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代史
27108000000014

第14章 中国近世史前编(14)

咸丰戊午、庚申两约既成,外人对清朝所得的权利多了,其态度乃一变。然是时清朝对于外人尚多疑忌,未敢径接受其援助(时法使称愿售枪炮,如欲仿造,亦可派匠役前来。并请在海口助剿。王大臣闻奏,不许。俄使亦言愿派水兵数百,与清陆军夹攻。又称明年南漕有无阻碍未可知。在上海时,有粤商及美商,愿采台米、洋米运京。如由伊寄信领事,将来沙船、钓船均可装载,用俄、美旗,即可无事。诏江、浙督抚及漕督议奏。漕督袁甲三,苏抚薛焕均言不可听。曾国藩请温诏答之,而缓其出师之期,总署奏亦谓然。又谓初与换约,拒绝过甚,又恐转生叵测。宜设法牢笼,诱以小利。法夷贪利最甚,或筹款销其枪炮船只,使之有利可图,冀其昵就为用。请令曾国藩酌量办理。代运漕米一节,由薛焕招商运津,华夷一体,无须与该夷会商)。至危机渐及上海,而其情势又渐变。外人助清军平乱,始于太平天国四年。先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新加坡陈玉成设三合会支部于厦门,名之曰匕首会。为清官所捕杀,黄威代领其众。天国三年,占据厦门,自称明军,后以饷械不足退去。而刘丽川据上海。据《中西纪事》:丽川在起事前,曾托领事温那治先容于太平军(温那治遣轮船二溯江西上,至镇江,为清船所获。得温那治与太平军书,并洋枪火药,及刘丽川奏折。温那治书言“三月间在南京,蒙相待优厚,并为照顾贸易之事。我兄弟同在教中,决不帮助官兵,与众兄弟为仇。今寄来火器若干件,火药若干斤,即祈早为脱售”云云。时两江总督为怡良,咨粤督穷治此案,卒亦未果)。然太平军对于丽川,并未曾切实联络。丽川亦不能有所作为。四年,英、法兵助清兵攻之。五年正月初一日,丽川亡走,为清兵所执杀。

江南大营既溃,巴夏礼到天京,请勿加兵于上海。提议划界百里,彼此各不相犯。此实天国利用外援之好机会,而天王不许,巴夏礼一怒而去。时上海商人设立会防局。有一个美国水手,唤做华尔Frederick Townsend Ward,因译人丁吉昌介绍,往见苏松太道杨坊(坊亦本系商人,吉昌系诸生,从教士习西文。家近苏州,遭难,乃立志与天国为仇),许其攻下松江,给以银3万两。华尔募潜逃水手百人往攻,不克。再募菲律宾水手百人前往。美人白齐文H· A·Burgevine亦在其内,乃克之,时英海军大将以华尔诱其水手潜逃,控之于美领事,美领事禁华尔于舰中。华尔泅水而逸。其时苏抚薛焕,及布政使吴煦,均在上海。议欲再募菲律宾人,苏州人王韬说,募洋兵费多,不如募中国人,而用洋人统带,教练火器,从之。于是华尔、白齐文,募华兵500守松江。太平军攻上海,会同英、法兵败之。诏赏华尔四品衔(后加至三品。白齐文亦得赏四品衔。其后外国水陆队及经理税务商人,屡有传旨嘉奖的),名其军曰常胜。太平天国十二年(清同治元年,1862年)上海官绅筹银18万两,雇英国轮船7艘,往迎淮军。至三月杪而毕至。诏李鸿章署苏抚(薛焕为通商大臣,专办交涉),常胜军归其节制。李秀成自昆山进攻。淮军及常胜军连败,英、法兵亦败,太仓、嘉定、青浦次第光复。松江亦将破。此时倘能聚集兵力,将上海问题彻底解决,仍不失为太平军的一个机会,而无如天京吃紧,天王又诏李秀成入援。

时曾国荃以天国军粮均来自巢县芜湖一带,将其攻破。又破太平府,进逼雨花台,天京危急。李秀成乃退兵苏州,使弟扬王世贤先将兵2万入援。秀成以敌军有长江济饷,而其营垒坚不易拔,欲先取宁国、太平,断其饷道。而天王以天京粮少,虑不能守,仍促其入援。秀成不得已,率兵进京。八月,国荃军大疫,秀成、世贤猛攻之,历46日,不能破。世贤献计:“攻扬州、六合,括其粮至军。夹江攻国荃,再分兵攻曾国藩于安庆,致国荃往救,然后乘虚攻之。”秀成从其计。出兵江北,欲合张乐行之兵。至六安,闻乐行已死。再用世贤计,“回袭清江,想倒击扬州、六合,然后袭通、泰以连苏、杭,则镇江清军,不击自退。镇江既下,可通饷道达燕子矶,则国荃不足虑矣。”然所过皆成丘墟,军无所得食,而国荃又攻破雨花台,不得已还救。时为天国十三年(清同治二年,1863年)六月,至浦口,船少兵多,不得渡,为杨岳斌(初名载福)、彭玉麟水师所截击,丧失大半,秀成兵力遂衰。既归天京,请天王亲征赣鄂,天王不许。秀成言苏、杭不守,则天京愈危,力请往援。天王虑粮乏,秀成括家资,又借贷以助饷,然后行。

