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巧于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27234400000011

第11章 多多地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用倾听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案例导引

强强的母亲是位大学德育教师,由于工作出色,曾被评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她的丈夫在大学里任数学教师,学术上颇有造诣,有数篇论文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夫妇俩事业上都可谓如日中天,但万没料到儿子强强不争气。

小学时,强强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属中上水平,进入初中后,他逐渐变得不听话,常常和父母唱反调,对学习厌烦,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读初三时,常常逃学。他爸爸非常难过,甚至向儿子下跪,希望他能把书读好,但是儿子对读书就是提不起兴趣。一天清晨,夫妇俩发现儿子不辞而别,书桌上留了一张纸条……

亲爱的爸爸、妈妈:

请忘记我这个不孝的儿子,我实在是不配当你们的儿子。你们总是拿同事或亲戚家的孩子和我比,前一阵讲李叔叔的儿子出国留学了,最近又讲黄阿姨的女儿考取重点大学了;而我是如此的平庸,学习上我实在无法达到你们的要求,让你们丢脸了。

那天爸爸向我下跪时,我的心都碎了。我知道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子汉的膝盖也是不轻易跪地的,爸爸的举动实在是太令我震惊了。我也曾想把书读好,可不知怎么就是提不起兴趣来。我感到压力太大,喘不过气来。的确,你们为我创造了良好的读书环境,给我买了许多中外名著、课外辅导书籍,还给我一间书房读书,作为教师的你们却挤在卧室里备课、写文章。

我很感激你们,也知道你们对我的爱和期望。但同时你们也剥夺了我作为孩子玩耍的权利,使我失去了很多乐趣。你们不允许我外出和同学玩,说这是在浪费时间,还怕我学坏。我的业余时间除了读书还是读书。我几乎没什么知心朋友。你们工作又那么忙,很少与我交流,即使是找我谈话也永远是那个主题——好好读书,要求我达到很高的分数。

我感到很孤独。你们整天叫我读好书,却不了解我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我觉得这个家里已容不下一个不爱读书的人。我走了,请你们忘了我吧。

强强

后来,警方在火车站附近找到了强强。原来他想远走异乡,只是因为火车票不太好买,所以尚未走成。回到家里,强强表示不想读书了,否则他还会离家出走。父母只好答应他的要求,让他休学在家。

可以说,强强的离家出走,完全是父母的高压政策所致。父母想通过给孩子加压,让他考出好成绩,以满足自己与同事、亲友攀比的心理,却不顾孩子的兴趣所在,一味地要求他参加各种学习班,剥夺了孩子交友和玩耍的权利,使孩子失去了和同龄人交往的机会,使孩子感到生活枯燥无味,孩子在留言中也证实了这点(他的业余时间除了读书还是读书)。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父母忽略了和孩子的交流。

1.倾听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桥梁

倾听是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的一种方法,其作用是能够让对方把心里的郁闷、压力等不良情绪都发泄出来,从而心情舒畅、精神抖擞。

心理学研究证实:倾诉能减除心理压力,当人有了心理负担和问题的时候,能有一个合适的倾听者是最好的解脱办法之一。

当父母在抱怨“孩子不愿意与我沟通”、“孩子总是把事情闷在心里”时,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与你沟通。

当父母真诚地问孩子时,孩子会说:“你不了解我,你们总是自顾自地讲大道理,从来不听我的想法!”“我说什么都被否定,我还有什么可以向你们说的?”

教子忠告

父母要切记: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引导,身处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帮助,这不是优越的物质条件所能替代的。

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是愿意与父母沟通的,但是,亲子之间的沟通之门往往被父母们在无意中关闭了。

父母正在看电视或者做饭,肖小鸣回来了,他高兴地跑到妈妈的身边:“妈妈,妈妈,今天学校有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什么事情?你作业做完了没有?别整天疯疯癫癫的。”

“没见我正忙着吗?等会再说!”

“少说些破事,多说说你的成绩!”

父母总是这样不耐烦地说。

肖小鸣一下子就蔫了。

吕方在学校里与同学打架了,这可不得了。班主任打电话找家长。

当吕方放学回家的时候,一肚子怒火的父母开口就骂:

“你这个浑小子,整天不干好事,净干坏事!”

