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机载雷达专业研究所, 1973 年就开始了PD雷达的预研工作。1979 年总参谋部、国防工办正式确定由607所承担PD雷达研究任务, 并明确该任务针对歼13飞机, 命名为“802工程”。同年, 国防工办济南会议决定由607所和782厂联合研制, 还确定设计阶段由607所担任总师单位。1982年6月, 607所PD雷达地面体制样机802-Ⅰ在四川大足机场完成了对空中目标试验, 验证了PD体制。以后, 607所在论证新歼PD雷达方案时, 在部的院(局) 领导的指导下, 方案最后定格在全波形全数字式处理的高起点上, 命名为“802-Ⅱ总体方案”, 这方案成为JL-10 PD雷达研制的依据。1983年7月, 我被任命为所总工程师,我深知责任重大, 在兑现“空军的嘱咐”的征程上, 将付出更大的努力。1984年2月, 在完成204雷达研制任务后, 接手802-Ⅱ工程任务 (代号为JL-10雷达) , 任主任设计师。然而, 1986年3月24日, 国防科工委第355号文决定607所不再承担为战斗机配套的PD雷达研制任务。
PD雷达研制突然叫停, 如晴天霹雳, 把我打懵了。后来, 从莫文祥部长讲话中得知叫停的原因有二: 一是PD雷达要花大钱, 国家财力有限, 不能两家都搞; 二是607所虽有技术优势, 但地理条件不如对方。这个决定, 让我很费解: 本来607所研制PD是上级机关明文下达的, 我们在三线地区艰苦奋斗, 进展神速, 正满怀豪情为国家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突然叫停, 面临半途而废, 不仅感情上难以割舍, 所里180名工程技术人员为期3年的倾力工作, 国家投入2800万的成果将付之东流, 让人更难以接受。当今PD雷达是提升空军作战能力非常重要而又处于国内空白的电子设备, 607所不从事这个研制, 不从这方向发展, 还叫什么机载雷达的专业研究所? 我们泱泱大国, 空军海军机种多, 先进雷达需求大, 研制力量不是多而是少了, 研制水平不是高而是差距太大了, 部队装备不是先进而是落后了, 应利用和平时期打基础、上水平, 奋起直追国际水平。即使国家经济不宽裕, 607 所继续研制PD也不会给国家造成沉重的负担, 因为此前PD要花的大钱已经花出去了, 如仪器、设备、外协器件、材料都已经到位使用了, 后面工作主要是分机、整机的调试和试验, 眼看雷达很快就出世了, 这时说国家财力有限, 是否有点不切实际? 现在叫停, 恰恰是很大的浪费, 何不让它问世, 让空军检验后再从长计议呢? 再说两家搞PD可以引入竞争机制, 市场经济年代, 竞争是大潮流, 可以提高性能, 节省经费, 加快速度, 对国家对部队都是有利的。平心而论, 说地理条件, 那交通不便、穷乡僻壤的山沟沟是没法与交通发达、周围有高校、有工业为依托的大城市相比, 但现实情况是两地都在搞着PD雷达, 而且进程过半才来决定选点, 是否有点不合时宜? 现在选了大城市这个点, 而对山沟沟的点撒手了之, 是否也欠妥?我们回忆一下历史, 山沟沟的607所是怎样来的? 本来607所的科技力量就在大城市 (成都和洛阳), 当时要建设祖国的战略大后方, 要“准备打仗”, 把国防科研力量转移到三线地区, 从国家安全和长远利益出发, 这是国家行动。一个动员, 我们这些人没有犹豫,7天内就从大城市来到山沟里安家落户, 十多年的艰苦生活, 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现在改革开放了, 山沟里的单位已不适应科研的发展了, 就应该考虑将607所转迁回大城市, 让607所在科研中继续发挥作用。现在这样处理, 除了停止PD雷达的研制外, 也没有给一条后路, 让人感到当初来山沟里是错了, 误了自己的青春不说, 还误了儿女, 607所人心头的痛楚是难以用笔墨形容的。
1986年6月初, 航空工业部在607所召开“PD雷达JL-10阶段成果汇报审定会”, 有国防科工委六局、总参谋部四部、空军司令部科研部、海军航空兵科研部、四川省科工办、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55个单位近百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我代表607所做了《机载PD火控雷达JL-10研制情况》的汇报, 为的是让更多的领导机关和单位了解607所的研制能力, 雷达技术上的特点, 它比较适合空军新战斗机的要求, 希望得到军方的支持。在汇报时, 我着重讲了以下几点:
