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形态。首先是产品的透明度,纯净的油应是透明的,在生产时,混入的杂质会降低油的透明度;其次是色泽,纯净的油应是无色的,油带颜色是因为在生产时油料的色素溶在了油中;第三要看沉淀物,它主要由杂质组成,一般存在于油的底层。我们购油时应选择透明度高、颜色较浅(芝麻小磨油除外)、无沉淀物的油。
闻气味。每种油都有独特的气味。可以在手掌上滴一滴油,双手合拢摩擦一段时间,然后闻闻有无异味。有异味的油质量肯定有问题,不能购买。
尝味道。用干净的筷子或玻璃棒将油涂在舌头上,品尝味道。如果油带有酸味,肯定就是不合格产品;如果有异味,就可能是掺假油。
听声音。在油层底部取一两滴油涂在纸上后点燃,听其响声,目的是检验油中含水量是否超标。如果燃烧正常、无响声,就说明是合格产品。如果燃烧时发出“叭叭”的爆炸声,就说明油中含水量严重超标,可能是掺假油,不能购买。
此外,在对油进行感官检验外,别忘了详细查看每瓶油的标签上是否标注了产品名称、产品商标、配料清单、油脂等级、产品标准号、生产厂家和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
通过这节内容,你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油了吧。
关于“三高”人群吃海鲜的问答
在我们工作室,每天解答关于“三高”人群怎么吃海鲜的问题很多,我把它们以问答式的形式总结如下。
问:平时说的海鲜都包括哪些呢?
答:海鲜的种类很多,包括鱼类、虾类、蟹类、螺贝类、头足类(章鱼、鱿鱼)等。
问:吃海鲜都有什么营养呢?
答:海鲜蛋白质含量较高,且易于消化。其中的氨基酸构成与人体比较接近,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很多海鲜食物还含有牛磺酸、核苷酸等具有特殊价值的成分。
海鲜的脂肪含量一般比畜肉类低,而且其脂肪以不饱和脂肪为主(更接近植物脂肪),这与畜肉禽肉完全不同。最引人注目的是,海鲜的脂肪里含有两种特殊类型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
海鲜中维生素的含量与畜禽肉类相当,但矿物质含量更为丰富,这可能与它们长期生活在富含矿物质的海水里有关。
问:ω-3型这个词常常听到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答:这两种ω-3型(或称n-3型)不饱和脂肪酸已经被确认的健康益处有:改善成年人血脂代谢,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脏病;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促进大脑发育,让孩子更聪明;促进婴幼儿及儿童视力发育;平衡人体免疫力,避免免疫过度,防治哮喘等免疫性疾病。
问:听说吃海鲜胆固醇会升高,是吗?
答:是的。比如虾、蟹、螺贝类、头足类海鲜中胆固醇含量比较高,尤其是鱿鱼、八爪鱼等,应尽量少吃。
问:这些海鲜中哪个部位的胆固醇更高呢?
答:海鲜的胆固醇大多集中在头部和卵黄中,食用时除去这两部分,可以减少胆固醇的摄入。
问:我们一天吃多少海产品合适呢?
答:卫生部于2008年1月正式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推荐平均每天食用海鲜50~100克。
问:听说海产品污染也是很严重是吗?
答:是。大环境因素造成的污染不可避免。海水中的有害污染物,如铅、汞、镉等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在水产类动物体内聚集(生物富集作用)。生活在海水底层泥沙中的贝类海鲜,污染可能更为严重。
问:看报纸得知人工养殖的海鲜产品是不是会加一些抗生素,是这样吗?
答:水产养殖业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的现象非常普遍,目前在水产品养殖中使用的抗生素有百余种,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类曾经使用的廉价而高效(通常副作用也较大)的抗生素,如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
问:看来水产品药物残留也很严重啊!
答:是的。所以建议尽量不要吃鱼及海鲜的内脏及皮,因为这两个部位通常污染最为严重。
问:什么样的烹调方式对海鲜更好?
答:蒸煮最安全。一定要熟。防止食物中毒,煮熟是第一位的。
问:有个朋友送我一罐醉螃蟹,我没敢吃,能吃吗?
答:“醉蟹”“醉虾”是将虾和蟹用白酒和盐腌制而成。其实吃用酒醉过的海鲜等于生食,白酒连螃蟹、虾体表面和体内的细菌都不能全部杀死,更谈不上杀死寄生在其体内的寄生虫了,所以不要赶时髦吃这类海鲜,美味虽好,健康更重要,吃海鲜一定要煮熟蒸透。
问:吃海鲜可以喝啤酒吗?
