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巧于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27234400000019

第19章 与性格缺陷的孩子进行沟通——使孩子远离孤僻与自卑的困扰

案例导引

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个有缺陷的人。他小时候是一个脆弱胆小的学生,在课堂里总显露出一种惊惧的表情。他有哮喘病,呼吸就好像喘大气一样。如果被叫起来背诵课文,他会立即双腿发抖,嘴唇也颤动不已,开起口来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然后颓然地坐下来。由于牙齿有点外露,加上难堪使他一脸灰色。

像他这样一个小孩,自我的感觉一定很敏感,常常容易拒绝参加同学间的任何活动,不喜欢交朋友。他是一个自卑心理很重的人!然而,罗斯福的父母却通过鼓励和其他一些积极的教育方法,使罗斯福树立起了很强的奋斗的精神——一种任何人都可具备的奋斗精神。

他爸爸对他说:“罗斯福,你有着别人所没有的特点,你将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所以,你没有必要为别人的嘲笑而减低勇气。你要用坚强的意志去努力奋斗。你一定会成功的!”从此以后,罗斯福开始坚信自己是勇敢、强壮或好看的。他用行动和坚信自己可以克服先天的障碍而得到成功。

罗斯福从此不再在缺陷面前退缩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在顽强之中抗争。而且他不因缺憾而气馁,而是用它作动力,将它变为资本、变为扶梯使自己登上了成功的巅峰。他当了受人尊敬的总统,在晚年,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是有严重缺陷的人了。

1.引导孩子走出孤僻的樊篱

孤独是一般人都有的心理体验。有孤独心理的孩子往往性格孤僻、害怕交往,莫名其妙地封闭内心,对其学习与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

孩子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的许多孩子的“自我觉醒”使他们的视线开始转向自己的内心深处。他们自以为成熟了,长大了,可以独立自主了,然而在做许多事情时,实际能力又达不到,加之社会上的成人、老师、父母仍把他们当孩子,这使他们备感委屈并由此产生不能被人理解的孤独和烦恼。

当然,孤独、烦恼的出现是自然的,也是正常的,它标志着孩子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但如果经常陷入孤独和烦恼中难以控制和自拔则是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果由此产生苦闷、抑郁甚至出现逃学、出走、暴力行为、自杀轻生等,那就很危险了。

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往往感到自己没有亲密的朋友可以与之交谈,没有可以使自己感到高兴的事,甚至感到自己与世隔绝,内心充满了失落与孤寂。由孤独感还可以引发挫折感、寂寞感和狂躁感等,有的甚至悲观厌世而走上轻生的道路。性格敏感、多疑、羞涩、易怒,行为上则表现为试图引起别人注意的抗拒行为。

作为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走出孤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引导孩子与人交往

应引导孩子尽量多和别人交往,密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要使人际关系冷淡化和疏远化。

交友要发自内心,没有从心灵上动员起来,勉勉强强地去交际,那只是一种多余的形式,是一种掩饰内心孤独的幌子,不会有真正的心灵沟通。展现自己是克服孤独的最佳药方,总是设法隐藏自己的内心世界,则会在孤独的路上越走越远。

(2)教孩子应尽量缩小和同伴之间的差异

既不要做脱离群体、高高在上的“超人”,也不要做脱离群体、索然独居的“怪人”,从文化修养到兴趣爱好各个方面,应该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因此,对人做到坦诚相见,就容易得到相同的待遇。只有对人信任才能取悦于人,才能获得对方对自己的信任。人们常说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就是这个道理。

(3)应尽量增进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了解

教子忠告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帮助家长塑造孩子性格方面的书籍,家长们可借鉴参考,重要的是因材施教,对待孩子切不可生搬硬套书上所讲的理论。

对孩子多加体贴和帮助,填平两代人之间在思想感情上的“代沟”。

(4)对孩子说不应该害怕孤独

诗人布洛克说得好:“一个懂得孤独或至少在孤独中思考过自己的人,才会更加心胸坦荡,也更能理解别人不能理解的事情。”这说明人们应该理解孤独的人,信任孤独的人,相信他们一定能在孤独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从而沿着坦诚的路走出孤独。

