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
——《庄子·至乐》
【释义】
名义要符合实际,理论要适合实情,这就叫条理通达而一切都恰到好处。
【故事】
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三百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三百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说齐宣王喜欢听吹竽,觉得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吹嘘自己吹竽的技术,他说:“我是一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三百人的吹竽队中。之后,南郭先生就随那三百人一块合奏,为齐宣王吹竽。实际上,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天捧着竽混在队伍中,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他心里得意极了。
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愍王继承了王位。齐愍王也爱听吹竽,可是却喜欢独奏。于是齐愍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让三百人轮流为他吹竽。接到命令后,乐师们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特别着急。他觉得自己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启示】
这是关于名和实的辩证关系。实是名的基础,有了实才能有名,没有实的名就是空中楼阁。庄子不主张追求虚名,这种做法可以避免很多烦恼。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清楚地分清虚实,因为有太多的虚名在迷惑着我们,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内心的纯净,不要被虚名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