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佛道大师的成事智慧课
27287600000013

第13章 低头看世界,反观看自己(1)

做人要有宽广的胸襟

佛光寺庙的住持德高望重,除了一个叫空明的小和尚之外,他座下弟子们都很敬佩他。空明总是深更半夜越墙而出,早上天未亮再越墙而入。住持一直想批评空明,但苦于没有证据。

这一天深夜,住持在寺庙里巡夜,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了一把椅子。他心知空明必定是借此越墙到寺外的。于是,他悄悄地搬走了椅子,自己则站在原地守候。

午夜,外出的空明回来了。他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突然,他感觉“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空明才知道,椅子已换成了住持,于是,吓得仓皇离去。

从此以后,空明仿佛度日如年,天天都诚惶诚恐地等候着住持对他的惩罚,但住持依旧和从前一样,对这件事只字未提。

空明再也无法忍受了,他不想每天都在煎熬中度过。于是,他鼓起勇气找到住持,诚恳地认了错。谁知,住持宽容地笑了笑,说:

“不用担心,这件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还怕什么?”

从此,空明备受鼓舞,他收住心,再也没有翻过墙。通过刻苦的修炼,空明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住持圆寂,空明成了住持。

空明犯了寺规,而住持却当做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其胸襟之宽广令人佩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因别人做错事而不肯原谅呢?其实,你在不原谅别人的同时,你也是在折磨自己,因为恨一个人也是痛苦的,恨的同时你也是在提醒自己曾受到过某种伤害,何不宽下心来,容他人之过呢?

佛说:宽容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坦荡,可以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宽容来自人的理性和博爱的感情,它需要知识的充实和道德的修养。可以说,宽容是一种坦然的心境,是一种容人的胸怀。宽容是看似退缩,却在无形中扩大着心灵的外延;宽容是看似软弱,却蕴涵着以柔克刚的坚韧。

宽容不仅是一种稚量、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哲学家说:宽容是一个人修养和善意的结晶;心理学家说:宽容是家庭生活的“调味品”。确实如此。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孔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有过,该如何对待?明智的办法,就是“宽容为上”。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

倘若没有宽容,人们将永远生活在仇恨的痛苦中,无论被亏欠者或者亏欠者,都无法逃脱“恨”的钳制。只有宽容,才能不再在刀锋上行走。着名思想家波普说过:“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阿萨吉奥利曾说:“如果没有宽恕之心,生命就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支配。人将处于无道德之中。”法国着名作家雨果曾说:“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既然宽容于人于己都有好处,何不宽容一些呢!

1959年,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的运动,曼德拉入狱了。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大西洋荒凉的罗本岛上长达27年之久。虽然曼德拉上了年纪,可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年轻犯人一样对他进行残酷的虐待。

罗本岛上有很多岩石,海豹、蛇等动物随时都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一个“锌皮房”里,白天打石头,将采石场的大石块碎成石料。他有时要下到冰冷的海水里捞海带,有时去采石灰,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然后被解开脚镣,在一个很大的石灰石场里,用尖镐和铁锹挖石灰石。因为曼德拉是重要的政治罪犯,因此,仅看管他的狱警就有3人,而且对他非常不友好,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虐待他。

后来,曼德拉出狱,并于1991年当选总统,他在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随着总统就职仪式的进行,曼德拉起身向人们致辞,欢迎所有的来宾。他依次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说,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他深感荣幸,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在罗本岛监狱看守他的3名狱警也能到场。随后,他邀请3位狱警起立,并把他们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如此宽广的胸襟和宽容的精神,让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当人们看着年岁已高的曼德拉缓缓起身,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狱警致敬时,在场的所有来宾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

过后,曼德拉对朋友们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太急,脾气过于暴躁,正是狱中生活使他学会了控制情绪,因此才得以活了下来。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也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的痛苦。他说,很多时候,宽容与感恩来源于痛苦与磨难的,必须通过极强的毅力训练,才能真正做到。

在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人都在抱怨烦恼的事情越来越多。其实,人们之所以总是感到烦恼缠身,充满了痛苦,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如意……其实,致使这些想法出现的原因,大多都是因为缺少一种宽容和感恩的胸襟。当你能宽容一切的事情时,你就会发现世界依然是那么美好。

佛说:“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宽容与了解的精神,从来就是佛教文化与佛教文明最珍视的理想之一。宽容是一根火柴,它将照亮漫长的黑夜;宽容是一片绿叶,它将倾倒一个季节。它使生活变成一幅五彩画,使人们享受这美好的生活。如果你够宽容,你也就迈出了超越常人的一步。