答:吃海鲜不能喝啤酒主要针对一些特殊人群,如高尿酸的人群,因为海蟹、海虾等海产品在人体代谢后会形成尿酸,再饮用啤酒,就会加速体内尿酸的形成。体内尿酸过多积聚会引致痛风、肾结石等病症。
问:吃海鲜不能吃水果吗?
答:吃海鲜不能吃水果的说法并不准确,虾等软壳类食物含有浓度较高的五价砷化合物,与大量的维生素C结合,会转变为有毒的砒霜。但这指的是大量的维生素C,一般应为500毫克以上才算大量,一次性摄入50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才算是大剂量地摄入维生素C。适量吃水果不会有风险,但吃海鲜后不要吃维生素C片。
问:吃海鲜的时候喝什么饮料合适?
答:可以选择苏打水。因为海鲜中含有高嘌呤,苏打水可以促进嘌呤的代谢,防止高尿酸和痛风。
常见的饮食误区,你知道吗
这一节我主要介绍人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错误饮食观念,告诉大家常见的饮食误区有哪些,这些饮食误区会给人体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才能正视这些饮食误区或矫正这些误区……走出这些饮食误区才能吃得更健康、更科学。
喝红酒加雪碧更营养
如果参加一些宴会,我们就会发现好多人用红葡萄酒兑雪碧喝,还说这是营养保健的作用会更强。这样的说法并不科学。红酒,尤其是干红,含有的单宁物质比较高,这是一种对心血管疾病有益的成分。干红的糖分少,有些人不喜欢,而雪碧是一种高糖的碳酸饮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玉米糖浆和柠檬酸。把雪碧加到红酒里,结果是降低了酒精含量、单宁的含量,提高了糖的含量,增加了二氧化碳含量。简而言之,不仅破坏了红酒本身的味道和较高的保健价值,还额外增加了热量,犹如开奔驰穿拖鞋,不配的搭法。如果是为了改善口感,就可以偶尔试试,但不能错误地推广。
吃肉类“腿”越少越好
“吃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很多年前,营养专家就对人类食肉方式给出以上说法。意思是说,吃四条腿的牛、羊、猪的肉不如吃鸡、鸭等禽类的肉,吃禽类的肉不如吃鱼肉。
其实,食用过多的肉类会造成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素超标,从营养角度来说,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属于白肉,自然比在地上跑的红肉营养价值要高。不过,饮食讲究的是少食多餐的原则,只有当食物种类够多,才能使营养均衡,而不是因为某一种食物营养好而盲目摄入。
吃粗粮类越杂越好
近些年,由于“富贵病”的大规模来袭,我们提倡吃杂粮,而一些上层人士的食谱,也不像一般人想象的满是山珍海味,恰恰相反,他们吃的是更多的粗粮,更少的肉类。他们一系列饮食方法,绝大部分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如法炮制。那是不是越杂越好呢?
杂粮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会对大肠产生机械性刺激,促进肠蠕动,使大便变软畅通,这对于预防肠癌和由于血脂过高而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十分有利。多进食纤维素,对人体也是不利的。首先,纤维素不但会阻碍有害物质的吸收,也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无机盐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若是25~3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吃粗杂粮太多,则会影响人体机能对蛋白质、无机盐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影响到生殖能力。比如,吃煮、炒的黄豆,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消化率最多的有50%,而把黄豆加工成豆腐后,吸收率马上升到90%,其原理在于加工后破坏了豆中的纤维成分。
因此,长期大量进食高纤维食物,会使人体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摄入量不足,微量元素缺乏,因而造成骨骼、心脏、血液等脏器功能的损害,降低人体免疫抗病的能力。那么吃多少高纤维素食物即杂粮才真正有利人体呢?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的纤维素摄入量以10~30克为宜,蔬菜中纤维素较多的是韭菜、芹菜、茭白、南瓜、苦瓜、红豆、空心菜、黄豆、绿豆等,应适量食用。饮食不必忌这戒那,尽量全面而杂,切忌单一。杂粮摄入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掌握在一定的限度内,这是保证各种营养成分全面取得的前提。
微波加热食物会致癌
网友说家里有台微波炉,都不怎么使用,听说容易致癌。是不是真的?
