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道德经》学生活
2721600000021

第21章 大巧若拙的竞争智慧(3)

而上面那些聪明的人,他们的出发点也正在于此,他们怕自己耀眼的光芒得罪了别人。得罪了的人便成了自己的阻力,成了自己的破坏者,如果四周都是阻力或破坏者,在这种形势之下,你的立足点都会被推翻,哪里还能实现自己求知干人的目的呢?

【智慧金言】

俗话说,久病亦医,年轻人在受足了痛苦和教训之后,才知道自己的错误,才明白原来是自己为自己的前途设下了荆棘,能及时悔过,是值得庆幸的。聪明人懂得如何将自己混同于世俗之中,所以他就少有阻碍而有好的人缘,试想这样的人,何愁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帮助,而其在合适时机的恰当显露更能让其取得大的成功。

【本经原典】

《道德经·五十六章》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译文】

真正有智慧、有知识的人不随便谈论,随便谈论的人是没有智慧、没有知识的人。

塞住嗜欲的孔窍,闭起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扰,含敛光耀,混同尘世,这就是玄妙齐同的境界。

这样就不分亲,不分疏;

不分利,不分害;

不分贵,不分贱。

所以为天下所尊贵。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经典语录】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应自来,然而善谋。

【语录释义】

自然的规律,是不争而善于得胜,不说话而善于回应,不召唤而自动来到,宽缓而善于筹策。

【解读】

上天之网,广大无边,虽网眼稀疏,但它却不会遗漏。谁胆大妄为,就一定不会逃掉天道的惩罚。必因自己的妄为而自尝恶果。

【活学活用】

一天夜里,米兰警察局接到一个人的自首电话。打电话的是一个惊慌失措的年轻人,他交代说刚刚杀害了自己的父亲。

警长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往现场。在拿破仑大街一座楼房的六层,一个只穿一件衬衣的年轻人正等在那里。他衣着寒酸,眼圈发黑,脸色难看,由于过分紧张,身体不住地发抖。在他旁边站着一个女人,她就是小伙子的继母、死者的妻子。

“是你把他杀了?”警长问道。年轻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点了点头。

“用什么工具?”

“用这个!”小伙子的母亲说道,然后指了指写字台上一把血迹斑斑的斧子。

“请你告诉我事情发生的经过。”

“他不过是自卫,警长先生!”母亲又说。

“对不起,太太。我在问您的儿子。让他自己回答我。”

年轻人的声音有些颤抖:“我和父亲吵了嘴,他骂我,还用牛筋鞭子抽打我。我进行了自卫。”

这时母亲按捺不住,又替儿子说了起来:“我丈夫喝醉了,警长先生。当我到朋友家去的时候,他已经喝了很多。他几乎每晚都如此。”

警长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警务人员,他从母子俩反差强烈的举动,感觉到其中必有蹊跷。于是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小伙子,故意不理睬他的母亲。

“你当时拿的就是这把斧子吗?”

“是的。我本来在给妹妹做一辆小车。”

“牛筋鞭子在哪儿,他抽打的是你的什么部位?”

“他抽打我的后背。”说着小伙子指了一下地毯上的鞭子。

“让我看看鞭痕。”

年轻人有点局促不安,他不太情愿地脱下衬衣,露出后背,背上果然有几道红印。

接着警长进一步了解到,年轻人的父亲是个古怪的家伙,经常在喝醉后殴打孩子。有时,他强迫儿子冒着大雨赤膊站在露天阳台上,或把儿子关进壁橱长达数小时。这样残忍的虐待狂导致年轻人杀死他,应该说是符合逻辑的,看来,对这起凶杀案的调查似乎可以结束了。

但是,精明的警长心中仍存在很深的疑问,他决心继续调查下去,不弄个水落石出绝不罢休。他进一步了解到,年轻人的继母以前曾因诈骗被判过5年徒刑,并因财产问题与丈夫有着很深的矛盾。年轻人本来在一家农场做事,可在案发前几天却被继母的电报催回。继母说已在米兰为他找到了工作,而实际上他的继母从来没有为他找过工作。另外,继母晚上从不出门,但偏偏出事那天她去朋友家做客。当案发后仅仅几分钟,她就回到家里,并且迫不及待地为儿子开脱。

在掌握了这些情况后,警长又一次来到年轻人的家,他让年轻人把杀人的前后过程重复一遍。

一个滑稽可笑的场面出现了。年轻人手握斧子,四肢发抖,一副可怜相。在模仿作案经过时,年轻人的眼睛始终盯着他的继母。他的每一束目光都好像在问:“是这样吗?这样没错吧?我没搞错吧?”而继母在旁边也做着暗示。

于是,警长打断了年轻人的表演:“行了,你们不要再演戏了。凭你刚才的动作根本无法砍中你父亲的头。还有,你一直没背对着他,这些鞭痕是从哪儿来的?”

