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对女真人的残酷压迫持续了将近200年。女真人的愤怒代代相传,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当年那个“三箭惊辽使”的奇男子长大之后,很快成为了完颜部中的第一勇士,他用自己专用的硬弓射出的箭可达320步远,几乎达到了正常弓箭射程的一倍,就是当时部落里最出色的射手,也远远不能与他相比。大约从阿骨打20岁时起,他就开始追随父兄征战,在战斗中,他头脑灵活,勇猛果敢,为完颜部屡立战功,也给自己树立起极高的威望。阿骨打是劾里钵次子,上面还有一个叫做乌雅束的哥哥,劾里钵临死时,曾拉着阿骨打的手对人说道:“乌雅束性格柔善,只有这个儿子能够完成我们摆脱辽国控制的夙愿。”劾里钵死后,他的两个弟弟和长子乌雅束先后继任为部落首领,到了辽国天庆三年(公元1113年),劾里钵的长子乌雅束病死,阿骨打便顺理成章地继承了部落首领的位置,他就正式举起了反叛辽国的大旗。这时的完颜阿骨打已经45岁了,几十年的征战生涯使得他早已经声名远扬,当他坐上部落首领的宝座之后,不仅仅是完颜部,几乎所有的女真人都在期待着这位比他的祖父还要强悍的超级英雄,可以带领着自己过上完全不受压迫的好日子。
阿骨打登上部落首领之位前两年,辽国收留了一个女真叛徒,名叫阿疏。女真人觉得,辽国此举再一次干涉了他们的“内政”。但是,在辽国人眼里,女真人恐怕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内政”这回事。面对辽国的轻蔑,女真人只能选择忍气吞声,没有人敢向辽国索要阿疏。毕竟,一个穷到连做饭的锅都没有的部族,强大的辽国又怎么可能顾及到他们的感受呢?
辽国不肯顾及女真人的感受,完颜阿骨打也没打算对辽国人客气。第二年农历二月,辽国举行传统的“春捺钵”,所有附属部落均派代表参加辽国皇帝主持的“头鱼宴”。宴会上,阿骨打站了出来,要求归还阿疏。
当时的辽国皇帝是史称“辽天祚帝”的耶律延禧。耶律延禧见完颜阿骨打如此的“不懂事”,心中有些恼怒,但毕竟是节日期间,耶律延禧没和他一般见识,面对完颜阿骨打的问题只是笑笑,却不回答。酒过三巡,天祚帝下令:在座各位,歌舞助兴。这是一个颇具侮辱性质的命令,当年蔺相如就是因为这个几乎去和秦王拼命的。但是辽国积威已久,在座的各部首领们只能忍气吞声,纷纷站起身来,或扯开破锣嗓子,或扭动虎背熊腰,为天祚帝表演歌舞,唯独到了阿骨打这里,却坚称不会,将天祚帝的无理要求一口拒绝,与会者都吓得要命,纷纷劝阿骨打适当苟且一回,但阿骨打始终是“端立直视、辞以不能”,态度相当坚决。
天祚帝终于大怒,拔刀就想了结阿骨打的性命。幸而一旁随驾的宠臣萧嗣先拦住了:皇帝不值得为女真穷人大动干戈,杀他有损我们对附属国的教化。天祚帝也是个糊涂人,听完之后竟不再追究,这一年的春按钵草草结束,阿骨打也平安地回到了女真境内。萧嗣先一语保全了阿骨打的性命,却也为辽国掘下了坟墓。
从“头鱼宴”回来后不久,完颜阿骨打就从哥哥手中接过了完颜部首领的位子,并且也像他的祖父和父亲一样,当上了女真各部的盟主。完颜阿骨打深知天祚帝气量狭小,极有可能要对自己“秋后算账”,于是干脆狠下一条心,决定就此不再受辽国的保护和管辖。脱离辽国独立,辽国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女真人,但是女真人已经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不就是打仗吗?这可正是完颜阿骨打的拿手好戏!
