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27356700000001

第1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

(第一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确立与发展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恩格斯说过:“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这个新的科学的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毛泽东用中国化的语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并把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正确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科学地揭示中国社会的本质、特殊矛盾机制和发展规律,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中国作风、渗透着中华民族智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共产党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首先是由毛泽东倡导和确立起来的。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思考始于1930年。这年5月,为了反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他在其名篇枟反对本本主义枠中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是主张认识实际、了解实际,想问题办事情从中国实际出发。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毛泽东在该文中还阐明了一个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他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是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论断。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斗争策略,绝不是靠少数人坐在房子里凭空想象出来的,它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毛泽东还正式使用了“思想路线”一词,并认为本本主义完全是一种保守的思想路线。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系统地批判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全党重新学习党的历史,总结毛泽东反复阐述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根本观点,清算了教条主义在党内的影响,科学地阐明了实事求是的内涵。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唯物而辩证的阐释。他指出: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从此,实事求是就变成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科学表述。

在1956年党的“八大”的开幕词中,毛泽东同志曾经归纳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指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的思想原则。这是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表现在列宁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然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正是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我们党克服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形式和方法,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不仅影响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程,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维方式,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懂得实事求是,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同志认为:这是“毛泽东主席的最大功劳”。

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和重新确立

邓小平是毛泽东所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忠实继承者。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重要谈话中曾这样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又以“两个凡是”的面目出现,这就是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很显然,“两个凡是”的实质就是全盘肯定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理论和主张,维护“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期间“左”的错误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反对邓小平出来工作,反对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维护长期禁锢人们头脑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这样,要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就必须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应用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本身,从而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同志先从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体系的角度批评“两个凡是”,指出“我们不能够只是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接着,他又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去批评“两个凡是”,由此开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他认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同时,邓小平还多次正面解释解放思想的含义,他说:“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之所以特别强调要解放思想,是因为只有破除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所制造的迷信,把僵化的思想解放出来,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而“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在邓小平看来,首先是解放思想,因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和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其次,在邓小平看来,解放思想不是实事求是之外的东西,它本身就是实事求是的一个阶段、一个因子,无论在思维方向还是在思维目标上,它与实事求是都是完全一致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地解放思想。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和内在一致性。

正是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的指引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邓小平理论具有多方面的极为丰富的内容。但是,无论哪部分内容都无不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其出发点和根本点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诸如: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观点,关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关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观点,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提出、形成和发展,等等,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和产物。

总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形成邓小平理论的一系列重要观点、思想,都是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理论整个体系和各个部分之中,成为这一理论的活的灵魂。

三、“与时俱进”深化和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并坚决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江泽民同志指出:

学习邓小平理论“尤其要着重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正是依靠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列宁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也正是依靠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又吸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现新飞跃。把握了这个精髓,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联系和它的统一科学思想体系。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针对中国国情,结合时代特征,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根本问题,得出了一系列新的结论,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把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邓小平同志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这种从实际出发反映事业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精神,是我们尤其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的”。

江泽民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坚定不移、毫不含糊;发展马克思主义也要坚定不移、毫不含糊。同时,他强调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该不断发展。

要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他指出,在新时期我们党的理论建设只有在区分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中,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如果固守经典着作中的某些词句,囿于传统的经验和做法,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先进文化凝固起来,必然会使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的生机逐渐枯萎,最终动摇共产党的执政根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实践中碰到的许多问题,没有“本本”可以提供现成答案,需要通过实践探索、理论创新来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江泽民一方面重申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另一方面,又大力倡导与时俱进的精神,将与时俱进上升为党的思想路线。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在2002年“5·31”讲话中,江泽民开始把“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列。中共十六大报告正式将与时俱进纳入党的思想路线,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确立,深化了党对思想路线的认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又一次丰富和发展。

(第二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与辩证关系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1.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也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路线。什么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中国一句古语。最早见于东汉着名史学家班固所着枟汉书·河间献王传枠。班固在文中称赞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唐朝颜师古注“实事求是”谓“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务得事实”指做学问要重实事根据;“每求真是”指做学问要取得真谛,做出准确的结论。因此,历代学者都把实事求是看作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的治学态度。毛泽东青年时代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经老师杨昌济介绍,曾利用假期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寄读。岳麓书院的讲堂正门上挂着一幅横匾,上面写着“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这块匾额给毛泽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941年5月,毛泽东在枟改造我们的学习枠一文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武器,赋予“实事求是”以科学的含义。毛泽东同志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一论述,赋予实事求是以科学的含义和理论的形态,使这一古老的成语成为党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简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