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它需要多方面的条件,而优良健全的人格可以说是它的基础。要想赢得一生,没有健全的人格是不可想象的。在青少年时期,孩子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正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大好时机。
方法42小气者难成天才
有的孩子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上学以后也小气,凡事都斤斤计较,生怕自己吃亏。
“小气”是一种不良的性格特征,由于它的存在比较普遍,所以往往不被人们重视,但是,如果这种不良的性格特征表现在全部的生活过程中,就会影响正常行为的效果,而且对人的认识水平与心理的健康发展都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由此看来,及早防止与纠正孩子“小气”的性格特征,是父母早期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教育孩子走上天才之路时必须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只有大气者才能成为天才,这早已被无数的实例所证明。
父母须知
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小气”的儿童,除了具有“食物不肯给别人吃”、“玩具与学习用具等不愿借给别人用”等最直接特点外,还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做事斤斤计较,凡事爱讲条件;自我牺牲与奉献精神较差;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比较严重;思想比较保守,缺乏探索精神;不善交往,不太合群;缺乏同情心和义务感;适应能力较差;心胸狭隘;嫉妒心强;做事犹豫、多疑。
这些特点,会给孩子的成才增加很大的难度,一定要及早防止和纠正。
家长课堂
孩子为什么会形成“小气”的性格呢?这主要是因为:
1.孩子身边人的“小气”行为与不良教育的影响。如父母或家庭成员过于贪图钱财,与人共事斤斤计较;常常叮嘱孩子自己的东西不给别人吃,玩具不许别人玩等。
2.父母及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了独食、独玩等不良的行为习惯。
3.孩子缺乏交往,没有机会体验到与人分享的快乐。
4.有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孩子在物质方面的一般要求不易满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慷慨往往是在自己的需要获得满足之后才会诞生的。
培育提示
父母应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所以为孩子树立学习与模仿的榜样,是父母的首要任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首先做到慷慨待人。比如肯把东西借给邻居使用,能主动把好吃的食品拿出来让别人吃,乐意把自己心爱的物品转让给别人等。
在孩子熟悉的人群中寻找慷慨待人的榜样。让孩子多与这类儿童或成人交往,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孩子便会不知不觉地学着像别人那样慷慨待人。
给孩子提供实践分享行为的机会。慷慨待人的品格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的分享行为得到实践。如买回糖果等孩子爱吃的东西后,不要全部留给孩子吃,要让孩子亲自把糖果分给家庭成员,与家人共同享受;玩耍时,引导孩子把自己心爱的积木、玩具等分一些给小朋友玩。
鼓励孩子帮助有困难者。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贫困者与受难者。家长应鼓励孩子解囊相助。如把自己的玩具或食物送给家庭贫困的孩子,把自己的压岁钱捐给灾民或需钱治病的人们,也可以让孩子帮助困难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减轻其负担。孩子在反复领略慷慨助人的乐趣之后,就会把这种乐趣作为一种强烈的精神需要,从而学会去输出、去追求,最后形成稳固的慷慨待人的性格特征。
称赞孩子。家长应及时称赞孩子的慷慨之举,使孩子得到快慰的心理体验,促进孩子的慷慨行为进一步发展。在孩子与小伙伴的交往过程中,家长还可以指导孩子相互交换玩具进行玩耍,在这一反复交换玩具的过程中,孩子就会逐渐明白礼尚往来的必要性与相互帮助的重要性。这对孩子慷慨品格的养成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方法43个性是“花”,任性是“毒菌”
朵朵是个漂亮的女孩,聪明伶俐,但就是倔犟任性,想干什么谁也说服不了。
饭菜不合口,她会噘着嘴走开,一口也不吃;不想去幼儿园,她会躺在床上一天也不起来;甚至对不喜欢的东西,她会偷偷地把它们扔到垃圾桶里。
爸爸妈妈批评她,她要么是好像没听见,要么就是大哭一场。等她上小学了,竟然在爸爸妈妈批评她的时候,扬着头说:“别说我任性!你们不懂,我这叫有主见,有个性,个性是人生最美丽的花!”
