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佛道大师的成事智慧课
27287600000015

第15章 低头看世界,反观看自己(3)

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一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但见对方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

谁知这位老人不仅不道谢,反而大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底大怒:嘿,我好心帮你把鞋捡回来了,你居然还得寸进尺,要让我帮你把鞋穿上,真是过分!

张良正不情愿,但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默不作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经过几番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张良。

张良得到这本奇书,日夜诵读研究,终于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

张良能克制自己的不快,为老人拾鞋、穿鞋,实际就是在锻炼自己的气量。宽容看上去好像很窝囊,但这并不是软弱的表现。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他人是一种善良和大度,被他人宽容是一种解脱和舒适;不宽容他人是一种粗鲁和吝啬,得不到宽容则是一种不幸和悲哀。

真心的宽容,让他人感到心里的舒适和由衷的感谢,而不是尴尬;粗鲁的宽容,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恩赐,反而使人难于承受。

宽容不是软弱和无能,退一步,对你对他都是海阔天空。宽容自己,可以使你排除压抑,得到解脱。被他人宽容,是你的荣幸,能使自己摆脱尴尬,得到改正错误的机会。如果我们的生活中缺少宽容,就会使得人际关系变得紧张,人人谨小慎微,生活在时时处处设防的恐惧之中。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遇到宽容或被宽容的机会,问题是你当时怎么做。你的一言一语,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隐含着宽容或被宽容。宽容自己往往容易做到,被别人宽容也非是难事,问题是你能否宽容别人,能否在不被别人宽容的时候,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要得到他人的宽容,就要首先学会宽容他人,这是平等的关系。就像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就得首先尊重他人一样。宽容不是无原则的容忍,更不是纵容,是给他人摆脱尴尬的一次机会,是对他人的尊重。

有位智者说过,人的一生当中,至少要宽容三次:第一次是要宽容自己,因为你不可能完美无缺;第二次是要宽容敌人,因你的愤怒之火只会影响到自己和家人;第三次是宽容你的朋友,这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宽容了,因为越亲近的朋友,越可能在无意之中伤害你。我们往往对别人太严厉了,每个人在和别人争执时都企图证明:我是对的,而你错了。但是如果能装下自己或别人的缺点,就能装下整个世界的风雨;我们宽容了别人,也就是赐福于自己。

不可动怒,百忍成精

释尊在山中修菩萨道时,遇到了率领宫女及随从来这里云游打猎的国王歌利。其实歌利王是一个凶残暴戾的君主,他游玩倦了,就地休息,不觉入梦。宫女随从见王熟睡了,便各自随意走动,行至一茂林中,见一仙人,相貌端严,禅坐入定。众宫女纷纷跪下,请求仙人给她们讲道。菩萨为悲心所使,应众所求,于是就开示她们除贪欲的道理。歌利王一觉醒来,环顾左右,不见一人,大为不悦,便气冲冲地提着利剑四处寻找,找到茂林中,见宫女们围着一个修道者,听其侃侃讲道,不觉怒火上升,喝道:“你是什么人?竟敢引诱我的宫女来此!”菩萨很安详地回答道:“我是修忍辱行的仙人,宫女们是自己来求闻佛法的。”歌利王听菩萨说是修忍辱行的,便随手一剑割下菩萨的耳朵问道:“你能忍辱吗?”菩萨没有丝毫怨恨的神色,慈祥安稳地回答说:“我不起嗔恨!”哥利王又一剑割下菩萨的鼻子,菩萨的面容照旧不变,依然和颜悦色。旁边的大臣们见此情景,看出菩萨确是一个不平凡的圣者,便劝大王不要再加害了。大王不听,又斩下菩萨的手足,问道:“你现在还是没有嗔恨吗?”菩萨还慈祥地回答说:“我于无数世来,修习慈悲,行持忍辱所以心无一丝嗔恨。”歌利王仍旧不信,又问菩萨说:“有何方法能证明你心底无恨?”菩萨道:“若我真无嗔恨心念,愿我被肢解的身体能恢复如故。”菩萨刚说完这句话,众人就见他的身体立即恢复原状,一无所损。接着菩萨发愿道:“未来世时,我修成正果,第一个要度的就是你歌利王!”此时,歌利王已深信不疑,放下利剑,惊恐跪下,向菩萨忏悔,并感谢对他未来的救度。这位被肢解身体的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而国王歌利就是后来的桥陈如尊者。

佛说:“不可动怒,百忍成精,人打汝左脸,继之右脸。”“德不高,行不远,如要成佛,先受辱、受欺、受无间道。”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忍受一时的怒气,就可以避免长久的忧愁。旨在教人要懂得忍让,而不要感情冲动,鲁莽行事。而这句话也道出了人生路上很多人成大事的关键所在。

