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要有代替
我的弟子除求学的以外,大部分都分布在佛光山海内外各别分院及事业单位,从事弘法利生的工作。他们恪尽厥责,热忱有余,但由于方便不够,有时让信徒难过而不自知。有鉴于此,我在佛光山的一次徒众讲习会中,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什么人能干,什么人不能干,从一个小地方就可以看出来。凡是能干的人,叫他做什么事,他大部分都是承诺:'OK!OK!''没问题!没问题!'不能干的人则推三阻四,事事拒绝:'这个不对,那个不可行。'当然有很多事情实在不容易做到,但是我们在拒绝的时候要有代替,不要让对方难堪,而且要时时想到给别人一个助缘。"一年之后的徒众讲习会,许多回山的弟子告诉我:他们秉持"拒绝要有代替"的方针来待人处事,不但得到许多赞美,而且使道场的法务蒸蒸日上。在欣慰之余,回想自己数十年来,因为秉持"拒绝要有代替"的处事方针,不知结下多少善缘。
二三十年前,经常有信徒的子弟来找我,希望我能为他们介绍一份工作,或者推荐他到某机关任职。那个时候人浮于事,要找一份差事很不容易,更何况自己也不知道帮他介绍的工作适不适合,更不知道他的耐心、恒心、毅力究竟如何,但是基于和信徒之间的香火因缘,总想要助他一臂之力。于是千辛万苦,打听联系,穿针引线,好不容易帮他找到职业,赶忙去通知他,不料对方却说:"不要了,我已经在别处上班了。"我当时心想:自己白费一场心也就算了,但是对机关主管失去信用,要我如何交代呢?他们也是卖一个面子啊!这种情况几次以后,再有人找我介绍工作,我心里虽也起了警觉,但轻言拒绝,断了别人的信心,总是于心不忍,所以我想出了一个智慧的办法告诉他:"你先看报纸的寻职栏,或者我提供一些资料给你,你认为这个职业和你的能力、兴趣吻合,就自己打电话过去。"对方往往说:"不行啊!他们不认识我,又没有人介绍,不会采用我的。"我告诉他:"你可以向机关行号的主管介绍自己的专长,并且说:'我让你试用两个月,两个月以后,如果你觉得我可以用,再续用;如果你觉得我不适合,我就走。我是来让你试用的。'老板听说你是来让他试用的,他不需要负什么责任,也没有人情负担,就会试用你。如果你能经得起试用,可能就会一帆风顺,前途光明;如果你经不起试用,那就得重新调整自己,重新学习。"经过我这一番分析说明,年轻人求职大都能无往不利。
创建佛光山以来,最常见的是一些夫妻吵架,其中一方负气离家出走,或者一些小孩被师长责骂,在羞愧懊恼下不告而别。他们常常一来山上,就请求出家,这种情况当然不能收留,但如果一口拒绝,不但无法帮助对方解决苦恼,如果这个人再一走了之,可能一家人都会因此而陷入悲伤的情境,所以我采取智慧的方式,在谈话中得知他的住址、电话,悄悄地和他的家庭联系。结果家人闻讯赶来,一番恳谈之后,夫妇和好如初,父母子女重逢相聚,每次看着他们欢欢喜喜地携手下山,心中的欣悦真是不可言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