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思棠心语:履职与创新(下)
27170400000069

第69章 其他篇(17)

同时,还要关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例如流动和迁移的回族人口的社会状况问题。回族在外出经商、打工,以及因发展和城市拆迁等原因整村、整社区搬迁,这种流动和迁移对回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又会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民族关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文化流失问题、与移入地的利益冲突问题等。另外,还有回族的文化教育问题,如何加快教育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如何保护和传承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需要我们在回族学研究中给予足够关注,需要回族学家来深入调查、分析、思考。

第二,积极开展建设回族地区新农村、构建回族地区和谐社会问题研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回族村落如何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道路,是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各个方面入手,需要深入研究回族地区农村建设中的非农产业问题、城镇化建设问题、农村公共服务问题、劳务输出问题以及伊斯兰教对教育、文化的影响问题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当关注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如何发挥伊斯兰教的特殊作用;如何促进回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问题等,这也是当前回族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第三,重视现阶段中国伊斯兰教的突出问题研究。由于回族与伊斯兰教互为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回族学中对伊斯兰教的研究也是一项必要任务。特别是针对新形势下中国伊斯兰教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例如,伊斯兰教教派门宦问题与构建回族地区和谐社会的研究等。如何从回族学的角度研究教派门宦问题,提出应对原则和措施,是回族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四,深入开展回族学理论研究。回族学是隶属于民族学的一门学科,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从学科的建设看是滞后的。有必要加强和加快中国回族学研究,从理论和方法上做一些开拓性的工作,在不断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理论和文化的基础上,根据回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我国历代在解决有关回族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建立自己的回族学理论。

三20世纪以来,人文学科的发展从理论到方法在相互影响中已明显呈现出科际边界整合的发展趋势,这种学科的整合力又推动了不同学科的发展。回族学的发展也理应顺势而上,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要强化回族学方法体系的构建。具体来讲,有以下4种主要方法。

(一)实地调查的方法

实地调查研究是回族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实地调查,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者亲自进入回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回族在我国分布广泛、人口众多,不同区域间的差别较大,情况复杂,只有深入实地进行参与式观察、深入访谈等调查研究,才能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深度。

(二)跨文化比较的方法

几乎在所有的学科研究领域里,都不同程度地使用着比较的方法。在回族学研究领域,比较方法的运用应当更为广泛,从某种意义上说,回族学研究本身就是比较研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要注意掌握从单一的村落研究、个体研究到区域研究、群体研究的积累和上升,进行回族不同区域比较研究、相同区域回族与其他民族间的比较研究、历史与现状的比较研究、国内和国外的比较研究等。

(三)历史研究的方法

历史研究与现状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是民族学的传统,在方法上完全可以借鉴到回族学。

要认清中国回族社会文化的发展本质,必然要从历史入手,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纵横结合的回族学研究。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任何学科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学科才能永葆青春,才能更好地发挥本身的应用价值。回族学家应当更多地参与到回族社会文化变迁的过程中去,凭借自身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来帮助广大的回族群众顺应发展,发挥回族学整体观和田野调查的优势。只有把回族在历史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实践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任务,才能获得自身发展的强大动力。

回族学是以回族为研究对象。回族学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是一个多元化的系统,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教育、科技、卫生、语言、人口等诸多子系统,因此对回族的各个方面完整系统地做深入调查研究,必须运用整体论的观点,打破学科封闭,与其他学科交叉协作,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当前,各国的学科都在不断跨越旧有的知识边界、国家边界而参与国际对话,新起步的中国回族学,更需要借鉴和继承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等许多学科的好传统、好方法,在加强理论概括的同时,积极关注与回族学密切相关的重大论题及其学科发展方向,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构建与国际学术研究接轨的中国回族学。

21世纪的回族学,将伴随着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而迈入它的发展阶段。兰州大学开了一个好头,希望回族学研究乘势而上,加强学科建设,拓展研究领域,扩大回族学对国内、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在回族学研究中作出突出的贡献。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回族学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它的研究领域将会不断扩大。回族学研究一定会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促进社会和谐、民族进步作出新贡献。

(在首届中国回族学高级论坛上的讲话)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开创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

(2006年12月8日)

2006年是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50周年,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5周年,也是甘肃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成立20周年。我们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分析形势,明确“十一五”期间全省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必将对促进全省语言文字工作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对语言文字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语言文字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之一。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推动和支持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当前,是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语言文字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新任务和新要求。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构建和谐的社会语言文字生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坚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就是要以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以社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目的并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维持和协调社会生产和生活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构成要素。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水平,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语言文字工作要统筹协调好各种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语言文字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民族、全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语言文字工作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培养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目前,甘肃省广大农村地区普通话普及程度还很低,是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农民的自由流动,限制了他们在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和就业领域谋生、发展,也影响他们参与、管理社会事业。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就要逐步缩小城乡和不同地域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差别,消除语言隔阂,为广大农牧民参与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交际平台。语言文字工作要依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群众的语言权利,为他们提供学习条件和相关服务,提高他们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第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以提高人的语文素质为基础。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者素质主要在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中最基本的因素,是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语文素质提高了,对其整体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发挥具有内在的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除了思想和专业方面的要求,首先应当使他们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同时,语言文字是民族的标志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及组成部分,其应用水平体现和直接影响着民族的教育、文化和民族的素质,加强祖国语言文字教育,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语言文字工作积极应对新形势和新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交际日益频繁,人员流动越来越大,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日益加剧,社会语言文字生活空前活跃和复杂,这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的要求。当今时代是信息网络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重要意义越来越突出。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直接影响着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应用的范围和效率,没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信息化就无法实现。应当看到,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新的知识竞争、经济竞争,也带来了世界范围内语言间的竞争,并威胁着许多语言的生存。在信息时代的语言竞争中,汉语有着人口、文化等方面的天然优势,而且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逐渐以外语的身份进入了一些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世界上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汉语方言复杂,书写简繁系统不一致,影响了汉语在网络上的使用,也影响了汉语在国际语言生活中的作用。这些社会语言文字生活的新变化,强烈地要求在全社会加快推广普通话,要求更大范围的人群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和规范汉字。这一方面为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另一方面,也使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任务日趋繁重。

第五,加快甘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建设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十一五”期间是甘肃省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重要发展阶段,全省上下正在努力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投资环境和干事创业的环境。同样,也为我们提出了建设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的紧迫任务。语言交流有障碍、社会用字不规范,势必对甘肃的发展有影响。同时,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普通话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语,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情感纽带,在各族人民中间推广普通话,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做好甘肃省语言文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十五”以来,甘肃省语言文字工作坚持“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工作方针,在宣传推广普通话、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普通话培训测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人们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不断增强,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服务行业的语言文字工作得到加强,城市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基础薄弱、少数民族众多、地方方言复杂的省份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水平,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当前,甘肃省语言文字工作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较大,国家普通话普及程度还比较低,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仍然存在;语言文字工作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未能摆上应有的位置,工作机构不健全,人员和经费不足,执法监督机制有待完善;语言文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滞后,不能满足社会语言文字生活的需要。对此,我们要有清醒地认识,要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工作力度,把这项工作做好,使之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大力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努力实现“十一五”语言文字工作目标“十一五”期间,甘肃省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起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相配套的法规体系,形成依法管理监督的机制;城市和县(区)政府所在城镇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率先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全面建立起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培训制度,特定岗位人员实行持普通话等级合格证书上岗制度;受过中等和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社会用字自觉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不规范现象得到有效纠正;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取得较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