蚂蚁吞大象,完颜阿骨打灭亡辽国
辽国天庆四年(公元1114年),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抗辽国。在动员大会上,他的“演讲”极富煽动性,可听众,却只有区区2500人,这就是完颜阿骨打手中全部的兵力。在东北的漫天风雪中,和强大的号称带甲百万的辽军相比,这点军队是不值一提的。如果把辽国比作大象的话,他的这群人恐怕连蚂蚁都算不上,辽国只要动一动手指头,就能把他们碾得粉碎。
誓师之后,阿骨打便带领族人向宁江州(今吉林省扶余伯都讷古城)进发,进入了辽国的国境之内。此前辽国对女真人的造反计划也有所耳闻,所以也在边界上布置了一支军队,但刚一交战,辽国的主将便被完颜阿骨打出其不意地射死了。完颜阿骨打从320步外放箭杀人,这是任何一个辽国人做梦都想象不到的作战方式。主将一死,辽兵大乱,顿时被那些已经让怒火烧红了眼睛的女真人杀得抱头鼠窜。紧接着,完颜阿骨打身先士卒,连盔甲都不穿就第一个杀进了宁江州城中,女真人士气大振,辽军则被吓得肝胆欲裂,纷纷夺路而逃。就这样,完颜阿骨打旗开得胜,占领了宁江州。宁江州大捷,完颜阿骨打干净利落地打响了女真反辽的第一枪,极大地鼓舞了女真各部军队的士气,动摇了辽国看似牢不可破的统治,让那些饱受欺凌的女真人知道,辽国虽然强大,但绝不是不可战胜的。不过在这个时候,恐怕全天下也没有一个人会预料到辽国这头大象会真的灭亡在完颜阿骨打这只小蚂蚁手中。
丢盔弃甲的宁江州守军,心急火燎跑回天祚帝面前,哭诉女真造反。天祚帝漫不经心:造反?我们辽国是什么?是不败之国。那穷小子才只有几千人,我派10万兵去,总可以消灭他了吧。结果,天祚帝耶律延禧的10万大军奔赴出河店,悠哉游哉地扎营、破冰、戏雪;而完颜阿骨打的几千名女真骑兵在他“神灵托梦、连夜出兵、必胜无疑”的鼓动下,如神兵天降一般突袭了辽军的营寨,这10万人在一夜之间,便已经溃不成军。
出河店大捷之后,辽国军中流传着“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神话,足见完颜阿骨打的勇猛果敢给辽国人带来的震撼。与此同时,在这两场大胜之后,由于不断有生女真各部和渤海、熟女真的勇士们补入军中,阿骨打手中真的已经有一支超过万人的军队了,其势已不可阻挡。
公元1115年正月初一,阿骨打在族叔撒改、弟弟吴乞买及女真各部落首领的簇拥下,登上了一处高台,设坛焚告天地山川、祖宗神灵,正式登基称帝,因契丹有镔铁之意,阿骨打认为只有金能克铁,且为白色(完颜部尚白),所以就建国号为大金,将族叔撒改封为国相,弟弟吴乞买为谙班勃极烈,其余各部首领也皆有封赏,女真族上下无不欢欣鼓舞。阿骨打火线称帝,绝不是为贪图皇帝的虚名,而是为了给族人和周围那些统战对象们一个攀龙头、附龙尾的机会,有着很强的政治目的。他心里非常清楚,万里征途才刚刚开始,还远没到享乐的时候,所以仅仅过了四天,他就率领全军奔袭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
天祚帝耶律延禧再也不敢轻视完颜阿骨打了,这次,他任命大将耶律讹里朵为都统,以萧乙薛、耶律章努为副都统,命他们率骑兵20万、步卒7万前来戍边,阿骨打刚到黄龙府,这支大军也从侧方迂回了过来,进抵达鲁古城(今吉林省扶余西北土城子)。一支多达27万人的步、骑兵混合队伍,可见将会给这个刚刚诞生的女真新政权造成多么大的压力!但阿骨打闻讯之后毫无畏惧,立即调头东进,并于当日晚间到达宁江州(今吉林省扶余伯都讷古城)。与之相反,辽军虽说人多势众,士气却十分低落,竟然无心与金兵作战。
这一次,完颜阿骨打又胜了,他率领一万多人的军队战胜了比自己多约二十倍的对手。辽国的黄龙府又告失守。地处吉林的黄龙府,是一座经济重镇,防御森严,固若金汤。离它不远,就是辽人的老家潢河。在12世纪的中国北方,谁取得了黄龙府,谁就进入了辽国的“腹地”,就有了高高在上的心理优势。
无奈之下,天祚帝决定御驾亲征,这次,70万辽军逼近金国。完颜阿骨打深知,自己之前的几次胜利实际上都是靠着辽国人不了解自己才得来的,这些胜利并不能改变女真族贫困、人口少的先天缺陷。眼下,他只有2万兵马。已近半百之年的阿骨打,再次走上誓师台。他持刀割面,仰天恸哭:“我兴兵反辽,是想建立女真人自己的国家,不再受压迫。如今辽帝亲征,我们非死不可。不如你们杀我一人、绑我一族,献给辽帝,还能有条活路。”完颜阿骨打的这番话让他手下的2万士兵热血沸腾。谁也无法估计一支抱着必死之心的军队会爆发出多么可怕的战斗力,天祚帝70万军队,面对着一群不要命的“疯子”打得艰苦异常。正当战争胶着之际,天祚帝突然紧急撤兵。原来,辽国后方,贵族叛变了。
时机稍纵即逝,完颜阿骨打率军轻装前进,乘胜追击,终于在护步答冈追上辽军。金兵左右包抄,一战之下,70万辽军几乎全军覆没。护步答冈之战,被后世的战史研究者称作是“人类战争史上不可思议的对抗战”。这一战之后,纵横北方200年、不可一世的辽国,从此一蹶不振。
