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理科课程资源-探寻物理起源
27387500000021

第21章 电报的发明(3)

有伯乐,千里马才能发挥作用。一切有利的环境条件使马可尼得以专攻无线电研究,他很快超过了波波夫。1896年12月12日,马可尼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地收发实验,通信距离达8公里。1897年5月18日,马可尼无线电信号跨海实验获得成功。一项发明只有投入到商业使用,才能实现它的社会经济价值。1897年7月,马可尼开始研究无线电的商业应用,他在伦敦成立了无线电报通信公司,在怀特岛建立了尼特无线电站。海底电缆工程的奠基人汤姆孙在这里拍发了世界上第一份商用无线电报,标志着无线电报商业应用的开始。这份有历史意义的电报由汤姆孙拍发也揭示了由有线电报的发明发展到无线电报的诞生这样一个人类通信事业连续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了科技进步势不可挡的伟大力量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重大利益。

1899年11月15日,马可尼把无线电通信距离扩大到106公里,使无线电信号第一次突破了100公里大关。但马可尼没有沉醉于连续不断的胜利,他雄心勃勃地把目光又投向了辽阔无垠的大西洋,制定了欧美大陆之间无线电通信的宏伟计划。

1900年,他取得了无线电史上有名的调谐电路专利。同年10月,他在普尔杜建立了第一座大功率发射台。“一切就绪,只欠东风”。1901年11月26日,马可尼这项伟大的计划开始实施了,他亲自乘船横渡大西洋。12月9日,在信号山开始工作,先后尝试运用气球、风筝牵引天线。为了更有把握,马可尼决定不用莫尔斯电码记录仪做终端,而改用波波夫首先发现的用电报机直接收听金属屑检波器的输出信号。1901年12月12日,预定的通信时间到了,人们怀着紧张而激动的心情观望着这次隆重的表演,代表“s”字母的三点短码信号终于飞越3000多公里的大西洋传过来了。当天晚上,马可尼把成功的喜讯告诉给圣约翰斯城的邮局,这个重要新闻立刻被邮局用有线电报传到世界各地。

马可尼成功地完成了无线电波横跨大西洋的壮举。但成功的路上不会总是铺满鲜花的。当“S”信号被清晰地收到后,却遭到某些保守人物的怀疑和讽刺,他们拒不承认马可尼的信号传递了信息,甚至有些专家还怀疑普尔杜的大功率台会干扰想象船只的短程通信。除了这些不公正的舆论,马可尼还必须应付各公司的挑战,有线电报公司的老板仍宣布马可尼的商用无线电站侵犯了电报公司的专利权。但不管怎样,新事物一旦产生,就一定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合理性。

1902年12月,相隔3000公里的普尔杜电台和格拉斯湾电台开始试验无线通信。不久,美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也都相继建起了马可尼式的无线电台。成百艘邮船也纷纷采用了马可尼的装置。无线电开始成为全球性的通信事业。在以后的年代里,马可尼也从未停止过对无线电通信的探索。1918年9月,他采用等幅波反射,在英国与澳大利亚之间传递了第一份无线电报。1916~1922年间,他开拓了短波通信事业。1930年3月26日,马可尼乘“伊莱特娜”号游艇在15000公里外的地中海把电磁波传递信号转发到澳大利亚,为无线电报的广泛应用作了重要宣传。

终身致力于无线电研究的马可尼是一位多产的发明家,他一生的历史也是无线电发展的历史,他为人类打开了无线通信的大门,并使无线电技术发展成为全球性的伟大事业。

每一项科学突破都是由科学家作为认识主体作用于客体来完成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是每一个科学家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马可尼在无线电报的研究和发展中,实现了技术突破所需要的多因素综合,遵循了科学发现的客观规律,他成功的因素很多,这里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简单的分析:

①历史继承因素。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从已经获得的科学成果出发,它每前进一步都以前一步为基础。马可尼的研究过程正是遵循了这样一个历史结构模式,在发现过程中运用了历史启迪性、逻辑必然性和活动群体性规律。马可尼对无线电成果的吸收是他发展无线电事业的前提。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他在做横跨大西洋无线通信实验时,在接收终端采用了波波夫的设计,用电报机代替了莫尔斯电码记录仪,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使实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马可尼深深懂得,在科学道路上孤芳自赏,闭门造车是研究中最大的障碍。因此,即使功成名就之后,他还仍旧重视学习、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每天阅读电子技术刊物,从别人的见解和设想中受到启发,正是在继承了别人的最高科技成就之后,马可尼才有可能超越了他们,从而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②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是科技发展中的软件因素,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了解社会环境因素对科学家及科技进步的影响,有利于我们自觉地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助于科技发展的环境。马可尼的成功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有利的社会环境是技术创造的温床。在马可尼生活的时代里,意大利和英国政府对科技发展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大利政府不重视科技成果,对发明家的专利项目更是漠不关心。马可尼只好离开自己的祖国到英国寻求发展。英国政府的支持,邮电总局总工程师的大力协助,得力助手的帮忙,以及社会各界的承认等等环境因素,给马可尼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他能专心致力于无线电领域研究。机遇是成功的一半。与波波夫相比,马可尼是顺境中的幸运儿。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为他的研究事业创造了成功的条件,为他消除了科研道路上的障碍和后顾之忧,这也是他做出巨大贡献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心智条件因素。在一项技术突破中,发明家的科学素养是其成功的关键要素。马可尼的成功首先归功于他对无线电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他从小就喜欢阅读物理学方面的书籍,17岁便开始做电磁实验。科学家的好奇心和兴趣是他从事创造活动的必由之路,也是其创造过程中勇往直前的动力和源泉,爱因斯坦曾说过:“我的科学成就也来自研究问题的神圣的好奇心。”其次,科学家从事科研的个性品质也是其发明创造的重要心智条件。马可尼性情温和、做事认真谨慎、为人谦虚。他善于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重视吸收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同时,马可尼的性情又有灵活、变通的一面,他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但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从他毅然踏上英国去发展自己这一果断行为,足以显示出他善于同不利因素作斗争,为自己创造发展机会的开放型思维方式。最后,科学理性也是马可尼取得巨大成功的心智因素。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实验研究是他进行科技活动的逻辑起点。对电磁学理论的深入学习和坚持不懈的试验操作贯穿了马可尼发明和发展无线电报的整个过程。科学的灵魂在于探索,科学的生命在于实验。马可尼在科技活动中的逻辑方法为他从事创造活动奠定了理性基础。他的每一次设想、每一阶段上的新发明都是在分析、抽象、概括以及推理基础上的实验。如调谐电路的发明、运用风筝牵引天线以及用电报机来收听传输信号等技术创造,都是马可尼经过周密的分析、预测等理性思维的结果。

