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善交际让你左右逢源
27404200000003

第3章 左右逢缘的N个条件(2)

9.宽以待人表真诚

一个人以敌视的眼光看人,对周围的人戒备森严,心胸窄小,处处提防,不能宽大为怀的人,必然会因孤独而陷于忧郁和痛苦之中;而宽宏大量,与人为善,能主动为他人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则讨人喜欢,被人接纳,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宽以待人,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有较强的相容度。相容就是厚道、容忍、心胸宽广,忍耐性强。人们往往把宽广的胸怀比作大海,能广纳百川之细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弹簧,具有能伸能曲的韧性。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就是说,相容能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成功的阻力。

宽以待人,就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孔子早就告诫人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件事情,你自己不能接受,不愿意做,别人也一定不愿接受,不愿意做。在人际交往中,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避免提出人们难以接受的要求,避免由此而引起的难堪局面,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环境。推己及人,是以自己为标尺,衡量言行举止能否为人所接受,其依据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还可以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假设自己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想对一个人行为或言论的反映,感觉如何,理解他人,体谅他人。

宽以待人,要有主动“让道”精神,宽容让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会因为对信息的意义理解不一,个性、脾气、爱好、要求的不统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产生矛盾冲突,此时,我们应该记住一位名叫乔西。布鲁泽思的作家的话:“航行中有一条规律可循:操纵灵敏的船应该给不灵敏的船让道。我认为,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是应遵循的一条规律。”应该尊重他人意见,寻找共同立场;主动“让道”,而不应“抢道”争先。“礼让三分”能确保“安全”,于己于人都有利。

要宽以待人,要严于律己。唐代文学家韩愈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而要求自己则十分严格。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更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Et常交往中,以礼待人,遵守信约,多为他人着想;遇到危险时身先士卒,挺身而出;发生摩擦冲突时主动退让。

大凡人缘好,有影响有魅力的人,都具有良好品质。如果我们能爱心永存,真诚待人,宽以待人,就能尽可能多地赢得别人的好感、信赖和尊敬,就能更好地与周围人和睦相处,就能在人生旅途中顺利愉快地前行。

10.把握好自尊的弹性

心理学认为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内核。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为人处事若毫无自尊,脸皮太厚,不行;反过来,自尊过盛,脸皮太薄,也不好。正确的原则是:从实际的需要出发,让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弹性,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从思想上认清自尊的需要和交际的需要两者之间的关系。过于自尊的人,总是把自尊看得很重,因此,我们应把看问题的立足点变一下,不要光想着自己的面子,还要看到比这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事业、工作、友谊等。另外,还应坚持把实现交际的宗旨看得高于自尊,让自尊服从交际的需要。有了这种思想,对自尊就有了自控力,即使受到刺激,也不至于脸红心跳,甚至可以不急不恼,哈哈一笑,照样与对手周旋,表现出办不成事决不罢休的姿态,直至交际成功。

其二,交际过程中要审时度势,准确地把握自尊的弹性,追求最佳效果。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

(1)当你受到冷遇时。有时候,你出现在交际场上,可能被当成不速之客,坐了冷板凳。你的自尊心面临着挑战,但千万别发作。这时你不妨多想一想你的使命、职责,为了完成任务,迅速加大自尊的承受力度。

(2)当你被否定时。有时候你花了很大的心血做了一件自认为很不错的事情,满心希望他人肯定、赞赏,可没想到,对方一棍子打过来,全盘否定。这时,你肯定会受到强烈的刺激,继而为了挽回面子,进行辩解;反驳,甚至是争吵,这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样维护自尊、面子,只会使事情更糟,倒不如接受这个事实,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3)当你受到批评时。有些人一听到批评,自尊心就受不了,特别是当众挨批评更是难为情。此时,要对批评能够正确理解,应采取虚心的态度,这不但不会丢面子,反而会改变他人的看法,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有时,批评的内容不实,有些偏颇,而批评者又处在特别的地位。这时如果你受自尊心的驱使,当场反击,效果肯定不好。理智一些。不要当场反驳,事后再进行说明,这种处理较为有利。

最后需要帮出:脸皮不妨厚一点,并不是不要尊严,而是要把握适当的度。

为人宽容

求人办事一帆风顺的人,往往都是广结善缘的高手。人缘好的人,社会形象就好,社会评价也高,求人办事更容易得到理解、同情、支持、信任和帮助。

人缘,说到底就是人际关系。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个好人缘,人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作、学习、生活顺畅与否,更关系到求人办事能不能顺利地达到目的。