1122年底,完颜阿骨打攻克了辽国最富庶的城市燕京。辽帝国已沦为遥远西部的一个流亡政权,它的覆亡指日可待。1125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被俘,降封为王。这标志着辽朝这个曾让宋朝闻风丧胆的对手绵延200余年的历史正式终结。但可惜的是,完颜阿骨打并没能活着看到辽的灭亡。但是,他所开创的事业,他在战场上所创造的一连串的军事奇迹为金朝日后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家感悟
一个长期惨遭蹂躏的部落首领,靠其出类拔萃的政治谋略和军事才能,东打西拼、南征北战,不但消灭了奴役女真族的大辽帝国,还建立起了大金政权,可谓威风八面,风光无限。但其发家历程带给人们最大的感悟,却不是纯粹的武力炫耀,而是带有怀柔政策的武力征服。
完颜阿骨打,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不但是能征惯战的军事家,更是一个运筹帷幄的谋略家。他总是用军事作为扩张的辅助手段,而并没有将此作为唯一选项。因为,他的起点很低,仅仅是一个日渐衰败的女真部落首领,但他却靠其作为母本,不但催生了本部落的发展壮大,还推翻了一个大辽王朝。他靠的就是攻心为上的民意基础。尤其,对女真族传统婚姻制度的颠覆,及语言文字的推广,才使女真这个原本彪悍的民族变得内敛而又藏锋。这才是完颜阿骨打不断累积的政治资本。另外,完颜阿骨打与北宋政府幕后的政治交易,也体现了他的卓识与睿智。所以,无论是大辽,还是北宋,遇到完颜阿骨打这样的克星,失败也就不难理解了。
6.左宗棠——从落榜秀才到一代名将
左宗棠,这位曾经弱不禁风、屡试不中的落榜秀才,却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成为驰骋疆场、所向披靡的大英雄,成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大清帝国的中流砥柱。其实,透过左宗棠的发家脉络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虽然秀才出身,但却是个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一根筋,爱跟人抬杠,常常口无遮拦,动不动就破口大骂,就连提拔他的伯乐曾国藩也免不了被他气得嘴歪眼斜,乃至于直到40岁才得以混迹官场。会办事,不会说话,这可能是左宗棠游走官场的致命缺陷,但也正是他秘而不宣的护身法宝。虽因倔脾气而一路树敌,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位不懂官场游戏规则的人却一路蹿升,20年间竟官拜宰相,成为晚清重臣。其实,在其发家的背后,折射的是其不畏权势的风骨和坚忍不拔的拼命姿态。因而,才铸造了他日后的崛起。
背景身世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自幼机智过人、聪慧无比,他4岁时便随父亲在书塾读书,6岁开始攻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9岁开始学做八股文。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左宗棠自然在科举考试上有着不俗的表现。公元1826年,即道光六年,14岁的左宗棠参加了湖南湘阴县的童子试,名列第一,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第二年,他又参加长沙府试,得中第二名。
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左宗棠的志向并非高中科举,甚至,他还对此产生了抵触情绪。左宗棠博览群书,他从心底厌恶当时的沉闷乏味的八股文。公元1829年,左宗棠开始读顾社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齐召南的《水道提纲》,这些是完全不同于儒家经典的学问。正是这些不算是正统的学问,不仅让他的人生有了新的目标,更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知识基础。
公元1832年,左宗棠以监生身份参加湖南乡试,结果成绩令人大跌眼镜:第18名!之后6年,三次赴京会试,均未考中。
科场的失意,让左宗棠对科举考试心灰意冷,因此他决定转移奋斗目标。他没有在悲观中走向人生的沉沦,没有像有些酸酸的文人一样从此寄情山水。从此以后,他没有再参加会试,开始关注于经世致用之学,寻找新的报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