先是华尔攻宁波,城破,华尔亦受伤而死(诏于松江、宁波建专祠),白齐文代将其军。曾国荃为李秀成所攻,李鸿章屡命其往救,白齐文不听,至上海索饷,不得,殴伤杨坊,夺银4万两而去。李鸿章告美领事,夺其职。改用英人,其人无将略,屡战皆败,会英政府许其将校服务清军,乃改用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定其军额为3000。白齐文降李秀成,劝其“弃江浙,北据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使清水师无所用,外人亦不能相助”。苏州诸生王畹亦献计:“以水师出通、泰,掠商船,使货物不能入上海,其时华人避难上海租界数十万,必凶惧。外人必惧而求和。否则令精兵数千,伪为避难者,入居租界。夜中猝起焚劫。外人必逃登军舰。我乃起而镇定之,招之使还,外人亦必与我妥洽了。”秀成均不能用。戈登会清军陷常熟,又陷昆山,于其地设大营。使丁吉昌入苏州,说纳王郜永宽,永宽遂杀慕王谭绍光而降。永宽降时,由戈登为之保任,许以不死。而淮军将程学启将其杀掉,戈登大怒,要攻击李鸿章,后未果。英政府闻清军杀降,取消其将校服务于清军的命令。常胜军因此解散(戈登加提督衔,洋弁受宝星的64人。时法人在宁波练洋枪队,召募华人十余,由德克碑D.Aigue Belle统带。曾在余姚、绍兴一带助清军作战,旋亦解散)。然苏州失后,太平军军心大乱。无锡、常州俱不能守。左宗棠又攻下浙江诸州县,并陷杭州。天国事势,遂无可挽回了。

苏州失陷后,李秀成弃无锡而去。秀成逆料丹阳、常州俱不能守,与屯丹阳的格王陈时永同进天京,力劝天王乘敌围未合,出图赣鄂。否则奉太子出以图恢复。天王都不听。而天京附近险要,续有陷落,江、浙郡县相继失守。秀成知事无可为,乃决计死守天京,与国同尽。是为天国建立后十四年(清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至二月而天京之围合,城中粮尽,都吃草根树皮。秀成日夜登陴抚慰,人无怨言。时曾国荃设局招抚难民,秀成劝其民往求生。人民无愿去的,自杀的日数百人。秀成卒请于天王,将其众放出一批。天王忧愤成疾,四月,驾崩。太子瑱福即位。时年16,秀成辅政。六月十六日,天京失陷。太后赖氏,以幼主托秀成,投御河而死。秀成奉幼主归别其母,太子母麾之去,自投缳。世贤解救之。于是秀成奉幼主,世贤奉其母,突围而出。至方山,秀成为村民所获,送之曾国荃军。秀成以史馆实录,尽被清军焚毁,手写太平天国事迹,每日7000余字,共10日而毕。此即清人所谓《李秀成供状》。世间所传的,全被清人改易,非其真相了。秀成旋被清军杀害,时年40。