到底什么叫忍呢?为了一点小事,就肝火冲天,摩拳擦掌,动刀子动拳头。殊不知,这样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益处。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学会“忍”。有人可能觉得忍让吃亏,受气,丢面子,是懦弱的表现,因此一旦双方发生矛盾时,互不相让,甚至连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非要争个你高我低不可,因此常常由争吵到辱骂,以至拳脚相加、兵戎相见,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后悔莫及。

其实,忍让是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美德。当双方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有理智的人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己有所克制,耐心地讲道理,进行说服和规劝,及时化解矛盾;即使对方仍然蛮不讲理,我行我素,也不要恶语相加,更不要轻易地采取过激行为,而是理智地忍让,并依靠法律程序解决问题。反之,如果感情用事,以错制错,就会走向反面。

所以,忍耐是一种痛苦,是一种考验,是一种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变,是一种人格和品行的至高境界。同时,忍耐更是一种理智,一种深邃,是感悟人生后的一种智慧,是经历挫折后的一种持重。想要成就自己的事业,想在是是非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想在坎坎坷坷的路上,不偏离前进的方向,我们必须锻炼、修炼、磨炼自己的忍耐力,否则可能将一事无成!

一次,一辆卡车途经某村庄时,一位中年农妇突然小跑着横穿马路,大卡车来了个急刹车,差点撞上农妇。这让农妇火冒三丈,冲到驾驶室前对司机大骂。

司机也没说话,他只是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吸着,听农妇从“村骂”到“县骂”一直上升到“国骂”。等农妇骂累了,这时司机才慢慢地说:“如果我刚才刹车晚了,你被轧死了,这会儿你还能骂吗?”农妇一时语噎,无话可说了。

曾有人说过:“饶恕、饶恕、饶恕,千灾万祸就会马上消失;忍耐、忍耐、忍耐,从此就没有冤家和债主。”也有人说:“应当忍让的时候就要忍让,善于忍让不是愚笨的人,愚笨的人不懂忍让。”

传统的观念告诉人们,好汉不吃眼前亏。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好汉的眼光宛如鹰眼一样锐利,他关注的是长远的根本利益所在,而不会执着于眼前的祸福吉凶。鼠目寸光的人,才吃不得眼前亏,因为他们心胸狭窄,容不得一丁点的损失。那些高瞻远瞩的人,是吃得了眼前亏的,因为他们视野辽阔,纳天地于心中。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堂必修课,那就是——忍耐。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都可能遭遇它。俗话说:“忍字头上一把刀。”因为忍耐的过程是漫长的,忍耐的感受是痛苦的,所以忍耐本身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经不住忍耐的考验,那么你的人生将会一片苍白并且不堪一击。

人生百态,喜欢安静的人要忍受喧哗,喜欢热闹的人要忍受寂寞。夏天要忍受炎热,冬天要忍受寒冷。年轻时要忍受磨难,年老时要忍受疾病。人的一生在忍受中度过,那么就让所有的痛苦都在忍受中得以淡化,让所有的委屈都在忍受中得到安静,让所有的眼泪都在忍受中化作一缕轻烟,让所有的怒气都在忍受中渐渐平息……

宽容比仇恨更有力量

一天,一位禅师正要开门出去时,被突然闯进来的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汉狠狠地撞到了身上,把他的眼镜撞碎了,还戳青了他的眼皮。而那位撞人的大汉,竟然毫无愧疚之色,还理直气壮地说:“长没长眼睛啊!戴个眼镜有什么用啊!谁叫你戴眼镜的?”禅师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大汉颇觉惊讶地问:“喂!和尚,你为什么都不生气呀?”

禅师见他颇有一点悔意,便借机开示说:“为什么一定要生气呢?又要生谁的气呢?生气既不能使眼镜复原,又不能让脸上的淤青消失,苦痛解除。再说,生气只会扩大事端,若对你破口大骂或打斗动粗,必定会造成更多的业障及恶缘,也不能把事情化解。生气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若我能早一分钟或迟一分钟开门,都会避免相撞。或许被你这一撞就化解了一段恶缘,所以我还要感谢你帮我消除了业障呢!又怎么会生气。”

大汉听了禅师的话十分感动,他向禅师忏悔并问了许多有关佛的问题及禅师的称号,然后就若有所悟地离开了。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后来有一天,禅师突然接到一封挂号信,信内附有五千元钱,这些钱正是那位大汉寄的。

原来这个大汉在年轻的时候不知勤奋努力,毕业之后,在事业上高不成低不就,婚后也不知善待妻子,跟妻子感情也不好,为此他十分苦恼。一天他上班时忘了拿公事包,中途又返回家去取,却发现妻子与一名男子在家中谈笑,他冲动地跑进厨房,拿了把菜刀,想先杀了他们,然后自杀,以求了断。

