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27082100000066

第66章 诞生礼

诞生礼是一个具有连续性的人生礼仪,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是对婴儿降生人世的一种认可和祝愿。

诞生礼又称人生开端礼或童礼。中国古代生命观重生轻死,因此把人的诞生视为人生的第一大礼,以各种不同的仪礼来庆祝,由此形成许多特殊的饮食习俗。

求子食俗

向神求子:祭拜主管生育的观音菩萨、碧霞仙君、百花神、尼山神等,供上三牲福礼,并给神祗披红挂匾。送食求子:吃喜蛋、喜瓜、莴苣、子母芋头之类,据说多吃这类食品,便可受孕。送物求子:包括送灯、送砖、送泥娃娃、送麒麟盆,相传这都是得子的征兆。

保胎食俗

对于孕妇,古人是食养与胎教并重,还有“催生”之俗。在食养方面,强调“酸儿辣女”、“一人吃两人饭”,重视荤汤、油饭、青菜与水果,忌讳兔肉(据说生子会豁唇)、生姜(据说生子会六指)、麻雀(据说生子会淫乱),以及一切凶猛丑恶之物(据说生子会残暴)。

在胎教方面,要求孕妇行坐端正,多听美言,有人为她诵读诗书,演奏礼乐。同时不可四处胡乱走动,不可与人争吵斗气,不可从事繁重劳动,并且节制房事。

在催生方面,名堂也很多。湘西一带是孕妇的母亲做一顿饭,二至五道食肴,饭食必须一次吃完,意谓“早生”、“顺生”。侗族是由娘家送大米饭、鸡蛋与炒肉,七天一次,直至分娩为止。浙江是送喜蛋、桂圆、大枣和红漆筷,内含“早生贵子”之意。

添丁报喜

孩子出生后,产妇家向亲友分红蛋或糖果,亲友收到红蛋后就要准备鸡、肉、蛋、面等礼品,送给产妇补身体。在婴儿降生当天,汉族有“贺当朝”,亲友带着母鸡、鸡蛋、蹄膀、米酒、糯米、红糖前来祝贺,产妇家开“流水席”分批接待。少数民族,土家族有“踩生酒”,畲族有“报生宴”,仫佬族有“报丁祭”。

产妇调养

孩子出生后,产妇开始坐月子,一方面补身,一方面开奶。食物多为小米稀饭、肉汤面、煮鲫鱼、炖蹄膀、煨母鸡、荷包蛋、甜米酒之类,一日四至五餐,持续月余。坐月子期内产妇要比平时多加衣服,前额要用帕子遮住以免受风;吃食不能太饱以免伤脾胃;产妇不能多说话以免造成舌疾;产妇不能干活以免造成劳疾;产妇不能用冷水洗手以免弄坏关节。同时还禁止生人进入产妇房中,以免造成婴儿的疾病,只许产妇的母亲、婆婆、丈夫等照料产妇的人入内。

育婴食俗

婴儿出世第三天,亲朋好友们都会前来祝贺。这一天要给婴儿洗澡,俗称洗三朝。给婴儿洗澡时念诵“长流水,水流长,聪明伶俐好儿郎”、“先洗头,做王侯,后洗沟,做知州”的喜歌。

婴儿满月时,生父携糖饼请长者为孩子取名,叫命名礼;用供品酬谢剃头匠,叫剃头礼。然后小儿与亲友见面,设宴祝贺。亲朋须赠送长命锁,婴儿要例行认舅礼。

婴儿出生满百天,举行仪式庆祝,祝婴儿长寿,贺礼必须以百计数,鸡蛋、烧饼、礼馍、挂面均可,体现百禄、百福之意。

孩子周岁时,放一些物品让其抓取,以此来试其志向,预测其未来的前程,俗称抓周。抓周后,诞生礼结束。

延伸阅读

抓周的起源

相传,三国时吴王孙权称帝不久,太子孙登得病而亡,孙权只能在其他儿子中选太子。有个叫景养的西湖布衣求见孙权,进言立嗣传位乃千秋万代的大业,不仅要看皇子是否贤德,而且要看皇孙的天赋。孙权遂命景养选择一个吉日让诸皇子各自将儿子抱进宫来,让小皇孙们任意抓取所摆放的物品。只有孙和之子孙,一手抓过简册,一手抓过带。孙权于是册立孙和为太子。其他皇子不服,各自交结大臣,明争暗斗,迫使孙权废孙和,另立孙亮为嗣。孙权死后,孙亮仅在位七年,便被政变推翻,改由孙休为帝。孙休死后,大臣们都希望拥戴一位年纪稍长的皇子为帝,恰好选中年过二十的孙。这时一些老臣回想起先前景养采用的选嗣方式,不由称奇。“抓周”的习俗由此而成并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