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企业的塑造
博览会塑造知识型会展企业的主要途径和对策有:
建立敏捷经营系统;
推进会展数字化、信息化、柔性化管理;
培养知识型会展员工和人才队伍;
创建学习型会展组织;
培植知识型会展企业文化。
一、建立敏捷经营系统
(一)敏捷经营的背景
“敏捷经营”一词是在国内会展行业和学界尚未提出过,是作者对制造行业“敏捷制造”概念的移植。动因出于:会展业正在经历与制造业相近相似的产业发展环境——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市场竞争白热化,企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大变革等等。
世界制造业“敏捷制造”诞生于美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美国在整个国际市场中占有的份额急剧下降的背景下逐步形成的。
为了夺回在制造业上的优势,1991年美国国会提出要为国防部拟定一个较长期的制造技术规划,要能同时体现工业界和国防部的共同利益。于是,由美国国防制造技术计划秘书办公室资助,由美国海军制造办公室和里海(Lehigh)大学的亚柯卡(Iacocca)研究所签订合同,开展未来制造技术发展战略的研究。里海大学邀请了国防部、工业界和学术界的代表,建立了以13家大公司为核心、有100多家公司参加的联合研究组。前后耗资50万美元,花费了7500多人时,分析研究了美国工业界近期的400多篇优秀报告,历时半年形成了一份名为“21世纪制造业发展战略”的著名报告。该报告提出了敏捷制造(Agile Manufa cturing)的哲理,描绘了一幅在2006年以前实现敏捷制造模式的图画,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
该报告的结论性意见是:全球性的竞争使得市场变化太快,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赶不上市场变化的速度。为了解决这个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问题,报告提出了以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VE)或动态联盟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模式。提出敏捷制造是一次战略高度的变革。敏捷制造面对的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采用可以快速重构的生产单元构成的扁平组织结构,以充分自治的、分布式的协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结构,注重发挥人的创造性,变企业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为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双赢”(Win—Win)关系。敏捷制造强调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开放、共享和集成。进入20世纪90年代不久,美国提出了基于敏捷制造的虚拟企业概念。
敏捷制造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把灵活的虚拟组织机构(Virtual Organi zation)或动态联盟(Dynamic Alliance),先进的柔性生产技术和高素质的人员进行全面信息集成,从而使企业能够从容应付快速变化和不可预测的市场需求,获得企业长期经济利益。它是一种提高企业(群体)的竞争能力的全新制造组织模式。敏捷制造的实质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等综合技术支持下的多企业的集成,是吸收了多种管理思想和制造哲理而发展起来的一套适合多变企业环境的全新制造哲理。
(二)企业敏捷化的关键因素
企业敏捷性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度量,诸如经营时间、经营成本、组织健壮性、市场适应性等。
从企业组织管理的角度度量企业的敏捷性,可以用5个主要变量或要素来表示企业的敏捷性。它们是:通信连通性(Communi cation Connectedness)、跨组织参与性(Inter—organization Participation)、生产灵活性(Production Flexibility)、管理相关性(Management Involvement)和雇员使能性(Employee Empowerment)。其中,通信连通性是指敏捷企业中跨越公司和组织机构范围的通信、交流程度,它包括通信技术方面和通信行为方面。跨组织的参与性是指敏捷企业跨越公司范围组织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和水平。跨组织的共同参与有多种方式,如基于顾客/供应商长期合同建立的供应链关系、合资联合体、虚拟伙伴合作关系等。在敏捷制造中,主要关心虚拟伙伴合作关系即动态联盟方式,合作伙伴间的相互信任和依赖是跨组织间的共同参与取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因素。生产灵活性是指企业的制造能力、生产及时性和可重构性的水平。敏捷企业要利用各个层次(公司层、工厂层、单元层、设备层等)的灵活性,尤其要考虑公司层的灵活性。管理相关性是指企业主动参与管理以调整其组织和资源使得敏捷制造得以实现的水平。它与企业的组织和资源、企业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动态联盟管理的作用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公司及其经营过程的可重构性和灵活性。雇员使能性是指企业使每个雇员能够根据公司目标和其义务责任,进行影响其工作领域乃至整个公司的决策的能力水平。雇员使能性包括公司建立多功能项目组的能力、对雇员的全面培训、雇员被授权和解决问题的水平等方面。可见,敏捷的决定因素在于敏捷企业的组织方式。
