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善交际让你左右逢源
27404200000010

第10章 心情好才能广结善缘(2)

古代形容某人能说会道,常用“三寸不烂之舌”这个词语。我国历史巨典《史记》上就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刘邦做了皇帝,封张良为留候。可是张良却想出家当道士去。他说:“我家本在韩国,祖上世代都是韩国的大臣,强暴的秦国灭亡了我们韩国,我为了报国仇,宁愿牺牲万金家产参加了反秦战争,现在,终于见到了胜利。我凭着我的‘三寸舌’,获得了这样高的荣誉和地位,就已经足够了。”

《史记》中还有这样的故事,秦军围赵,毛遂随平原君赵胜去楚,说服了楚王,使其发兵救赵。平原君非常高兴,夸奖毛遂道:“毛先生的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人在最危险的时候,怎样抓住问题的关键,一语击中要害,从而驱祸得福,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会说话,这是人的智慧,也是语言的威力。

在今天的社交场合中,你与人谈话态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你是否受人欢迎。一个与人和颜悦色交谈的人,总能打动对方的心。那么,怎样才是良好的谈话态度呢?归纳起来有五点:

1.表现出兴趣

别人讲话时,要注意倾听,如果你望天望地望别处,或是玩弄着小物件、翻弄报纸书籍等等,别人就会以为你对他的话没有兴趣,会很扫兴。

在人多的社交场合中,你不能只对其中的一两个你熟悉的人发生兴趣,你要把注意力分配到所有的人身上;对于那些话说得很少,或是精神不太自在的人,你更要特别留神,找机会特别关照一下他们。你的注意,你的关心,对他们是一种尊重和安慰,正好把他们从冷落中挽救出来。

2.表示友善

如果你对别人表现出刻薄的神情,或者你对别人所谈的话表示冷淡或鄙视,那么对方谈话的兴趣也就消失了。

哪怕你不喜欢听他的话,或者你不同意他的意见,但是,你对他本人还应该表示友善,不要因为他说了一句不得体、不适当的话就否定了他的人格。你尊重他,并不防碍你表示与他有不同的意见。没有经验的人,一听到不喜欢的话,立刻就表现出不快和不满来,把彼此的关系弄坏、搞僵,而失去了继续交谈、深入了解的机会。

3.轻松、快乐、幽默

真诚、温暖的微笑,是打开别人心灵的钥匙。人的心灵好像对温度有强烈的敏感,遇见抑郁的、冰冷的表情就凝结了起来,僵硬了起来,但遇见欢乐的、温暖的笑容就柔软了,融化了,活泼了。所以,真诚的、温暖的微笑,快乐的、生动的目光,舒畅的、悦耳的声调,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使一切欣欣向荣,使谈话进行得生动活泼,使大家谈笑风生,心旷神怡。

至于幽默感,需要慢慢地培养,它是一种兴致的混合物,富于幽默的人,常常能使客厅中充满欢声笑语,有时一个笑语,或是两句妙语,就能驱散愁云,消弭敌意,化干戈为玉帛,化凶戾为吉祥。

4.适应别人

跟自己趣味相投的人在一起就舒服,话多得很,一遇见趣味不投的人就感到别扭,不想开口。像这样依着自己的脾气去接近别人,真正投机的人就少了。

跟别人谈话多关心别人,重视别人的口味,善于适应。有的人喜欢讲大道理,有的人喜欢高谈阔论,有的人喜欢娓娓而谈,有的人喜欢深思,有的人拙于应对,你都要调节自己去迁就一下别人的兴趣与习惯。有满腹经纶的,让他尽情地宣泄;守口如瓶的,由他吞吞吐吐;失意的,多给予一些安慰与同情;软弱的,多给予一点鼓舞和激励。假如对方对某一个问题发生特别强烈的兴趣,就让他在这方面继续发展,畅所欲言;假如对方对某一个问题不想多谈,就及时转换话题把谈话融到另一个方向,免得引起不快的局面。

5.谦虚有礼

谦虚有礼绝不是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客气话,谦虚有礼是尊重对方、关心对方的需要,尽力避免伤害对方。另—方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带着一种“可能有错”的保留态度,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关心别人的感受和反应。

请记住吧,与人谈话态度的好坏,是你社交成功与否的关键。

“遇物加钱”与“逢人减岁”是交际中针对人们的普遍心理而采用的两种投其所好、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

6.加法一遇物加钱

买东西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再平常不过的一种日常生活行为。在我们的心中,能用“廉价”购得“美物”,那是善于购物者所具有的品格,那是精明人的一种象征,虽然我们不会,也不可能都是善于购物者,但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购物能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当我们买了一件物品之后,如果自己花了50元,别人认为只需30元时,我们就会有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不会买东西。但当我们花了30元,别人认为需要50元时,我们则有一种兴奋感,觉得自己很会买东西。由于这种购物心态的存在,“遇物加钱”这种说话技巧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遇物加钱是指在品评别人所购物品时,对其价格故意高估,从而使对方高兴,求得更好的心理相容。

比如,甲买了一套样式挺不错的西服,乙知道市场行情,这种衣服两三百元完全可以买下。于是乙在品评时说:“这套西服不错,恐怕得四五百块钱吧?”甲一听笑了,高兴地说:“老兄说错了,我220块钱就买下啦!”

