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飞越彼岸
27354900000005

第5章 中国—东盟博览会战略发展的SWOT分析和战略定位(1)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一个新兴展会,在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届、第二届博览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显示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广阔前景;充分说明了中国与东盟领导人高瞻远瞩,已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从共识推向务实;说明了中国与东盟地缘相近、合作便利,不仅是好邻居,更是经济上的好伙伴,完全能办好这样一个大型国际性博览会,搭建起互利双赢的合作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今后的战略发展中,既有许多优势(strengths),也有劣势(weaknesses),既面临许多机遇(opportunities),也面临威胁(threats)。通过SWOT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发展前景和方向。

一、优势分析

中国—东盟博览会战略发展中,拥有十大优势,将推动其快速成长壮大。

(一)国际政治优势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主题的国际性博览会,具有良好的国际政治基础。

首先,中国与东盟海陆相邻,确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中国与印尼恢复外交关系为开端,以所有东盟成员国全部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为标志,中国与东盟进入了全面友好发展的新时期。1991年7月19日,中国外长钱其琛应邀第一次参加了在吉隆坡举行的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始与东盟对话。这是我国首次同东盟组织进行正式接触。1994年7月,中国作为东盟磋商伙伴参加了在曼谷举行的首届东盟地区论坛会议。1996年7月,在第29届东盟常设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东盟常委会一致同意将中国由过去的东盟磋商伙伴国升格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1997年12月6日,首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题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2001年11月6日,第五次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在文莱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携手共创中国和东盟合作的新局面》的重要讲话,会议决定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3年10月8日,第七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中国政府在《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上签字,中国与东盟领导人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宣布中国与东盟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这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战略发展提供了稳定坚实的和平与繁荣的生长“土壤”。

其次,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是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一项具体步骤。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随着这一进程的持续加速,双方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作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一项具体步骤,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倡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并同时倡议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温总理的倡议得到东盟10国领导人的普遍欢迎。2004年11月3~6日,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中国广西南宁这座美丽的绿城隆重举行。

第三,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和东盟扩大双边贸易与投资合作的具体实现形式,是全面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举措。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紧紧围绕《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及自由贸易区建设实际进程,以双向互利为基本原则,以自由贸易区内的经贸合作为重点,同时面向全球商界开放。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理解、沟通和经贸合作,及时、妥善地处理好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与东盟国家共同实现和平、安全、合作、繁荣的目标。这是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深层次的内涵,也是我国东南亚政策的重要内容。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是落实我国新时期外交工作重点,加强与周边国家关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具体体现,是中国政府为全面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举措。它对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贸易关系意义重大。

可见,中国—东盟博览会具有十分显著的国际政治优势。这是国内其他展会所无法比拟的。

(二)经济互补优势

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邻近,开展贸易往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近几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发展十分迅速,双方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和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扩大双方贸易规模的潜力巨大。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将会进一步发展中国同东盟的贸易关系,实现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宽出口渠道,扩大经济发展的空间,继续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1990年至2003年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年均增长20.86%,比同期中国整体对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快4.25%。东盟统计显示,1993年至2001年间,东盟与中国贸易额年均增长22.69%,比同期东盟整体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快16.19%。到2003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达782.52亿美元,是1975年的近150倍。

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发展平台,将进口与出口相结合,投资与引资相结合,展销推介与专题论坛相结合,经贸活动与文化交流相结合,促进优势互补,深化经贸合作,共同实现本地区的普遍繁荣。它在巨大的优势互补和巨大的合作空间的作用下,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发展潜力。

(三)市场巨大优势

自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计划后,中国与东盟的消费市场便成了全球商家窥探的目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将形成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增加106亿美元,增幅为55.1%,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将增加130亿美元,增幅为48%。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1059亿美元,同比增长35%。2005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达597.6亿美元,增长25%,东盟跃升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2005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东盟时,明确提出到2010年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也就是说,2002年启动自贸区进程以来,两年时间双边贸易额增长了500亿美元,翻了一番;今后五年时间又将翻一番。可见,双边贸易市场空间十分巨大。

中国—东盟博览会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贸易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它能直接打开18亿消费者的市场,所以成了全球商家关注的焦点。在首届博览会上,有意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展示产品、寻求商机合作的商家们意外爆棚,单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统一邀请的宾客共有1.8万人,其中客商和企业家就有1.4万人,而不请自来的客商更是难以统计。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共收到境内外报名参展企业共计2500余家,申请使用展位4423个,大大超出了博览会所能提供的展位数。为解决展位供不应求的矛盾,经多方努力,博览会新增展位443个,使展位总数达到2506个,但是这和申请的展位数相比,仍然满足不了展商的需求。