善于观察就会发现:不会做人的人,往往鼠目寸光。胸中难容芥蒂之物,遇事张皇失措,既得过且过又见利忘义,得意时忘形,失意时颓丧;而会做人者则眼界宽广,胸襟阔大,有容人容物之量,无斤斤计较之心,身处顺境能反躬自省,遭遇逆境也不急不躁。古往今来,凡有大成者无不有着宽广的胸襟。宽广的胸襟不仅是一个得到快乐的法宝,也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武器。

不指责,少抱怨

一天,盘珪禅师正专心致志地向弟子弘扬佛法,突然,下面的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骚动……

他的一名弟子抓着另一名弟子(手里还拿着钱袋)的手大叫:“终于又让我抓到你偷钱了!”说着并把他拖到盘珪禅师的面前,激动地说:“师父,上次就是您让我们原谅他的,可他还是不改,您看吧,他又偷钱了。”盘珪禅师问明情况后,宽容地说:“大家就原谅他,再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吧!”“不行!他已经行窃很多次了,这次不能再原谅他!”“对他这样的人,宽容多少次也是没用的。”“如果不把他开除,我们就集体离开这里!”众弟子也附和着大嚷起来。

盘珪禅师见弟子们都这么激动,也不生气,继续以宽容的口吻对众弟子们说道:“你们都是他的师兄,都能分清是非曲直,但他却连起码的是非都分不清,如果我们大家都不帮他来明辨是非,那还有谁肯来帮他呢?”盘珪禅师接着静静地说:“我要把他留在这里,哪怕你们全都离开也是一样。”众弟子们听了师父的话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师父真的会“放弃”他们。这时,那位偷窃的弟子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禅师的面前,泪流满面,他真心地忏悔并发誓以后一定会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绝不辜负师父对他的期望。从此,他终于悟出了是非善恶。

虽然弟子有错,却依然保护他不受众弟子的“伤害”,给予他精神上的庇护,正是因为盘珪禅师的宽容对待,不弃不离,才使这位惯于偷窃的弟子最终迷途知返,浪子回头。

佛说:“不要指责他人。”没有人愿意被他人指责,这是人性。另外,指责他人是徒劳的,因为那只会引来别人对你的防备以及毫无意义的争辩;指责他人也是危险的,因为那只会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并且给你招来怨恨。人们需要的是鼓励与宽容,而不是指责。指责不当,不仅会影响你的工作和人生,还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它对事情的损害程度往往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起始,乔治只是一家机械公司里的安检人员,他工作的内容之一,就是检查员工们是否在工作时戴了安全帽。他在工作期间,每回看到有员工没有戴安全帽,就会厉声指责,并搬出一大堆公司的条文规定压人,并以强硬的口气命令员工把安全帽戴上。被他指责训斥的人当时会戴上帽子,但是乔治的命令口气伤到了他们的自尊心,并且出于逆反心理,每当乔治一走,他们就会故意把帽子重新摘下来,还经常在背后辱骂乔治。

知道了这件事后,乔治非常生气,同时也觉得很委屈,自己明明是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可他们并不领情。后来,乔治换了一种管理办法:当他看见员工摘下帽子时,他就会很关心地问对方,戴帽子是不是很不舒服或者大小是不是不合适。他的语气始终是一种平等、关心和让人愉快的口吻。当对方提完意见之后,他会诚恳地告诉对方安全帽是用来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的,只有安全得到了保障,以后才会有大展宏图的机会,公司领导和家人也才会放心,并建议对方工作时要一直戴着它。

在他改变策略,不再指责他人之后,事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有人都把帽子戴上了。因为乔治让他们感到,戴帽子是一种需要,是真诚地在为他们每一个人的安全考虑。

有句话叫“洞察一切,原谅一切。”在生活中,我们要宽容待人。

说到不指责他人,人们就会想到美国总统林肯:在南北战争中,林肯刚刚任命的一位将军因为耽误了战机,错失了歼灭敌人的机会。知道此事后林肯非常生气,盛怒之下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指责这位将军。不过,那封信一直到林肯去世都没有发出去。因为他深知指责没有任何意义,它对事情不会有一点帮助,只会把事情变得更糟。