“你会不会干点人做的事呀?整天就知道打架!”

孩子嘟囔着:“我、我……”他似乎想要说明打架的原因。

“我什么我,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不用解释了,打架总是不好的!”

孩子一听,委屈得流下了眼泪。

“哭什么哭,打架你还有理了?”

“装得真像,打架的时候不哭,说你几句就哭!”

这时,吕方的内心不仅仅是委屈,进而产生了对父母的憎恨。因为父母不信任他,不尊重他,孩子觉得自己没人关爱。

父母要想和孩子沟通,就必须学会倾听。倾听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父母学会了倾听孩子的心声,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孩子心灵之窗的“金钥匙”。不会或者不知道倾听的父母,也就不知道孩子的心里究竟在想什么,连孩子想什么都不知道,何谈沟通呢?

想想,孩子们的话题那么多,一天到头都在耳边萦绕,作为父母有没有真正听一听、悟一悟呢?许多聪明的父母就是注意了倾听,才知道了孩子一串串的心里话,因而也使沟通变得容易。

与孩子进行沟通之前父母首先要倾听孩子的意见与看法,认真地倾听和了解孩子心中的真正想法,多方面综合地观察各种不同的见解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做不但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孩子也容易对父母的沟通方式产生好印象,接受父母所说的话语,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如果父母每一天都和孩子们在一起,父母的每一分钟都在倾听他们的诉说,那会是个很有趣的过程,父母能从中获得很多让父母惊异、让父母深思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今后与孩子的沟通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不知道该怎样倾听,也就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些什么,也就无法与孩子有效地沟通。作为父母,如果你想将自己的孩子培育成有用的人才,如果你重视和孩子的沟通,你就必须学会倾听。

2.主动地倾听,叩开孩子的心扉

作为父母,对孩子要有主动倾听的意识,要表现出听的兴趣,并做出认真听的样子,同时,要把握好倾听的时机,有足够的耐性,并善于发现孩子的需求及话语的弦外之音。

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虽不是很强,但也有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主动倾听孩子倾诉,父母不仅可以走进孩子的心灵,而且能帮助孩子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

父母主动地倾听孩子的心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教子忠告

跟孩子交流,父母有时候并不需要自己说,只需要主动地倾听孩子诉说,给予孩子关注、尊重和时间,那不仅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更有利于亲子之间的心灵沟通。

(1)认真聆听孩子讲话

一个好的聆听者,必须集中注意力,选择空闲的时间和安静的地点,听孩子说话。在这段时间,用眼睛注视着孩子,表示是真心在与他接触。作为父母,每天都要为孩子提供与他们单独接触的机会,哪怕只用几分钟。比如父母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散会儿步。”或者说:“让我们到小房间去单独谈谈。”

(2)利用有限的行为语言

行为语言也是父母向孩子传达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许多父母仍然不知道怎样利用自己的行为向孩子表示“我在听呢,我感兴趣,我在注意”。有几种主要信号可以表示对孩子的注意:面向孩子,与孩子紧挨着坐,身体竖直或向孩子倾斜,眼睛互相接触,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孩子。此外,应当避免紧张,并表示兴趣,面部表情和声调都是和蔼的。

(3)引导孩子准确地反映情感

一个极为有效的聆听技巧,是要使自己成为孩子感情的一面镜子。父母应用语言帮助孩子反映他们的感受,特别是幼小的孩子,不会说出他们的感受,不能像成人那样表达自己的感情。当父母认为孩子的感情是正常的、合理的,回避评价或回避压制他的感情时,父母可以帮助他承认而不是否认这种感情。当消极的感情得到承认和表达后,将会摆脱其强烈性,为更积极的情绪和建设性的解决方法开辟道路。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感情应作出有意识的努力。

3.用简朴的语言鼓励孩子说话

在倾听孩子谈话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诸如“太好了!”“真是这样吗?”“我跟你想的一样!”“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我简直不敢相信!”等等话语来表示你的兴趣,可以鼓励孩子不断地诉说。

除此之外,父母对孩子所谈话题的兴趣还可以用参与谈话的方式传达,而且参与孩子的话题更有利于引导孩子。其实,父母也不能完全停留在单纯地倾听孩子诉说了一些事情的经过和想法的层面上,还应帮助孩子解决事情中的问题。

(1)直接询问法

值得注意的是,“询问”不等于“质问”或者“反问”。询问必须建立在父母接纳和认同孩子情感的基础上,然后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进行谈话。如:

“学校老师那样对你,我们觉得也的确很不公平。不过,你有没有想过,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啊?”

