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前文明之谜(千年回望神秘探索系列)
27403600000020

第20章 超越现代文明的古遗物(3)

有的地图上还标明了现在的英国、爱尔兰等地区,上面都有冰川,但实际上这些冰川的存在都是1万年以前的事。总之,这一切都在说明,这些古地图不是中世纪的人们所绘制的。

那么是谁绘制了这些古地图呢?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外星人,二是地球上的古人。但两种看法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实,因此说,古地图至今仍是谜。

撒哈拉沙漠壁画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第一大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然而,令现代人迷惑不解的是,在这极端干旱缺水、土地龟裂、植物稀少的旷地,竟然曾经有过高度繁荣昌盛的远古文明。沙漠上许多绚丽多姿的大型壁画,就是这远古文明的结晶。今天人们不仅对这些壁画的绘制年代难以稽考,而且对壁画中那些奇形怪状的现象也茫然无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谜。

1850年,德国探险家巴尔斯来到撒哈拉沙漠进行考察,无意中发现岩壁中刻有驼鸟、水牛及各式各样的人物像。1933年,法国骑兵队来到撒哈拉沙漠,偶然在沙漠中部塔西利台、恩阿哲尔高原上发现了长达数公里的壁画群,全绘在受水侵蚀而形成的岩石上,五颜六色,色彩雅致、调和,刻画出了远古人们生活的情景。此后,世人注意力转到撒哈拉,欧美一些国家的考古学家纷至踏来。1956年,亨利·罗特率领法国探险队在撒哈拉沙漠发现了1万件壁画。翌年,将总面积约1080平方米的壁画复制品及照片带回巴黎,一时成为轰动世界的奇闻。

从发掘出来的大量古文物看,距今约为1万年至4000年前,撒哈拉不是沙漠,而是大草原,是草木茂盛的绿洲,当时有许多部落或民族生活在这块美丽的沃土上,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这种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是磨光石器的广泛流行和陶器的制造,这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在壁画中还有撒哈拉文字和提裴那古文字,说明当时的文化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壁画的表现形式或手法相当复杂,内容丰富多彩。从笔画来看,较粗犷朴实,所用颜料是不同的岩石和泥土,如红色的氧化铁、白色的高岭土、赭色、绿色或蓝色的页岩等。是把台地上的红岩石磨成粉末,加水作颜料绘制而成的,由于颜料水分充分地渗入岩壁内,与岩壁的长久接触而引起了化学性变化,溶为一体,因而画面的鲜明度能保持很长时间,几千年来,经过风吹日晒而颜色至今仍鲜艳夺目。这是一种颇为奇特的现象。

在壁画中有很多人是雄壮的武士,表现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威武神态。他们有的手持长矛、圆盾、乘坐在战车上迅猛飞驰,表现出征场面;有的手持弓箭,表现狩猎场面。还有重叠的女像,嘻笑欢闹的场面。在壁画人像中,有些身缠腰布,头戴小帽;有些人不带武器,像是敲击乐器的样子;有些似作献物状,像是欢迎“天神”降临的样子,是祭神的象征性写照;有些人像均作翩翩起舞的姿势。从画面上看,舞蹈、狩猎、祭祀和宗教信仰是当时人们生活和风俗习惯的重要内容。很可能当时人们喜欢在战斗、狩猎、舞蹈和祭祀前后作画于岩壁上,借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或鼓舞情绪。

壁画群中动物形象颇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动物受惊后四蹄腾空、势若飞行、到处狂奔的紧张场面,形象栩栩如生,创作技艺非常卓越,可以与同时代的任何国家杰出的壁画艺术作品相媲美。从这些动物图像可以相当可靠地推想出古代撒哈拉地区的自然风貌。如一些壁画上有人划着独木舟捕猎河马,这说明撒哈拉曾有过水流不绝的江河。值得注意的是,壁画上的动物在出现时间上有先有后,从最古老的水牛到驼鸟、大象、羚羊、长颈鹿等草原动物,说明撒哈拉地区气候越来越干旱。