生活中除了不指责外,还要少一些抱怨。一味抱怨的人常常只能在原地徘徊,自以为是地咒骂眼前的“阴暗”,却不知道那“阴暗”正是自己的影子。

有一家人,他们穷得家徒四壁,一无所有。因为家里没有吃的东西,爸爸妈妈只好带着瘦弱的孩子来到街口乞讨。可是一整天过去了,他们还是毫无收获,孩子眼看就要因为饥饿而晕倒了。爸爸妈妈非常着急,用无比虔诚的心央求佛祖救救他们的儿子。于是,佛陀派遣一位比丘来到人间解救他们。比丘对他们三个人说:我可以帮助你们每人实现一个愿望。这一家人听了将信将疑。先是孩子的妈妈迫不及待地对比丘说:“我要你为我们变出一车的面包,我要让我的儿子吃得饱饱的,不再挨饿。”刚说完,眼前就真的出现了一大车面包。孩子的爸爸看到之后非常惊奇,转而又特别生气。不断抱怨妻子没头脑,浪费这么好的机会只换来一车廉价的面包。当比丘问他有什么愿望时,他很愤怒地说:“我不要这些廉价的面包,请你将这个笨女人变成一头蠢猪。”刚说完,面包神奇地消失了,孩子的妈妈也真的变成了一头猪。这可把孩子吓坏了,他边看着眼前的“猪”伤心哭泣,边对比丘说:“求求您,我不要猪,我要妈妈。”孩子的话音刚落,妈妈就变了回来。无奈之下,比丘对他们说:“我已经给了你们希望,但就因为抱怨,你们把机会全都浪费了。”比丘说完就不见了。他们一家三口就像做了一场梦,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没有面包也没有猪,孩子饿得哇哇大叫。

佛主张:以不指责别人,也不在意和抱怨别人的批评为快乐。在人生路上,凡事要看开多一些,抱怨少一些;努力多一些,消极少一些;知足多一些,贪恋少一些;奉献多一些,索取少一些;快乐多一些,指责少一些。佛说:上进是福,消极是祸;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看开是福,抱怨是祸;称赞是福,指责是祸。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人在“不如意”时只会一味地指责、抱怨,整天怨天尤人,惴惴不安,所以他们终日郁郁寡欢、牢骚满腹。而有人在“不如意”时不烦躁、不指责、不抱怨,平静对待,努力改变,于是他的心里时常装着希望。与其在不如意时一味地抱怨,不如尝试着去改变,改变自己、改变现状,将生活变得如意起来。这样你就会感受到平凡中的美丽,生活的美好,让你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学会容忍,远离是非

唐朝有一位禅师,佛性很高,得到了众乡亲和僧众的敬重。

但他的这种德性,惹得本城的一个财主很是不快,因为禅师的德高望重总是被人们拿去和他的无耻贪婪相比较。他总想着有一天要给禅师好看。

这一天,禅师正率众坐禅,财主领着几个下人来到禅师面前,向他大声呵斥,一些根本没有的事都被安在了禅师的头上。众弟子和前来观看的乡亲都义愤填膺,要求禅师据理回击财主。

但禅师还是一动不动地坐禅,好像根本就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过了半天,财主见禅师也不辩解也没有发怒,自感无趣,就带着他的下人走了。

禅师还是一如往前的德高望重,而财主却没有再来捣乱,因为他很恐惧禅师坐定一言不发时的气氛。

佛说:“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佛家讲究度人,上述这位禅师就是为度这个财主,而忍受他的百般羞辱,虽然这在现实生活中会有点儿不现实。但是,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时候容忍,真的可以化解一些不必要的纷争,使你远离是非。

佛说:凡事都需一个“忍”字,忍他人之不能忍,方为人上之人。生活中的我们虽然做不到像禅师一样坐定、目空一切,但也应该心中有所忍。其实,做人要是能够多学习一下佛的容忍,那就会觉得没有什么值得你生气的。千万不要让怨恨占据人的心灵。做人就应抱着一颗宽容的心,一个懂得宽容他人的人,也定会得到他人的宽容。所以,宽容他人就是对自己的宽容。

生活中往往会有些人,总是喜欢无理取闹,无中生有,故意挑衅。其实,对这些不怀好意的挑衅和侮辱,我们大可以置之不理,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愤怒,从而失去理智,这样他们就可以抓住我们的弱点,将我们击倒。所以,对于这些不怀好意的人,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以无招对有招。要知道,对于所有邪恶的语言或举动,就像是有人带着礼物来见我们一样,如果我们不接下他的这份礼物的话,这礼物当然还是归送礼的人。同样道理,如果我们不接受别人送来的愤怒和侮辱,那么这些邪恶的语言和举动自然还是归对方所有!

当然了,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路平坦地走过。生活中有时候也免不了会被同伴批评、朋友误解……对此,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实不足取,唯有冷静、忍耐、谅解、宽容最重要。相信这句名言:“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退一步,天地宽。古今中外,有许多名人都懂得“容忍”这个道理。有位智者说:“几分容忍,几分度量,终能化干戈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