(5)指导孩子自我排除心理障碍

家长促使孩子化解悲观情绪、不良情感,使其心理障碍及时得到化解,也就不会导致悲观性格的形成。比如,孩子有了苦闷,要让他尽量诉说,发散其情绪,不要让他的委屈长期压在心头,更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斥责;还可以回避孩子敏感、忌讳的话题;或者转移孩子的思路,减轻心理负担,如此等等。因为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是孩子乐观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2.激发和塑造孩子乐观的性格

性格,到底对孩子的学习有没有影响?许多家长并不太注意,总觉得孩子还小,性格好坏无碍大局,及至孩子渐渐长大,不良性格已经形成,又觉得已成定局,无法改变了。这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小孩子的性格品质和智力发展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

少年大学生几乎都具有自信、坚强、乐观、百折不挠的性格。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曾对少年班学生做过心理测试。测试题目中有一条:“认准一个目标就希望尽快实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认为这一条符合或比较符合自己性格的占76.2%,可见强烈进取、持之以恒是少年大学生的性格特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教授和他的。

教子忠告

早期诱发理论认为,人的性格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优良的性格可以通过实践逐步培养,不良的性格也可以在实践中改塑。

学生柯克斯博士曾对1450~1850年400年间出现的301位伟大人物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在青少年时代,都具有坚强自主、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

乐观向上的性格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如此之大,可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这种性格,甚至已经有了悲观、孤僻、懦弱或冲动的不良性格,怎么办呢?

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一用就灵”的办法。但有几条原则可供家长们塑造孩子性格时参考。

(1)家长和孩子要确立改塑性格的信心

孩子现有的性格是否属于悲观性格,家长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且双方认识应该一致。既然都认为已有的性格不好,应当改塑,就不必灰心丧气,更不能破罐子破摔,明白“性格是可以重塑的”道理,确立起建立乐观向上性格的信心。

(2)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自我分析也就随之产生。但是,孩子年龄毕竟还小,自我分析能力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遇到一点困难,又会垂头丧气。沾沾自喜一多,容易产生高傲的性格;垂头丧气一多,又会养成悲观的性格。

有个女学生叫任婷,长得很漂亮,又弹得一手好琵琶,15岁那年从外校转到市二中。刚转学那阵子,行动极为孤僻,班上组织到郊区劳动也不愿去,同学们说她太娇气,不理她,这使她更孤僻悲观。班主任老师和家长一起找她谈心,才明白,她刚转学时有两次课堂提问没答对,产生了自卑感;又由于患有夜尿症,怕出去劳动时和同学住在一起,被人发现自己尿床,所以不愿去农村劳动。

班主任知道情况,不仅替她保密,而且一边督促家长带孩子去就诊,治好了夜尿症;一边在公开场合表扬她是个不怕苦的学生,学琵琶时手指磨破了都不叫痛。终于,这个孤僻、悲观的姑娘成为活泼、乐观的好学生。

(3)指导孩子从乐观性格认同中重塑自己的性格

所谓“认同”,是指认定自己和某一对象具有或可以具有相同特征的心理过程。性格认同,就是认定自己和某人性格一样,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孩子讲述先进人物、英雄人物、优秀学生的故事,可以讲述孩子身边的优秀中小学生的故事,还可以将孩子和具有乐观性格的孩子组织在一起,学习、读书、画画、弹琴等,激发孩子向乐观性格认同,达到改塑性格的目的。

3.帮助孩子一步步学会与人交往

性格孤僻会使孩子难以应付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进而变得自卑和羞怯。引导孩子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与交往是每个为人父母者的首要职责。

孤独对人的身心健康很不利。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设计过一个实验室,设置一张舒适的床和放置许多美味佳肴。人在实验室里可以随意吃、喝、玩、睡,生活是完全“自由”、“舒服”的,唯一的缺陷是完全与世隔绝。他提出,谁进去生活“就可以发给谁一大笔酬金”。几个大学生先后自告奋勇进去了,可进去后竟无一天睡稳吃香过,不到两天就神经质地敲打墙壁要求“释放”。当他们出来时一个个神情呆痴,动作愚笨,不协调,许多天不能恢复常态。这个实验说明,脱离社会,孤独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有多么大,对精神的摧残有多大,对人体的摧残有多么严重。

