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27408500000076

第76章 文宗之道:同父所生,天渊之别

文宗尚节俭,是百姓及下层人民之大幸。文宗李昂生活俭朴,勤于朝政,在维护李氏家族的统治方面做出了榜样!

文宗李昂是穆宗次子、敬宗二弟,初名涵,元和四年(809年)十月十日与敬宗同岁,小月份。他是在错综复杂的宫廷矛盾斗争下即位的。

宦官刘克明与苏佐明杀害敬宗以后,他们假冒敬宗的旨意选立了宪宗的另一个儿子绛王李悟“权勾当军国事”。李悟没什么本事,缺才少德,但是多年来宦官拥立天子已成惯用伎俩,大臣们也都见怪不怪了。然而,并不是所有宦官都愿意追随刘克明等人。内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以及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魏从简、梁守谦手握禁军,他们早与刘克明不睦。唐末,任左右枢密使和左右神策军中尉的四位大宦官被称为“四贵”,属于宦官中的实力派。王守澄等人密谋商定,动用了所掌握的禁军力量将穆宗的次子江王李涵迎入宫中。此举得到了三朝元老裴度等朝廷大臣的支持。神策军中尉派出的精锐禁军将刘克明与苏佐明一伙全部诛杀,绛王悟也死于乱兵之中。两天后,江王李涵即位,即位后,改名为李昂,史称文宗。

由于没有先帝的遗嘱,文宗应当以什么方式登基即位就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为了说明江王有功于国家,王守澄首先以江王的名义宣告平定了宫廷的叛乱;然后,为了说明江王有群臣的拥戴,让百官再三上表劝他登基;接着,以太皇太后的名义颁布册文,下令指定他为继承人。这三步棋,都是为了说明江王即位的合情合理合法。文宗于宝历二年十二月十日,在紫宸殿外素服与百官相见,十二日正式在宣政殿即位,十三日正式穿上皇帝的服装,次日亲政。十五日,文宗将自己的生母萧氏上尊号曰皇太后(穆宗贞献皇后)。

文宗即位后的第三天,常朝就如期举行。文宗在位期间勤勉听政,敬宗当政时,每月上朝二三次,文宗则每逢单日就上朝,而且每次上朝时间都很长。凡军国大事,从朝廷用人到国库储藏、从各地灾情到水利兴修、他无所不问,从大政方针到具体措施,他都详细地与宰相大臣们讨论研究。他还要求把各种节假日或者辍朝的时间尽量安排在双日,以便不影响单日的上朝。文宗令铸造“谏院之印”,改变了谏官进奏表章还要在其他部门请印以造成奏事泄密的状况,可见,文宗十分注意发挥谏官的作用。

文宗生活节俭,他不仅倡导节俭,革除奢靡之风,自己又身体力行。即位之初,即有诏命,内容是:出宫女三千人;减省教坊、翰林待诏、总监冗食者一千二百余人;停诸司新添衣粮;御马坊场所占陂田悉归有司等等。对文宗的做法,宰相裴度赞叹道:“太平可期了!”年轻气盛的文宗,传旨罢地方各级官府进献,不再向宫中进献刺绣雕镂之物;裁减作坊工匠,对一些年老的、有病的工匠赈济些银两让他们回家休养。这一举措赢得地方官员和百姓们的赞扬和称颂。下令放宫女、太常音声人,各地额外的进献和上供的奇珍异物基本上停止,五坊的鹞鹰玩物和游猎之事也都停废,节省了财政的开销。文宗的饮食也从不铺张,特别是遇到各地发生灾荒的时候,他更是主动地减膳。有一个官员穿着桂管布做的衣服拜见皇上,桂管布是桂林地区生产的一种木棉布,布厚而粗糙,较之绫罗绸缎自然略逊一筹,文宗见他衣衫就认定此人是个忠正廉洁的臣子。文宗也效仿他做了一件桂管布的衣服,于是文武百官也纷纷效仿。文宗穿着朴素,能够注意节俭,对于一个封建皇帝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文宗他不喜欢音乐、歌舞和游乐,不近女色,在听朝理政的闲暇,十分注重读书。他每当退朝处理完政事以后,就手不释卷。文宗博览群书,见识很是渊博。他经常就经书诗赋中的名物询问大臣,结果宰相经常被他问住,回答不上来。他不仅读古典,也很了解当代人的诗文,他对历史上的名君贤臣羡慕不已。他喜欢读《贞观政要》,仰慕贞观时的魏征,就下诏寻访到魏征的后人五世孙魏謩,并把魏謩任命为右拾遗,也是属于可以对皇帝进谏的言官。文宗也很喜欢把他认为有学问的大臣,召到宫中讲谈经义,评论文章。像当时的翰林学士柳公权就常常被他召来,一谈就是很长时间,有时候,在夜里闲聊,不自觉中蜡烛都燃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