(1) PD雷达的重要性。一般机载雷达对低空目标探测时, 在接收低空运动目标回波的同时也接收了地面强杂波的回波, 混在一起无法区分, 就无法探测低空飞行的目标, 所以对低空突防目标, 现机载雷达无法发现, 地面雷达也不容易发现, 地面防空火力也因反应时间短而不易发挥作用。因此, 低空突防就成为入侵飞机提高生存概率的重要手段, 美国的B-1、苏联的“逆火”战略轰炸机的设计就是突出了低空高亚声速的突防能力。20世纪60年代初, 我边防上空有敌机夜间低空入侵, 我全天候战斗机雷达无法发现敌机, 因此对付低空入侵敌机, 是我国空防急需解决的问题。机载PD火控雷达利用电磁波对运动目标回波有多普勒效应的原理, 采用相参发射接收和频域滤波处理技术, 将地杂波回波和低空运动目标回波区分开来, 从而能在强地杂波背景中检测出低空运动的目标, 这就是“下视”能力。飞机装有PD火控雷达, 就能对付低空入侵的飞机。美国是最早研制和使用机载PD火控雷达的国家, 70年代及以后装备部队的战斗机都装有PD火控雷达。英国、法国、瑞典也较早使用这种雷达。现在国际公认装配有PD火控雷达是现代化战斗机的重要标志。
( 2 ) PD雷达JL-10的特点之一就是全波形 (即有高、中、低脉冲重复频率)。空军对新战斗机的要求是“具有中程全向拦射和近距格斗能力, 并能下视下射和上仰射击, 兼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只有全波形PD雷达能满足新战斗机的要求。当时, 也只有JL-10雷达能满足要求。高脉冲重复频率有其优越性, 具有迎头下视能力。英国空战模拟结果表明: 迎头攻击战果比尾随攻击要高数倍; 高脉冲重复频率有最大的下视探测距离, 所以, 高脉冲重复频率是理想波形, 它最适于超视距中程导弹迎头拦射, 战斗机有了全波形PD火控雷达, 就有全天候迎敌、全高度作战、全方向攻击的作战能力。
( 3 ) JL-10雷达的研制进展顺利。专题研究已全面完成了23 项关键技术66 个专题,制订了整机实施方案, 完成了分机和整机的设计, 正进行分机加工、分机装配、分机调试的工作, 可望1988年完成整机调试和整机的环境试验, 在这进程下, 停止研制是非常可惜的。
会议纪要认为: 607所PD雷达总体方案先进, 可执行各种不同的工作任务, 数字化程度较多, 取得了62项科研成果, 不仅突破了PD雷达的主要难关, 而且有些系统已研制出符合设计指标的样机, 特别是天线系统、高纯度频率综合器、天线伺服和稳定系统、可编程信号处理机等分系统, 以及天线导电胶黏结、可熔型芯铝合金波导铸造等工艺及部分专用测试仪器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这些成果将对我国PD雷达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汇报审定会后, 6位专家教授联名致信国家领导, 恳请采取措施, 使607所的科研成果得到应用, 队伍不要失散。
1987年12月底, 空军林虎副司令员、葛文墉副参谋长等专程到607所视察, 他们很支持PD雷达, 也同情607所处境。首长表示: PD雷达搞出来了, 可以在空一基地试飞。这一指示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1990年1月31日~2月2日, 航空航天工业部林宗棠部长等一行11人来607所专门视察PD雷达的研制情况。林部长对607所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他高瞻远瞩地指示我们要“少说多做, 只做不说, 韬光养晦, 卧薪尝胆, 排除万难, 奋力拼搏, 一天当两天用”。林部长掷地有声的语言, 在职工心里激起奔涌而出的工作热情, 全所上下开始了争分夺秒、扎扎实实的“狠抓质量, 确保PD雷达试飞一次成功”的实际行动。