那么,在今天极端干燥的撒哈拉沙漠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丰富多彩的古代艺术品呢?有些学者认为,要解开这个谜,就必须立足于考察非洲远古气候的变化。据考证,距今约3000~4000年前,撒哈拉不是沙漠而是湖泊和草原。约6000多年前,曾是高温和多雨期,多种植物在这里繁殖起来。只是到公元前200至公元300年左右,气候变异,昔日的大草原终于才变成沙漠。是谁在什么年代创造出这些硕大无比、气势磅礴的壁画群?刻制巨画又为了什么?

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在思阿哲尔高原丁塔塞里夫特曾发现一幅壁画,画中人都戴着奇特的头盔,其外形很像现代宇航员的头盔。为什么头上要罩个圆圆的头盔,这些画中人为什么穿着那么厚重笨拙的服饰?

说来也巧,美国宇航局对日本陶古的研究结果,竟然意外地披露了一些撒哈拉壁画的天机。

日本陶古,是在日本发现的一种陶制小人雕像。陶古是蒙古服的意思。这些陶古曾被许多历史学家认定为古代日本妇女的雕像。可是经过美国宇航局科研人员鉴定,认为这些陶古是一些穿着宇航服的宇航员。这些宇航员不但有呼吸过滤器,而且有由于充气而膨胀起来的裤子。科学工作者的这个鉴定结果,除来自对陶古的认真研究外,还把一段神话传说作为参佐的依据。日本古代有个奇妙的关于“天子降临”的传说,有趣的是,恰恰在这个传说出现100年后,日本有了陶古。人们有理由认为,传说中的“天子”,也许正是外太空来的客人,而陶古恰恰是日本人民对这些“天子”—宇航员的肖像雕塑。假若日本陶古真的是宇航员,那么,撒哈拉壁画中那些十分相似的服饰,为什么不可能是天外来客的另一遗迹呢?

我们是无神论者,我们的国际歌中也写着“没有神仙和皇帝”。然而,上述垂手可及的种种证据,又确乎是我们地球人目前难以测知的实体。我们把超于人力的一切称之为神,那是因为我们认为外太空的生命有可能曾经在我们地球上留驻过,正像我们在月亮和火星上曾留下地球人的标志一样。这两者的区别,仅在于月球和火星上没有能够识别地球标志的生命而已。如果真有太空人的话,我们愿意把外太空生命留下的痕迹称之为神迹,那是因为这些痕迹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探究的课题,给人类留下难解之谜。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考古人员在新疆的一座古老的山洞里发现了一批古代岩画,经科学测定,这是数万年前的作品。其中,有一组世界上最早的月相图,由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等连续画面构成。

令考古人员震惊的是,满月图上居然会画出辐射线的细节。

在满月图中,在球体的月南极处的左下方,刻画有7条呈辐射状的细纹线,这表明月图作者是极鲜明、准确地表现了月球上大环形山中心辐射出的巨大辐射纹。

这与我们现在使用天文望远镜,才能观察到的月球表面成放射状的大环形山非常相似。

该怎样解释呢?

数万年前以钻木取火、结绳纪事的原始人是如何会知道月面地貌的呢?莫非这数万年前的月相图并非原始人所刻绘?那么,这古老月相图的主人又来自何方呢?

如果说新疆山洞里的穴居人确实留下了他们创作的难予解释的原始作品,那么在世界上这样的史前岩画就并非罕见了,尽管从内容上看同样难予解释。

在法国的卢萨克堡,人们发掘出一组画在水平石板上的壁画,画中人物竟穿戴长袍、靴子、腰带、外套及帽子,留着修剪过的长胡须,完全是一派20世纪才有的装束。考古学家的论证令人目瞪口呆,这组画确实是原始时代的真品。实在无法想像,赤身裸体、毫无服饰意识的穴居人会在石壁上画得出20世纪的人物。

类似的岩画在南非的布兰德堡也有发现。画面上一个白人,身穿短袖上衣和紧身马裤,戴手套,结袜带,穿便鞋。左手端着酒杯,右手拿着弓箭,看来好像是在庆贺比赛凯旋。壁画诞生于史前时期,可又怎能令人相信这会属于史前人类的创作呢?

