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 两个红+黄男人的碰撞——我与王刚
炎热的下午,坐在地上看《非诚勿扰》。每个男嘉宾下场后,孟非时而欢喜时而落寞地独白, 为这个小伙子的人生和爱情总结着什么。镜头转瞬即过,“Can you feel it”狂热的乐声与掌声一起沸腾,下一个男嘉宾从银光闪闪的电梯中降落,大踏步走向24 个女生,激动地自我介绍,新的人生新的爱情闪亮登场。一方小舞台,充满了波澜起伏。数不清的意外或惊喜,令坐在一旁观察的我,可在最短的时间里品尝到各种情感体验。遥想十年后翻拍,那时的舞美与录制更为发达,剪辑和音效更加精美,但或许就像我们现在看83 版《射雕英雄传》一样,今天的《非诚勿扰》,永远将是最值得怀念的经典。
很多人问我,为何《非诚勿扰》会成为无数年轻人乃至上到百岁老人,下到六岁孩童都喜欢和追看的节目?是什么让这个节目在国内外大多人心目中登堂入室,成为民众一周七天茶余饭后滔滔不绝讨论的话题?我想,首先这与节目的制作团队直接相关,而我与这个节目的结缘,也就从我和制片人王刚的相识说起。
遇见王刚前几天,我正在筹划2010 年全年的培训计划,每一年我基本上用一半左右的时间去全国各企业、各大学或政府机构演讲与培训,外加在我们自己中心培训讲师和咨询师团队,再就是开车去穷乡僻壤游荡一番。后来我才知道,王刚在找我之前,已看过很多情感心理专家,没找到他想要的那种感觉。见面很简单,我向他讲解了性格色彩红蓝黄绿的奥秘和神奇,但当时我就意识到,此人对我的专业并没太多兴趣。相熟以后,他才毫不客气地告诉我,他看中的只是我能在电视上呈现出什么,至于我用的是哪种心理学工具或方法,与他无关。这种不受别人干扰、牢牢把握目标、一根筋的思维方式让我感到亲切,正如我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一生的志向,而他念叨的是如何把节目做好。
很久以后,我认定,这就是《非诚勿扰》创造辉煌的初始动力,一切的一切皆源于此。王刚跟那位著名的节目主持人王刚没有任何关系,此王刚非彼王刚。但王刚也做过主持人,当他发觉自己不具备成为一个最卓越主持人的天赋后,就转行当了导演,十几年如一日地做节目,直到今天厚积薄发。在这个老电视人的眼中,我是一只菜鸟,在当时,选择一个有丰富电视节目经验的专家远比用我这个菜鸟更有安全性,而且省事得多。但王刚的考虑并非如此。他要做的不是一个供大家看后哈哈一笑的娱乐节目,而是让观众看后既有情感共鸣,又有思想触动的节目,而我,便是他安插在节目中的一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