这番话令母子二人面面相觑。母子尴尬的举止更加证实了警长的疑惑。一个大胆的猜测在他头脑中闪现。他抓住有利时机向年轻人发问:“你和你的继母是否有不正当的关系?”

这个爆炸性的问题使继母面如土色,目光凶狠,并最终大吼起来:“无耻!你简直是魔鬼,竟然提出这样发疯的问题。”

“太太,我让您的儿子回答这个问题。年轻人,拿出勇气说出真相,你和你母亲是否有过性关系?有还是没有?”

“有……”年轻人用勉强能听得见的声音说。

案情终于大白了,继母为了侵吞丈夫的财产,策划这起凶杀案。她把儿子骗回米兰,并唆使他杀害了他的父亲。她事先离开现场,案发后不久便回来了,并鞭打她的儿子,使人相信儿子杀死父亲完全是正当防守,她还对儿子说,这样掩饰可以不判刑。

由于年轻人曾和继母发生过性关系,所以一直被继母牢牢地操纵着,并在她的唆使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这个妄图侵占丈夫财产的继母自以为她的借刀杀人的诡计做得天衣无缝,但是,由于年轻人的拙劣表演,使老练的警长看出了破绽,案情得以真相大白。

勇敢有两种:一是勇敢而胆大妄为,肆无忌惮,无所不敢,这种勇是勇而无谋,当遇到比自己更强大的对手时,就会遭致灭顶之灾;另一种是勇敢而不妄为,有勇气但又不胡乱作为,这种勇是细心,是一种小心谨慎,这样就不致于会有什么灾难。

以上两种勇,从大道的的角度去看,前者偏离了大道,而后者正是大道的表现。所以老子推崇后一种勇,而摒弃前一种。

明朝成化年间,浙江永嘉有个书生名叫王杰,在家诵习待考。一天,家僮王二和潮州卖姜客人吕大发生争执,王杰上前劝解失手打昏吕大。主仆二人赶紧救醒吕大,并赔礼赠绢,吕大拱手作别。

到了晚上,渡口船家周四突然来到,提着绢和姜篮。他声称吕大到船上后便死去了。临死时他把白绢、姜篮交给他为证,请他代为伸冤,并且说死尸现在门外船上。王杰大惊,看过尸体后信以为真,给了周四60多两银子,并派两个家人把尸体埋掉。

不久,王杰家人胡阿虎因事被主人责打,遂将吕大之事告到官府。王杰被抓入狱。半年后,吕大到王家探问,大家才知吕大未死。原来,当天吕大拿了白绢、篮子上船,和船家谈及白绢来历,船夫周四便买下白绢和篮子,到王杰家诈钱,那具死尸则是河中的浮尸。知县查明实情后,当堂拷打周四,周四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死在大堂之上。

周四财迷心窍,诓人钱财,正是因为他胆大妄为反而害了自己。

【智慧金言】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纵观历史的今天,无论是为所欲为的君王也好、流窜江湖的亡命徒也好、替天行道的英雄豪杰也好、祸乱天下的草头王也好,他们即使能得志于一时,却无法逃脱这个精辟格言的无情惩罚。这八个大字,是对所有欲冒死犯难者的提醒,是对所有亡命之徒的警告,也是对一切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者最严厉的训戒。

【本经原典】

《道德经·七十三章》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译文】

勇于倔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活。

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遭害。

天道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这是圣人也很难了解的。

自然的规律,是不争而善于得胜,不说话而善于回应,不召唤而自动来到,宽缓而善于筹策。

自然的范围广大无边,稀疏而不会有一点漏失。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经典语录】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语录释义】

用兵逞强就不会胜利,树木强大就会遭受砍伐。坚固强大是向下衰落的态势,柔弱微细是向上发展的态势。

【解读】

老子对于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世界上的东西,凡是属于坚强者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

因此,老子认为,人生在世,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有良好的处世修养。

【活学活用】

格诺玛就是一个悟出这个道理的人,他在一家规模庞大的连锁百货公司处理顾客申诉案件。人们常常闯进他的办公室,满腹牢骚地抱怨:“这个洗衣机、空调、冰箱或其他任何产品,我买来的时候就已经坏了!”而且所有到零售商店申诉的顾客都异口同声地说:“它原本就是坏的!”这话正如丘吉尔所言:这是个“不精确的术语”。不可能所有东西都本来就有故障——不会有人买到一部不能用的洗衣机、电话或音响,直到两年之后才找上门来!而每个人的最后一句话都是:“你说,该怎么处理?”