美国敏捷化协会在1995年做“工业界呼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一套企业敏捷化关键因素。
(三)中国—东盟博览会实行敏捷经营的建议
1.加强对敏捷经营的研究
敏捷经营思想在服务行业是陌生的。要把其移植到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经营管理中,必须理论先行,加强研究,予以消化与创新,才可能取得实践上的成功。
2.创建虚拟企业,实行动态联盟
敏捷经营的本质是将柔性生产经营技术,熟练掌握生产技能的、有知识的劳动力以及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的灵活管理机制集成在一起,通过共同的基础设施,对迅速改变或者无法预见的消费者需求和市场机遇作出快速响应。其核心是通过创建虚拟企业,实行动态联盟,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任务。
美国通过实施敏捷制造战略,将制造系统空间扩展到全国,通过全美工厂网络建立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建立全新的企业——“虚拟企业”或“虚拟公司”,以竞争能力和信誉为依据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动态公司,进行企业大联合。这是利用信息技术打破时空阻隔的一种新型企业,是一批为了完成某一特定任务,利用电子手段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灵活关系的合作者所构成的协作网络,不同于传统观念上的企业。到20世纪末,美国已有上百个公司、企业进行敏捷制造的实践活动。据预测,今后几年,敏捷制造企业间的有时限性的动态网络将成为美国制造业的主导结构。
从策略上讲,虚拟企业不强调企业的全能,也不强调一个产品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去开发、制造。通过集中不同企业的核心能力,并从中择优选择,可使虚拟企业创造出“全明星”能力。通过对不同能力的整合,可以达到单个企业达不到的效果。
中国—东盟博览会实行敏捷经营将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博览会实行企业化运作,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同时还需要当地会展产业、关联配套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从而为博览会创建虚拟企业、实行动态联盟奠定经济基础。为此,应当重视和加强广西会展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
3.树立全新的组织管理观念
敏捷经营有一套全新的组织管理观念。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其战略发展中,应根据敏捷经营的原理和规则,不断推进组织管理创新。
敏捷经营的组织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简化过程,不断改进过程,提倡以“人”为中心,用分散决策代替集中控制,用协商机制代替递阶控制机制。
(2)提高经营管理目标,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地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同时达到大批量生产那样的低成本。
(3)员工和雇主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合同”,大家能意识到为了长远的利益而和睦相处。
(4)敏捷强调技术和管理的结合,在先进柔性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内部的多功能项目组与企业外部的多功能项目组(虚拟企业)把全球范围的各种资源,包括人的资源集成在一起,实现技术、管理和人的集成。
(5)敏捷企业的基层组织是“多学科群体”,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动态组合。强调权力分散,把职权下放到项目组,提倡“基于统观全局的管理”模式,要求各个项目组都能了解全局的远景,胸怀企业全局,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进度,而完成任务的中间过程则完全可以自主。
4.创造敏捷经营的支撑环境
敏捷经营的实现需要有两个环境支撑——外部企业和内部企业。
(1)外部企业。包括网络支持、可重换公司、动态联盟等。
网络支撑就是企业通过完善的信息技术网络,迅速地、方便地获得有关产品、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信息,从而敏捷地对市场机遇进行正确的响应,达到“网络经营”、“全球经营”的策略。
可重换公司(Plug Compatible Company)是一个重要的广义概念,它和立体声音响系统的部件可置换、相互兼容的概念一致。在敏捷时代,一个公司将表现出最大的可塑性,而它的这一可塑性主要是由它的人员可置换性来保证。它可能是有一些核心相对稳定的雇员队伍,但大量的工作人员是流动的,是根据当前需要向人才专业公司临时雇佣的。他们和企业自身的骨干相结合,形成一些授权自制(Empowerd)的工程小组(WorkTeam)。在工程小组的组成、小组成员的评价、财务计算和保密制度方面都要逐步形成一套与人员可置换、常变更相适应的体制。
动态联盟(也可称为虚拟企业公司AVE)可以看成是一个机遇驱动,从适当的资源中挑选出来形成的一个“工程小组”。这是一个临时性的联盟,它随机遇的产生或被发现而产生,随着机遇的逝去而消亡。它可能由一个大公司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构成,也可以由不同国家不同公司联合而成。
(2)内部企业。包括企业内部的职业教育体系和信息支撑体系。它们对敏捷经营起着关键的作用。
