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旅游草根主义
27284200000021

第21章 自下而上的旅游景区规划技术—(4)

A rcObject是ESR I公司的ArcGIS家族成员,是比如ArcM ap、ArcCatalog和ArcScene程序的开发平台,它提供基础的COM对象的集合,其中包括1200多个可以进行订制、扩展和开发G IS应用程序的对象,可以让Arc/ Info用户利用这些组件进行全面的面向特殊功能的组件对象开发。由于ArcObject 提供了基本的数据管理和地图显示、分析功能等基础对象,开发者可以把精力集中在系统客户端的功能需要上,而不必把它过多地花费在功能的实现上。任何支持COM 的编程语言(VB,VC+ +,Delphi,PB等)都能用ArcObject进行二次开发。TSBS的实验条件输入模块、结果分析模块是使用ArcObjet开发相应组件,对ArcMap进行扩展完成,以充分利用ArcMap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并降低开发难度。表3.10是基于ArcMap实现对某区域某时间段游客数量进行统计的按钮设计的部分程序代码。

TSBS的客户端软件使用Visual Basic6.0设计为一个后台运行的软件。规则库及游客状态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0管理,并开发了一系列存储过程供客户端程序调用。

7.4基于TSBS的旅游规划方法—以峨眉山游客容量规划为例

7.4.1游客容量的概念及分类

(1)游客容量的概念

景区游客容量是指景区能够容纳的最大的游客数量,该数量将不会造成环境不可接受的改变与旅游质量不可接受的下降。

游客容量的分析是十分复杂的。因为景区环境质量的下降不仅与游客的数量相关,还与游客的旅游方式、持续时间、景区环境特征、景区管理方式相关。另外,影响游客旅游质量的因素众多,旅游质量的评价也因人而异。因此,游客容量不是一个确定的、独立的数值,而是对特定景区环境在一定的管理方式下,能使旅游质量与环境质量的下降不超出一定范围的游客旅游方式、持续时间、游客数量的描述。

游客容量包括描述和评价两部分。描述部分是用游客对环境的利用强度、类型、频率、时间等客观数据描述游客的行为方式及对景区的影响;评价部分按照一定的目标和标准,衡量游客对特定区域多大的影响(生态、社会等)是太大的影响。

(2)游客容量的分类

游客容量包括两个基本方面:生态容量及社会容量。社会容量指景区所能容纳的不会使游客旅游质量下降的最大游客数量。生态容量指景区所能容纳的不会使景区自然环境质量下降的最大游客数量。由社会容量可延伸出如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等类型。

生态容量关注于旅游对生态的影响,如植被破坏、湿地退化、土壤密实、土壤侵蚀、废物堆积等。

社会容量关注于旅游的社会影响,主要涉及以下指标:游客感觉到的拥挤程度、感觉到的或实际发生的游客之间的冲突、每天遇到的其他游客数量、一个景点同时容纳的游客数量等。

空间容量关注于旅游对空间容量的影响,主要涉及以下指标:游客占地面积、游客所占路线长度、每个区域的游客团队数量以及现有区域扩展的潜力等。

设施容量关注于旅游对设施的影响,主要涉及以下指标:厕所、停车场等设施的容量,各种设施的利用率,使用相关设施的等待时间等。

7.4.2游客容量分析方法

目前,在景区规划与管理实践中,游客容量分析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布的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所规定的方法;另一类是以美国林务局(USFS)为代表的基于LAC(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模型制定的一系列方法。

(1)《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规定的方法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认为,在影响游客容量的因素中,生态允许标准是对景物及其占地而言,游览心理标准是指游人对景物的景感反应,功能技术标准是游人欣赏风景时所处的具体设施条件,对游客容量的测算提出了相应的概略计算方法与相应指标。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规定,根据各风景区的具体情况不同,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可采用线路法、卡口法、面积法、综合平衡法,一般采用卡口法计算最佳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应计算出一次性游人容量(亦称瞬时容量)、日环境容量、年环境容量,三者关系为:

年环境容量=日环境容量×年可游览天数

日环境容量=瞬时容量×日周转率

瞬时容量=Σ(现状用地面积/用地生态容量指标)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规定的这些游客容量分析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计算简便,但不具体分析游客作用方式、时间、景区具体特征与管理方式,采用通用的指标计算出的游客容量不能反映景区的实际情况,对规划管理的指导意义不强,甚至起到负面影响。

(2)基于LAC的方法

可接受变化的限制(LAC)模型,使游客容量分析关注的焦点从“多大的变化是太大的变化”转变为“多大的变化是可接受的”。基于LAC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目标确定的量化指标,利用这些指标的变化来定义旅游管理的标准。LAC 包括4 个基本步骤:1.确定可接受的和可取得的社会和资源标准;2.寻找标准要求和现存环境之间的差异;3.确定达到标准所需的管理行动;4.监视与评价管理的有效性。美国林务局(USFS)已将LAC模型用于国家森林公园的管理实践。

美国林务局根据LAC理论的基本框架,制定了“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技术方法(VERP—Visitor Experience and Resource Protection),加拿大国家公园局制定了“游客活动管理规划”方法(VAMP —Visitor Activity Management Plan)、美国国家公园保护协会制定了“游客影响管理”的方法(VIM—Visitor Impact Management),澳大利亚制定了“旅游管理最佳模型”(Tourism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Model)。这些技术方法和模型在上述国家的规划和管理实践中,尤其是在解决资源保护和旅游利用之间的矛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些方法都包括以下步骤:分析景区资源与游客利用现状;对游客体验及资源条件进行描述;将景区划分为相应的区域;针对景区不同区域选择指标与标准,设定相应的监测计划;监测生态资源与社会指标;采取相应行动。