爸爸妈妈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样和朵朵说了。
父母须知
其实是朵朵自己把个性和任性弄混了,她所表现的不是个性,恰恰是任性。
个性确实是人生之花,但任性却是绚烂的毒菌。
教育倔犟任性的孩子,对家长来说确是一件麻烦事。但应该看到,倔犟任性的孩子往往有他独立的见解和个人的意志。孩子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主张,即表示孩子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为了加强和发展自己地位的表现。若以粗暴的态度对待,他们就会跟你“顶牛”;倘若听之任之,则更助长其“犟脾气”。
因此,教育倔犟的孩子,应多动动脑筋、多想想办法才行。
家长课堂
孩子往往只知道他“想做什么”和“不想做什么”,而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和“为什么不应该这么做”的道理。
因此,随着孩子智能的发展,逐渐有了自主的意识,应该提出充分的理由,告诉孩子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有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孩子便能自己处理事情。但相反地,如果父母只简单地命令道:“我说这么做你就得这么做。”只是强迫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孩子往往会由于不明是非而固执己见。
要矫正孩子的任性,有时父母须采取强制的手段。有位儿童心理学家主张纠正孩子偏食的方法,是在正餐的时间内给孩子吃父母所做好的食物。如果孩子不吃,就收回,到下一餐之前,即使孩子哭叫吵闹,也不要给他任何东西吃,不出3天,孩子就会接受父母所给的食物,不再偏食。在这种情形中,就能不迁就孩子的任性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可适当惩戒,但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故意捣蛋而不听劝诫,有时也可采取适当的惩罚。如果完全不采取惩罚,会助长孩子的任性,他可能觉得父母在鼓励他重犯,往后将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惩罚应适度,应针对孩子所做的错事,而不能伤害他的人格。
培育提示
态度明朗。要孩子接受意见,态度必须明朗坚决,千万不能说“求求你,听妈妈的话吧”,这句话,表示了父母无能。父母采取低姿态向子女哀求、屈服,只能使孩子愈发任性。
制定纪律。爱是至上的,但不能没有纪律。给孩子制定一些明确的行为准则,比如自己收拾好玩具,晚上几点必须关掉电视上床睡觉,吃零食的标准等。同时,应当让孩子明白你对他合情合理的限制是出于真正的爱护和关心。
不要允许例外。要使教育奏效,就得确立一个原则,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一定要遵守已制订的规则。孩子违反了规则,不能有时责备,有时原谅。这样会使孩子认为任性可以使家长妥协,父母以后再如何努力教育孩子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了。
方法44勤奋刻苦是正途
没有人能只倚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日本某学者曾在他的著作中介绍过这样一个儿童。
父亲在孩子一出生就用各种手段开发其智力并向他传授各种知识,使他在3岁时就能自如地用日语写作和阅读,完成了500多字的文章。小学刚入学那天,上午9点他被编入一年级,到12点母亲去接他,他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8岁上中学,11岁进哈佛大学。由此看来这个小孩智商颇高且非常聪明,但后来却离家出走,在一家商店做店员,一生碌碌无为。
相反,有些智商一般的人,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历史风云人物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有一天夜里背诵一篇文章很多遍还没有记住。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他睡觉后行窃。可是曾国藩总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你这水平还读什么书?”将那文章背诵一遍,然后扬长而去。这个贼是比曾国藩聪明,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最终只能成为贼。
伟大的成功和勤奋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天才就是这样产生的。
父母须知
卡莱尔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有位大学生,5岁半就学完了小学全部课程,12岁高中毕业考入某大学少年班,可见其智力非凡。但由于骄傲自满,自以为了不起,不再勤奋刻苦地学习,结果学习成绩下降,最后只得休学。
学习本身就是勤奋和努力的过程,这个观念是对传统学习观念之精华的继承。如果把学习、成才与做出贡献均归于勤奋这一点,当然是十分片面的,但勤奋确实是学习、成才与做出贡献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成功的基石。
古今中外卓有成效的天才,没有一个不强调勤奋是他们走向成才和成功之路的必要条件之一的。
家长课堂
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径。
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说:“发现是2%的灵感加上98%的血汗。”俄国画家列宾也说:“灵感是对艰苦劳动的奖赏。”华罗庚则说:“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这些见解都表明,天才不是生就的,而只有在勤奋学习的基础上才能产生。
清代著名考据学家闰若璩,年幼时较笨,智力不高,6岁入学时,“读千遍”还背不下来,到15岁,虽能读书但仍不解其意,然而通过勤奋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考据学家。