(2)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孩子可能会把生活中所受到的一些委屈带回家跟父母倾诉,父母听孩子谈起这些事情时应该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时,尽快引导孩子走出负性情感,以免产生更糟糕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如:

“老师没有全面了解情况就这样批评你,这的确不对。但老师也会有错误的,老师这样对你,只是出于对你的关心,而且以往他对你也很爱护,可能对你要求很高,看到你有小毛病就急了。你说呢?”

(3)直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

当孩子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和父母沟通时,父母在倾听的时候,有时可以直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面或者负面的评价,一方面表明父母的确在认真听他诉说的事情,另一方面表明父母对事情的看法和立场,引导孩子对事情的进一步思考。应该注意的是,这种评价应该是对事不对人的,千万不能因为一点事就对小孩进行总体评价,否则将会对亲子沟通带来很大的障碍。如:

“我认为你这样做是对的,说明你已经长大了,学会了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事情。爸爸为你感到骄傲。”

“这真是很有意思,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啊?唉,要是爸爸当时在场就好啦!”

(4)帮助孩子梳理他们所面对的问题

孩子在父母面前倾诉的时候,也许他们的确遇到了一些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无法对问题加以清楚的认识,因此父母在倾听孩子谈话时,可以适时帮助孩子梳理他们所面对的问题,使他们的思维更清晰,更快地解决问题。如:

“听你刚才这么说,妈妈能理解你现在的处境,你心里一定很难受,看来同学都误以为你向老师告状了,所以不理你,是吗?”

“妈妈不赞同你今天的做法,婷婷对你那样当然不对,使你很伤心,但你这样报复她,她也会很伤心的。也许你们之间有误会,既然你们是朋友,应该找个机会好好沟通一下,你觉得呢?”

4.对孩子的话题要真正地感兴趣

作为父母,关心孩子不应只是关心他的冷暖、吃住,还要关心他感兴趣的事。对孩子关心的话题产生了兴趣,沟通时就能找到一些共同的语言。

教子忠告

对孩子思想的关心更重于物质需要的满足。作为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就是,让孩子知道他所说的每一句话,父母都在很认真、很有兴趣地听着。

在生活中,我们作为说话者,在讲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时,遇到的最扫兴的事就是听到听话的人说,“我早就知道了”。这无形中是对我们表达的阻止,也是对方对我们的一种不尊重。在和孩子进行沟通时,父母可能没等孩子说上两句就说:“知道了,早知道了!别耽误爸妈干活!”或者“快去做作业,就知道神侃这些无聊的事情!”或者“以后有空再和爸爸说,现在爸爸很忙!”孩子必定十分扫兴。

有经验的父母会发现,不管孩子要跟你诉说的是一件如何简单的事情,只要你表示出认真倾听的样子,表示出你的兴趣,孩子就会兴致勃勃地讲下去,进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实现与父母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慢慢地,良好的亲子沟通就建立起来了。

父母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表达出来:

(1)用眼睛“听”来传达你的兴趣

在孩子说自己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用非常好奇的、有兴致的眼神看着他们,并且很自然地传递你的兴趣和愉悦。切忌东张西望,或者眼光游离不定地注视周围的事情。

(2)采用适当的表情传达你的兴趣

也许父母会发现,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如果你想要表现出有兴趣的姿态,那么兴趣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如果你总是沉着脸,一言不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就会令孩子十分失望。所以,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当父母觉得不便用言语表达时,可以采用表情来反映自己的兴趣。比如: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孩子最爱吃惊,他们希望看到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表情。在他们以为,能把大人吓住,说明自己很有本事。

(3)通过言语表情传达自己的兴趣

父母采用言语表情传达兴趣时,可以采用多种具体的方式。

重述孩子刚才诉说过的话。如:“你觉得小琴作为你的好朋友在同学面前说你的坏话,你无法理解。是吧?”