但是因为惊慌、害怕,脸上的眼镜在回头时不小心掉了下来。瞬间,他想起了禅师的教诲,使自己冷静了下来,反思了自己的过错,决定痛改前非。改过自新后,他的生活很幸福,工作也得心应手了。特寄来五千元钱,感谢禅师以前的教诲和恩情,因为禅师的宽容,他才会有今天的幸福。

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所以面对别人的错误,有时,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宽容是对生命的洞悉,也许你的一份宽容挽救的就是一个生命。禅师的宽容带给了大汉觉悟,使得其避免了大错的铸成,教会他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宽容其实是一条环环相扣的纽带,它让我们彼此相连,认清彼此,远离是非和仇恨,珍惜生命和身边的一切。

佛在教诲世人时,总是会特别强调“宽容”与“原谅”。因为一个人如果懂得了“宽容”与“原谅”,很多怨恨也就自然而然地远离了你的心灵。“大肚(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这句话既说明了一种胸襟,也道出了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

宽容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可以给人勇气和力量,使人奋发向上;可以化解矛盾,让人们冰释前嫌。而仇恨是黑暗邪恶的一种情感,它不但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摧毁了我们的社会,甚至葬送了许多无辜的生命,吞噬了我们的健康。人有仇恨的理由,同样有宽容的道理,人心是一个容量瓶,满载人的感情思想。若要它变得洁净、亮丽,就要用宽容灌溉它。因为仇恨的溶液很容易让瓶子破碎,多清洁属于自己的容量瓶吧。宽容,会得到宁静和快乐,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宽容,所以要学着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他人的对与错。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199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年仅26岁的女学生艾美·贝赫尔在南非惨遭一群聚众闹事的年轻学生乱刀砍死。艾美的父亲林达和母亲皮特知道后悲痛欲绝。但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他们辞去了工作,举家搬迁到南非,并在那里创办了一个以艾美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如今,有两名曾参与杀害艾美的南非黑人学生在这个学校就读,他们视艾美的父母为自己的父母,林达和皮特也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儿子。皮特说:“我不想过一种充满仇恨和报复的血腥生活,因为这不符合我的心意。我想,艾美也会支持我们这样做,因为这也正是她所希望看到的。”正因为林达和皮特的宽容才使这两名南非黑人学生得到了新生,也正是因为他们放下了仇恨,宽容了这些学生,才使他们找回了两个“儿子”。

在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里,孩子是家里唯一的宝。他学习成绩很好,夫妻两个将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的未来是由五彩路铺设的。然而他们不知道可怕的厄运正悄然地向他们逼近。孩子在班上有一个要好的朋友,一直把他视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但每次考试总是比孩子差,为此他竟然有了杀死这个孩子的心。后来,他竟真的将孩子残忍地杀害了。原本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彼此的父母都知道他俩的友谊,也经常有往来。但是谁也不会想到这种友谊变成了畸形的不正当的竞争,于是发生了一场令人心痛的悲剧,但是事已至此,谁都无力挽回。

可是,让人们意外的是,被害孩子父母的举动。凶手杀害的可是他们的独生子,也是他们唯一的希望,而他们不但不仇恨这个凶手,竟然还愿意认凶手为儿子,这种举动真的是令所有人都震惊了。在凶手受到法律的严惩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时,这对夫妇经常到监狱里去探视服刑的孩子,并视他如己出,鼓励他在监狱里认真服刑,争取能够早日回归社会。正在服刑的孩子,在铁窗里向夫妇俩磕了三个响头,从额头和僵硬的水泥地的碰响声里,可以知道孩子也是愿意接受这份爱的,也在发自内心地忏悔着。水泥地和孩子的额头交汇出了彼此的真诚。夫妻俩的宽容交汇出了由仇恨转变成的爱。

人的一生真的会有很多沉重的负担,一路生活,一路坎坷。谁也难以设计定局,一个偶然的选择,便有可能被归入另外一种生活,我们要明白人生的短暂以及命运的不可预知,不要被仇恨所左右而蒙蔽了双眼,将自己沉溺于悲伤低落的圈套中,再美丽的生活也会黯然无光。时刻抱着一颗宽容的心,只有这样,我们心中才能充满阳光,才能够活得更精彩。

其实生活就像一面镜子,我们怎样面对它,它就会怎样馈赠我们。学会用超然和从容的心态宽容自己所遭遇的一切,是最佳的人生态度。我们无法左右命运,却可以选择怎么样去面对现实,所以,当遇到不幸时,一定要学会包容、宽容。因为,宽容就等于爱,爱比仇恨更伟大,世间因为有爱而变得美好。

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有位禅师行世仁慈,平素以念佛持戒为正行,以放生行善为助缘。有一天,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禅师的房间。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禅师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禅师本性就善良,更何况佛门中人都是以慈悲为怀的。

于是,禅师说:“既然是握在手里的,那肯定是死的。”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禅师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禅师是输了,但他还是很高兴,因为他的输,让他赢得了一条活生生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