四、电报发明的意义

马克思曾作过这样的预测:“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强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件事是不可估计的。”电报的发明是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像马克思所说的,它的深远意义和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首先,电报的发明作为第二次技术革命中的单项主导技术的重大突破,它引起了一代技术体系的更新,导致了信息技术领域中的连锁反应,推动了技术结构的发展和进步。主导技术的进步,萌发出新的主导技术群并形成新的技术结构。电报技术发明和发展把通信技术革命推向了高潮,电报的发明为电磁原理在技术上的应用开了先河。科学史家贝尔纳指出:对科学的一般地位来讲,更为重要的事实是,电报创造了对受过训练的电工技术人员的需要,这就进而提出对技术学校和大学物理系的需要,而19世纪后期大多数进展都依靠这些学术机构。电报的发明成为人们自觉运用科学理论进行科学实验的开端。电能传递信息的事实引起了人们对电学应用研究的强烈兴趣,一系列信息传递技术突破势如破竹,人类迎来了用电、磁和电磁波传递信启、的时代,雷达、电话、电视、遥感等技术发明形成了新的信息传递技术结构,信息载体也由电磁波通信向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移动通信、中微子通信方向发展。非话业务也形成一系列技术突破体系,用户电报、数据传真、可视图文、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化销售、智能用户电报、电子邮箱、会议电视等等构成了主导技术群。20世纪以来,通信技术进一步向集成方向发展,出现了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后来发展为集通信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于一身的智能建筑。目前,各国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也成为新的信息技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高速化、多业务智能化、多媒体个人化将成为信息技术群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电报发明给整个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通信技术革命大力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带来商业上巨大的经济效益。自电报技术的商品化以来,信息的联系、组织和传播功能使社会生产形成一个互相连接的网络系统。通信成为经济的催化剂,电报的广泛应用使社会产品更加丰富,社会财富迅速积累,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通信技术的突破也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在航海、航空事业上发挥出不可比拟的作用。1911年,在伦敦召开的国际无线电报大会上决定选用莫尔斯电码的三点、三划、三点(“SOS”)作为国际海上救难信号,易记易发,很快被世界各国采用。1912年,震惊世界的“泰坦尼克”号事件充分显示了电报在海难营救中的巨大威力。为了纪念对无线电报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马可尼,人们把他生日那天——4月25日命名为“世界海上无线电服务的马可尼日”。电报使人们之间的陆陆、海陆信息联系加速了,整个社会活动活跃起来,电报技术成为改变人们生活形式的物质力量,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信息成为联系经济、政治、科技活动及人们的家庭生活的有效介质。另外,信息所带有的共享特性成为社会公平的基础,为商业竞争和个人发展提供了均等的机会,平衡、协调了人类的社会生活。电报的发明还使信息的社会功能发生了质变,成为社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战略资源。

最后,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对文化教育、道德、哲学、艺术等上层建筑领域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尤其对人类的认识论具有重要意义。17、18世纪哲学家们所强调的是通过感觉和观察去反映自然事物,而到19世纪,电报技术的突破使人们开始十分重视认识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因素。实践活动对人类认识有着重要影响,电报的试验成功令人信服地驳斥了不可知论,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真正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前进。恩格斯曾说过:“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电报的发明使人类重新认识了自身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深化了人类对信息实质的哲学认识:信息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则在自己的实践中检验这些反映的正确性并运用它们。科学史家贝尔纳说过:“科学可以作为具有解放作用的观念。”通信技术的革命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信息观念、信息方法的形成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奠定了认识论基础。电报的发明和发展进一步印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信息广泛而频繁的传播,世界范围内联系网络的形成,使人们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理解。信息传递技术革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某种程度上人类实现了信息传递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统一。从此,人们把科研工作或工程设计、服务等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合为一体,获得最好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电报的发明和发展,使人类通过快速的“有效信息”把目的性引入认识过程,实现了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