要加强对全体员工进行各类经营管理和决策能力的培训和再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面对市场环境变化准确快速地进行自我决策和自我调整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敏捷经营的成败。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管理信息系统,为敏捷经营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二、推进会展数字化、信息化、柔性化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企业管理、经济管理面临着巨大变革,中国—东盟博览会要积极融入这场新的管理革命,推进管理创新,为博览会的战略发展提供管理支撑。
(一)推进会展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管理(Digital Management,DM)是随Internet的产生而产生的。它以管理科学学派和决策理论学派的理论为基础,采纳这两个学派的决策模式、模型与方法,在吸收系统科学的思想与方法和行为科学在关于个人与组织行为的思想与观点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计算机、通信、网络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各种最新技术来解决现实管理问题。它是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方法的总称。有两层基本涵义:一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实现是基于网络的,即企业的知识资源、信息资源和财富可数字化;二是运用量化管理技术来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即管理的可计算性。
数字化管理在工业部门发展很快,在商业、服务行业也日渐得到推广应用。它对于改进管理流程,优化管理系统结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系统整体效能,实现更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东盟博览会可以根据现有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和管理基础,建立完善数字化管理系统。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有:
1.思想转变
博览会实行数字化管理,首先要转变管理观念,树立数字化管理思想,把数字化管理确定为博览会战略发展的重要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不遗余力地推行数字化管理计划。
2.组织转变
博览会要配合数字化管理的实施,对企业组织形式和组织体系进行变革,建立起与数字化管理相适应的组织体系。明确推进数字化管理的项目负责人,成立专门的小组,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为数字化管理奠定组织基础。
3.技术转变
数字化管理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有一套与之相应的数字化管理技术和软件。在生产性行业,ERP系统是目前最流行,也是最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它包括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销售订单处理、销售计划、采购管理、仓库管理、财务会计及报表功能等。但在会展行业,目前数字化管理尚无成功的模式,博览会可根据自身业务属性、特点,研究、开发出会展数字化管理系统,为数字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4.决策转变
数字化管理在企业决策中应用广泛,也更显其价值。它可以应用在博览会人事决策、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会展规模决策、会展物流决策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甚至可以认为,如果企业决策不推广应用数字化管理,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需求和意义。博览会决策行为,应随着数字化管理的配备,而由传统决策向数字化决策转型,建立完善数字化决策支持系统,充分发挥数字化管理的功能和作用。
5.文化转变
博览会要为数字化管理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包括良好的员工职业道德,企业团队精神,员工对数字化管理的支持和积极参与等。尤其是,博览会领导层的支持是推行数字化管理成功的根本保证。
(二)提升会展信息化管理水平
中国—东盟博览会虽然刚刚起步,但信息化装备却是高起点。先后开通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门户网站——南博网,创建了国内首个网上互动展览平台以及国内首个会展客户服务中心,开发了服务博览会的CDMA信息终端项目等。但是,对于博览会来说,由于无论是业务经营、组织机构,还是管理与运作,仍处于大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工作需要加强与完善。
1.加强会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化管理的神经中枢,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工作,也是难度最大的。从国内早期信息化管理实践来看,有的公司就走过了曲折艰难的信息化管理之路(见表6—2)。该公司不得不于1998年又开始一次新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其教训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