中国古代有“勤能补拙是良训”和“笨鸟先飞”的名言,只要勤奋,经过后天努力学习,就能取得成功而为人类做出贡献。所有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肯定都是勤奋的,没有勤奋、辛勤地劳动而心存侥幸是不可能成才的。
成才只为勤奋者打开自己的大门。勤奋可以帮你走上成功之路,这是一个普遍的真理。
培育提示
勤奋是整个学习系统中最基本的概念,绝对不容忽视。
勤奋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但不应片面强调勤奋的作用,还应当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方法45挫折并不可怕
某校初中组数学竞赛获奖名单公布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赵斌获奖了。
赵斌可不是普普通通的学生,他在某校算得上是“名人”了,被称为“捣蛋师傅”,不仅经常和同学争吵,还时常与老师发生冲突,写检查、作检讨习以为常,是办公室政教处的常客。
赵斌的心里充满了挫折感,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甚至有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
然而,老师并没有放弃这名学生,暑假学校举办数学竞赛辅导班,老师让他参加;班级排练集体舞,老师和同学也都推荐他领舞;数学竞赛时,让他代表班级参赛,第一次参赛的赵斌榜上无名,老师和同学们鼓励他再次参赛……
赵斌终于战胜了挫折感,进步非常明显,后来参加全国数学竞赛时,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父母须知
每当孩子在实现一个既定目标的过程中遭到失败,挫折感便会发生。
但是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挫折变成了一种经常性的状况。这种状况可能把他引向焦虑,挫折感变成了一种情绪习惯。这种习惯对于渴望成才的孩子来说是致命的伤害,会使他们丧失对成才这一目标的动力与信心,而把自己看成一个必然的失败者。
在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疏导: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程度上的失败是正常的,把它们当作经验记取就行了。
家长课堂
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应及时地和孩子沟通,特别是加强感情上的交流,有助于孩子克服挫折感。让孩子坦率地、不加掩饰地说出自己遭遇的挫折,会释放孩子紧张沮丧的情绪,对孩子恢复自信很有帮助。
另外,家长一定要表现出对孩子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让孩子自己设计战胜挫折的方案,家长随时加以补充。来自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会使孩子有温暖的和有依靠的感觉,就会对挫折不那么畏惧。
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孩子鼓起勇气,因此父母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不要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发生冲突,因为父母之间发生冲突,敏感一些的孩子会想到“是不是自己的失败挫折,使父母失望了”等负面的想法。而和谐的家庭气氛,会放松孩子的情绪,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自然就会产生。
培育提示
转移法。人不可能一夜之间从挫折中恢复过来,但可以尝试着把自己的心思转移到感兴趣的问题上去,从而试着超脱5分钟、1小时或1星期,甚至更长时间。
暗示法。反复告诫自己:今天我将是愉快的;我将获得成功;我将对别人宽容;我将对自己友善;我将微笑面对大家。这样,将驱除很多挫折带来的不快。
理智法。认识到失败和意义,提高挫折忍耐力。学习中每做错一道题,就算是一次失败;在考试中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水平,也算是一次失败。失败时时出现,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的,如果每天只做简单的一位数加减法,虽然总也不会失败,但也就永远没有进步、永远没有成功!失败意味着自己尚未掌握某些知识技能,失败指明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所以应把失败看成是一种推动力,提高自己对失败和挫折的忍耐力。
强刺激法。让孩子向自己承诺:如果感受幸福是很困难的事,那就让我回到挫折中去。没人强迫你感受幸福。这样,逐渐会使孩子走出挫折的阴影。
方法46拒绝“网瘾”的诱惑
现在一些孩子上网成瘾已经不是新闻了,然而“网瘾”对孩子的巨大杀伤力却不是每个家长都了解的。
染上“网瘾”的孩子,对网络操作出现时间失控,欲罢不能,难以自拔,可以不吃饭不睡觉。这种疯狂的“网瘾”会造成人体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导致死亡。
“网瘾”还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有很多未成年人犯罪都与无节制的“网瘾”有关,据某地法院少年法庭随机调查,在押的100名未成年犯中经常进入网吧的占30%。而有关专家对北京市6个城区、53所不同类型中学的3000名中学生上网状况的调查显示,22%的被调查学生浏览过色情网站,19.6%的中学生在别人的诱惑下,上网聊过两性话题。
父母须知
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还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形成既有网络传播特性的原因,也有个体自身人格缺陷和现实社会生活压力的原因。
部分孩子在网上的冲浪体验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越来越强烈。这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已被称为“网络成瘾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