1990年6月, PD雷达试飞样机顺利通过了各种例行试验和电磁兼容性试验, 为试飞做好了准备。7月18日, 80多名参试人员带着部领导的期望和全所职工的重托向地处沙漠的酒泉进发。遵照林虎副司令员的指示, 空一基地还派专机到成都接运雷达和仪器。由于试飞地点远离研究所, 试飞需要的东西能带的全带上了, 整整装了四大卡车。人员、机器、设备、仪器于8月4日全部到达基地。十多吨重的机器及仪器设备靠我们自己搬, 大大小小上百个箱子靠我们肩扛手抬。就这样, 到基地的第二天, 雷达就架起来了, 它寄托了太多的企盼和热望, 在我们心里, 雷达的价值比黄金还贵重。当我带人去查看停机坪的电源时, 我吃惊地发现, 基地三相400Hz电源是线电压115V, 我们雷达用的是相电压115V。我问基地工作人员还有别的三相电源吗? 回答: 没有。这下我紧张了, 停机坪是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场所, 没有电源, 寸步难行。商量后, 到其他场站求援, 我拉上吴庆元, 基地工作人员带路,坐上吉普车就出发了。戈壁滩地势平, 地面是沙子和小石子, 一片枯黄颜色, 稀稀拉拉长着一种矮植物叫“骆驼刺”, 汽车跑得飞快, 用不着担心交通事故, 见不到人, 也遇不到车,路外路内一样平。我心情沉重, 也不知走了多远, 找到两处场站, 也就是两间平房, 还是没有电源, 我更是心急如焚。“皇天不负有心人”, 最后还是找到了。
八九月的戈壁滩酷暑难耐, 看着远处冒出的热气, 真如同熊熊火焰, 让人感到置身在火炉旁, 一股干热。基地人说: 在太阳下不戴草帽, 两三天就能把你晒黑。还说: 沙子里埋上鸡蛋, 中午后就能焖熟。当你回到招待所屋内, 让你感到是另一个地方, 就像是秋高气爽的季节, 皮肤上没一点汗, 光滑凉爽, 特别舒服。到了晚上, 又像是冬天, 睡觉得盖厚棉被。在飞行试验期间, 大家都很忙, 飞行前要检查雷达, 飞行后要改进, 一加班就到12点。有部分同志水土不服闹病了, 也得不到休息, 岗位需要他, 大家都带病坚持工作。平时工作就没星期天, 进入10月, 为了抢时间, 更是经常加班到深夜3点甚至更晚。在飞机里工作还好一些, 在飞机旁轮流监视宝贝电源的那些同志就惨了, 只能穿着皮大衣顶着寒气守在那里。
10月初, 林部长到基地看望大家, 检查试飞情况。他仔细看了试飞数据后, 把3位所领导叫到小汽车上说:“空军支持我们试飞, 机会难得, 这里条件好, 一定要把雷达飞出来。有两个状态的数据还少了点, 最好补飞一两个起落, 特别要把高脉冲重复频率状态飞好。”晚饭, 部长在食堂和大家见面, 鼓励大家再接再厉把雷达状态飞出来。部长还说:“607所的调迁, 是为了把PD雷达搞上去, 不搞PD雷达, 就没有必要调迁了。”部长的话,激励大家以更大决心把PD雷达飞好, 这是有关607所前途命运的大事。基地首长设晚宴招待林部长一行, 我应邀作陪。林部长向基地领导介绍了PD雷达情况, 它是在很困难的情况下研制出来的, 对航空航天工业部、对空军都很重要, 希望基地领导大力支持。
试飞于8月30日首飞, 10月26日全部结束, 历时56天, 共飞行22批45架次。试飞取得圆满成功。由空一基地和空军第一研究所共同写出的PD雷达科研试飞技术总结有如下结论:
( 1 ) 雷达所采用的全相参PD体制得到了实际验证, 它是一部真正的机载PD雷达, 它具有对目标回波脉冲串信号频谱进行滤波以及在地物杂波背景中检测一定速度运动的低空目标的能力。该雷达采用了高、中、低3种重复频率波形 (即全波形), 经试飞证明是成功的。
( 2 ) 航空航天工业部607所突破了机载PD技术, 研制出我国第一部全波形机载PD火控雷达 (原理样机) , 主要体现在以下技术突破上: ①突破了机载PD雷达“三高”技术,研制出了高增益、低副瓣平板缝阵天线; 高纯频谱射频信号的产生和放大装置及高速数字信号/数据处理机, 并成功地应用在原理样机上。②突破了巴克码脉压与PD兼容和高脉冲重复频率距离门选通测距 ( HPRF RG) 技术, 从而用国产低峰值功率单模行波管设计成功了全波形机载PD雷达。③突破了机载PD雷达所必需的其他关键技术, 主要有主杂波跟踪技术, 全数字主、副瓣杂波抑制技术, 距离、速度二维解模糊技术, 时分割双通道单脉冲测角技术。结构设计紧凑。
这是607所和几十个兄弟单位共同拼搏的结晶, 试飞成功后, 为记录参试人员艰苦的历程和弘扬这个团队的精神风貌, 607 所制作了纪录片, 林部长欣然为纪录片命名, 写下了“一曲震撼人心的凯歌”9个遒劲的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