因为微波是一种辐射,所以许多人自然而然地认为它会致癌。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跟收音机、电报所用的电波、红外线以及可见光本质上是同样的东西。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频率的不同,微波的频率比电波高,波长比红外线和可见光低。电波和可见光不会致癌。有人说微波的辐射跟X光辐射类似,其实不是这样的,微波的辐射指微波的能量可以发射出去,跟X光以及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辐射是不一样的。X光虽然也是电磁波,但是其频率比微波高很多,因而能量也高,而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会放射出粒子,所以它们能让生物体产生癌变。
所以,微波不会致癌,也不会让食物产生致癌物质。甚至,它还有助于避免致癌物的产生。对于鱼、肉等食物来说,传统的加热方式,尤其是烧、烤、炸等容易导致肉变焦,从而产生一些致癌物。用微波炉加热可以有效降低这类致癌物的产生。
鸡肉不如鸡汤营养高
张阿姨说炖了一锅鸡汤,有人说鸡肉营养价值高,也有人说鸡汤营养高,到底怎么回事?
其实鸡肉主要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蛋白质,还有少量的脂肪。鸡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炖鸡肉的过程中,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骨头中的钙比较容易溶解到汤中。脂溶性的香味物质是溶解到脂肪里的,随着脂肪一并进入汤里,而水溶性的香味物质自然容易进入汤里,这就是为什么汤好喝,但是,汤好喝并不意味着我们人体最需要的蛋白质这个营养成分也进入了汤里。鸡肉中的蛋白质种类比较多,在炖的过程中只有一小部分会溶到汤里。如果只喝汤不吃鸡肉,那就少摄入了90%以上的蛋白质。因此,要美味就喝汤,要营养就吃肉。两个都兼顾的话那就通吃。
香蕉和酸奶不能同吃
本来就有“三高”的王大姐告诉我:“我今早一个同事喝着酸奶,手里拿着根香蕉。正准备吃,旁边一个说:香蕉和酸奶不能一起吃。原因是什么呢?有毒还是营养冲突?希望得到营养师的解释。”
酸奶和香蕉不能同时吃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没有理由的禁忌最好不去相信。
酸奶和香蕉同吃,在营养上没有任何不利之处,营养素还有一定程度的互补:酸奶不含有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而香蕉有;香蕉中不含有维生素A、蛋白质,而且维生素B2极低,而牛奶中这些营养素都很丰富。
两者同食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是一些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喝了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酸奶,再加上促进肠道蠕动的“滑肠”食品香蕉,更容易发生腹痛腹泻的问题。而一些容易便秘的人如此食用,反而能够促进排泄,有益健康。
我经常早上一起吃酸奶和香蕉,吃了后很快就有便意!非常不错,所以还有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吃水果不削皮更营养
“辣妈”刘颖最近遇上了难题:宝宝爱吃苹果,爷爷每次都是洗干净后,连皮一起给他吃;而奶奶却总要削了皮再给宝宝吃。为此爷爷和奶奶经常争论,爷爷认为水果皮也有营养,连皮吃水果营养不浪费;而奶奶则认为水果皮不干净,有农药,所以应该削皮以后再吃。那么他们俩谁的观点正确呢?
准确地说,他们两人的观点都有道理。果皮内所含维生素含量确实比果肉里的高出许多,但随着农药在农林业中的广泛应用,一些农药能随着果实的生长而附在果皮上。尽管果皮维生素含量高于果肉,但果皮中的农药残留量也比果肉高出许多倍。这些残留在果皮上的农药用清水很难洗掉,为了健康,吃水果能削皮的还是削皮好,特别是那些外皮鲜艳的水果,除非确信是绿色环保无公害的水果。对于那些不能削皮的水果如葡萄、草莓等,可使用家用洗涤剂清洗,洗涤剂中含有多种活性物和乳化剂,能把各种污渍和农药等有害物质变成能溶于水的物质,漂洗时随水冲走。
水果除了能削皮的要削皮吃以外,对于那些不能削皮的水果(如葡萄、草莓等)正确的清洗方法是:在清水中滴几滴餐具洗涤剂,搅拌一下,再将其表面泥土等洗去后,放在含有洗涤剂的清水中浸泡10分钟,捞出后晾干。
另外,水果忌用酒精消毒。酒精虽能杀死水果表层细菌,但会引起水果色、香、味的改变,酒精和水果中的酸发生作用,会降低水果的营养价值。
搭配不当食物相克要人命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对一些食物存在饮食禁忌,即所谓的“相克食品”是绝对不能一起吃的,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食物之间的相克并不像人们所想象得那么可怕,饮食的顺序、烹调的方法、个体差异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导致进食后产生一些不良反应,片面地将某两种或几种食物定义为“相克食品”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