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铁材不用来打制(微不足道的)钉子,好人不去当(与匪一家)的兵丁。
俗语中的前一分句“好铁不打钉”,它不难理解,因为好铁用来打钉,就等于糟踏了好铁的正常使用价值与功用。这是对好铁的一种浪费。在句中只是从这种事物作喻,用此形象来烘托,突出点明后一分句“好男不当兵”的含义。
旧时,“好男不当兵”这句俗语,其实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如果当兵是为了保家卫国,自然应当义不容辞。但在旧社会,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征召青壮年男子当兵,目的是对内镇压人民,对外进行征伐,士兵成为了统治者御用的战争工具,士兵的流血牺牲变得毫无意义。
历史上有些统治者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祸与不幸,唐代就有许多以揭露与抨击战争给老百姓酿成苦难为主题的诗歌,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中“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刘禹锡的《望夫山》中“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王翰的《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杜甫的《兵车行》中“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这些诗句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也充分地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情绪。
今天,势易时移,当然好铁仍然不能用来打钉,但后一分句在意义上再不能与之并列,而是相反,应该改为“好男要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