求人办事,首先必须给人留下好印象,与人结个好缘。人缘好的人,社会形象就好,社会评价也高,求人办事也容易得到理解、同情、支持,信任和帮助。所以,人缘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人的办事能力和水平。

人都有感情,交流感情的工具是缘分,缘是一根无形的磁力线,彼此的情,全凭人缘才得以相通。

连结人缘,必有主动的一方,你取得主动的地位,你就有连缘的方法,别人的情,就会向你播撒,建立了大家对你的人缘,人人愿意被你所用,你才成为无往不利、所向披靡的办事高手。

佛家说广结善缘,什么是善呢?善的是出于互助的。你有需要,我帮你满足;你有困难,我帮你解决。我的帮助纯粹是为了你,除此以外,别无丝毫杂念,既不是想讨好你,也不是想借人情债。

什么是缘呢?将来我如果有需要,不等我请求,你自动来帮助我;我有困难,也不待我请求,你就自动来帮助解决。你的帮助,既不是报恩,也不是还债。我来帮助你,你来帮助我,都是应尽的道义责任,这样的动机叫做互助,也叫做善缘。

无论是谁,求人办事时,求的是同样的人,办的是同橇的事,用韵是同样的方法,但人缘不同,结果就会大不一样。显而易见,人缘好的。人,往往在求人之前便占有先机,办事也就顺顺当当。

建立好人缘不能凭一日之功,那么,怎样才能赢得每个好人缘呢?

要建立好人缘,就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在遭遇人生危难的时刻,应顾全大局,忍辱负重。

翻阅历史,韩信不因受胯下之辱而自暴自弃,而是志存高远,终成伟器,张良不因黄石公让其捡遗落于桥下的草鞋而动怒,使老人认为“孺子可教”,终于学得满腹韬略。

老将廉颇嫉恨蔺相如位尊权重,多次给他难堪,而蔺相如处处谦让,他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言后心生愧疚,登门负荆请罪,两人遂成刎颈之交,将相和的佳话至今为人们所传颂。

唐朝贞观年间,高僧寒山问拾得说:“世间讲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又如何处之?”

拾得回答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再看他。”这番禅道哲理,值得三思。

要建立好人缘,做人就要厚道。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能待人苛刻和使小心眼,“睚眦之怨必报”。别人有了成功,不能眼红,不能嫉妒;别人有了问题,不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更不能给人“穿小鞋”。

唐代《国史补》中记载了一个“呷酒节帅”的故事:一位名叫任迪简的判官,一次到军使李景处赴宴迟到,按规矩该罚酒。

倒酒的侍卫一时疏忽,错把醋壶当酒壶,给任判官斟了满满一盅醋,任判官喝一口,酸不可支。他知道李景治军极严,若讲出来,侍卫必有杀身之祸,于是咬紧牙关,一饮而尽,结果“吐血而归”。

事情传出,“军中闻者皆感泣”,这种为人厚道的品格,深为人们所际道。

要有好人缘,还要注意为人处世要有人情味,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人与人相处,应当减少火药味,增加人情味。

想有好人缘,要有急公好义的火热心肠。人都有三灾六难,在人家最困难的时候,善解人意,急人所难,伸出友谊之手,替人家排忧解难,将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俗话说:“积财不如积德。”行善积德,能得高寿。旧时老城隍庙有一副对联说得好:“做个好人,天知地鉴鬼神钦;行些善事,身正心安梦魂稳。”这是求得好人缘的金玉良言。

要有好人缘,还要待人以诚,诚实是人的第一美德。在古代原始部落里,撒谎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是真心诚意,忠厚老实,心口如一,不藏奸,不耍滑。

要想有好人缘,在人生舞台上就不要披上盔甲、戴上面具去演戏。不能像王熙凤那样,嘴甜心甘,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只要为人坦诚就会有好人缘。

要想人缘好,还要靠近好人缘。有的人在人群中很受欢迎,群众基础好,很有人缘。而有些人则不受欢迎,人缘差,像个社会嫌弃儿。

人缘好、受到大家普遍喜爱的原因是千差万别的:或者因为他诚实可信,值得信赖;或者因为他沉稳老练,办事踏实;或者因为他谦虚谨慎,待人和气;或者因为他知识丰富;或者因为他机警灵活。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等。总之,他在某一方面或者许多方面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

人缘好的人能被大多数人所喜欢,那么,他的朋友肯定不少,他自己必然也有一个完整、系统的人际关系网络。

如果人缘好的人成为你人际关系网络中的重要人物,他与你的关系很密切,那么他的朋友很自然地也会成为你的朋友,他的人际关系网络也会融入你的人际关系网络,成为你人际关系网络的一部分。这对于你迅速地建立或者扩大你的人际关系网络具有巨大的作用。你一旦有事相求时,这些人际关系都可以派上用场。