孩子出现孤僻的性格确实是很不好的,它表现为不爱与人交往,这就很难处好人际关系,很难扩大知识面。人是在相互接触中,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一个人若是总躲避人群,独自一人,怎能与他人搞好团结,怎能从与他人的交际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孤独的孩子往往自卑感强,自信心差。因为他很少与他人接触,因此业余爱好少,看书的能力就得不到锻炼,而能力越差,自卑感就越加强。可孤僻的人往往自尊心又很强,怕别人说自己不行,说自己无能,这就会造成很多内心痛苦。

孤独的孩子在集体中必定孤立,长期在孤独中生活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影响自己的情感。长期心情不佳对身体的影响很大,心情异常会使大脑皮层的正常活动受到损坏,失去平衡,结果导致皮层下中枢活动的紊乱,造成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发生紊乱以致病变。孤僻、孤独往往与忧郁做伴,孤独显然有害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孤僻的孩子往往多疑。他们大多很内向、不活泼,自己不愿与人交谈,看到别人交谈又疑心,怀疑是在说自己,有疑心又不去问,总在心里闷着,既影响情绪,又影响学习和生活。

教子忠告

孤僻的孩子如果总孤独下去就会影响自己的情感。他对别人的冷漠,还将影响自己今后的生活,包括婚姻恋爱生活。

孩子养成孤僻性格往往是事出有因的,或受家庭环境影响,或受过刺激、伤害,或身患疾病等。孩子孤僻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不与人接触。因此,家长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他人、集体对孩子成长的作用。从小事上开始帮助孩子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如鼓励孩子主动去跟他人聊天,主动和他人玩游戏,打扑克、下象棋、打篮球等。接触多了,从他人那里学到的知识和得到的快乐就多了,就会逐步爱与人交往了。

集体是矫正孤僻的良好环境,集体活动可以使孩子变得活泼、快乐,可以使孩子寂寞的情感得到补偿。集体活动,即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

参加集体活动,孩子开始可能有些害羞、胆怯,甚至做出可笑的事来,这时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怕,时间长了就会进步,慢慢地大家就会欢迎他了。

4.为孩子摆脱孤僻设计的4种具体办法

孤独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那种因人际关系障碍与个人孤僻性格所造成的孤独是消极的,对人的健康有害的;而那种主动摆脱喧嚣的社会生活,使内心得以享受一阵宁静,从而使自己下一步的学习、工作具有更清醒头脑的孤独,则是积极的孤独。对于孩子存在的消极孤独,下面几种方法可以为父母提供参考:

(1)运用“四轮生活法”

孤独症形成原因之一是自我封闭心理。自我封闭是指个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任何社交活动,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和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交往。

自我封闭者都很孤独,没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动,因而是一种环境不适的病态心理现象。

医治的方法:给孩子的生活学习定向、定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般能打开孩子的封闭心理,帮助孩子走出孤独。

这里的定向定量,正适合用“四轮生活法”。也就是每一次坐下后,先给孩子留下四个作业,是所谓的“四轮”,例如:

读一篇文章(可长可短,针对实际而定)

写一篇日记(所见、所闻、所学都可以写成所感)

献出一份爱心(为他人做成一件事,哪怕是一个电话)

前进一步(为了终生目标可以做出一份努力,例如写作、练功、绘画、书法等)。

这样形成一套常规,没有无聊可言,没有空虚之感,孩子在充实的生存空间,不断地得到他人的关爱。因为付出了必然会获取,这样很快与大家融在一起,走进群体生活,走入自己真正的人生轨道,去描绘生活的蓝图。

(2)运用“自然陶醉法”

孤独症形成的原因,有些是出于压抑心理。

所谓“压抑心理”是指个人受到挫折后,不是将变化的思想、情感释放出来,而是将其抑制在心头,不愿承认烦恼的存在,压抑能起到减轻暂时焦虑的作用,但不是完全消失,而是变成一种潜意识,从而使人的心态和行为变得消极和古怪起来。其特点有三:

一是内怕性。过于自我克制,忍耐,以求得安宁。

二是消沉性。总是逃避矛盾,凡事逆来顺受,时间久了,会使整个心理消沉下去。

三是潜意识性。挫折感与自卑感困惑自己时,这种情感就会转换潜意识,支配自己的动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能每天拿出来一定时间到自然中去,到田野里、到池塘边、到小树林中去倾听花落的声音、植物拔节的声音,当他陶醉在自然界各种生命的对话中时,他自然会有许多醒悟,从而使他会面对现实,重新思考,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由此可见,自然界会给孩子许多感悟,当孩子寂寞孤独时可以带他投进大自然的怀抱。

(3)运用实践参与法

空虚心理是孤独症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空虚心理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切空白,没有信仰、没有寄托、百无聊赖,如同行尸走肉。精神空虚是一种社会病,它的存在极为普遍,当社会失去精神支柱或社会价值多元化导致某些人无所适从时,或者个人价值被抹杀时,就极易出现这种病态心理。精神空虚往往委靡不振,缺乏社会责任感,有碍于社会发展,也有碍于人类发展。

产生空虚的原因,多数是个人价值的抹杀,没有个人的自尊、自爱、自信,于是失去生活的勇气,开始否定一切。

比较好的方法是让孩子多参与实践,或者学习琴棋书画陶冶自己的情操。

这里的实践也就是走出去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奉献于社会,我们走出去,不是为了挣钱,也不是为了有多大抱负,只是为了充实生活,填满空虚。可以进修理厂去学修理,有条件的话可以去学开车、学电脑,可以去学做买卖,只要投入生活,孩子就会发现生活是多彩的。

(4)运用“业余爱好法”

有些具有迷信心理的人也容易形成其孤僻的性格,从而造成孤独感。

迷信是指人们对内心中认为生命个体(或生命群体)有支配力量的神灵的畏惧和遵循状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不可知之物而无所适从,或遇到难以克服的挫折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对鬼神天命等的认同,祈求改善自己命运的一种信仰和行为。

对于迷信而患孤独症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较多,例如: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走出去多交往,不过最有效的方法是培养自身健康向上的业余爱好。有了一些业余爱好,自然在这个交际圈里不断外延,人缘会越来越好,因为任何业余爱好都将对人类有益,给人们带来乐趣,当自己得到别人尊重时,便可以有满足感,那么,伴随业余爱好的开发、完善、成熟,自己的影响、地位、价值也在升值,那么此时不仅无孤独可言而且还会享受孤独,能够在孤独中开发自己的“爱好之源”。如棋类、书画、武术、魔术、推拿、针灸、种草养花、微机、软件、创作、维修……这样有了爱好,就有了生活目标,自然就挖掘出欢乐的源泉。

5.和孩子一起走出自卑的阴影

作为家长,要用多种方法来引导和帮助自卑感强的孩子克服自卑,重新树起生活的斗志。下面介绍几种克服自卑的方法。

(1)帮助孩子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卑

自卑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适当程度的自卑可以使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人奋发向上,拼搏进取。因此,自卑感及其对它的克服、超越,可以使人完善自我,是人走向成功的起点和桥梁。如果没有自卑感,也就没了进取心。其实人人都会产生自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要正确对待自卑。

(2)帮助孩子弄清自卑感产生的原因

只有找到了孩子自卑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帮助。很多孩子自卑是由于自己的身体特点、家庭因素、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原因而产生,因此需要得到理性思考方面的引导。针对个人的原因,家长可以利用面质法、理性情绪法等帮助孩子去除自卑。

(3)引导孩子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自我评价是一种包含社会行为准则的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复杂的自我认识,是指自己对自身的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评价。评价是多维度的,孩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分析评价:

学习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

特殊能力,如绘画、音乐、书法、写作、体育运动等;

学习态度方面,如兴趣、爱好、勤奋、竞争性和独立性等;

人品和个性特征,如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以及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等。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自评和他评。让孩子列举出自己的优缺点,并分别写在一张卡片的正反两面,再请其他的同学在另一张纸上列出孩子的优缺点,两者比较,以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并提醒孩子多注意自。

教子忠告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作为父母应该积极帮助孩子理智地对待缺陷,寻找合适的补偿目标,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进而化自卑为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