这里乙的说法就很有技巧性,在他不知道甲花了多少钱买下这套衣服的情况下故意说高衣服的价格,使对方产生成就感,当然也就使得对方高兴。

遇物加钱法很能讨得对方欢心,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对其价格高估就行了。当然“价格高估”也需注意,一要对物价心里有底,二不能过分高估,否则就收不到好的效果了。

7.减法——逢人减岁

芸芸众生众生,诸色人等,都不过是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然而,谁都希望自已永远年轻,不愿过早老去。因此,成年人对自己的年龄非常敏感觉。如一位三十出头的小伙子被看作中年人,他能自在吗?

由于成年人普遍存在这种怕老心理,所以“逢人减岁”就成了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了。这种技巧特征在于把对方的年龄尽量往小处说,从而使对方觉得自己显得年轻,保养有方等,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比如一个三十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二十多岁,一个六十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四五十岁,这种“美丽的错误”,对方是不会认为你缺乏眼力,对你反感的,相反,他会对你产生好感,形成心理相容。

“逢人减岁”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成年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相反,对于幼儿、少年,用“逢人添岁”(年龄往大处说)的方法效果较好,因为他们有一种渴望成年的心理。

上面我们所说的言语加减法——遇物加钱,逢人减岁,说穿了就是投其所好。但是只要我们的目的光明正大,这种投其所好,于自己、于对方、于社会都会无害,相反能给对方、给社会带来欢乐,至多只能说它们是“美丽的错误”、“无害的阴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学会尊重每一个人

人不是万能的,不能因为别人暂且没有获得成功就轻视别人,即使从功利的角度来考量,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何况尊重更是体现人生美好品德的一个方面。

有一个妇人要买一辆白色福特车,作为她自己的生日礼物。不巧在车行里受到了冷遇,令她白白等上一个小时,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她便踱到对面一间车行里去。在对面车行里,店主当得知今日便是妇人的生日时,马上热情地祝贺她:“生日快乐!夫人。”然后吩咐店员马上去购买一束白玫瑰,作为生日礼物送给那妇人。

事情的结果再明显不过了,老妇人感觉到了受人礼遇,受人尊重,心里暖烘烘的,毅然买下该车行的车,尽管不是她想要的福特牌白色轿车

那个懂得尊重他人、礼遇他人的店主不是别人,正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吉尼斯世界大全》里记载,他在15年里卖出了13000辆汽车,最多的一年竞卖了1425辆,平均每天卖出将近4辆。

我们不可能都成为生意人,像乔·吉拉德一样,每天卖出将近4辆汽车。但人不是万能的,你总有一种活不会干,得请教他人。就像做生意时,你面对成千上万的顾客,傲慢无礼,冷若冰霜,谁还愿意上你的店里光顾啊!因而,即使是从功利的角度来考量,也应该尊重人。先哲有云: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礼貌相待的人喜悦。

就是说,礼貌尊重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也便对你笑,他对他怒吼,他也对你怒吼。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生活,各类关系纵横交错。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尊重他人尤为重要。相互尊重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在生活中摸爬滚打,往往出现这种令人尴尬的场面。昨天你趾高气扬地轻慢一个人。可今天你穿着笔挺西装,信心百倍去面试,打开门一看,里面坐着的考官正是你昨日轻慢的人,在面试中,他难保不动手脚,即使他宽宏大量,可你心里好受吗?他越是宽宏大量,而你就觉得在他面前感到卑琐、渺小。此时,你是否为你昨日的表现而懊悔不已呢?

在此时,你最容易怨恨责怪谁呢?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你也许可以很“小资”地认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但是,你的人生又何尝有这么多的时间让你去挥霍呢?你越是这样,那么,你离成功就越遥远。在你的视野里,成功只是海市蜃楼,你永远只有看的份儿,而没有享受的份儿。

当你遭遇此种情况时,千万不要泄气,年轻的朋友们,一位哲人说过,尊重和礼貌是儿童及青年应该特别小心养成的习惯。它是踏上社会的第一件大事。我们从今天起,便开始从小事做起,尊重他人。

人不是万能的,你总会有你不能的地方,你无法面面俱到地去具备多项才能。当你有求于他人时,要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在对他人没有所求时,同样要保持谦逊之心,时时注意尊重他人,千万不要“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腿”。

谦躬慎言有好人缘

有些很健谈的人,人缘关系也特别的好。这是什么原因呢?关键是这些很健谈的人掌握了与人交谈的技巧,而交谈的技巧是没有固定的模式的。技巧一旦有了固定的模式就失去了其技巧的意义,技巧的最高层次应该是领悟和应变能力的组合。