格诺玛真想说:“我已经听了你半小时,觉得你真讨厌。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叫你马上离开!”当然,这些话只能在心里讲给自己听,非但嘴上不能说,连表情也不能流露出半点厌恶。

格诺玛经历了无数苦难与磨炼之后,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开始就问他们希望他做什么,情况便好多了。顾客冲进格诺玛的办公室时,通常情绪激动,急切希望有所行动。他先请他们冷静,然后说:“请你相信,我跟你站在同一边,真心希望帮你解决问题。首先,可不可以请你告诉我,你希望我做什么?”

一般那些顾客会停一下,然后重新开口:“但是,我要你先知道自从我在你们店里买了这东西后,受过多少折腾。”

“我了解,”格诺玛总是回答,“而且,我想帮忙。但是,首先你得先告诉我,你要我做什么。可能的话,我就照你的意思做,问题不就处理了吗?”

于是,格诺玛能马上了解他们的期望,如果他有疑问,便针对疑点发问,如果双方的意见始终不一致,最后便开始根据什么要做,什么不做来互相协商。

如果双方谈不拢,加强收集信息,以增己之长,攻彼之短,重新谈判;倘若最终还是不能达成协议,开始寻求妥协之道。通过这个流程,这些事情的处理变得可以按部就班,就单纯、轻松多了。

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这样,对于一个领导者更是如此。在行使权力下达命令时,原则上要坚决,但情感语气要柔软温和,这样才不会给下属以盛气凌人的感觉,下属才会真正服从指令,把任务完成或按规章做事。如果只是一味地强硬到底,那就会引起下属的反感和不满,不仅不利于管理,还会降低自己的威信。

“强大处下”。强大的就会走下坡路。因为强大到了极点,无法再强大,“盛极而衰”,所以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另外一个原因强大以后很容易骄傲自满,甚至不思进取,“满招损”,所以也会走下坡路。

在美国的一个大公司中,有两个人在争夺第一把交椅。一个是当时的二号人物,一个是第四号人物。第二号人物当时业绩辉煌,可谓得意得很,他确信凭自己的成绩担任总裁毫无疑问,所以,他沾沾自喜,没有去进行任何竞选活动。而此时那位本来处于劣势的第四号人物,他意识到自己是弱者,必须努力,因此,他一边积极地工作,一边还骋用了一位公共关系专家,到处活动、演讲、拜访公司下属的地区分部经理,与每个董事详谈,与即将退位的总裁套近乎。渐渐地,他头上显露出总裁的光环,那位二号人物最终只能目瞪口呆愤而辞职。

那位二号人物正是因为强大而走了下坡路,而那位四号人物,他是柔弱者知道自己的业绩不如别人,就发奋图强,不断进取,终用勤奋弥补自己的不足获得了总裁的位置,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柔弱处上”,柔弱的走上坡路。

【智慧金言】

柔弱者知道自己很弱小,所以奋发图强。如有的人知道自己智商不高,就“笨鸟先飞”,勤奋学习,终因为自己的“勤奋”而弥补了智商方面的不足,最后比智商高的人,“早入林”,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我们要善于把自己放在一个“桑弱”的位置,以“柔弱”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以“柔弱”的方式未处理问题,这样我们才会有大的进步,才不会因为强盛而走下坡路。

【本经原典】

《道德经·七十六章》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的时候就变成僵硬了。

沉默是金,寡言是福

【经典语录】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语录释义】

人话说得太多,往往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解读】

老子认为,过多的不同言论,会让人迷失方向。不如持守中道。《淮南子·道应训》用王寿焚书来说明“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王寿负书而行,见徐冯于周。徐冯曰:“事者应变而动,变生于时,故知时者无常行。书者言之所出也,言出于知者,知者不藏书。”于是王寿焚书而舞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王寿背着书在路上走着,在周碰到了徐冯。徐冯说:“人的行为应随变化而变化,变化产生了时机。所以识时务的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行为。书只是记载了人的言论,言论当然出自智者,但有智慧的人是不藏书的。”于是王寿就把书全都烧掉了。

【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