己的优点,增加自信心。

(4)建议孩子使用小目标积累法

很多孩子产生自卑,往往是由于对自己要求过高,把自己已经取得的小成绩淹没在对大目标无法实现的焦虑中,心理上就常常笼罩在悲观、失望的阴影中。孩子可以自己制订一个个能在短期实现的小目标,引导自己向后看,从已经实现的小目标中得到鼓舞,增强自信。随着一个个已实现的小目标的积累,不仅会积累成一个实现大目标的动力源,还会使孩子形成足以克服自卑的信心。

(5)教孩子正确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采用自卑补偿法

家长应教育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从多角度辩证地看问题,形成“合理化认识”。如,当考试成绩差时,可以强调考试时临场发挥不好或考试环境不利等其他外在原因,以减轻自身的压力。同时要教孩子利用自卑补偿法和转移等心理防御机制以保持心理完整或平衡,认识到某一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完美和丰富进行补偿和纠正。通常可以使孩子从两个方面进行心理补偿,一是以勤补拙。如果某方面的不足,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而潜力没有充分发挥,那么就以最大的决心和毅力去使缺陷变为完美。二是扬长避短。如长相平平,就可以用优异的成绩来补偿;学习一般,可以通过训练诸如书法、雕刻、绘画、音乐等获得他人所不及的特殊能力。

(6)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学家莫顿曾提出“预言自动实现”的原则,认为人们具有一种自动实现预言的倾向。爱默生也认为,在我们的心灵的眼睛面前长期而稳定地放着一幅自我肖像,我们会与它越来越接近。所以,如果我们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当感到信心不足时,孩子应该给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把“别紧张,我也行”、“我一定能成功”之类的话写下来,或者大声说出来。

(7)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自卑者大多孤僻、不合群,把自己孤立起来。而积极的人际关系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自身压力的减缓和排解,性格也会变得开朗起来,并且在与人交往中,也会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家长要鼓励自卑的孩子多与别人交往,并教给他们一些社交技能。

(8)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家长的要求要适当,不能苛求孩子。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与孩子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孩子取得成绩,家长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平时学习成绩差、考试总不及格的孩子,家长应以关心和安慰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给孩子以耐心的指导,一步步地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树立自信心。

(9)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失败

孩子在生活中难免遇到失败和挫折,由于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弱,对自己的评价还不客观全面,在困难面前就容易产生自卑。家长应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给孩子以指导,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克服困难。

(10)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

我们常常会发现当好多孩子在一起交谈时,有的孩子讲得津津有味,绘声绘色;有的孩子却只在一旁听着,一言不发。孩子之间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主要是孩子的知识面不同,有的孩子见多识广,有的孩子见识短浅,相比之下,那些知道得很少的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感。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能力。为此,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多读书,多接触新事物,广交朋友,让孩子觉得自己有知识,有能力,从而消除自卑。

(11)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孩子健康向上的基石。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树立自尊心非常重要。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做错事,自己就很内疚。如果家长再对他冷嘲热讽,甚至拳脚相加,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破罐子破摔”,越来越差。这时家长应关心、体谅孩子,对他说人人都会犯错,只要知错就改,下次不犯就行了。这样,孩子会排解消极情绪,越来越自信。

造成孩子自卑的原因中固然有许多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但是,作为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对孩子自卑的发生与消除有着密切关系。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评价、父母孩子间的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方式以及日常的接触,这些对孩子积极自我评价、恢复或增强自信心都具有重要影响。当孩子发生了不幸或受到挫折,最需要有人安慰和肯定时,家长有没有拍拍他们的肩膀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当孩子做错事或没达到要求时,家长有没有告诫自己要远离处罚?当他们为自身的缺陷而妄自菲薄时,家长有没有开导他们这点缺陷并不是生命的全部?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在这些情况下,家长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自卑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克服它也需要一个过程。家长应该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在家长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孩子一定会逐渐克服自卑,建立自信,更加健康地成长。

6.培养孩子自信的5项绝招

一个人的改变总是由内而外的。每个人都守着一扇由内向外开启的大门,彻底的改变一定与内在坚定的信心有关。当内在的自信慢慢变得坚定的时候,自卑感就会逐渐退出你的心灵。以下的提示将有助于你的孩子有效地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心。