揣测孩子诉说中的情绪与情感。如:“妈妈看得出来,你谈到这些事情至今还很生气。”

认同孩子的感受。如:“看来你对自己的成绩很不满意。你觉得自己完全理解了课文,但因为粗心大意丢了不少分,这让你很自责。”

启发孩子继续说下去。如:“你就是因为这个事情生那么大的气啊?那么,你当时冲他们发火的时候,他们有什么反应啊?”

除此之外,言语表情还包括声音的语调、语速、节奏等。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应该克服以下毛病:语调过高(给孩子以情绪冲动的印象)、声音微弱(给孩子一种不肯定的感觉)、粗声粗气(给孩子一种不明朗的感觉)等。

5.用足够的耐性倾听孩子说话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基本需求不一样,这要求父母根据孩子各个年龄段来调整倾听的技巧。当孩子执著于各种各样的顽皮的错觉和谬误的谈话时,以及孩子歪着脑袋瞪着大眼睛,言不达意地说话时,大人都需要耐心地倾听。当孩子步入青春期时,他们用许多新概念、新观点,涉及内容新而广的话语与父母谈话时,对父母来说同样需要倾听。所以,在亲子间沟通时,父母必须要有耐性地倾听,要长期坚持不懈倾听,只有这样,父母才能根据孩子各个阶段的基本需求给予满足,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陆国胜从小爱撒娇,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自尊心很强,一旦被人奚落,马上就会哭鼻子。在学校一挨老师的批评,就难过得受不了。

陆国胜上小学二年级时,一天放学回来,噘着小嘴,一声不吭地看起了电视。妈妈问:“国胜,你又看电视啦?作业做了没有?”小国胜一副很生气的样子大声嚷道:“我不想做……真是狗屎一个。”妈妈心想:这是什么态度?怎么能这样对妈妈说话,我是关心你……妈妈刚想发火,马上又想到了倾听的重要,于是收起了以往的责骂,和蔼地对儿子说:“你现在不想做家庭作业,是吗?”

陆国胜抬起头看着妈妈说:“我们的数学老师真驴,昨天的练习给我打60分,今天在班上还批评了我。”

妈妈本想说:“怎么得了60分,你的数学一向都不错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也就是为什么做家庭作业这么重要的缘故了。”但是妈妈忍住了,说:“他真的给你打了60分吗?”

“是啊!他说我的作业太马虎,太乱,他看得头痛。其实我的答案都是正确的。”陆国胜一面说,一面又将眼睛回到电视画面。“数学老师实在有点懒。”陆国胜接着说。

妈妈有点想要训孩子,但还是忍住了。她一面听陆国胜“控诉”,一面肯定地发出“嗯哼”之类的回答。最后她是惊讶不已,陆国胜说:“我想我还是要将作业写得整齐一点才对,我真苦!”

由此可以看出,亲子沟通不仅要倾听,而且还要有耐心地倾听。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在从头说到尾的过程中宣泄自己的情绪,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特定的情况下恰当地运用倾听这一方式,以父母自己的情感来激励孩子,有时比其他的方法更有效。因为这其中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和对孩子认识错误态度的肯定。所以,父母在倾听时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有耐性。有耐性的倾听能更好地促进亲子沟通。

6.善于听孩子话语的弦外之音

有的时候,出于自尊心或是别的一些原因,孩子并不愿意或认为没有必要用语言说出他们的思想感情,但他们又很想让父母明白他们的意图,这时,他们就会改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对父母进行暗示。这种表达方式往往不易察觉。与孩子沟通时,父母要注意孩子没有明说的思想感情,要学会聆听和促使孩子说话。

许多孩子在与父母沟通时都不会明显地表示出他的想法或需求,只是悄悄地说。如果父母不注意听这不显著的信号,这种悄悄话就将会听不见。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孩子,就一定可以发现孩子的这种微妙的变化,弄清孩子没有明说的思想感情,了解孩子隐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的微小、微妙的线索。孩子讲话时,除了注意他的无言的行为之外,还要倾听他所讲的字里行间的意思,想一想孩子希望告诉自己什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识别或弄清孩子的动机或基本情绪。