是否当真有史前来客作为文明的使者降临过地球、并在原始人眼前露面呢?

这种岩画难道会是古代人类想象的产物么?而绘有这类颇似宇航员形象的岩画,已分别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伊朗的西雅尔克、意大利的布列西亚、墨西哥的帕伦克等地相继发现。

其中,意大利的布列西亚史前岩画上画有两个人物,他们都穿着鼓鼓囊囊的套服,头上戴着奇怪的密封盔,盔上还伸出天线似的短角,手里拿着不知名的工具。至于墨西哥的帕伦克岩画,则是在当地一座金字塔中深藏的石棺盖上发现的,它虽非史前作品,但却被研究专家称为“典型的史前宇航图”。画中人物很像是在驾驶着正在飞驰着的火箭。

图中刻画出的飞行物,它前身尖,稍后是几个形状奇特的凹口,很像是舱门或通风口,再往后逐渐变宽,尾部是一股喷出的火舌。它前端处有开口,纳入空气,空气经由管道送入尾部。画中的玛雅人上身前倾,手中握着操纵杆状的东西,左脚跟踩在一块踏板上,他正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眼前的仪表。显然“火箭”处于向前飞行状态。

这位操纵员的头盔装置复杂,有透气口、有管子,还有天线般的东西。他的衣着恰到好处,一套紧身连衣裤,腰间束着宽皮带,手臂和腿部紧束着绑带。他的前座与运载器的后部隔开,在运载器内可以看到各种对称的方、圆、点和螺旋线。

在这幅在现代人们看来是极度超越了时代的古代作品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信息呢?或者说,它将会告诉后世哪些秘密呢?玛雅人的祖先是否曾接待过神秘的“天外来客”呢?

在前苏联,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幅画有奇特“飞船”的史前岩画,画中飞船由一排10个紧挨着的球体组成,这些球体置于一直角柜内,两边顶有大柱子。这难道是史前“天外来客”的星际飞船?但这种飞船的古怪构造却是无法让当今科学家所理解的。究竟是原始人见过这种飞船,还是天外使者有意留下了飞船图形?

大地图案

1978年,当时的厄瓜多尔基多市的天主教大学考古系任系主任的波拉斯神父,在原始丛林中发现了一个迄今为止尚未人知的城邦。它位于厄瓜多尔马卡斯市以北约40公里外的乌帕诺河边,神父猜测这座城邦代表着南美洲最古老的文明。城邦中的建筑物迄今尚未得到严肃认真的考察,包括近180座矩形山丘,其中一些边长达800米。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山丘堆积形成了图案,不过在地面上却无法看到。只是从空中往下看,人们才分辨出一条简单线条勾勒的美洲豹,包括眼睛、鼻子、嘴巴等等。印第安人在原始森林中建造的图形标记,只有在空中才能看清。那么,这种图形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现在已经发现了大量向天空发出的图形信号。从秘鲁南部的莫延多市到智利的安托法加斯塔省的荒漠与山区,在高地与山丘上分布着大量这种指出天空的图形标记,其中有巨大的长方形、带有分叉的梯形以及箭头状的图案,山坡上则到处都是带有装饰性花纹的四边形。一些研究者认为,它们是某种特定的符号,甚或就是文字。不过问题在于,这种文字又是写给谁看的呢?