(1)尽量坐在前面

坐在前排,是培养自信的一个好方法。

坐在前面比较显眼,没错!虽然坐在前排较醒目,但是别忘了想不醒目而成功是不可能的。成功本身就很显眼,引起别人注意可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任何集会的时候,后面的座位都会先坐满。大部分人喜欢坐在后面,或许是因为不愿意太显眼。可要知道,这种态度只会使他自己显得畏缩不前、信心不足。

让你的孩子从现在起,在参加各种集会时尽量以坐在前排为原则。只要走入人群,就坐到人群的最前面去。如果他能养成自动坐到前面的习惯,那么,这种习惯会带给他无限自信。

(2)注视对方的眼睛

当对方不敢注视你的眼睛时,通常表示着:“我在你身旁,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我在你面前感到自卑、渺小。”逃避对方眼睛的人等于说:“我害怕,我没自信。”所以告诉你的孩子,不妨直视对方眼睛,以克服这种恐惧的心理。

凝神注视对方,等于告诉对方:“我是正直的人,对你绝不隐瞒任何事情。我对你说的话,是我打心底里相信的事情。我没有任何恐惧感,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3)用新的姿势走路

教子忠告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不自信的时候,会造成走相的不自信,同时,一个人走相的自信反过来也会引导内在的自信。

动物的走路姿势是一种重要的形体语言,它会泄露出内心的状态,反过来也会影响到心理的反应。在动物世界里,野兔在树林里左顾右盼,窜来窜去,胆战心惊,显得很不自信;而狮子的出现从来就是从从容容,如入无人之境,那份自信让野兔望尘莫及。

作为高级动物的人更是如此。有的人走起路来低垂着头,慢吞吞的,看上去弱不禁风;而有的人走起路来挺胸抬头,矫健有力,给人的感觉是神采奕奕。

因此,建议你的孩子不妨经常改用一些新的姿势走路,这对自信形象的树立既简单又有效。

比如,可以比别人快20%的速度走路,一个人步伐的加快将大大地促进自己心态的调整和改变。

走路比一般人略快的人,等于告诉所有的人说:“我正要赶到有要事待办的地方,我必须去做很重要的事,不仅如此,我要在到达之后15分钟内把那件事办成。”步伐缓慢则显得懒散,给人的感觉是个意志消沉的人;而那些不紧不慢、步伐适中的人好像在说:“我实在是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

走路姿势是一个是否自信的外在表现,因此,如果孩子自信,不妨时刻提醒他:抬头!挺胸!走快点!步子迈大点!

(4)主动发言

有许多思想敏锐、颇具才干的人,不喜欢讨论事情,并与他人难以相处。这并不是说他没有那份能力,问题是他缺乏信心。

在课堂上发言时,必须养成主动发言的习惯,抓住任何一次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千万不要这样想:“也许我的想法和观点一文不值,如果得不到赞同或者说得不好,别人会觉得我差劲,我还是什么也不说好了。”这样的忧虑与放弃,只会加深在别人看来自信不够的印象,这对自己的形象是非常不利的。其实,孩子越能主动发言,热情与自信也就越能“如影随形”,有增无减。

当孩子自告奋勇地发言时,孩子的自信力一定会增加,说起话来也就越容易了。孩子最好踊跃地发言,因为这是培植自信的维他命。戴尔·卡耐基非常倡导以“主动发言、练习讲话”这种生活化的训练方法来帮助缺乏自信的人建立自信,效果十分理想。

(5)常带微笑

“微笑会给人带来自信。”微笑虽然是自信缺乏者的特效药,但是许多人却不相信这句话,在他感到恐惧时,决不微笑。事实上,微笑能给人带来自信,祛除恐惧与烦恼,击碎意志的消沉。微笑能唤起对自我的认同,当你微笑时,说明你看重自己和自己的状态,对自己感到满意,这将有助于你更上一层楼;你微笑,在别人看来你是一位大方开朗的人,无形中会让对方产生好感并吸引对方,由此更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此外,微笑不只是治疗感情的特效药,更有同化他人反对意见的魔力。假若你给予对方衷心的微笑,只此一点,就已使任何人无法对你发怒了。即使在心底隐隐地有此种感觉,那他也成不了善良的人;如果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那他将永远不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很难想象,一个缺乏自信心的运动员能够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正如拿破仑说的那样:“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创造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是战胜自卑感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