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好做好
2736700000013

第13章 不比较,不计较(4)

三年前,勾峰先生将我撰写的《玉琳国师》改编成《再世情缘》剧本在"中视"上演,不但轰动岛内外,而且度化了影片的男女主角、工作人员,乃至许多电视观众皈依佛教。记得二十多年前,《玉琳国师》在电台以文艺小说播出时,教界乏人认同,直至今日,大家才日益肯定声光化电对弘扬佛教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不计较一时的成败得失不是很好的事吗?

一九九四年的一日午后,周游女士来电表示想来拜访我,没想到见面时,她已经带了一组摄影队来到现场,并且要我为她新制作的连续剧《唐太宗》说几句好话。我一向不逆人意,虽然心中不悦,明知此举将遭到议论,依然勉为其难,满人所愿。后来片头上演后,多少通电话、多少封来信交相指责。但由于这个因缘,佛教得到更开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度化更多的民众。所以,凡事无法尽如人意,如果只是在枝末细节上比较、计较,不唯因此蹉跎光阴,也往往错过良机,倒不如直下承担,忍辱负重。

四十年前刚到宜兰弘法时,为了化导顽强的民众,也着实费了一番工夫。像林松年每次进我的寮房,总是踢门而入,怒言相向;熊岫云一向以知识分子自诩,在他伯父的劝诱下前来宜兰念佛会听我讲经,刚开始时也都是双手抱胸,一副倨傲怀疑的模样。我当时自忖来到一个新地方,必定会有新的挑战,但对于个人有利与否,我不想比较、计较,唯愿在自己的岗位上成就大众,所以仍以平常心来待人处事,后来他们都成为最忠实的佛教护法者,而我也从此没有离开过宜兰。

俗语说:"同行相轻。"但我的同道中,却不乏互相提携的善友,其中煮云法师是我在栖霞佛学院的同学,因为我们彼此"不比较,不计较",所以成为莫逆之交。记得一九五三年在宜兰念佛会,一位老居士对我说:二月份煮云法师要到高雄凤山,但他很喜欢在宜兰弘法,希望我能和他调换。我想到大家同学一场,所以欣然答应,没想到后来煮云法师从花莲经台东来到凤山时,受到当地信徒的盛大欢迎,于是就在当地落脚。

一九六四年,我在寿山寺创立佛学院,特邀煮云法师前来授课。他每次来,信徒供养的水果、从报摊上买来的杂志都放在桌上,甚至厨房里好一点的菜,总是先被他的弟子收去给他。我的弟子三番两次和我抱怨,我都和他们说:"煮师和我数十年的交情,如今他不嫌弃和我同住,我没什么好供养他,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

同道们都称煮老为"上、中、前"的法师,因为他每次用餐时习惯坐在上位,照相时喜欢坐在中间,走路时自动走在前面,唯独外出买车票付钱时,他一定后退,由我付钱。次数一多,我的弟子又发出不满的声音,我经常告诉他们:"钱就是要拿来用的,不劳你们为我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