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许多成功的讲演者,他们只要一开口,一挥拳,台下的听众就群起拥护,挥拳高呼,群情激昂,情不自禁。
他们之所以能和听众结成一体,是他们所用的词、态度或所说的话,都不是以“我”为中心,而是与听众“同呼吸、共命运”,因此听众对他所说的话能深植在心里,容易引起共鸣。他们常说“我们这种表现”,由于不是说“我”,而是说“我们”,使听众们产生“命运与共”的意识。
在日本的企业中,他们都主张“家族化”企业,正是靠这种“和平演变”强烈地吸引着企业的所有人员,甘心为他们卖力。日本企业的工作效率超过美国工作效率,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事管理上的差别。因为在美国企业中,上司和员工之间界限分明,这样很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而日本企业中的员工都有“以厂为家”这种意识。
另一方面,如何与比较固执的伙伴在工作上互相配合,使这种人按照自己的意图办事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他们未躲进自我墙壁内侧以前,先使用“我们”两字,使他们感觉彼此有共同点。因为大凡这类人,对自我都很敏感,归属意识也比较强,所以应巧妙运用“我们”,以便解除对方的心理防线,进而同我方的态度保持一致。
如果是男女之间,不要说“我和你”而说“我们两个人”。因为这样比较能够使对方感到两人是一体的,说服起来必容易很多。若你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人,平常更应该注意常用“我们”这二个字眼了。
相信“我们”运用法将使你与同行们相处得更融洽,更默契,那么成功也将与你结缘。
职场成功的语言
1见风使舵
一位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张某见一位公司老总,试图向这位总经理推销他自己到该企业工作。
由于这位总经理见多识广,根本没把这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放在眼里,没搭上几句话,总经理便以不容商量的口吻说:“我们这里没有适合你的工作。”
这位聪明的小伙,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起孔明激孙权的故事来了。于是见风使舵,转换话题来对付总经理。他若无其事地问道:“总经理的意思是,贵公司人才济济,已完全可以使公司得以成功,外人纵有天大本事,似乎也无需加以利用,再说像我这样不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能否有成就还是个未知数,与其冒险使用,不如拒之于千里之外,是吗?”
他说到这里故意突然中断,只是微笑着直视总经理,在一两分钟的时间里,彼此都保持沉默。总经理终于开口说:“你能将你的经历、想法和计划告诉我吗?”小伙子又将了他一军:“噢!很抱歉,刚才我太冒昧了,请多包涵。不过像我这样的人还值得一谈吗?”说完,小伙子又沉默了。
总经理反而催促他说:“请不要客气。”
于是小伙子将自己的经历、学历及对该企业经营发展规划的看法等系统地告诉总经理。
经理听完后,态度立刻改变了,由严肃转为慈祥。临走时总经理对这位小伙子说:“小伙子,我决定录用你,明天来上班,请保持过去的热情和毅力,好好在我公司干吧!相信你会有用武之地。”
如果这位小伙子在“此路不通”的时候不赶紧见风使舵,转换话题,决不能摆脱僵局,更不能够力挽狂澜,反败为胜。
2学会沟通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人与人之间,矛盾和误解是难免的,我们不应该再去“火上浇油”,那样只能使矛盾和误解越积越深,彼此关系十分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如果我们本着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态度,主动地、心平气和地找对方解释一番,只要讲清缘由,矛盾就会烟消云散。因此说:冤家宜解不宜结。
住楼房的人都清楚,楼上与楼下经常会发生一些摩擦,如果楼上的人家把楼下人家的被子弄湿了,楼上的人应主动到楼下赔礼道歉,及时沟通,这样,人家也就不那么耿耿于怀了。
如果因为你的过错而伤害了别人,怎么办呢?矢口否认,死不认账,还是觉得对方罪有应得?这些态度都不可取,惟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学会向对方道歉。1863年1月8日,恩格斯的妻子病逝。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信告诉他的好友马克思。谁知道马克思的回信,态度异常冷漠,没有一句安慰的话。这种冷冰冰的态度使恩格斯十分生气,甚至想断绝交往。
看了恩格斯的责问信,马克思感到确实是自己的失误。于是他向恩格斯道歉,并讲清了原因,表明了自己的心情。恩格斯不但原谅了马克思,而且两个人的友谊和好如初。
化干戈为玉帛。
人与人的分歧,大都是由于认识的不同而引起的。因此存在分歧是正常和普通的事情。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人与人就不能合作共事了,相反,只要双方都能趋同避异,同样能成为好朋友。
3创造精神
甲是公司公关人员,工作很复杂,要负责处理公司与各方面的关系,改善公众对公司的印象。经理们都很佩服她的能力,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她任用、训练、培养了三位出色的秘书。但这三位秘书竟没有一位能留住,都先后离职而去。她怀疑自己:“我这是怎么了,难道我连一位秘书都留不住吗?”一位同事帮助她看清了自己,对她说:“三位秘书都是找到了从事公关方面更好的工作,你应该感到骄傲才对,是你帮助她们成功的。”听完之后,她幽默地说:“看来我应该去当老师,不过我教得太好了,下一次我可不把秘书教得这么好。”她以取笑自己的方式树立了更为自信的自我形象。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富有幽默的力量并且善于应用的人,往往在工作中也是极有创造性的人。有了创造精神的人,就能学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而且有几套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之,创造的精神,加上开朗爽直的性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灵活巧妙地处理工作上出现的种种难题,并使别人欣然地接受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在工作上就更能感受到轻轻愉快。