(四)主办机构优势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世界上首个由多个国家政府共同主办的国际性博览会。主办方分别为:中国国家商务部、文莱工业和初级资源部、柬埔寨商务部、印度尼西亚工业贸易部、老挝贸易部、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工业部、缅甸商务部、菲律宾贸易工业部、新加坡贸易工业部、泰国商务部、越南贸易部、东盟秘书处。中国—东盟博览会承办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东盟博览会协办方为: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香港贸易发展局。这是一个高规格、高层次的国际性博览会,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倡议,得到11国政府的强力推动。

由于中国—东盟博览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对博览会的举办高度重视。在筹办博览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和国务委员唐家璇等中央领导同志就有关博览会事项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担任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名誉主任,并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对筹办工作提出具体明确要求,帮助协调解决一系列重大问题。吴仪副总理还亲自莅临南宁,出席首届博览会各项重要活动。对今后博览会的举办,吴仪副总理提出要“一年比一年办得更好,一年上一个台阶”。

在第二届博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提出,广西和中央及国家有关部门要继续努力,以科学的态度,发扬大力协同、团结合作、积极配合、精益求精的航天精神,切实把博览会这个平台维护好,发展好,使博览会常办常新,越办越好。

中国—东盟博览会有11国政府以及东盟秘书处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将会一年比一年办得更好。

(五)展会主题优势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第一个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主题的博览会。首届博览会有五大内容:(1)商品贸易。展示各国优势产品,促进进出口成交,搭建中国与东盟之间以及面向全球的货物交易平台。(2)投资洽谈。推介各国投资环境,发布招商信息,对接洽谈项目,扩大区域内双向投资,联手吸纳国际资本。(3)服务贸易。优先选择旅游和科技作为首届博览会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推介和展销中国和东盟10国的旅游景点景区、旅游项目和旅游商品,进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交易。(4)高层论坛。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邀请各国政要、商界精英、专家学者对话交流,共谋发展。(5)文化交流。同期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真龙之夜·风情东南亚·相聚南宁2004、“中华情·中国—东盟博览会盛典之夜”,展现各国民族文化风采,加深理解、增进友谊,客商在收获经贸成果之余,也能欣赏多姿多彩的文化。这些内容比较充分地显示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题特色。东盟企业参加博览会,可以获得各种商机。第一,能够扩大东盟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出口。第二,能够采购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第三,能够吸引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投资。第四,能够引进中国的先进技术。第五,能够推介东盟各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展旅游合作。

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显示其巨大魅力。首届博览会参展参会客商约有3万人,接待海内外观众35万人次,商品交易总额10.33亿美元,签订投资合同金额约1000亿元。

(六)组织机制优势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一个高规格、高层次的国际性博览会,其组织体系逐渐健全完善。

为了办好博览会,成立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组委会由商务部牵头,成员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中宣部等12个部委,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担任组委会名誉主任;组委会主任由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和东盟各国经贸部长、东盟秘书长共同担任。

中国—东盟博览会常设工作机构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对内设置为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该机构为自治区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博览局下设综合协调处、研究发展处、招商招展处、展览管理处、对外联络处、宣传推介处、会议接待处、经营开发处、人力资源处、财务会计处等十个职能处。主要负责博览会的日常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还成立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博览会的组织领导。在博览会召开前,广西区党委、政府还特别成立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指挥中心,实行统一指挥,集中办公。

每次博览会召开前,根据需要由中国商务部牵头召开中国—东盟博览会高官会,共同商讨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有关筹备事宜,以便在博览会主办工作机制、招商招展机制、专题设置、宣传推介、改善服务等方面达成共识。

博览会还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持续发展。为确保各主办方共同办好博览会,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下三个机制:一是建立11国共同主办的工作机制。首届博览会已有各国经贸部长共同担任组委会主任,处长或主管担任联络官。第二届博览会增加邀请各国负责博览会事务的司局长担任组委会副秘书长,以加强沟通与联络,加强对本国筹备工作的推动。通过这一措施,形成部长为主任、司局长为副秘书长、处长为联络官的三级工作构架。二是形成领导人和经贸部长出席博览会和峰会的机制。2005年10月,东盟国家领导人、经贸部长出席了第二届博览会和峰会。三是建立有效的招商招展机制。作为多国政府共同主办的博览会,政府或政府委托的专门机构组团仍然是招商招展的主渠道,将与东盟各国主办部门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政府主办部门指导推动、承办机构操作实施、商协会广泛参与、商业代理积极补充的招商招展机制。

(七)展会区位优势

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中国南疆边陲广西壮族自治区举办,具有独特显著的区位优势,缘起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使广西从中国边陲地区一跃成为国际大通道和枢纽。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

从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来看,广西地理位置有三大特点。首先,广西处于中国与东盟两大板块的结合部,可以高效地利用两地的市场和资源,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次,广西背靠中国内地,面向东南亚,可以利用的资源十分丰富。再次,广西是中国与东南亚唯一水陆相交的省份,拥有便利的陆上交通和诸多港口。

与广西的地理位置相应,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肩负“四大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