当父母聆听孩子没有说出来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时,既要注意孩子的表现,也要加强自己对孩子的内部情感的直觉。而这种直觉的建立,是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最重要的途径,便是聆听孩子的说话和促使孩子的表达。因为,聆听是了解孩子语言所代表的信息的活动过程。以下这些聆听可以使你更容易了解孩子的言外之意。

(1)鼓励孩子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父母在开始和孩子交谈时,需要向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谈话过程中,为了使孩子的谈话持续下去,父母要用一些鼓励的词,如“嗯”、“我懂了”,也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孩子。在结束谈话之前,父母可以让孩子详述某一问题的情景,尽量描述它的细节。

(2)设身处地地思考

一个好的聆听者,最重要的技巧是摆脱自己对问题的思想和感情,设身处地地想他人在经历着什么。有了这种技巧就能感觉到孩子情绪的波动,并将自己符合实际的看法告诉孩子。

教子忠告

每一个孩子都会受委屈,父母的责任就是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委屈,引导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自控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每天发生的许多事情,他们都需要与父母一起分享。当他们遇到快乐的事情时,他们愿意与父母分享他们的快乐;当他们遇到烦恼的事情时,他们希望父母能够倾听他们的诉说,理解他们的心情,分担他们的烦恼。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承受着间接来自社会、父母、老师、学校的压力,因而父母更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分担孩子的委屈。父母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在思想上把孩子看成自己的同事朋友,平等对话,在倾听中分担孩子的委屈,提出问题让孩子思索,允许孩子保留自己的观点。

7.在倾听中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和问题。他们迫切希望向自己信赖的人倾诉,排解自己的情绪,修复感情和心理创伤,重新用正常的心态迎接新的一天。但是,孩子的社会圈还比较窄,他们很难有这样的知己。虽然他们也会结交一些形影不离的小朋友,可是,这些朋友同样不成熟,基本上不可能去宽容或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理,甚至,不能保守秘密。所以孩子本能地把父母作为倾诉的可靠对象。

当孩子把父母当做“知己”时,他们就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尝试着敞开心扉,却常常以失望告终,甚至在敞开心扉后却发现会受到进一步的伤害,孩子的心灵大门就会渐渐关闭。终有一天,他就不会再来“烦”父母了。因此,亲子有效沟通应该是倾听孩子的倾诉,一起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及时地排解孩子的困惑或烦恼,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值得信赖的朋友,是可以倾诉的可靠对象,从而以正常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

5岁的洪浩海从学校回到家里,情绪很不好,他很想对妈妈说说自己心中的苦恼。

“妈妈。”洪浩海开口对妈妈说,“大林今天不跟我玩,我想玩什么他偏不玩什么。”“哦?”妈妈停下手中的活,她感到儿子遇到了什么麻烦,“你对大林有点生气?”“对,我永远不想再和他一起玩了。他再不是我的好朋友了。”洪浩海感觉到妈妈对自己的烦恼很在意,觉得不再孤独,在学校憋了一个下午的“恼怒”和“愤恨”终于有机会可以一吐为快了。“你太生气了吧?真的不想再见到他?”妈妈很耐心地等待洪浩海将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出来。“你说对了。可是如果他不是我的好朋友,那我就没有朋友一起玩了。”洪浩海似乎发现自己有些过分,并意识到自己因此也会受到损失。“你不想自己的伙伴?”妈妈很理解地看着洪浩海,期待他能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是,我想我还得和他相处,但是我很难不恨他。”洪浩海似乎很矛盾。“你想和他相处得好,但是你又很难不去恨他。”妈妈也认为这是个“棘手”的问题。洪浩海若有所思地说:“我过去并不恨他,但是那时候我想干啥他总是依我,他现在不再听我的话了。”“哦,你是说,大林不再总是你想干啥就依着你干了?”妈妈从洪浩海的谈话中知道了大林的变化。“不啦……他不再听我的话了。”洪浩海表现出的已不再是难以控制的恼怒情绪,而是在琢磨事情的本身,自言自语地说:“可他更有趣了。”“看样子你确实更喜欢他这样。”妈妈发现洪浩海也并非完全否认大林的改变。“对,但是我很难不去指挥他。我已经习惯这样做了。如果偶尔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或许我们就不会吵这么多架了,你认为是这样吗?”“你是在想,如果你偶尔听听大林的话,情况就会有所改善。”“对,或许会的,我试试看。”洪浩海非常自信地说,似乎为自己有能力解决这个大烦恼而欢欣鼓舞。