在智利的塔拉帕卡沙漠上,靠近一座光秃秃的山丘,耸立着一幅120米高的画像。看起来像个机器人,头上插着天线,右胳膊上挽着一只小猴子。画像两侧有一些带有枝杈的方形与椭圆形图案,而这些枝杈对准画像。

在美国洛杉矶东南,科罗拉多河边的小城市莱斯附近,人们在地面上发现了刻凿出的人与动物的巨大图像。图像的全景也只有在空中才能看清楚。

靠近约旦边境的沙特阿拉伯境内的沙漠中,在泰布克以南320公里的地方,人们在地面上发现了大量长达一二百米的几何图形。这些图形上下重叠,从侧面看有金字塔形的三角,顶部为巨大的环形。所有的图案只有在空中才能分辨。

通过对咸海周围卫星照片的分析,俄国地质学家发现一个奇特的地形构造。从杜安角直到干涸的半岛乌斯吐尔特内部,数百公里的范围有一个奇怪的三角形构造,十分引人注目。早期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家畜栏,把动物圈在里面,后来弃之不用了。这个建造物的规模大得令人无法想象。

秘鲁小城皮斯科以南160公里处是世界闻名的“大型地面画册”——纳斯卡平原所在地。

这片荒原约有上千平方公里。平原上的图案是纽约长岛大学的保罗·科索克博士在1939年发现的。这一发现纯属偶然,当时科索克驾驶着他的单引擎运动飞机,沿着古代引水系统的路线飞过干涸的纳斯卡平原。就在这时,他看到了地面上巨大而奇妙的、看起来像是跑道的直线图案。

为了证实那位飞行员的发现,考古学家们冒着炎炎的烈日,来到了这块几乎被骄阳烧焦了的荒芜地区。他们发现那些纵横交错的沟渠,竟是弯弯曲曲的,构成了一幅幅巨大的图案。它们有的像一只鹰,有的像是蜘蛛、蜥蜴、穿山甲、狒狒……更令人惊异的是,这些巨大的运动画,每个都有几十米到一二百米大,还像盖图章一般,每隔几十千米就重复出现一次。是谁,为了什么目的,在这个荒原上绘制、开挖出如此巨大的沟渠画?通过进一步调查,人们又发现,这些沟渠有的由南向北,十分精确,和今天的地球经线的偏差不超过1度。位于南半球的秘鲁,人们看不到北极星,又没有使用指南针的记录,巨画的制作者怎么能设计得这样精确呢?伴随这些巨画,还有很多圆和螺旋线,它们又是在表达什么意思,同样令人费解。除了动物画外,还有比动物大几十倍的人物画,其中的一个人物高达620米,躯干挺直。双手叉在肋下。还有一个没有脑袋,却画有6个手指:另一些巨人的头上还戴有类似皇冠的东西。这些是什么人?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如此种种,给我们留下了一连串的问号。

在距纳斯卡巨画不远的帕尔帕谷地里,在几乎寸草不生的土地上,又有许多笔直的道路般的线条标志。从飞机上俯瞰,这些“道路”有的互相平行,有的交叉或被巨大的不规则四边形包围着。有的突然中断,有的从平地向山坡伸展,偶然被悬崖中断,继而又沿斜坡延伸下去,就像在山峦中开凿出的一条笔直的跑道。如果让飞机沿着这条跑道飞行,就会被它引向有着神秘巨画的纳斯卡荒原。显然,这两者之间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那么这些“道路”又是派什么用处的呢?

瑞士作家冯·丹尼克认为,这里曾是古代外星人访问地球的空港,巨画是一种导航的标志。但是,能够进行恒星际飞行的宇宙飞船,必定具有高超的技术和精密的设备,他们无须使用什么跑道和地面导航装置。因而有人认为把这里设想为宇宙人的空港是荒谬的。

1946年以来,考古学家还在纳斯卡荒原发现有一些绘有色彩鲜艳图案的陶器残片,其中部分图案与地上的巨画如出一般。同时,还发掘出一些小型房屋的建筑地基,表明当年这里曾有人居住。

科学家用碳14同位素年龄法对出土的木片进行测定,推断出纳斯卡荒原的繁荣期大约在公元1~2世纪,距今不到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