4克服胆怯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怕见陌生人,见到陌生人,似乎思维也凝固了,手脚也僵硬了。本来笨嘴笨舌的,嘴巴更像是贴上了封条。还有一种人,不怕陌生人,就怕别人注意他的“单独行动”。如果有很多双眼睛注意他,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忸怩不安,说不出话。以上这些都是胆怯的表现。
其实,这种胆怯心理是人人都有的。只是有的人注意锻炼克服,胆怯的心理很快就消失了。而有的人,以为这种胆怯是他生来就有的特性,不但不想法去克服它,甚至还向它投降。这样,胆怯的心理就很难克服掉。据有关资料记载,古罗马的演说家西赛罗、英国的政治家路易·乔治、美国的著名大总统林肯等在第一次演讲时,都有过胆怯的心理。有的面色苍白,四肢发抖,有的舌头抵住上腭说不出话来,有的则紧握拳头,指甲把掌心都划出血来了。可见,在陌生人面前说话胆怯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这种胆怯的心理状态能克服吗?能!首先,从理论上要认识到人际交往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时时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活动。如前所述,口头表达是人际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这种能力是非具备不可的。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下决心去克服胆怯的心理,锻炼自己的口才,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其次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也能像别人一样大大方方地把要说的话说出来,切不要让胆怯左右自己。第三,说话要做到“心中有人”和“目中无人”。所谓“心中有人”是指说话前想想我面前的听众想要我说些什么,事先作好准备。说的时候,集中精力。至于面前的听众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则一概不要管,只管全神贯注地把话说好,做到“目中无人”。当然,这里的“目中无人”不是盲目清高,看不起别人。第四,最重要的是不放弃任何机会和场合练习,不要怕失败。只有多练,自己的适应能力才会提高,胆怯的心理状态才能克服。
谈笑自如求职取胜
1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时所谓用语恰当还包括站在对方理解的角度说话。比如第一次参加某方面的研讨会,你站起来说:“我叫某某,我来发个言。”此时在场的其他与会者一定会想:这是什么人?怎么从来没见过?他代表哪方面?他的意见值得听吗?等等。面对着有这么多想法的听众,你只介绍“我叫某某”,是不行的,别人不会安心听你的发言。如果你理解了听众的心理,就可这样介绍:“我叫某某,是某厂的技术员。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望大家多指教。现在就这个问题我来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样一介绍,与会者心中的疑团顿消,就会专心致志地听你发言了。
如果有事要上别人家找一个从未见过面的陌生人,自我介绍更要站在对方理解的角度。否则会引起对方一些不必要的猜疑和恐惧。比如一个五大三粗的小伙子。敲开别人家的门就粗声大气地问:“喂,某某在家吗?”这家开门人要么哄骗你赶快离开他家,要么非问个水落石出,决不会让你进门。要知道,一般人开开家门看见不速之客,一定会产生想了解清楚的心理:这个人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找某某,是好人,还是坏人?如果敲开门后这样介绍,效果可能就会不一样:“我与某某人(此人——定是对方很熟悉的人)是同一单位的。他让我来找热心的某某。我叫李大年。木子‘李’大年初一生的所以叫‘大年’。请问某某在家吗?”这样介绍清楚文明,这家主人一定会热情地请你进他家。
总之,自我介绍要有礼貌,说话让人理解而且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从容备战
改革开放的年代,主张人才合理流动,以便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大学生毕业,在国家分配的原则下,主张人才供需见面;电大生、自费生毕业后,或找工作、或调动单位……这些都要用上“求职”的本领。求职的过程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求职者要选择自己理想的单位、理想的工作;招聘单位则要选择合适的人才。求职者与招聘者之间,主导者一般在招聘方,但如果求职者能掌握好求职的技巧,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求职属应变口语范畴,随机应变是它的特征,因此说话的技巧要求更高。
求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求职虽不是打仗,但对于求职者来说,对自己,对招聘单位了解得越多,求职的成功率就越大。这就要求求职者事前要作好充分准备。一方面,求职者要对自己的情况作充分估计。求职者要弄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弄清楚自己的能力、学识适合于干什么样的工作,然后订出自己的目标。目标不要订得过高,否则会在求职过程中产生自卑和沮丧的情绪,不利于求职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要了解招聘单位的情况。了解招聘单位的工作性质、规模、管理的好坏以及经济条件,发展目标等。为了避免求职的盲目性,了解招聘单位缺什么样的人员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确定自己去应聘,还要估计招聘单位会考核自己一些什么内容,自己要事先准备些什么材料,和用什么话去回答等。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就可以从容去应聘。
3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