相对于《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规定的方法,基于LAC模型的这些方法具有明显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不再追求找到一个具体的游客容量数值,而是通过监测各种反应环境变化、游客体验的指标是否与相应的标准相符,来决定相应的行为方案,使基于LAC模型的这些方法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事实上,这些方法已在美国多个国家森林公园的保护与管理中得到成功应用,但也存在缺点,主要体现在这些基于LAC模型的方法都是通过监测景区的各种指标来决定行动方案的,行动是触发式的,仅当检测到的指标达到相应标准时才启动;采取的管理措施只有在实际中应用后,才知道其效果。这将使管理成本提高,并带来一定决策风险。同时,由于分析用的监测指标都是针对现实已存在的状况进行,因此,基于LAC模型的方法很难应用于规划中的景区游客容量分析。

(3)基于TSBS的方法

TSBS能对景区游客时空分布进行模拟,可实现对游客个体、游客团队、区域游客群、景区内所有游客的行为状态属性变化的定量分析与预测,进而实现对游客与区域环境的相互作用强度、方式、持续时间的分析与预测。利用TSBS对景区游客容量进行分析,可实现对景区(包括现有景区与规划中景区)在各种可能管理方式、规划方案、旅游作用方式、强度、持续时间等条件约束下的景区游客容量的分析,实现对相应的管理决策、规划方案效果的预测与评价。

基于TSBS的游客容量分析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分析景区资源与旅游利用状况。根据容量分析目的,可以针对现状或规划进行分析。景区资源与旅游利用状况分析包括景区空间环境特征、道路、设施条件、景点分布等分析。旅游利用状况分析包括游客类型、特征、旅游路径、方式等的分析。

第二,分析各种可能的管理方式、规划方案。如景点开放时间、道路速度限制、车行道、步行道设置、厕所容量、停车场容量等。

第三,利用TSBS输入模块,将(1)、(2)分析结果作为模拟条件输入。

第四,根据环境与旅游特征,将景区划分为不同区域。

第五,针对景区不同区域选择指标与标准。

第六,设定进入景区游客数量。

第七,设定模拟时段。

第八,运行系统。

第九,利用TSBS提供的指标分析工具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TSBS可通过多种指标对游客时空分布、旅游体验、旅游作用强度与持续时间等进行分析,如游客个体感觉到的拥挤程度(以单位时间内相遇的团队数衡量)、游客等待服务时间、游客劳累程度、道路交通顺畅度(游客实际速度低于理论速度的平均时间)、区域接纳游客人次、景点拥挤度(参观景点的游客的平均等待时间)等。

第十,将各区域指标分析结果与设定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检查是否找到监测指标与设定标准相符的游客数量的最大值,如果是,此时游客数量则为游客容量,否则回到第4步。

7.4.3峨眉山游客容量规划

(1)背景

景区游客容量规划是景区规划的重要内容。本项目将TSBS应用于了峨眉山景区游客容量规划。因为峨眉山已经是一个成熟景区,其面临的规划任务主要是游客路线的规划和游客容量的规划。合理的游客路线规划和容量规划将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满意度,同时有利于保护峨眉山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本项目对峨眉山的游客容量进行了规划的虚拟实验。通过设定不同的游客数量,在基于TSBS进行虚拟实验,检验可能出现的游客拥挤现象。

峨眉山风景区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被列为世界遗产目录。每年到峨眉山旅游或拜佛的游客或香客达到2,500,000人。导致许多景区道路或景点常年人满为患。一些旅游者已经开始抱怨认为人太多,旅游质量下降。本项目设定了不同的游客数量,对不同数量游客进入景区的效应进行模拟分析,最后分析出最合理的游客数量即游客容量。

(2)虚拟实验方法

第一,定义人群。

第二,定义模拟时间和时间粒度。设定为一天的7∶00—20∶00时段。设定30秒为模拟的步长。

第三,定义模拟空间和位置

模拟空间是有一些列的位置组成,这些位置包括步行道路段、公路路段、景点、设施(如停车场)。

第四,规则定义

基本规则包括3类,其一是“是否待在当前位置”、“下一位置是那个位置”、“下一位置是否可进入”。是否待在当前位置是由每个人群的属性和每个位置的属性决定的。例如人群在步行道所待的时间由步行道的宽度、坡度、表面质量以及人群的中移动速度最慢的个体的速度等决定。下一位置是那个位置有游客路径决定,我们调查了峨眉山常见的游客路径,将调查数据转换为路径表所需格式进行输入,得到路径表。下一位置是否可进入是由每个位置所能够容纳的最大游客数量决定。例如某个步行道路段是否可进入的规则便是根据步行道路段的长度、宽度、游客的行为(是否照相、是否有游乐活动)等决定。这些数据是通过实地吃奥查得到。基本规则的变化主要由2种事件触发,一类是游客的疲劳事件,一类是位置的拥挤.

但游客疲劳到需要休息时(疲劳程度达到100%)时,并且到达有休息设施的位置时,游客将休闲,其在当前位置所待时间将会改变。当某一位置堵塞时,游客可能选择其他路径到达目的地。

第五,运行TSBS,分析模拟结果。

当模拟场景设定完毕(位置、模拟时间、规则等的设定),输不同的游客数量,运行模型。我们使用ArcGIS Track analysis Tool分析运行的结果。

可以发现,如果每天的游客数量达到20000,这将会有超过一般的游客等待的时间超过10分钟,平均等待时间达到68分钟,显然景区想的过于拥挤。但游客人数为10000人时,平均等到时间达到14分钟,比较适中。因此可以将峨眉山规划每天入山的游客控制在10000人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