为人处事,平淡从容

有些人可能喜欢平淡从容,有些人可能喜欢锋芒毕露。而我们发现踏踏实实的人很容易与人共处,而锋芒毕露的人则没有什么太好的人缘。人缘可不是小问题,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你能否成就大事。

凡事都有两重性,即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同一件事,若从好的方面去理解,便是一件好事;但若从不好的一面去理解,便是一件坏事。人缘的作用正在于此,它有时可以使坏的变好,也可以使好的变坏。不如你人缘好,那么,你每做一件事,别人都会津津乐道,即使你做错了事,冒犯了别人,别人也会善意地理解你的过错。生活在如此宽松和谐的环境里,你心理没有负担,处处可以尽情尽兴。但如果你人缘不好,那么你每做一件事别人都会鸡蛋里挑骨头,更不要说做错事,冒犯别人了,即使你处处谨慎小心,事事正确,别人也会不以为然,不拿正眼看你。生活在如此冷漠的环境里,你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不要谈什么欢乐和幸福了。好人缘的人脚下的路有千万条,反之,便只剩下一座独木桥了。而要想有个好人缘,就不要锋芒毕露,咄咄逼人。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不一定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没必要针锋相对。退一步别人过去了,自己也可以顺利通过。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又避免了许多麻烦。假如你胸怀鸿鹄之志。可以一心一意去积蓄力量;假如你只想做普通人,可以活得从从容容,逍遥自在。可进可退,两头是路,何乐而不为?

或许你会说这样是过于世故,过于圆滑了吧!你也许要说这不是压抑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吗?其实不然,这里所说的收敛实际上是保护个性健康发展,成就大事的一条捷径。

有多少人由于年轻气盛,爱出风头而处处碰壁,为了适应社会,不得不磨平棱角,令锐气殆尽,最终还是一事无成。有句话不是说“好刀出在刃上”吗?一个人的锋芒也应该在关键时候、必要的时候展露给众人,那时,人们自然会承认你确实是一把锋利的宝刀。而不是时不时地拿出来挥舞一番,直杀得别人片甲不留方才甘心。

大文豪萧伯纳赢得很多人的尊敬仰慕。据说他从小就很聪明,且言语幽默,但是年轻时的他特别喜欢崭露锋芒,说话也尖酸刻薄,谁要是被他评价一句话,便会有体无完肤之感。后来,一位老朋友私下对他说:“你现在常常出语幽默,非常风趣可喜,但是大家都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开口了。你的才干确实比他们略胜一筹,但这么一来,朋友将逐渐离开你,这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老朋友的这番话使萧伯纳如梦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敛锋芒,彻底改过,社会将不再接纳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呢?所以他决定从此以后,再也不讲尖酸的话了,要把天才发挥在文学上,这一转变造就了他后来在文坛上的地位。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平时锋芒毕露会使我们众叛亲离,走进死胡同,而适当地收敛锋芒,将才华用到有用的大事上,积蓄力量,必然能成就一番大事。

与“锋芒毕露”相对,我们提倡“沉默是金”。一些年轻人到了新单位后,就不分场合地大发议论,无节制地说三道四,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是这种锋芒毕露很可能会使比较主观的领导和同事觉得你傲慢、偏激而产生对你的不良印象。再说信口开河的浅薄和浮躁也是在损害你的形象。你不如保持适当的沉默,这是谦虚友好的表示,也是一种自信和力量的体现,将你的锋芒在工作中显露,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和谦逊的作风赢得声誉。

与人交往,诚字当先

任何一个交往成功的人士在与人交往时总会事先做好心理准备,这里所说的心理准备指他们长期交往积累下来的几条长久不变的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引下,他们结交了一个又一个有益的朋友。

1.“诚”字当先

诚实是成功交往的基础。诚实,字面含义就是真心真意。真、善、美是人们追求的三大理想境界,诚实是这一理想境界的要素之一。诚实如果成为某个人的稳定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就构成他的性格,这种性格是可贵的。有人说:“腹心相照,谓之知心。”知心朋友和牢固的友谊是通过真诚相处才能获得的。正如古人所说:“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总是希望他人诚实,但却常常忽视自己的诚实。例如,有人在交友时总要考虑他人对自已是否“有用”。有利可图,就虚情笼络;无利可图,则弃之不理。这种交往,已经走进“死胡同”,等待他的将是孤立。那么,怎样做到诚实呢?诚实,就是要正直无私。诚实,就是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实,就要表里如一,襟怀坦白,言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