孩子把事实讲出来的初衷,就是从父母那里得到一种认可,表明自己能有一种解决办法,也有能力找到解决办法。孩子希望父母加盟让他感觉更有力量,更有把握。当父母复述孩子所说的话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他的想法稍加强调,但其实孩子常常对此已经考虑再三,甚至考虑得非常充分才向父母说出。所以,当孩子听到父母的复述时,很可能会以挑剔而不是自鸣得意的态度审视自己的观点,这就使事情变得非常积极。

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诉说,理解他的处境和烦恼,相信孩子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始至终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想亲子沟通效果更好,父母应该善于用积极的心态去倾听孩子的诉说。这样能使父母很快明白孩子的意图,从中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进而提高父母帮助孩子的效率。

8.用心地在倾听中发现孩子的需求

学会倾听是父母了解孩子的最有效途径,应该引起父母足够的重视。

学会倾听,不仅仅是听孩子讲话,而且还是亲子一起交心互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听孩子说话,还要注意他们说话的语气和表情,注意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即使是微小的动作也是有价值的,比如叹口气等。这些都可以帮助父母分析掌握孩子心理的微妙变化,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

教子忠告

如果父母能定期抽出专门时间来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重视和赏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就会越来越深,他会向父母袒露内心世界,让父母知道他对事物的感觉和看法。

杨扬是初二的学生。有一天,杨扬放学回来,到自己的房间做功课,拉开抽屉,发现自己的笔记本换了位置,自己收藏的卡通画、贴纸等有一半不见了。杨扬气冲冲地问妈妈:“妈,谁动了我的抽屉?”妈妈看见杨扬怒气冲冲的样子,只重复了一句说:“谁动了抽屉?”“我抽屉里又没有什么好看的东西,翻得乱七八糟!”杨扬激动地说。妈妈说:“是我刚才收拾你房间时弄的。”杨扬没好气地说:“那以后我的房间就让我收拾吧!”妈妈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收拾了一下她的东西会让孩子如此生气。“让你收拾?你是说明天让你自己收拾?”“不是,我是说以后至少我的书桌让我自己收拾。”“你的书桌?”妈妈说。“对,我的书桌,你要是认为我的书桌很脏,至少我的抽屉你就不要动了。”杨扬情绪基本上稳定地说。妈妈感到疑惑,为什么杨扬两次都说到抽屉,难道她的抽屉那么重要吗?妈妈引导说:“那我明天就不动你的抽屉,好吗?”“不,以后你都别动了,我们的同学抽屉都是自己收拾。”杨扬说。妈妈重复一句问道:“同学都是自己收拾抽屉?”杨扬说:“对。”妈妈通过倾听明白了杨扬的意思,杨扬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抽屉。妈妈笑着说:“我明白,我们的杨扬不再是小黄毛丫头了,现在已经是大姑娘了,需要自己的空间了。”接着说:“明天我去买把锁装到抽屉上,你的房间谁有空谁就收拾。你看呢?”杨扬红着脸说:“都依妈妈。”

第二天,妈妈买来一把锁,装到抽屉上,钥匙全部交给了杨扬。

杨扬的妈妈一面倾听杨扬的说话,一面揣摩杨扬的心态,根据她的言语和神态,基本就清楚杨扬心里想的是什么,有什么需求,不用杨扬说,妈妈就道出了杨扬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抽屉。所以亲子间沟通,父母在倾听的同时,要注意孩子说话的用语、语调、肢体语言、表达速度及面部表情等。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父母更深的了解孩子谈话的目的和需要,从而使沟通更有效。

孩子向父母诉说时,只是想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因此,父母倾听孩子说话时,不要急于表态,而要让他在和自己对话时处理好自己的问题。要相信孩子有处理自己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