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27408500000093

第93章 企图治国:恶贼当道,回天乏术

唐朝末期,宠信宦官,姑息藩镇势力,李氏家族的统治已经是无能为力了。而雪上加霜的是,又多了朱全忠这样一个外贼。

昭宗李晔和僖宗是同母所生,昭宗是懿宗的第七个儿子,咸通八年(867年),二月二十二日生于长安宫中,初名叫李杰,6岁被封为寿王。僖宗驾崩时,他被立为皇太弟监国,曾改名李敏。即位时21岁,又改名为李晔。昭宗是个比较聪明且有才能的年轻天子,他对当时的国势十分了解,曾立志重振李唐王朝的雄风。

《茶经》书影昭宗和僖宗关系密切,他在僖宗多年避难逃亡过程中都跟随左右,且表现出一些军事才能,与权宦杨复恭关系相处和谐,能为杨复恭等人接受。因此,昭宗仍然是依照了宦官自行废立天子的旧例,在杨复恭等宦官的拥立下登上皇帝宝座,但是,昭宗却不像哥哥僖宗依赖田令孜那样依赖杨复恭。此刻的昭宗可以说意气风发,认真读书,注重儒术,尊礼大臣,试图寻找治国平天下之道。

昭宗听政以后,面临的主要政治问题,是宦官控制朝政的问题,此时的宦官头目正是拥立昭宗的杨复恭。昭宗希望由宰相掌握朝政,宰相们借机劝告昭宗采取果断措施,铲除宦官势力。昭宗采纳了宰相们的建议。他颇有重整河山、恢复祖宗基业、号令天下的心志。昭宗要重振朝纲,压制强藩,刚即位便招募十万大军,试图以强兵威服天下。然而,多年来,各地藩镇势力已经足够强大,与朝廷百官、内宫宦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昭宗想做的事便不是那么简单了。

大顺元年(890年),昭宗派军欲削夺太原李克用的官爵和赐予他的皇室宗族的身份。结果,在各地藩镇的观望之下,官军几乎全部覆没。杨复恭趁机罢免了宰相,并要挟昭宗。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以讨逆为名联合其他藩镇打败了杨复恭。李茂贞骄横地指责昭宗“不计是非”。昭宗对其态度难以忍受,很想削藩。朝官劝他三思后行,但昭宗听不进去,结果,三万禁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李茂贞兵逼朝廷,昭宗只得杀死一些朝臣及亲信宦官以推卸责任。从此,李茂贞成为京城附近地区最强大的藩镇,干预朝政。

乾宁三年(公元896年)九月,朱全忠、河南尹(治洛阳)张全义与关东诸侯纷纷上表,说关中地区有灾,请驾迁都洛阳。这时,昭宗为了保障皇室安全,一度想任用宗室典掌军队,因阻力重重而没有实现,却给宗室诸王带来了灭顶之灾。乾宁四年(897年),华州节度使韩建要挟来华州行宫的昭宗将宗室睦王、济王、韶王、通王、彭王、韩王、仪王、陈王等八人囚禁,他们所统领的殿后侍卫亲军两万余人也被迫解散。昭宗在韩建的要求下,将德王李裕册为皇太子,并进封韩建为昌黎郡王,赐“资忠靖国功臣”。这年八月,韩建又因私怨,借口诸王典兵导致“舆驾不安”,勾结知枢密刘季述假传皇帝命令发兵围十六宅,将通王、覃王以下十一王及其侍卫,无论老少统统杀死,而仅以诸王“谋逆”告诉昭宗了事。

公元900年十一月的一天,昭宗出外打猎,大醉而归。半夜回宫,不知为何突然大发雷霆,亲手杀死了数名近侍宦官和宫女,宫内震动,大小宦官人人自危。宦官首领左、右军中尉刘季述、王仲先见事态严重,决定首先发难。两人要挟宰相召百官同意“废昏立明”,随即带兵突入宫中。刚刚酒醒的昭宗突然见到门外的兵士,惊坠床下,还挣扎起来想逃跑,被刘季述、王仲先二人拎起,与后嫔、侍从一行人统统被关了起来。刘季述历数昭宗罪状。此后,亲手将院门锁上,嘱咐手下熔铁浇铸,把门固死,只在墙上开了一个小洞以送饮食。初七,刘季述矫诏令太子嗣位。这件事,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朝内的大臣与藩镇的节度使联合起来,都想利用这件事大做文章。

两月以后,宰相崔胤联合禁军将领孙德昭发兵打败了刘季述,天复元年(901年)正月昭宗“反正”,接受了群臣的朝贺。皇太子李裕降为德王,改名李祐。崔胤一得势便准备彻底打击宦官。昭宗被幽禁,后来,神策军将挟昭宗至凤翔,依附李茂贞。崔胤联合朱全忠,请他以兵迎驾。朱全忠立即前往长安,他正想赶在凤翔的李茂贞前面把昭宗抢到手。随后,围绕争夺昭宗,两股势力展开了激战。朱全忠大军围困凤翔一年多,凤翔孤立无援,城中军民很多饿死了。最终,昭宗成为朱全忠手上的一张牌。天复三年(903年),昭宗随朱全忠还京。后赐给朱全忠“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并亲赠玉带。

回长安后,朱全忠很快将朝中宦官全部杀死,同时,以昭宗名义下令各地藩镇,将担任监军的宦官一律处死。多年来宦官专权的局面结束了,但是唐朝政治腐败黑暗的局面并没有因此得到扭转。朱全忠为了完全控制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正月,他提出要皇帝迁都洛阳,昭宗只能听任朱全忠的摆布,离开京师向关东而去。为了杜绝唐朝故旧对长安的感情,朱全忠令长安居民按户籍迁居,房屋被拆,宫室和民居被毁,数百年古都经过这一浩劫,元气大伤。京城长安,最终也成为昭宗不能回头的梦。

在迁都途中,朱全忠为了防止节外生枝,下令将昭宗身边的随从宦官侍者等全部诛杀,都换成了他自己的部下。昭宗完全成为朱全忠手上的傀儡。

昭宗自离长安,一直担心遇害。同时,朱全忠又担心昭宗会被他人掳去成为招牌,于是,他对昭宗下了杀手。事情发生在天祐元年(904年),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朱全忠派左龙武统军朱友恭、右龙武统军氏叔琮、枢密使蒋玄晖弑杀昭宗,时年38岁的昭宗,成为图谋篡国的朱全忠的刀下之鬼。

昭宗称得上有志之君,但是具体的治国操作细节上未免欠缺。以致于前门打狼,后门招虎,一腔治国热情随着昭宗命殒朱全忠之手而付之东流。