1.谈话要看对象

在社交场合中,交谈不是一味地发泄自己的感想和情绪,而是一种合作的程序。各种年龄、各种职业、各种地位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趣味,都有不同的语言和习惯。因此,在交谈中选择什么样的话题,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口吻,应当视不同的人而有所不同,这样大家才能感到都是“自己人”,否则便会产生无形的隔阂。比如:你不要对未婚青年谈育婴问题,不要和艺术家谈理财,不要和残疾人谈运动等等。如果你缺少广博的知识和控制谈话的能力,你可试着从对方的话语中找出他的兴趣所在,让他对自己有兴趣的题目发表看法等等。一般说来,一个人感兴趣的东西多是他知识储备中的精华部分。即使你原无此兴趣和爱好,又不何妨听一听他人的交谈,以此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呢!而且,说不定你也会对这些爱好发生兴趣。

2.“就地取材”,“随机应变”

在社交活动中,访友拜客或有求于人时总要先寒暄几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则会给人无事不登三宝殿之嫌。如果场合适宜,说几句“今天天气真好”之类的话当然不错,但若不论时间、地点一味是天气如何,则未免有些滑稽。最好还是结合所处的环境顺手牵羊、就地取材来引出话题。如果是在朋友家,不妨赞美一下室内的陈设,比如问问电视机的性能如何,谈谈墙上的画如何出色等等。这样的开场白并非实质性的谈。话,主要是使气氛融洽。因此,你评论某件东西不应用挑剔的口吻,多用“这房间布置得不错呀!”“这幅画映衬着花瓶,配起来很好着”之类。总之,采用赞美的语气,是最得体的办法。

3.善于倾听

善于倾听,是谈话成功的一个要诀。在你倾听对方谈话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与说话人交流目光,适当地点头或做一些手势动作,表示自己在注意倾听。

(2)听者应轻松自如,除非对方在讲一件骇人听闻的消息,你应不时表示“哦”、“嗯”等,以引起对方继续谈话的兴趣。

(3)通过一些简短的插语和提问,暗示对方你确实对他的话感兴趣。或启发对方,以引出你感兴趣的话题。

(4)善于从别人的话里找出他没有明白所表达的意思,避免产生误解。也可用一两个字暗示对方,你不但完全理解他的话,甚至和他趣味相投。

(5)过早表态会使谈话夭折。当然,如果你对对方的话不感兴趣,且十分厌烦,那你就应设法转变话题,但不要粗鲁地说:“哎,这太没意思了,换个题目吧。”

4.巧妙提问

提问是引导话题、展开谈话的一个好方法。提问有三种功能:一是通过发问来了解自己不熟悉的情况;二是把对方的思路引导到某个要点上;三是打破冷场,避免僵局。

发问首先应注意内容,不要问对方难于应答的问题。如超乎对方知识水平的学问、技术问题等;也不应问人们难于启齿的隐私,以及大家都忌讳的问题等等。

其次是注意发问的方式。查户口式的一问一答只能窒息友善的空气。提问的人应对发问进行方式设计。比如交谈的人群中来了一位东北客人,你若这样问:“你是东北人吧?”“你刚到北京吧?”“东北比北京冷吧?”等等,对方恐怕只好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是”。这不能怪客人不健谈,而是这种笨拙的发问也至多能回答到这个程度。如果你换一个问法:“这种到北京有什么新的感触?”“东北现在建设得怎么样?有什么新闻?”等这样的话,对方不但可以介绍一些你所不了解的新鲜事,还会使客人能充分叙述自己的感受,使交谈的空气自然融洽。

如果你提的问题对方一时回答不上来,或不愿回答,不宜生硬地追问或跳跃式地乱问,要善于调换话题。如果对方仅仅是因为羞怯而不爱谈话,你就应先问点无关的事,比如问问他工作的情况或学习的情况,等紧张的空气缓和了,再把话题纳入正轨。

5.先思而后言

每当说话之前,应对自己所要说的话稍做思考。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知己知彼,即一方面对自己的性格、脾气、心境有个正确的估计,设置自我“警戒线”。同时对对方的个性、爱好兴趣等有个概略的了解。二是对谈话本身有所准备,即谈话的内容、提问的方式,语言、声调等等。

有些人虽常常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但从不注意自己的谈吐,他们常是心不在焉地胡乱言论,从不想想他们在讲些什么,为什么要讲,怎么讲等。讲话不思考、无准备,或文不对题、无的放矢,给人以浅薄之感。比如一位年轻母亲对坐在她旁边的未婚男青年讲述她婴儿的各种调皮和儿语,使对方十分尴尬。或者是一个青年人不断谈论自己父亲的权势,这不但使听者厌烦,而且会引起对方对其夸耀对象的反感,反而使其热爱的人的名誉也受到影响,这实在是得不偿失。

人们常常在谈话中不自觉地犯这种那种的错误,碍于礼貌,也不可能有人公开来提醒你,这只有靠你自己留心自己的话,注意对方的反应,这样才能发现自己不适当的话题和词句。三思而后言就成为我们交谈时的准则。

要善才为自己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