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弱的秀才遇上蛮不讲理的士兵,再有理也无法跟他讲清楚。
“秀才”一词是我国明清时代生员的通称,也泛指有文化知识的读书人。秀才为了求取功名富贵,要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通过考试入选,才能进入仕途为官,所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秀才,有很多都是才学满腹,舌灿莲花的才子,讲起大道理来滔滔不绝。不过如果他们在国家多事之秋,社会动荡不安之时,遇上军队里为非作歹的兵丁,也免不了要被搜刮财物受其侵扰。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秀才有千条道理也不能说清,因为兵丁都是粗人,他们不讲道理,只讲拳头。因此人们总结出“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
在清末民初时期,国内军阀割据,兵连祸结,老百姓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有些士兵虽然多是贫苦出身,但受黑暗社会的影响,他们只知今日生,不知明日活,因而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一时之间,当兵的几乎成了土匪了。这时就是找个大学教授来,跟他们也讲不清道理。
这句俗语是告诉我们:跟胡搅蛮缠,是非不分的人是无法讲道理的,对他们讲道理就好像对牛谈琴一样。
现在这句话语更多地用在与蛮不讲理的人讲道理上。而现在的兵早已不是旧时代不讲理的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