大。虽然史上没有记载他的确切出生年月,但是据后人根据史料推测,他应当出生于公元前320年前后。也就是说,当他带着赵、楚、魏、燕、韩五国联军进攻秦国的时候,已经是八十岁高龄了。

这位老伯常年修习黄老之术,身体倒也硬朗,带着数十万大军一路向西,很快就攻到了蕞地(今陕西省临潼)。但是联军的攻势也就至此为止了。等到秦国出兵反击,五国联军便忙不迭地后退,退回国内以求自保。庞煖也许觉得就这样空手而归未免丢人,又率领赵军进攻齐国,夺取了饶安(今河北省盐山)才班师回朝。

就在这一年,楚国为了避开秦国的威胁,将国都迁到了寿春,但仍旧称为郢都。

公元前240年,秦国向赵国发动报复性攻击,连取三城,并且攻占了魏国汲地。但是,赵军在庞煖的率领下,也给予了秦军重创。秦国的名将蒙骜,就是在这次战争中被赵军的箭矢射中身亡。

公元前239年,秦国以长安君成峤为将,进攻赵国的上党。成峤是嬴政的弟弟,还不到二十岁。他率军攻至屯留(今山西省屯留),遭到了赵军有力反击,进而不得,退则担心受到军法处置,干脆叛变投敌。

当时秦国人才济济,名将荟萃,为什么会派一位没有作战经验的年轻人担任大将,颇耐人寻味。最大胆的猜测来自于明朝的冯梦龙,他认为嬴政是吕不韦的私生子,成峤则是秦庄襄王的亲生儿子,秦国宗室大臣均亲近成矫而疏远嬴政,因而吕不韦视成峤为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便想出了这么一个借刀杀人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