秀成广西滕县人,和陈玉成同乡。起小卒,随罗大纲、胡以晃军,以晃举为将。自天京内讧后,朝政紊乱,军事亦散漫,全赖秀成一人支柱,面折廷争,有古大臣风度。运筹决策,临敌指挥,尤无愧于古之名将。其人实为文武全才,非湘淮诸将所能及。其不嗜杀人之风,尤使湘淮军诸将号称儒生的,对之生愧。秀成破江南大营后,礼葬张国梁。破杭州后,礼葬巡抚王有龄。满城中的满兵,均释弗杀。得苏、常后,乱民肆行抢掠,旬日未止。左右请剿办。秀成说:“人民苦于兵戈,以至如此,何忍加兵?”自带几十个人,巡行乡镇,乱民千百人,持兵相向。秀成说:“我是忠王。”加以抚谕。皆释兵罗拜,一日而乱定。召官吏千余人至,抚慰之,命其愿留者留,愿去者听,没有川资的,都发给他们。农民失业的,给以牛种。贫民则给以资粮,散库钱10余万缗,粮万余石。后来去苏州时,男女老幼,无不流涕。在方山时,为村民所获。一人手剑要杀村民,秀成还止之道:“此天绝我,毋伤良民。”村民中一人曾于秀成出军时供担役,还脆而自罪,说“此忠王也,爱百姓厚,吾侪当护之”。要送秀成到湖州、广德间太平军中。后因人多不能自主,乃卒被执送清军(时秀成遗宝带一条于山庙中,使村民回取之,已为他村民所得,互争,遂挟秀成送清军)。其爱惜军民如此。天京失陷时,饥军10余万人,无一个肯投降的,良非偶然。曾国藩奏疏说:“十余万贼,无一降者,至聚众自焚而不悔。”可见其非厚爱天国者粉饰之辞。大业虽终于颠覆,然留此一段悲壮的事迹于历史之上,可使汉族的民族主义,放万丈的光焰。而忠王的人格,亦永垂于天壤之间,为后人所矜式了。秀成次子荣发,骁勇有胆略,年15,随父军中,杀敌当先,屡立奇功。秀成以为护军。年16,统兵万人,屡战辄胜,军行常自断后,随幼主至徽州,兵败,孑身逃走,为左宗棠炮船所得。有一队官,系秀成旧部,说“这是恩主”,把他藏匿在杭州。宗棠军多秀成旧部,送以资粮的不绝。宗棠初以其年少不问,后闻其英鸷得人心,乃杀之。时年19。

忠王的仁义如此,返观清朝,则其嗜杀,殆非想象所能及。1862年,英使普鲁斯Frederick A.Bruce曾约总署大臣文祥、董恂到使馆面谈,说“如赦贼罪,给与公文,承认由其作保,保全降人生命,天国即可自灭。”其参赞威妥玛,并述天王之兄洪仁玕之言说:“官军如此乱杀,实于天国有益。”而恭亲王竟不许。李鸿章下苏州后的杀降事件,以今日之眼光论,固属野蛮,即以旧时的道德论,亦为不仁不义,而上谕称其办理甚为允协;曾国藩在日记中,亦称其眼明手快。鸿章受到外人批评后,反说“这里是中国不是欧洲”。其致彭玉麟书,谓常胜军“往往破贼,而不能多杀贼,故须我军偕往,以辅其不逮”,岂不骇人听闻?李秀成归天京后,无锡即投降清军,鸿章又杀其首领。守常州的护王陈书坤,因此决计死守。李鸿章亦明知之。他写给曾国藩的信,说“苏锡之役,歼数逆首,自是粤酋死拒困斗,绝无降意。护酋早欲投诚,兹乃招聚广东悍党,婴城自守”。然其写给郭嵩焘的信,仍说“苏州遣回降人千余,皆可杀者”。这除说他是好杀外,更有何理可说?鸿章曾告曾国藩,说“粤人即不尽杀,放归亦无生理”。忠王劝曾国藩,不宜专杀两广之人。国藩亦谓“其言颇有可采”,然仍杀戮无忌,诚不知其是何居心(天国四年,曾国藩在大冶战胜,奏称“各营生擒逆匪124名,仅与枭首,不足蔽辜,概令剜目凌迟”。当黄威退出厦门时,清军入城市,肆意劫杀,童稚亦不能免,刀钝不能用,则骈搏而投之河。英领事通牒劝阻,不听。乃命两军舰泊于香港,若将干涉者,租界及船埠周围,才得免祸。其余各地,则有一日所杀,超过2000人的)?当道光三十年时,两广各地,三合会蜂起。至太平天国四年,广州几被包围。其军队颇有纪律,亦能善待外人。然清军转得利用外国旗帜,运饷以接济广州,广州因得不破。旋三合会涣散。其军中一首领,率众大半走广西。清军乃渐得势。其明年,广州城外十数村镇,悉被清军攻破,屠杀动辄千百。其余各县亦然,或以500人为一团,械送省城,或以万人为一群,拘之城内,日杀七八千人。平山周说:“广东生灵,伤于清军之手者,百余万人。”及英法兵占广州,石达开自湖南走广西,三合会乘机复起。天国八年,大首领陈清康,率众屯于广州之北,拟俟英法军退起事。后其主力仍入广西。清军乃贿买其副首领陈政,政杀清康以降。清官欲冒战胜之功,杀三合会员2000余人。自是十年之间,三合会员在广东及其邻境的,被捕悉处极刑。然其遗族逃到香港的,仍宣传反清复明主义。血,到底是不能洗血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