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餐莫到九分饱,思维能力可提高。不吃饱,脑子就会缺乏营养,没有能源和动力,当然也就谈不上科学用脑。但如果吃得过饱,大量的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统,而脑的供血量则相对减少,所以饱餐后不宜马上工作和学习。而且吃得越饱,需要停止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就越长。为了改善脑的机能,既不可空腹,也不宜过饱。应该使肠胃处于适当空闲状态,以便让血液更多地流入大脑。进餐最好只吃八分饱,尽量减少大脑倦怠的时间。对消耗量大的人来说,宁可将每日3餐改为每日4餐,也不要每餐吃得过饱。
左右大脑同用,眼耳口手兼使。有人研究证明,人的左右脑的功能相互联系,却又分工不同,学生多数只用了大脑左半球,而右半球则不常使用。这就会使不常使用的半球无能。相反,如对不常用的半球加强运用,给予不断的刺激,常用的与不常用的两半球互相配合,互相启发,互传信息,就会使两侧大脑半球的潜力得到开发,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意劳逸结合,丰富文化生活。学习时间过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就会下降;如果不注意休息,就会头昏脑胀,思维迟钝,学不进去,事倍功半。所以科学用脑,必须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培育提示
学习应该讲究科学的方法,单靠无节制地增加学习时间不仅会伤害大脑,还会使学生养成熬夜等坏习惯。
科学用脑,就一定要科学,那些道听途说的所谓的“科学”方法,最好不要去相信。
方法72补齐自己的“短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学科,也有自己不擅长的学科,如果成绩比较均衡还可以,但如果学科之间的成绩过于悬殊,就会影响孩子的前途。
成绩不好的学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短腿”,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显然是走不远的。
事实也是如此,升学是否合格通常是看各科目的总分是否达到要求,假如各科成绩满分都为100分,擅长的语文已得90分,不擅长的数学只得了50分,自然在“数学”上再增加10分比在“语文”上再增加5分来得容易。
有一些孩子未能顺利通过升学考试,有时往往只差几分,许多就是出在不擅长的科目拉后腿太多的问题。
父母须知
补齐“短腿”意义重大,在学科的爱好上具有一种“连锁反应”,就是说,那些不爱好、不擅长的科且往往使得总的学习成绩显得不高,从而他人与自我评价较低,于是导致学习欲望下降,由此又使得学习过程更糟、学习成绩更差,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不擅长的科目可能使擅长的科目也变得不再擅长。
反之,假如使不擅长的科目变得擅长起来,就不只是单纯改变了不擅长,而且能使本来擅长的科目变得更擅长,并使全部学科的总成绩大大提高,由此就形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家长课堂
怎样来补齐“短腿”呢?
如果对某门学科不感兴趣、不喜欢,就要想到它可能对以后学习和工作的影响。爱因斯坦上学时对数学课学得马虎,使他后来研究广义相对论时,不得不花7年时间去补习非欧几何等方面的数学知识。
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研究表明,只有当某个知识领域内的实际知识积累达到了一定水平时,人们才能产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因此,对于不感兴趣的科目开始时要多花点时间和精力,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对它的了解增多,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当缺乏对某门学科的学习欲望时,便可以利用已有的某种活动兴趣的迁移,如把积极做游戏、打球的兴趣迁移到该学科上来,把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迁移到数学学科上来,等等。
可以在预习中通过通读教材内容,找出疑难点,明确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意义、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与其他知识的相互关系,引起自己学习这些知识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最适宜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它,学起来才不会感到吃力,从而引发学习欲望,增强学习效果。
在规定学习任务,明确指标、内容、时间时要留有余地,使计划的任务能提前完成,从而得到在该学科学习的成功体验,领略到成功的愉快。原来不太爱好、不太擅长的学科就会变成爱好的、擅长的学科。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肯去用心学习,就没有什么科目是学不好的。
培育提示
认识“短腿”的害处,才能有攻克自己不擅长学科的动力。
即使在补齐“短腿”的过程中有所反复,也不要灰心,坚持就是胜利。
方法73目标一定要够得着
在学习上不能没有目标,但假如把目标定得太高,有时反而只会把人压倒。
目标一定要是在努力范围内能够实现的。
在1984年的日本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和1986年的意大利米兰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矮个子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两次夺冠,令人们大惑不解。
10年后,他在自传中解开了这个谜:“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的终点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山田本一把一个宏大的目标分解成很多个可以够得着的小目标,结果他成功了。
父母须知
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大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的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很多研究都证明了“登门槛效应”的存在。加拿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直接提出要求,多伦多居民愿意为癌症学会捐款的比例为46%;而如果分两步提出要求,前一天先请人们佩戴一个宣传纪念章,第二天再请他们捐款,则愿意捐款的人数的百分比几乎增加了一倍。
家长课堂
心理学家认为,一下子向别人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人们一般很难接受,而如果逐步提出要求,不断缩小差距,人们就比较容易接受。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在不断满足小要求的过程中已经逐渐适应,意识不到逐渐提高的要求已经大大偏离了自己的初衷。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对教师、学生先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使每个人都乐于不断积极奋发向上。尤其是对年龄较小的孩子的教育引导,使用目标分解法,采用循序渐进原则,会更奏效。
培育提示
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目标,假如是自己擅长的学科,目标可以定得高些,因为这些学科的目标定低了,反而对你没有动力了。
所谓“目标一定要够得着”,并不是要把目标定得很低,毫不费力就能实现,而是要在自己努力后才能实现的范围内。怎么努力也实现不了的目标是过高的,不需要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显然就是过低了。
方法74受环境影响的思维
心理学家F·斯奇勒也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一个缺乏社交刺激的孤儿院里把孤儿分成两组:实验组平均智商为64,把他们放在有相当刺激的社会环境里;控制组平均智商为87,继续留在缺乏社交刺激的孤儿院里。
结果,当他们成年时,人们发现,实验组成员表现出独立精神,受学校教育的平均数超过12年(中学毕业),而控制组有40%还需要他人照顾,只有一人读完中学。
这个实验说明,智力发展在后天受到阻碍的人,由于良好的环境条件和适当的教育处理,可以补偿其智力损失,而且实际上有所增长;原来智商较高的人(相对于实验组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其智力发展显然受到了阻碍。
父母须知
印度人辛格1920年在加尔各答附近的狼窝里发现两个裸体女孩,大的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她们用四肢着地行走,怕光怕火,昼伏夜出,嚎声如狼。辛格把她们带回家,小的狼孩一年后死去,大的(卡玛拉)两年后学会了直立,6年后才学会了独立行走,7年时间中学会了45个词,勉强能说几句话。
显然,这些“狼孩”尽管生为人类,实际上却并没有受到人类文化环境的影响,只能作为自然人、动物人而存在,不具备文化本性。人只有从小在人群中生活,才能成为人,具有人的思维能力。
所以,不难看到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高低,除了先天条件外,还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条件有关。
家长课堂
大家都熟知的孟母教子的故事,很鲜明地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思维的影响。
孟子从小聪明过人,教什么会什么,孟母为了让孟子能够成才,也曾颇费几番周折。
起先孟子居住的地方是个农村,当时办丧事的各种礼节特别隆重,而这些都深深刻在小孟子的心里。孟子常常带领村子里的小孩进行各种丧事的模拟,即所谓的模拟丧事,由孟子扮演祭祀的人,他惟妙惟肖的表演常常令在远处观望的母亲忧叹,这样下去,孟子的活动和注意力只能集中在模拟办丧事上。
孟母心里非常着急,再这样下去势必影响小孟子的发展,这孩子灵性很强,必须到一个环境好的地方去居住。
于是他们搬到了集市边上,在集市边上里常常有各种吵闹声,有小贩的叫卖声、吆喝声,机灵的孟子很快就学会了叫卖声,并且学得非常逼真,孟母只好再次搬家。
后来居住的地方正好挨着杀猪的地方,在耳濡目染中,聪明的孟子学到了杀猪的本领,并且把一只死小猪进行了解剖。事实上,如果再让孟子如此发展下去,孟子将达不到母亲对他的要求,即做一个像孔子一样渊博的圣人,所以孟母根据孟子学什么会什么、受环境影响很快的特点,决定搬到私塾附近。最后孟子兴趣转移到学习上并且十分用功。
孟母这种方法正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利用环境对思维的影响,为孟子铺就了一条适合其个性及才能发展的坦途。
培育提示
环境可以影响思维,这就要求家长应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发展思维能力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并不一定就是安静、温馨的,它还要有能促进孩子思维能力健康发展的因素。
方法75动员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有的孩子在记忆知识的时候,经常会感觉记不牢,想一想好像有点影子,但要想得更具体详细的时候,又会感觉模模糊糊的。
这是典型的记忆不扎实的表现,为了克服这种现象,有很多好的记忆技巧。以发掘特洛伊遗址而闻名遐迩的H·修利曼,就是利用多感官协同的方法,在学习语言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H·修利曼被人们称为“语言学上的天才”,他的学习方法就是朗读,而且常常读到深夜。据说,他曾因此而被人从公寓赶出去多次。H·修利曼这样做,就是使用了眼睛、口舌和耳朵等多种感官,他的成绩也令人瞠目:仅用3~6个月,他就能完全精通一门外语。
父母须知
在记忆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协同识记,这被称为协同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